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和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感統失調這個詞慢慢進入人們視野。什么是感統失調?啥原因導致的?我們分兩期,好好講講這件事。
專家簡介
胡曉麗,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中西醫結合博士后,碩士研究生導師,第七批名老中醫傳承人。“興遼人才計劃”遼寧省青年名中醫。
發生比例非常高
感統失調?現在發生比例非常高。遼寧青年名中醫、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胡曉麗說:湖南大學相關臨床調查表明,部分區域失調率在31%~35%,而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多一些。大城市可能更多,原因或是接觸大自然更少,再一個可能像大城市文化高的父母,對這些比較重視,上醫院去看的較多,醫學統計更多。
感統是大腦對身體控制的權利
首先,應認識一下感統是什么?胡曉麗說:感統是感覺統合的簡稱,指大腦對個體從視聽、觸覺,還有本體、前庭等不同感覺輸出的器官,對器官產生的這種感覺信息進行的選擇,它是日常生活和學習工作的基礎。直白地講,可理解為大腦對身體控制的一個權利。比如前庭的感覺器官失常會影響專注能力、平衡能力,本體的感覺能力會影響到空間的感覺,大運動的協調;像觸覺的感官影響情緒和社交,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
注意力不集中或因感統失調
什么是感覺統合失調?胡曉麗主任解釋說:就是剛才說的這種能力一些不同、失常表現。
感統失調一般都會有什么樣的表現?胡曉麗說:如前庭感覺失調,孩子可能平常有頭暈,眩暈的表現;有些孩子特別愿意原地不停地轉圈兒;坐車時暈車;看到前面有墻、障礙物躲不了,并不是淘氣,而是前庭感覺失常,很難控制住他的表現。觸覺的高敏感性表現,特別喜歡他自己的毛巾、枕巾、毛絨玩具,走哪兒都抱著,必須摸著才睡著覺。還有的孩子觸覺表現是排斥身體接觸,跟小朋友不喜歡特別親密的關系。還有像孩子穿鞋左右腳不分,看字讀一個漏一個,其實都是感統失調的表現。我重點要說說有些孩子注意力很難集中,上課來回動,看了幾個字,馬上就想去干別的事,表現出做作業、干事情特別拖拉,磨蹭,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不愛學習,實際上可能是他的感覺統合失調,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注意力。家長如果對孩子有比較仔細的觀察,再結合這種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就很容易發現這個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可以帶孩子上醫院看看,有專門的量表來給他做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