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熱點
進入數字時代,技術越來越深刻地嵌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的精神生活與互聯網早已密不可分。新場景、新模式、新體驗,讓經典閱讀常變常新。
【熱點1】
莫言倡導回歸閱讀
2024年4月23日,莫言向廣大讀者發出了一則呼吁——回歸閱讀。他坦言:“盡管我自己也會偶爾刷短視頻,但每次看完后總會自責,思考為何又將寶貴的一小時耗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莫言坦誠地分享了自己對短視頻和閱讀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夠放下焦慮,減少刷短視頻的時間,轉而投入到閱讀中去,拓寬視野、豐富內心。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經達10.12億,人均每天使用時長超過2.5個小時。不少信息碎片化、敘事淺層化的短視頻,精準擊中了不同群體的“爽點”,儼然“時間殺手”——“短視頻5分鐘,人間一小時”,連部分文字工作者也不例外。有人調侃,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于,莫言反思后就會去翻書,而自己只會一邊反躬自問、一邊欲罷不能。也有人認為,短視頻中有部分高質量內容,書堆里也有濫竽充數者,我們應平衡短視頻和閱讀,用經典滋養心靈。
◆解讀
莫言的倡導,并非是對短視頻的否定,而是對閱讀價值的重申。他希望人們在享受短視頻帶來的快樂之余,也能夠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將兩者結合,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可以嘗試在其中找到平衡,讓短視頻成為我們生活中的調味品,讓閱讀成為我們精神的主要食糧。
【熱點2】
方寸屏幕同樣可以親近經典
過去一年,越來越多年輕人在視頻平臺上品讀史鐵生,“史鐵生”相關話題播放量破30億次,《病隙碎筆》《務虛筆記》里的許多句子在社交平臺更是頻頻“出圈”。“史鐵生”現象并非個例。據統計,2023年某視頻平臺讀書類內容數量增長922%,讀書類作者數量增長779%。通過動畫、實地探訪、深入解讀等方式,短視頻與直播為用戶帶來了多元閱讀體驗,幫人們了解好書及其背后的故事。這樣的閱讀方式賦予老內容新時代價值,加上網友二創、書評等,持續引發熱度,形成情緒共振和共讀氛圍。這成了大眾走近經典書籍的一把鑰匙,激發了全民閱讀熱情。時代在變,文字的載體也在變,年輕人通過短視頻平臺開始讀史鐵生,啟迪我們建設書香社會、推進全民閱讀要善用“讀屏”之力,讓方寸屏幕成為開啟閱讀、親近經典之窗。
◆解讀
移動互聯網時代,有人將讀屏與碎片化淺閱讀畫上等號。如今“史鐵生”在新媒介平臺的走紅,刷新了不少人的認知。讀書類短視頻和直播,通過解讀原著,幫助讀者更好領悟文字背后的情感與思想,從而進一步推動讀者熱愛閱讀,親近經典。
【熱點3】
數智技術,讓經典閱讀“潮”起來
數字時代的青年有屬于自己的閱讀偏好與接受方式。不少青年體現出很好的知識背景,樂于接受新媒介、新事物,有著廣闊的視野。經典閱讀要走近讀者,特別是走進青少年心中,就要符合時代需要、體現時代特點,借助與數智技術的聯結,主動變得“潮”起來,以時尚表達激發經典活力。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被用來增強經典閱讀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愛閱讀”的上海商學院虛擬輔導員就是一例。在數智技術的加持下,青少年愈發沉醉于經典的魅力。“一屏萬卷”的數字閱讀沒有改變閱讀的內涵與實質,運用好人機協同這一新質生產力發展所應具備的能力,可以更便捷高效地充實人們的知識信息,升級人們的閱讀體驗,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可以說,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重要的是在海量信息資源中吸納真正的養分,彌合信息獲得與知識習得、智慧啟悟之間的距離。
◆解讀
我們應該擁抱和享受數字化時代帶來的廣泛、個性、互動、便捷的閱讀體驗,進一步打開多元、立體的閱讀方式,才能滿足未來生活的需要。以“技”共情、以“創”求新,讓經典閱讀“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