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教育改革的宏大背景下,高職院校體操課程教學的地位日益顯著,其不僅關乎學生的身體健康,更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關鍵環節。然而,經過細致調研,發現高職院校體操教學面臨多方面的挑戰:師資力量亟待加強,教學方法亟待更新,教學設施亟待完善,以及教學評價亟待客觀化,不僅影響了體操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更制約了學生全面而均衡的發展。鑒于此,本文綜合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致力于深入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并探索其潛在的解決方案,以期為高職院校體操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和實踐參考,從而推動體操教學的整體進步,為培養新時代的體操人才貢獻力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操課程教學;現存問題;對策
Research 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ymnastics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bstract:Under the grand background of today's educational reform, the status of gymnastics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which is not only related to students' health, but also the key link to achieve the goal of quality education. However, after careful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gymnastics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aces many challenges: teachers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teaching methods need to be updated, teaching facilities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needs to be objective, which not only affects the effect and quality of gymnastics teaching, but also restricts the all-round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deeply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nd explore their potential solution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gymnastics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us promoting the overall progress of gymnastics teaching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cultivation of gymnastics talent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ymnastics course teaching; Exis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在當今高職教育中,體操課程不僅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培養學生身體素質、協調能力和審美情趣的關鍵環節。然而,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職院校體操課程教學逐漸暴露出諸多問題,如師資力量不足、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設施匱乏以及教學評價主觀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體操課程的教學效果與質量。因此,本文旨在通過對高職院校體操課程教學現狀的深入分析,揭示其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優化對策,以期推動高職院校體操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1.高職院校體操課程教學現存問題
1.1體操課程教學師資力量薄弱
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在體操教學領域面臨著嚴峻的師資力量挑戰,不僅深刻影響了體操教學的質量,更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體能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從教師隊伍構成來看,高職院校體操課程的專業教師數量明顯不足,有很多體育教師由于缺乏體操專項背景,不得不跨領域執教,無疑削弱了體操教學的專業性和針對性,使學生在技術動作的領悟和掌握上難以得到精準引導[1]。盡管部分學校引進了具備豐富實戰經驗的國家級運動員執教,但他們在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上的創新乏力,難以與現代教育潮流接軌,這些教師往往未能將先進的體操技術與現代教育理念有機融合,從而制約了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此外,高職院校對體操教育的投入不足也是導致師資力量薄弱的關鍵因素,經費的短缺使得教師的薪酬待遇難以得到保障,不僅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隊伍的穩定性,也加劇了優秀師資的流失。同時,高學歷體操教師的稀缺更使高職院校難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迫切需求,無法為學生提供更為深入、全面的體操教育服務。
1.2體操課程教學方法過于落后
當前體操課程所采用的教學方式顯得過于陳舊,未能與時俱進。眾所周知,學生在體操技能、體能狀況及學習吸收能力上均存在不容忽視的個體差異。然而,而傳統的統一化、批量化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無法妥善應對這種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教學挑戰。對于基礎扎實、技能出眾的學生而言,此類傳統方法可能過于刻板,無法滿足他們渴望挑戰更高難度、更精湛技藝的內在需求,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們的潛能發揮。而對于那些基礎相對薄弱、進步較慢的學生來說,可能會因為難以跟上統一的教學步伐而感到挫敗與迷茫,長此以往,無疑會對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造成不良影響[2]。更為嚴重的是,教學方法的長期僵化與缺乏創新,使得體操課程在激發學生興趣與熱情方面顯得力不從心,甚至有可能引發學生的抵觸與反感情緒。此外,受限于師資力量的不足,每位教師往往需要承擔起繁重的教學任務,面對眾多的學生,很難做到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都了如指掌,更別提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了,這無疑對體操教學的整體效果構成了嚴重制約,亟待引起高度重視與深刻反思。
