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海,浮沉幾多,春風秋水,皆為過客,任它暴風驟雨,我自扎根生長,拼搏向上,追逐自己的一片艷陽,此為吾輩成長之正解。
勿營營于浮云,明己所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明白心之所往,是不困于浮云的關鍵點。何謂“浮云”?浮云是樊錦詩赴敦煌路上“回家發展多輕松”的勸解,是不斷向我們沖擊的“擺爛”“摸魚”的思想,是在舒適圈里尸位素餐、得過且過的“躺平”。行于繁華的世間,堅守與沉淪始終是貫穿人生旅途的選擇題。處于浪漫而瑰麗的青年時代,我們怎能就此沉淪,失去內心對拼搏與向上的追求?
不汲汲于比較,穩我步調。當新年的第一縷陽光照射在太平洋的水面上,北京的人仍在酣睡,拉斯韋加斯剛剛收攏了不夜城的風姿。當大唐風華盛極一時,中世紀的黑暗仍在歐洲籠罩,而美洲大陸還是一片荒蕪。步調不同帶來比較,世界如此,歷史猶是,人生亦然。每個人都行于自己的時區,不必因一時的落后自卑,不必因一時的進步驕傲,也不必汲汲于比較。“我有我自己的美麗,它正要盛開”,只要相信自己,潛心扎根,拼搏向上,每個人、每個時代都會遇見自己盛開的美麗。
莫驚懼于風雨,堅我所行。“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周文王拘而演《周易》,孔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賦《離騷》,木心隱于莫干山回憶生命,梭羅幽居瓦爾登湖始述哲思……人生絕非一帆風順,我們當具蘇東坡“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灑脫,李太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信,鄭板橋“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面對暴風驟雨,我們何以消解憂懼?唯有用“越是黑暗的日子里,黎明的曙光就越是光明”來回答這生命的追問,方能令生命的艷陽閃耀。搏擊風浪,扎根生長,拼搏向上,篤行不怠!
葳蕤草木一歲一榮枯,自在人生常起常浮沉。不必營營于浮云,不必汲汲于比較,更不必驚懼于暴風驟雨。我們以頑強的意志與拼搏向上的勇氣,深深扎根,“野蠻生長”,終會拼搏出一片自己的艷陽天,驅散陰霾,照亮前路。
任它風雨如晦,我自拼搏向上!
【內蒙古扎魯特旗第四中學】
點評
作文開篇提出了“扎根生長,拼搏向上”的中心論點,接著從本質到原因、意義,再到措施進行多角度論證,從“明己所向”“穩我步調”“堅我所行”三個方面設置分論點對中心論點進行論證。難能可貴的是,全篇中心突出,還就“拼搏向上”拓展了議論的寬度,由表及里,由點及面,層層遞進,升華主旨。在選材上,從先秦圣賢,到唐宋詩人,再到現代學者,沿著時間線列舉人物,作出了歷風雨而后作的動態表述。
【鮑洪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