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來自月背的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2019年年初,中國的“嫦娥四號”實現人類航天器首次在月背巡視探測;2020年年底,“嫦娥五號”實現月球正面無人采樣返回;2024年5月3日,在前期技術積累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嫦娥六號”首次月背采樣,如今順利返回。
此次“嫦娥六號”著陸于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東北部的阿波羅撞擊坑邊緣。如果把月球一剖為二,以月核為圓心,月球背面南半球“嫦娥六號”的落點與月球正面北半球“嫦娥五號”的落點大致呈現出中心對稱關系。為何要去月背采樣?“一方面是人們對月背特別好奇,想了解不知道的東西;另一方面,月球背面確實存在很多不同于月球正面的科學現象,特別需要獲取樣品,以供科研人員進一步研究。”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于登云院士說。
在“嫦娥六號”為期約53天的任務周期內,沖過了逆行軌道、智能采樣、月背起降等幾道“雄關險隘”。相比月球正面豐富的探測經驗,人類對月球背面知之甚少。1959年,蘇聯月球3號探測器拍到月球背面第一張影像圖,盡管分辨率很低,但由此揭開了月背的神秘面紗;3年后,美國徘徊者4號探測器以硬著陸方式撞擊月背,但遺憾的是并未傳回任何數據。此次,“嫦娥六號”采用了多脈沖軌道控制策略,通過精確的自動化設計方式,使探測器如期到達預定著陸區。完成工作后,它從月面起飛返回地球。最終,“嫦娥六號”探測器以31馬赫(即每秒約11.2千米)高速重返地球,圓滿完成了月球樣本采集與返回任務,成為全球首個以如此高速執行此類任務的探測器。
素材解讀
當前,我們正在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邁進,必須在更多領域實現領跑,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航天科技工作者們“敢為天下先”,敢于探索科學“無人區”,勇于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推出了國際領先的原創性成果,相信我們將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適用話題
探索不止、創新不止、挑戰問題、不斷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