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飼養犬類動物成為一種常見現象。犬類動物逐漸成為人們家庭一分子。然而,犬類動物伴隨常見疾病,飼養家庭如未能發現動物患病,耽誤治療,將嚴重影響動物健康。隨著飼養比例增長,犬類動物交叉感染等患病風險增加。較多飼養者忽視犬類動物身體健康,盲目飼養、飼喂,導致犬類動物患病,甚至失去生命。本文基于犬類動物常見疾病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日常預防措施和防治方法,旨在保證犬類動物健康成長。
關鍵詞:犬類動物;常見疾病;預防措施
犬類動物飼喂成為社會主流趨勢,動物醫院也成為社會的熱門行業。犬類動物飼養過程中,不可避免存在患病現象,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發生,飼養者需要對犬類動物進行科學喂養,關注犬類動物身體健康。從根源上了解犬類動物常見疾病,能夠提前預防,采取有效的防控手段,保障犬類動物健康。犬類動物常見病癥多樣,稍有不慎就會患病,需要保持良好的飼養習慣。犬類動物常見疾病種類較多,需要加強日常管理,定期帶領犬只注射疫苗。預防病癥傳播,提高犬類動物身體免疫力,減少患病概率。
1 犬類動物常見疾病
1.1 狂犬病
狂犬病屬于急性傳染病,死亡率較高。犬類動物也會傳染人類,是人畜共患病,有較大的危害性。狂犬病的病原體可以通過較多途徑傳播。犬類動物患病期間,中樞神經濃度較高。患病動物初期表現不明顯,通常只能從情緒方面表現。患病后的犬類動物會躲避在陰暗角落,不發出聲音。也會表現出煩躁的現象,焦躁地走動,有時還表現為嚎叫等現象。等到狂犬病發生到第3天后,患病的犬類動物處于興奮期,興奮程度達到無法控制的狀態。會對接觸到的物品啃咬,此時人類離近也可能遭受犬類動物的攻擊。發病第4天后,狂犬病則進入麻痹期,病犬精神呈現遲鈍狀態,舌頭顏色也不似以往紅潤,呈現青灰色的狀態。口中流涎,呈泡沫狀態。當狂犬病在其他動物身上發作,通常病情無法得到控制,會導致動物死亡。因此,犬類動物患病后,一定要及時將其隔離,避免病癥擴散和傳播。
1.2 犬瘟熱及防控措施
犬瘟熱是病毒感染導致的病癥,有較強的傳染性。主要是犬類動物之間相互傳播,該病癥癥狀復雜,致死率較大,是對犬類動物威脅較大的傳染病。犬瘟熱主要是通過病毒傳播,從患病動物的眼睛、鼻子等重要器官傳播,還可能通過上呼吸道感染。犬瘟熱會導致患病的動物煩躁不安,出現發抖、食欲不振等癥狀。患病的犬只存在腳部腫脹、畸形等,發生抽搐等癥狀,與癲癇的癥狀相似。根據犬類動物品種差異,還存在潛伏期。起初發病癥狀與呼吸道感染癥狀相似,此時的犬類動物體溫升高,食欲下降。眼睛和鼻子產生透明分泌物,伴隨肺炎、腸炎等癥狀。對于該病癥的治療,通常使用抗生素,嚴重時,可以選擇咖啡因對犬只進行皮下注射。犬瘟熱作為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發病后應立即對犬只進行隔離,對房間消毒,避免造成交叉感染,保護其他犬類動物不受疾病侵害。
1.3 食管梗阻疾病及防控措施
食管梗阻是腸胃疾病,發病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消化不良,導致犬只腸胃不適。飼喂過程中,部分飼養者缺乏正確認知,不注重飼喂食物衛生,較多食物過硬,或是處理不當就喂食給犬類動物。導致犬類動物無法消化過硬的食物,該病癥治療非常方便,可以伸手至犬類口中,將食物取出。對于已經吞咽的食物,可以使用催吐藥物,必要時可以洗胃處理[1]。
