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們經歷了風雨洗禮,看到了美麗風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獲。“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糧食產量1.39萬億斤”“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1%”……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鐫刻每一份拼搏付出,也見證中國經濟“在風浪中強健了體魄、壯實了筋骨”。在經濟增長“勢頭好”的同時,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壯大,經濟“新意濃”“活力足”,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更充足的底氣。
新產業跑出“加速度”。產業是經濟之本。近年來,我國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未來產業有序布局……“老字號”煥新生,“新字號”動力強,“綠字號”發展快,助力高質量發展步伐更加堅實有力。今天,在安徽合肥高新區,短短幾百米長的云飛路匯聚幾十家量子企業;在湖北武漢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規模突破5000億元……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新型支柱產業快速崛起,印證著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為中國經濟發展積蓄起強勁動力。
新模式激發“新活力”。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黑龍江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日均迎客超13萬人;新疆昭蘇縣,冰雪樂園充盈歡聲笑語……“冰雪+文旅”“冰雪+體育”等新業態,成為消費新亮點。近年來,從城鄉文旅融合等加速發展,到直播電商、社交電商、即時零售、跨境電商等不斷涌現,持續創新的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進一步激發著消費潛力。2023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5%,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4.6%……消費引擎作用凸顯,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充分印證中國經濟含金量更高。
新動能構筑“新優勢”。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從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第四代核電機組等高端裝備研制取得長足進展,到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前沿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我國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豐碩,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持續提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必將進一步對高質量發展產生強勁的推動力、支撐力,持續增強經濟發展的動能和后勁。
讀懂我國經濟大勢,既要看短期之“形”,更要看長期之“勢”;既要看增長之“量”,更要看發展之“質”。今天,透過這些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看2023年中國經濟“成績單”,我們不僅感受到分量足、質量優,也更加真切體會到,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新征程上,增強信心和底氣,充分發揮我國顯著的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完備的供給優勢、高素質勞動者眾多的人才優勢,化壓力為動力、積優勢為勝勢,定能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向好,不斷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錨定目標,實干篤行,我們堅信——中國發展必將長風破浪、未來可期。
(選自《人民日報》2024年3月6日,有刪節)
◆提煉
高考作文的謀篇布局就是要解決“怎么說”的問題,包括:思路如何展開?分論點之間是什么關系?選用什么題材?有的考生不會構思,或有頭無尾,或轉移話題,或離題萬里,或思維混亂,或條理不清。要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明確中心論點后列舉三個分論點,然后依次列舉恰當的理論或事例論據展開論述,列舉論據時按照“古今中外”的順序排列,結尾再用精練的語言點題。如這篇時文,從新產業跑出“加速度”、新模式激發“新活力”、新動能構筑“新優勢”三個方面對中心論點“‘新意濃’‘活力足’,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更充足的底氣”進行闡述,每個分論點的論證都選用了精當的事例論據進行論證,中心突出,思路清晰。
2.對于素材的運用可以采用“移花接木,整合鋪排”的方法,整合教材、經典作品中可用的素材,或搜索平時積累的時事素材,采用靈活變通和巧妙整合的辦法來“移花接木”,使之與所要論證的論點相吻合。如這篇時文,從三個方面整合相關的素材進行鋪排,形成強大的論證氣勢,令人信服。
3.對材料進行分析要突出中心論點,引論部分必須組織好中心句,即中心論點必須清晰;每一次舉例后,都必須析例,在析例時別忘了突出論點;在論述事理的過程中,要適當點題,突出關鍵詞,重復關鍵語句。如這篇時文,在舉例時充分突出“新意濃”“活力足”的核心,“形”“勢”“量”“質”“新”這幾個關鍵詞反復出現,中心突出,選材嚴謹,首尾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