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024-ZDJH-348)
摘 要:為應對國際復雜的政治經濟形勢,促進發展新動能的釋放,河南跨境電商助推國內國際雙循環面臨諸多挑戰。本文分析了河南跨境電商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作用機制,提出河南跨境電商依賴進口推動消費升級、釋放國內需求,從降低交易成本、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優化產業結構、改變消費主體決策等方面,助推國內大循環的構建;憑借出口降低跨境貿易成本、推動貿易的便捷化,引起成本節約效應、國內市場效應,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加深國際合作,從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推進。最后,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對河南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從企業層面和政府層面給予建議,以期明晰河南省跨境電商助推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跨境電商;消費升級
一、引言
為進一步應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不穩定,促進我國持續釋放發展新動能,我國提出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國家發展進步側重于實現國內產業鏈各環節的互通互聯,發揮國內規模市場的優勢,銜接國際國內市場,實現我國市場經濟更強勁的發展。數字經濟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力量,已成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力量。跨境電商作為數字化的貿易方式,依賴先進的數據技術手段通關,升級迭代數據智能設備,開展貿易活動,已經成為當前國際市場中常態化的貿易形式。跨境電商相較于傳統貿易,能夠降低貿易交易成本、簡化貿易流程、減少貿易摩擦、改善貿易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有效地提升通關效率,這為提高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起到了關鍵作用。關于跨境電商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研究,大多數學者以國內國際雙循環為背景,探究新零售、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物流與跨境電商的關系,也有少數學者研究跨境電商對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的影響。趙崤含等從宏觀層面上,提出了跨境電商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三條路徑,即構建跨境電商產業鏈、提速數字技術賦能、深化對外合作交流,從而夯實經濟發展基石、推進數字貿易效應、創造良好的國際市場環境。張夏恒基于理論層面,開展跨境電商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研究,發現前者能夠有效促進后者發展,并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推進產業融合、加快數字技術賦能等舉措進一步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
綜上,當前學術界對于跨境電商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相關研究仍非常少,有限的少數研究也只是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背景,聚焦于中小型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路徑、跨境電商及跨境電商平臺發展策略、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的協同發展、跨境電商發展對策等少數幾個領域。另有少數學者初步探討了跨境電商促進雙循環的作用機制、跨境電商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基礎理論,但尚未見到有學者針對雙循環背景下的河南省跨境電商產業發展進行專題研究。因此,迫切需要結合河南具體情況,剖析跨境電商促進河南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作用機制,為建立和完善河南跨境電商產業發展體系,明確河南跨境電商在新發展格局中的位置,并進一步從企業和政府兩個層面,探究河南跨境電商產業助推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新思路。
二、河南跨境電商促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作用機制
1.河南跨境電商促進國內大循環作用機制
(1) 跨境電商打破信息不對稱,降低國內交易成本
首先,跨境電商作為數字經濟的一種形式,具有數字經濟低邊際成本的特性。隨著跨境電商企業的增多以及服務平臺聯結其中的企業數量增多,跨境電商相關設施和平臺價值不斷得到體現,邊際成本大幅度下降,規模經濟愈發明顯。其次,跨境電商超越時間、空間進行更寬廣的供需關系匹配,減少中間采購環節,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最后,企業提供多樣化商品或同一平臺可分攤采購、營銷和固定資產的折舊等成本,進而實現低成本拓寬利潤來源,開拓多樣化業務,占領市場份額。