1.4 急性腸胃炎癥狀及防控措施
犬類動物的急性腸胃炎,患病原因為飲食不當、病毒、寄生蟲引發。患病后,犬只表現為嘔吐、腹瀉等癥狀,還會出現明顯的口渴癥狀,飲水后會加重嘔吐現象。犬只長時間存在脫水現象,胃黏膜受到強烈刺激,引起胃發生逆蠕動收縮。該病癥治療方法,需要先禁食,為犬只提供安靜的環境,使用溫熱的毛巾敷上犬只腹部,配合藥物鎮痛止吐,等到犬只恢復后,逐漸為其補充水分和營養。
1.5 犬傳染性肝炎及防控措施
犬傳染性肝炎是敗血性傳染病,是由犬腺病毒引發的傳染病。初期病毒存在于犬只的血液中,患病的犬類動物攜帶病菌,加上該病毒生命力頑強,在低溫條件下也無法殺滅,需要高溫殺菌。犬傳染性肝炎會導致犬類動物食欲不振、精神下降,體溫升高、畏冷、嘔吐等,嚴重影響犬只消化。發現犬只患病后,應立即對其進行隔離。通過高免血清治療,對患病動物進行治療,加強對犬只的疫苗注射。
1.6 寄生蟲
犬類動物寄生蟲病,會在犬只患病后,寄生在犬只身體中,如皮膚上的跳蚤、蜱蟲;胃腸中的線蟲、弓形蟲等;還存在血液中寄生的巴貝斯蟲血液原蟲,寄生后的病蟲,導致犬只頻繁抓撓身體,啃咬身體,造成毛發脫落現象。像是耳螨會寄生在犬類動物耳朵中,導致耳內產生黑褐色分泌物,伴隨惡臭的味道。蜱蟲會啃咬犬只皮膚,吸血存活。腸道內的寄生蟲則導致犬類動物患病,引發腸胃方面的病癥,出現食欲下降、發育不良等癥狀。弓形蟲則會導致犬類動物出現精神食欲下降、嘔吐等癥狀。大型犬類動物患上寄生蟲病,還會傳染給人類。寄生蟲主要是因為預防不及時,導致犬類動物患病,需要做好清潔工作,定期對犬類動物進行驅蟲操作,避免犬類動物患病[2]。
1.7 雌性犬類動物生產搐搦病
生產搐搦病是雌性犬類動物常見的痙攣神經機制病癥,會導致犬只出現驚恐不安的現象,伴隨嚎叫等癥狀。還會導致犬只體溫升高,臥床不起。該病癥通常發病后可以治愈,但是一旦發生在動物生產前,則有較高的死亡率。
2 犬類動物疾病預防與防治措施
2.1 疾病預防措施
2.1.1 保證飼喂營養均衡
犬類動物患病,多數也是因為飼喂不正確導致。保證飼喂營養均衡,做到科學飼喂,能夠減少相關疾病產生。如,保證犬類動物有均衡的飲食,不能以單一食物代替飼喂需求。犬類動物進化了消化系統,消化腸道較短,肉類等食物被其食用后,會很快吸收消化,但是肉類食物無法為犬類動物提供相應的生長需求營養。需要進一步優化飼喂結構,保證犬類動物飲食上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搭配肉類食物,保持犬類動物的身體狀態。因此,犬類動物飼喂應做到。
(1)飼料營養均衡。根據犬只不同生理階段科學配比,制定合理的飼喂方案。保證飼料全面性,根據犬類動物喜好,切忌單一飼喂。保證飼喂的飼料來源安全,不可使用地表水作為水源,避免引發犬類動物腸道疾病。
(2)飼喂需要堅定六項原則。這也是保證犬類動物健康,飼喂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其中包括定時、定量等要求,具體如下。第一,飼喂犬類動物應固定時間段,按照人類進餐時間,保證犬只用餐規律,促進犬類消化,避免出現積食等現象。固定時間飼喂,也有助于提高飼料的利用率,避免發霉等現象。第二,定量要求每天根據犬類動物體重,飼喂定量食物,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第三,定質則是要求保持飼喂糧的品質,不能輕易更換,保證口糧新鮮,不得將過期、發霉的飼料飼喂給犬類動物,會導致其患病。第四,確保犬類動物有固定進食的餐具,對食槽定期清洗,避免有細菌殘留,影響犬只進食。第五,定點則要求犬類動物有固定睡覺、休息的地點,并且能夠保證休息空間的溫度,營造適合犬類動物生活環境[3]。