1.3體操課程教學設施不夠完善
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體操教學在設施配置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與其他體育項目相較,體操對訓練場地及器材的要求更為專業和嚴苛。然而,實際情況卻是,眾多高職院校在分配教學資源時,往往更傾向于投入成本較低的體育項目,直接導致體操教學所急需的場地和器材資源相對匱乏,無法滿足日常的教學需求。體操設備價格昂貴,且對場地的布局、材質及安全標準均有特殊要求,使得體操教學在推廣過程中困難重重。此外,體操訓練中必不可少的輔助設施,如保護墊、專業保護人員、鎂粉等,在一些高職院校中這些基本的設施比較匱乏,無疑進一步加大了教學難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了學生的訓練安全[3]。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高職院校體操教師資源的匱乏和專業水平的參差不齊已成為制約體操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在缺乏專業體操運動場館和充足經費投入的背景下,學生的訓練效果難以保證,安全問題也令人堪憂。因此,高職院校必須高度重視體操教學設施的完善問題,加大投入力度,為體操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1.4體操課程教學評價過于主觀
在體操課程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意見對學生而言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其不僅指引著學生的學習方向,更是其后續訓練與技能提升的關鍵參考。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的評價方式過于主觀隨意,缺乏應有的客觀性和針對性,使得學生難以準確判斷自身的技能水平,更無法明確知曉自身需要改進和提升的具體方面,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進步。此外,部分教師采用的過于嚴厲、甚至近乎苛刻的評價方式,不僅未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反而可能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4]。同時,在學期考核這一重要環節中,教師的主觀偏好也可能在無形中影響學生對體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僅可能削弱學生對體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更可能對整個體操教學的全面發展構成潛在威脅。因此,為了體操教學的長遠發展和學生的全面成長,構建科學、公正、客觀的體操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已迫在眉睫。
2.高職院校體操課程教學優化對策
2.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全面推進高職院校體操課程教學的持續優化與深化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成為一項緊迫任務。高職院校必須進一步加大資源投入力度,嚴格體操教師的選拔與聘用標準,積極吸引那些既具備深厚體操專業背景,又擁有豐富教學實踐經驗的優秀人才加入教學隊伍。例如,可以優先考慮聘請在國內外體操領域取得卓越成績的退役運動員,他們的專業技藝和比賽經驗無疑能夠為體操教學帶來全新的視角和活力。同時,高職院校還應構建一套系統完備的教師激勵機制,通過設立諸如“優秀教學成果獎”、“教學創新示范獎”等榮譽,鼓勵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勇于探索、大膽創新,從而不斷提升體操教學的整體質量[5]。此外,高職院校還需制定并實施科學的體操教師成長計劃,定期舉辦校內外專業培訓、學術研討會等活動,為教師提供廣闊的學習和交流平臺,幫助他們及時跟蹤體操教學的最新動態,確保教學內容始終與行業發展保持同步。不僅如此,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與國內外知名體操教育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為教師提供赴外學習、觀摩的機會,進一步拓寬他們的國際視野,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通過這些具體而有力的舉措,力爭能夠打造出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具有國際視野的體操師資隊伍,為體操教學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2.2創新體操教學方法
隨著體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高職院校體操教學方法的創新已成為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體操教學不僅是一項對學生身體素質有著高要求的體育活動,更是一次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嚴峻考驗。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傳授技能,更應注重學生心理疏導,通過有效的心理干預,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克服心理障礙,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體操訓練中的各種挑戰。與此同時,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建立一種平等、尊重、互信的師生關系,對于提升體操教學質量同樣至關重要,特別是對于那些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教師更應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傾注更多的關愛與耐心,通過細致入微的指導與幫助,讓他們在體操實踐中不斷提升自我,實現身心的全面發展。