(2) 跨境電商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河南跨境電商搭建“網上絲綢之路”,創新提出“1210”網購保稅進口監管模式,創新“網購保稅+線下自提”模式,創新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模式等舉措,在全國復制推廣,并得到世界海關組織認可。這些舉措不僅改變了傳統外貿交易方式,縮短了交易流程,還加強了跨境電商各鏈條主體的協同能力,實現了產業間和跨鏈融合的供需結構動態平衡,更好地推動了傳統產業和企業轉型升級,為“跨境電商+特色產業”、細分領域標桿企業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3) 跨境電商改變消費主體的行為與決策
從消費主體出發,隨著跨境電商消費模式興起,“90后”后和“00后”成為河南跨境電商消費主力軍,他們多元化和個性化需求明顯,對跨境電商消費模式接受度較高。新冠疫情的沖擊也使得越來越多消費主體加入跨境網購隊伍之中,為跨境電商發展擴展了市場規模和消費人群。從消費主體內部出發,消費習慣一旦形成,短時間不可逆。跨境電商新業態打破了傳統消費市場的時間、空間限制,人們消費方式從線下轉變為線上,消費的個性化、多樣化成為消費新習慣,這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拓寬了消費群體與市場。
2.河南跨境電商促進國際大循環作用機制
(1) 跨境電商帶來國內市場規模經濟效應
跨境電商市場規模的壯大帶來了國內市場的規模經濟效應,衍生出許多本土企業。如萬國優品、中大門、9號店、萬國萬購等。憑借河南跨境電商良好的發展潛力、龐大消費市場和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國內外知名電商企業亞馬遜、阿里巴巴、京東、唯品會等也落戶開展業務,也加速了UPS、順豐、菜鳥網絡、DHL等在豫業務布局。商務部等六部門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擴大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范圍,這為增加跨境電商出口規模、帶動國內市場效應、促進國內傳統企業銷售額的增加、更好地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了重要路徑。
(2) 跨境電商促進跨境資源配置
跨境電商根據市場化需求,合理調配國際國內資源要素,提升國際國內市場資源要素配置效率。跨境電商不僅使得資源配置范圍增大,也緩解了資源信息不對稱局面。含有數字技術和數字特征的跨境電商,通過數字要素與傳統要素的融合,提升了資源要素質量。全球范圍內的跨境資源的流動,推動著勞動力、土地、資本和技術等要素資源的優化重組和變革,加速了傳統資源要素邁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的步伐。優化重組后的資源要素,可在不同國家、不同主體間跨境流動,實現資源要素高效利用,進一步改善跨境資源要素配置不當的問題。
(3) 跨境電商發揮成本節約效應
跨境電商憑借互聯網平臺推動了貿易的國際化、便利化,并通過數字化技術降低了國際貿易交易成本。在交易前期,跨境電商線上宣傳范圍廣、針對性較強、成本較低,重視口碑性,降低了宣傳成本、市場調研成本;在交易中期,跨境電商打破了傳統的面對面磋商的局面,實行線上即時溝通,突破了空間限制,擴大了交易對象范圍,快速簽訂無紙化合同降低了溝通協商成本和合同訂立成本;在交易后期,跨境電商平臺依據中小企業競爭能力,提供國際郵政小包、海外配送、國際快遞等多個物流配送,并且使交易雙方實時掌握物流情況和溝通商品問題,降低了交付成本、訂單管理成本、物流成本等。
(4) 跨境電商加強了國際分工協作
跨境電商基于高效的網絡連接效應,在促進我省龍頭企業、跨國企業參與國際合作、布局全球市場的同時,也推動了中小企業嵌入國際貿易體系。中小企業為國內大循環做貢獻的同時,也通過接洽全球產業鏈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添磚加瓦。河南省企業通常先加入地方或區域產業集群,再整體組團嵌入全球價值鏈,即“雙重嵌入”模式。依托河南跨境電商產業園區的建設,形成以龍頭企業為集聚核心、吸納相關行業的中小企業和上下游合作商的加入,從而實現地區集聚效應,提高參與國際合作的便利。
三、河南跨境電商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障礙
1.跨境電商物流服務體系亟待完善
河南地處九州腹地,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2017年河南省政府提出大力發展樞紐經濟伊始,河南省已初步形成了“一核多級”的多式聯運樞紐體系,規劃布局了39個大型多式聯運物流樞紐。鄭州也成功入選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和首批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但河南其他區域與中歐班列、鄭州航空港的對接效率比較低,信陽、周口臨港水陸聯運樞紐和洛陽、南陽、商丘專業物流集散地建設不完備,大部分跨境物流公司還保持單一的配送流程和倉儲方式,尚未形成全國性的綜合交通樞紐,限制了物流服務體系的發展。
2.跨境電商服務保障機制仍需改進
近年來,河南省經國務院批復設立了鄭州等五個中國跨境電商綜試區;全球跨境電商大會永久落戶鄭州;洛陽等五個城市納入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在鄭州設立跨境電商B2B出口監管試點,這些成果體現出河南省在跨境電商通關制度、交易流程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步。然而,隨著中歐班列等跨境搭載區域和企業的增多,通關期間仍然存在溝通不暢,通關手續冗余等問題,造成跨境貿易效率低下。由于參與主體地域和法律差異性,致使跨境電商信用體系缺乏統一標準,海關監管體系不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安全系數不高,這些問題桎梏著河南省跨境電商的發展。
3.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尚需優化
