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憫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心存悲憫。古羅馬詩人尤維納說:“心地的溫情,是大自然把眼淚給予人類的同時,贈予人類的禮物。”悲憫是對他人苦難的感同身受,傳遞著人類愛的火炬,需要我們延續良知美德,培養濟世情懷。(結合材料,提出中心論點,材料與論點之間銜接緊密,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調。)
悲憫是對他人苦難的感同身受。關漢卿寫的《竇娥冤》,從“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中,我們看到竇娥背后深沉的苦難,看到世俗的不公、社會的黑暗。關漢卿悲憫千千萬萬的竇娥,以筆為武器,伸張正義。《竇娥冤》告訴人們,可憐竇娥之冤的同時,要將悲憫的目光投向廣大受壓迫的人,尋找造成悲劇的原因,種下文明的種子,推動社會進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茅屋獨破,卻悲憫天下寒士,慰藉人世滄桑。悲憫是看到個體的苦難,為罹難者獻上眼淚的同時,發出內心的吶喊。(緊扣中心論點,以關漢卿、杜甫為例,闡述悲憫是看到個體的苦難而發出吶喊,觀點與材料間論證邏輯嚴謹。)
悲憫傳遞著人類愛的火炬,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因為悲憫,世界不再是單調的灰色;因為悲憫,無數的愛得以傳遞。“我們不能因為整個國家都在跑步前進,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改革開放以后,東部沿海地區飛速發展,北京、上海、廣州等成為國際化的大都市。整個國家在跑步前進,但我們從來沒有忽略那些仍處于貧困線以下的人民,增進民生福祉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基。悲憫傳遞著廣博的愛,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國家發展,推動脫貧攻堅,推動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本段從材料分析入手,闡述悲憫傳遞愛,匯聚力量,推動進步,語言平實、簡潔、真摯。)
悲憫須延續良知的美德、培養濟世情懷。牛志遠老人拿出全部積蓄,無私資助家鄉的孤兒,讓他們有機會看到更大的世界。他并不“達”,但他用悲憫兼濟天下。曼德拉一生在為建一個更公平、更正義的世界而努力,他的悲憫喚醒了無數人的良知。“給人以星火者,必懷火炬。”千千萬萬渺小的個體,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悲憫眾生,接棒文明的火把,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前行。(本段結合前文兩個分論點,援引牛志遠、曼德拉的例子,恰到好處地論證了“懷悲憫之心,推文明前行”的中心論點,使整篇作文情感集中,中心突出。)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愿我們擺脫冷氣,向上走,多一點悲憫,多一些關懷,多一點共情。讓我們舉起文明的火炬,與這個時代共舞,悲憫眾生,不斷前行。(發出倡議,深化主旨。)
【湖南瀏陽市嗣同學校(2302)班】
◆升格點評
升格文開篇緊扣材料,提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心存悲憫”的中心論點。接著解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問題,第2段闡釋“悲憫”,第3段論證“悲憫”的作用,第4段指出“怎么做”。最后得出結論“悲憫眾生,不斷前行”,發出倡議,強調中心。作文整體運用“總—分—總”的結構模式,論證層次清晰,邏輯嚴謹;選取關漢卿、杜甫、牛志遠、曼德拉的例子,引用魯迅等人的名言,論證分析有的放矢,情感表達意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