(3)觀察犬科動物進食情況。飼喂犬類動物過程中,還需要關注其進食情況。根據犬類動物食欲,判斷是否存在疾病。當發現犬類動物食欲下降,抗拒進食等現象,應對食物溫度和品質進行檢查,并更換食物。當更換食物無果后,需要立即帶領犬只前往醫院就診,檢查是否患有疾病。
2.1.2 注重犬類動物自身與環境衛生
定期對犬類動物進行清洗,打掃衛生,有助于減少病菌殘留,避免了蟲害傳播。通常犬類動物有脫毛現象,需要加強衛生管理,定期為犬類動物洗澡、消毒,對耳朵、眼睛等容易藏污納垢的重要部位清洗。毛發較長的犬類動物,還應對其毛發定期打理修剪,避免蚊蟲藏匿其中。保證犬類動物居住環境,做好通風。降溫的措施,為犬類動物提供舒適的環境。定期對其居住場所消毒殺菌,保持空間干燥、整潔。
此外,犬類動物自身清潔,應定期梳理其毛發,防止毛發藏匿病菌、蚊蟲等。定期洗澡,保持犬類動物皮膚整潔,控制水溫,保護耳朵防止進水。犬類動物牙齒也是重要的器官,牙齒結石容易導致口臭、口炎等,影響犬類動物進食,可以選擇使用磨牙棒等物品,幫助犬類動物磨牙,定期為其清潔牙齒,避免細菌滋生。1周1次,使用洗耳液對犬類動物耳道清洗,減少細菌傳播。眼睛也應定期使用專業洗眼液,保證清潔效果。
2.1.3 觀察犬類動物健康
日常除了飼喂犬類動物外,還需要關注日常健康和清潔等工作。犬類動物日常健康檢查非常重要,能夠保證發現問題及時就醫處理,確保犬只健康發育。當發現犬類動物存在精神狀態不佳的現象,需要立即帶領其檢查。如犬只情緒激動或萎靡,都需要進行檢查和控制;觀察犬類動物的眼睛、鼻子等部位。眼睛充血、流淚不止要立即送醫就診。鼻子濕潤、發涼等,也需要觀察是否存在熱性傳染疾病,將其隔離治療;保證犬類動物口齒整潔,當出現流涎現象、舌黏膜顏色鮮紅,都需要立即就醫;通常來說,犬類動物的皮膚柔軟,毛發有光澤。當發現犬類動物皮膚干燥、毛發失去光澤,存在撓癢等癥狀,意味著犬類動物可能存在皮膚類疾病,需要及時檢查用藥;犬類動物排便異常、異物,都需要對其肛腸進行檢查;定期對犬只體溫測量,確保其處于健康狀態,犬類動物體溫較高,多數保持在37.5~39℃[4]。
2.1.4 保持犬類動物適量運動
犬類動物需要保持適量運動,才能提高自身抵抗力,避免病菌侵襲。適量地運動,也是保障犬類動物身體健康的關鍵。定期帶領犬類動物外出活動,控制活動時間在1~2h內。異常天氣則應避免犬類動物外出,寒冷天氣做好保暖工作。根據犬類動物身高體型差等,制定不同的活動方案,對于小型犬類動物,應減少活動量,避免其身體承受過大的壓力,對心臟造成損害。從實際出發,制定符合犬類動物的運動方案,保證科學運動。
2.2 定期對犬類動物進行免疫接種