目前,由于資金、技術限制,河南省大多數跨境電商企業采用第三方服務平臺開展貿易活動,但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間缺乏統一的跨境電子商務信用評價標準,難以實現交易主體信用信息的實時共享。同時,現在跨境電子商務商家信用管理主要依托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缺乏有效的第三方信用評價體系和第三方信用評級機制,評價結果不具有權威性。商家一旦出現違約,會面臨驅逐或凍結賬號等處罰,商家誠信過分依賴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監管和其信譽水平,而消費者的信用僅限于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管束,跨境電子商務對其并沒有信用管理權力。
四、河南跨境電商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舉措
河南跨境電商依賴進口激發國內市場需求、促進消費升級,助推構建國內大循環;憑借出口降低跨境貿易成本、推動貿易的便捷化,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推進,但河南跨境電商發展過程中尚有許多障礙。為進一步促進河南跨境電商產業發展,本文從企業和政府兩個層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1.政府層面
第一,完善河南跨境物流服務體系,夯實經濟雙循環發展基石。為貫徹中央新發展理念,河南省政府部門應加快推動交通區位優勢轉向樞紐經濟優勢的步伐,進一步升級海關配套設施,提高物流通關效率,形成設施共建、利益共享、高效聯通的物流伙伴,強化水港、陸港、高鐵港和空港的聯動配合,建設輻射面廣、功能健全的現代化物流服務體系。依托“中歐班列”等路線,加強基礎交通設施和發展陸海空等物流的同時,還需加強物流供應鏈的管理,開展智慧物流和跨境物流網絡的建設,最終形成高效聯通、服務能級高的現代物流體系,這對提升河南跨境電商產業物流效率具有重大意義。
第二,加強跨境電商保障機制的建設,消除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的后顧之憂。在征信管理體系上,借鑒ACE的動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征信管理體系,信用級別高的企業在抽檢比率、通關時間等方面享受更多政策優惠和通關便利,而信用級別低的企業則享受不到。同時,海關監管相關部門需要對企業組織進行認證、評級和監督管理,提高監管效率,盡可能消除信息不對稱,減少消費爭端,降低維權成本。在金融服務體系上,政府為跨境電商中小企業降低應收賬款融資和采購融資等門檻,并出臺優惠政策,推動其業務的開展。
2.企業層面
建設智慧化跨境電商服務平臺,推動跨境電商產業鏈發展。企業應與第三方物流企業、海關部門實現互通互聯,及時獲取通關信息,獲得物流技術支持,構建集“交易平臺、海關通關、物流倉儲”于一體的數字化服務平臺,既能保障通關效率的提高和跨境電商物流實時跟蹤,確保跨境貿易安全,也有助于海關及時完善通關模式。該平臺需開發多語言客服溝通模式,簡化跨境購物流程,縮短退換貨流程,提高客戶滿意度。基于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發展,加快建設智慧倉庫,實現對倉儲信息的實時監測,從而形成倉儲物流的動態化、科學化管理。
參考文獻:
[1]馬述忠,潘鋼健.從跨境電子商務到全球數字貿易——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的再審視[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5):119-132+169.
[2]井樂.雙循環視域下我國跨境電商“新零售”發展探索[J].商業經濟研究,2024(2):150-153.
[3]張益東,楊君.雙循環視角下服務貿易開放與跨境電商發展的動態關系——基于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域的實證[J].商業經濟研究,2023(7):141-144.
[4]曲亞琳.雙循環視角下我國數字貿易發展對跨境電商的影響[J].商業經濟研究,2022(21):146-149.
[5]舒暢.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研究[J].黨政研究,2021(2):121-128.
[6]趙崤含,張夏恒,潘勇.跨境電商促進“雙循環”的作用機制與發展路徑[J].中國流通經濟,2022(3):93-104.
[7]張夏恒.跨境電商促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理論機制、發展思路與相關舉措[J].當代經濟管理,2021(10):59-65.
[8]趙琮琮.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下山東省中小跨境電商企業的機遇與應對策略[J].河北企業,2021(10):60-62.
[9]宋鑫宇.雙循環背景下跨境電商平臺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J].河北企業,2021(7):36-38.
[10]王三安.雙循環格局下對廣東省跨境電商B2B出口的思考[J].營銷界,2021(16):1-2.
[11]關玉忻.RCEP下我國跨境電商的機遇與挑戰研究[J].物流研究,2023(3):49-53.
[12]劉明星.雙循環背景下酒類電商發展策略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1(2):38-40.
[13]計明軍,韓提提,徐高宇,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蒙跨境電商的發展對策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1(19): 10-12.
作者簡介:朱利利(1993— ),女,河南開封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電子商務;武海波(1989— ),男,河南開封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數據技術、智能制造;常廣庶(1972— ),男,河南鎮平人,管理學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