然而,當前高職院校體操教學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創新性和吸引力的問題依然突出,為了打破這一僵局,教師必須以開放的心態和創新的精神,勇于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例如,可以探索將游戲元素融入體操教學,通過設計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游戲環節,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體操技能;也可以嘗試分層次教學法,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和學習能力,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和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學習軌道上不斷進步;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通過生動的視頻展示和精準的動作分析,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體操動作要領和技術細節;此外,比賽教學法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組織校內外的體操比賽和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實戰中檢驗學習成果,提升競技水平[6]。通過這些具體而有力的創新舉措,助力高職院校體操教學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培養更多高素質、全面發展的體操人才提供有力支撐。
2.3完善體操教學設備
體操作為一項對技巧性要求極高的體育項目,其動作和技巧的傳授往往依賴于專業且完善的教學設備,諸如高低杠、平衡木、跳馬等體操專用設備,在學生學習體操技能、提升動作熟練度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高職院校在推進體操教學時,必須高度重視教學設備的配置與完善工作。為確保體操教學的順利進行,高職院校應設立專項資金賬戶,明確資金來源與用途,專款專用于體操教學設備的采購、維護與更新。在選購設備時,必須嚴格遵循國家相關標準和行業規范,確保所購設備質量上乘、安全可靠。優質、安全的體操教學設備不僅是提升學生運動技能的重要保障,更是維護學生運動安全、防范教學事故的關鍵所在。同時,高職院校還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技能水平,對體操教學設備進行差異化、個性化配置。例如,針對初學者,可以配置一些基礎訓練設備,如平衡木、蹦床等,以幫助他們打好體操基礎;而對于達到較高水平的學習者,則應配置更高難度級別的設備,如高低杠、跳馬等,以滿足他們進一步提升技能的需求[7。通過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設備配置方式,有助于實現體操教學的個性化和高效化。在場地利用方面,高職院校應制定周密細致的場館使用計劃和管理制度,確保體操教學與其他體育項目教學能夠有序進行、互不干擾。此外,學校還應積極拓展外部資源,通過與企業合作、接受社會捐贈等多種途徑,籌集更多資金用于體操教學設備的采購與更新,不僅有助于緩解學校的資金壓力,還能提升體操教學的社會認知度和影響力。
2.4強化體操評判標準
在高職院校體操教學的實踐中,構建一套科學、全面且富有引導性的評價體系,對于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體操教師在履行評價職責時,應堅決摒棄唯成績論的片面觀念,轉而采用更為人性化、多維度的評判標準,以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潛力。具體而言,評價體系除了應包含傳統的階段性考核成績外,還應廣泛涵蓋學生在日常訓練中的態度、技能掌握情況、進步幅度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等多方面要素。例如,可以設置日常訓練表現指標,通過觀察和記錄學生在訓練中的積極性、專注度以及動作完成質量等方面,來全面評估其學習狀態和技能掌握情況[8]。同時,為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建議采取多名教師共同參與的評分機制,以減少個人主觀因素對評價結果的影響。此外,教師在進行評價時,還應注重提升評價的具體性和針對性。例如,可以通過具體案例或動作分析的方式,詳細闡述學生在某個動作或環節上的優點和不足,并給出相應的改進建議,不僅有助于學生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短板,更能為其后續的訓練提供明確的方向和動力。同時,鼓勵學生之間的互評和自我反思也是提升評價效果的有效途徑,通過互評,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而自我反思則有助于學生深入剖析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得失,從而制定更為合理的學習計劃和提升策略。在整個評價過程中,教師應始終堅持以激勵和引導為主的原則,用富有建設性和鼓勵性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通過科學、全面、人性化的評價體系,助推高職院校的體操教學不斷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支撐。
3.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經過深入研究,系統剖析了當前我國高職院校體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優化策略,即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新教學方法、完善教學設備、強化評判標準等,旨在從根本上推動高職院校體操教學的全面革新與提質增效,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挖掘其內在潛能,培養出大批既具備精湛專業技能又擁有強健體魄的優秀人才,為體操運動的廣泛普及和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社會培養更多全面發展的體操人才,共同推動體操事業的繁榮與進步。
參考文獻:
[1]劉昕.我國學校體操發展的困境及其解決對策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1):233,235.
[2]王利雅,楊佳英.健美操和慢跑對外向型女大學生鍛煉情緒體驗的影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0,19(4):45-50.
[3]盛洪濤.基于核心素養的高等職業院校體操教學設計[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1,(07):115-116.
[4]包春峰,楊陽,郭玲燕.基于師范專業認證下高等職業院校體操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資訊,2021,19(08):146-148.
[5]盧澤維.高職院校體操課程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23):327.
[6]閆雪冰.試論高職院校體操教學現狀及改革[J].灌籃,2021(31):214.
[7]王英英.高職院校體操教育現狀與教學實踐分析[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3(02):95-98.
[8]吳婧一.論我國高等職業院校體操教學的現狀和對策[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2(20):97-100.
作者簡介:吳婧一(1981-),女,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