為了防止犬類動物患病,需要加強疫苗接種。根據不同病癥,提前對犬類動物進行免疫接種。按照犬類動物周齡計算,在6周齡時為首次免疫時間。可以帶領犬類動物進行預防接種。8周齡時,進行2次免疫注射,10周齡進行第3次免疫注射。注射好3針疫苗后,可以按照一年一度的方式接種,確保犬類動物健康。鑒于疫苗接種后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揮效果,當前流行的犬類動物流行病較多,部分犬類動物接種疫苗前,已經感染過病毒,但是未呈現臨床癥狀。會因為受到外界因素刺激等,導致臨床癥狀發病,這也是部分犬類動物接種過疫苗后,依舊會發病的原因。為了更好提高犬類動物抗病能力,減少患病概率。購買犬類動物幼崽時,也應確保幼崽接種犬五聯高免血清4~5 mL。7 d后再次注射,14 d后按照上述流程接種,能夠進一步保障犬類動物身體健康,減少發病概率。
2.3 防治措施
2.3.1 對癥用藥
對于已經出現上述病癥的犬類動物而言,需要及時明確犬只狀態,根據病犬精神狀態、食欲情況等,及時對其病癥加以判斷。配合治療,確保犬只早日擺脫疾病。根據犬類動物反應,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可以通過飲食療法,先禁食24 h以上,配合鹽水補液,使用氯化鈉、氯化鉀、葡萄糖等混合灌服,按照犬只重量,50~100 mL/kg。對癥治療則是根據犬只實際情況,采取藥物治療。如傳染病、肝炎等,使用血清治療的同時,配合靜脈注射葡萄糖液,以及維生素。連續3~5 g,每天1次。控制犬只飲水,間隔2~3 h喂1次葡萄糖鹽水。腸胃疾病則使用胃復安注射。久瀉不止使用復方地芬諾酯2.5 mg口服。病癥對癥用藥,還應根據犬只體重控制劑量,保證藥到病除[5]。
2.3.2 科學護理
對于患病處于恢復期的犬只,喂養護理時,需要控制飲食,給予更有助于犬只動物消化的食物,如稀肉粥、肉糜拌飯等。適當在喂食的食物中添加保健性藥物,如維生素、魚油等。患病動物飲食應清淡,避免喂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增加犬類動物的消化負擔。按照科學、營養的飼喂方式,定時定量且觀察犬類動物進食情況。保持犬只生活環境整潔性,減少洗澡次數,加強保溫護理。定時安排犬只出門運動,保證飲水量充足,促進其腸胃蠕動。觀察犬只飲食、進食量、排便等綜合現象,確保犬只脫離疾病困擾。
3 結論
綜上所述,犬類動物常見疾病較多,并非危險性疾病。但是疾病勢必對犬只精神造成影響,不利于犬只生長發育。加上部分疾病傳染性較強,需要及時發現預防處理,定期為犬只居住環境消毒清掃,保持整潔性,避免細菌傳播。部分飼養者對于犬類動物相關知識缺乏認知,導致飼養過程中忽視犬只健康問題,導致犬只患病,還會傳染其他犬只,使得犬只遭受痛苦。需要飼養者學習新的知識,確保在飼養過程中,充分了解犬類動物相關知識,能夠以充足的知識體系對犬類各種病情防控,加強飼喂、預防等多方面的管理,更好地保障犬類動物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 劉曉,劉曉陽.家禽傳染病的流行特點與防治對策[J].山東畜牧獸醫,2024,45(3):45-46+49.
[2] 于海波,于樹濤.牛呼吸系統疾病的病因與防治措施[J].山東畜牧獸醫,2024,45(3):52-54.
[3] 任杰,肖紅,嚴易,等.1例犬后肢癱瘓的中西醫診治報告[J].現代畜牧獸醫,2024(2):53-56.
[4] 姜子昕,薛瑞雪,楚遵鋒,等.山東省部分寵物犬飼養免疫情況問卷調查與分析[J].中國動物檢疫,2024,41(1):20-24.
[5] 李鵬輝,張瑩.犬傳染性肝炎的診斷與防制[J].北方牧業,2023(2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