
在上榆泉煤礦有個專啃“硬骨頭”的“綜機扁鵲”,翻開他的工作“字典”,從未有過困難兩字,采煤機就像他的孩子,滾筒是“手臂”,牽引軌道是“雙腿”……無論機電設備出了怎樣的技術難題,他都會鉚著勁鉆研克服。從事綜采維修工作十八載,他兢兢業業,出色完成了設備檢修、維護、保養等任務,積極推動礦井高質量發展,他就是國家能源集團河曲上榆泉煤礦綜采隊檢修班班長向征輝。
“既然選擇了煤礦,就一定要干出個名堂,就得鐵下心學好技術,干好本職工作。”這是向征輝剛參加工作時的錚錚誓言,更是他在崗位上的真實寫照。
多年來,向征輝積極投身于工作實踐,自學了《電工技術基礎》等30多本電工類專業書籍,認真記錄每次處理過的機電故障,將故障現象、產生原因和處理方法都記錄下來,每一本工作筆記都成了職工爭相傳閱的“秘籍”。憑借多年的經驗與專業學習,向征輝于2023年通過集團高級技師認定。
向征輝擔任班長以來,他深感責任重大。一名優秀的檢修班長就要對工作面運行的所有機電設備負責,就如同一名大夫對待患者一般,確保工作面的設備健康運行、不帶病運行、安全運行。為此,他總結了設備檢修“十字訣”,包含了故障的預防、判斷、處理與設備恢復等一系列方法和技巧,大大提高了機電設備的運行質量。
帶領檢修班在一個月內對采煤機、運輸機、液壓支架以及電氣設備的所有螺栓、電纜、管路的型號尺寸進行了統一規范,排查了采煤機零件、液壓支架缸體對受損嚴重的部件進行了現場更換,確保了設備健康運行。
在同事眼里,向征輝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每年出勤均在300天以上,只要工作需要,絕對隨叫隨到。下班路上被召回、端起飯碗又放下、脫衣上床又起身成為常態。“遇到緊急情況,他總是第一個趕到現場,只要有他在,我們的心里就踏實多了。”綜采隊黨支部書記戎峰說。
“向班長,采煤機操作系統突然‘癱瘓’了,影響到工作面正常生產,還未找到問題原因……”一天凌晨1時多,已經入睡的向征輝接到區隊帶班隊長的電話。他立即穿衣起身,聯系煤機檢修組組長趕往工作面,兩人到達工作面時,采煤機操作系統已經恢復了正常工作,當班職工沾沾自喜地說“搗鼓”好了。
向征輝皺了皺眉頭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機電設備不是頭疼醫頭、腳疼看腳,而是得找到引起頭疼、腳疼的病根,才能有效處理,否則還會出問題。”
為了徹底排查出故障原因,向征輝在工作面一直等到凌晨5時,采煤機操作系統再次出現故障——一個電磁控制閥出現異常,經過仔細檢查,找到一處老化、磨損嚴重的電線,向征輝很快對電線進行了更換,使采煤機徹底恢復了正常運轉。
有人統計過,2023年向征輝參加大大小小設備搶修幾十次,有效保障了設備的安全運行,為公司打好打贏“百日大會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修是不得已,改才更有效。為了提高綜采工作面機電設備的使用壽命和效率,向征輝的目光從未離開過對設備的創新改造。如何降低液壓支架管路的損耗、改進設備列車的拉移方式、提升檢修人員的作業安全系數,能否使用最簡單的方式促進檢修質量,隨著工作閱歷增多,無數個問題與設想充斥著向征輝的大腦。
帶著這樣的問題,向征輝先后設計加工了乳化泵供壓管路防護裝置、設備列車改造、電纜連接器分合裝置等60多項小改小革。在眾多成果中“自移式設備列車”是全礦職工豎起大拇指點贊的項目。
傳統綜采工作面絞車拉移的方式安全系數高、作業時間長。向征輝參與設計的自移式設備列車采用液壓油缸進行拉移,改變了傳統拉移方式,降低了職工作業強度、縮短了作業時間,成功攻克傳統絞車拉移設備列車方式,此項成果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專利,每年可節省材料成本高達上百萬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向征輝看來,只有團隊的整體實力提升了,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項工作。在工作之余,他也非常樂于傾聽工友們的建議和看法,和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技能,齊心協力想辦法,配合班組成員不斷優化機電設備管理維護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從一名機電維護員到高級技師,向征輝用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刷新業績,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