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通過CiteSpace軟件對我國直播經濟研究的文獻樣本進行可視化分析,剖析其研究現狀、熱點及發展趨勢。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直播經濟的研究經歷了萌芽期、爆發期和平穩期三個階段,發文作者、發文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都不夠緊密;研究的熱點包括直播帶貨、電商經濟、網絡直播等方面;未來直播經濟將在理論政策、鄉村振興和媒體融合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直播經濟;電商直播;可視化分析
一、引言
網絡直播自2016年在我國興起以來,直播行業規模不斷擴大。尤其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發,使消費者的購物方式發生了顛覆性改變,線下消費不斷走弱,線上直播帶貨卻紅紅火火,成為消費者購物的首選渠道。直播行業以“平臺經濟”為依托,在促進消費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直播經濟主要基于移動終端,通過電商平臺、短視頻平臺以及傳統互聯網平臺等介質參與供應鏈,憑借視覺化的展現和平民化的交流,突破了物理距離及信息不對稱的阻礙,凝聚成了巨大的市場價值空間。直播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形式,它具有平臺廣泛、互動性強等特點。我國直播經濟目前已頗具規模,據艾瑞咨詢數據統計,預計到2024年,我國直播經濟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與我國直播經濟規模井噴式發展相對應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到直播經濟并進行研究。為進一步系統、科學地梳理直播經濟研究既有成果,本文基于文獻計量學方法和CiteSpace軟件,對直播經濟研究進行可視化分析和展望,以期為直播經濟后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二、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數據來源
本文的研究數據來自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選擇“高級檢索”方式,檢索主題詞設置為“直播經濟”,檢索方式設置為“精確匹配”。檢索時間段設為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可得到372篇文獻。對檢索得到的文獻進行篩查,刪除了與主題不相關的研究論文,剔除了會議、新聞報道、評論等非學術論文,最后得到有效文獻336篇,數據以Refworks格式導出保存。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獻計量和可視化分析方法,選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作為主要研究工具。本文所采用的軟件為最新版6.2.R4,該軟件能對特定領域的文獻進行計量,通過一系列可視化圖譜探尋學科領域演化的關鍵路徑并探測學科發展前沿。首先,借助Excel、CiteSpace等軟件對相關文獻進行計量和可視化分析,探討我國直播經濟研究的基本特征;其次,通過關鍵詞共現網絡和聚類、時間線等知識圖譜進行分析,聚焦我國直播經濟研究的熱點和前沿;最后,對我國直播經濟的研究進行了總結和展望。
三、直播經濟研究的基本特征
1.發文數量分析
發文數量反映了某一研究領域不同時期的基本研究情況,可以直觀地分析該研究領域的成果產出現狀,并能對其未來發文趨勢進行預測。根據樣本數據可將我國直播經濟研究文獻發表過程劃分為萌芽期、爆發期、平穩期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2016—2019年為萌芽期。2016年僅有少數學者開始對該領域進行關注和探索,直播經濟開始走入學術界的視野。這四年發文數量都在10篇以內,可以稱為萌芽期。
第二個階段:2019—2021年為爆發期。該階段發文數量快速增長,從2019年的8篇迅速增長到2020年的74篇,從數據上可以看出,該階段發文情況與直播經濟發展形勢相匹配,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后,直播電商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越來越多學者的研究視野聚焦于直播經濟這一新興經濟模式。2021年又上升到111篇,說明關注和重視該領域的學者數量已經迅速增加,相關領域已經成為研究的重點。
第三個階段:2021年至今為平穩期。2022年該領域發表文獻119篇,和2021年基本持平,可以認為已經處于平穩發展階段。隨著2022年12月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改變,預計相關研究人員對直播經濟的關注和熱度有所下降,今后一段時間直播經濟領域發文數量不會繼續劇增,而是會保持一個較為穩定的狀態。
2.發文作者分析
在研究作者合作網絡圖譜中,發文數量越多的作者,其節點和字體越大。在圖1中,陳穎發文最多,有3篇,字體和節點最大;覃貴基、劉娟等各發表2篇,字體和節點大小次之。圖1的網絡密度僅為0.0056,說明發文作者間聯結較少,合作關系不夠密切。發文量在2篇以上的作者中,僅賀隆超和江源存在合作關系。發文量為1篇的作者之間存在一些合作關系,其中尤以徐東陽、林亞蘭等8人的合作關系最為密切,其他作者僅存在少量合作關系或沒有合作關系。說明目前直播經濟的相關研究人員仍然以單獨研究為主,缺少合作與交流。
3.發文機構分析
在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圖譜中,發文數量越多的研究機構呈現的字體越大,顏色也越深。圖2中發文最多的機構為南昌大學,有3篇,其字體顏色最深,字體也最大。圖2的網絡密度僅為0.0014,說明發文機構間聯結很少,合作關系相當不密切。機構之間僅存在少量合作關系,大部分還是機構內部二級部門的合作,且未形成群簇態勢;發文量在2篇以上的機構之間都不存在合作關系。
四、研究熱點和前沿分析
1.關鍵詞共現網絡分析
關鍵詞是相關學術研究觀點的高度總結和凝練,其出現頻率反映著該研究領域的熱點和動向。在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中,共有節點195個,節點間連線有438條,節點網絡密度為0.0232(圖3)。
節點代表著關鍵詞的數量,節點越大,表示詞頻越高,與主題的相關性越大。從圖3中的節點大小可以得到,出現頻次最高的5個關鍵詞依次為直播帶貨(70次)、網紅經濟(49次)、網絡直播(37次)、直播經濟(32次)、電商直播(23次),代表著它們都是直播經濟研究的核心關鍵詞。
節點連線代表著關鍵詞之間的共現關系。關鍵詞共現是指兩個及以上的關鍵詞同時出現在同一篇論文中,它用于測量兩個關鍵詞之間的親疏關系,并通過中介中心性來反映。中介中心性是CiteSpace軟件中判定關鍵詞重要程度的一個指標,關鍵詞中心性的數值越高,代表著該關鍵詞與其他關鍵詞的聯系越緊密,重要程度也越高。美國社會學家林頓·弗里曼(Linton C.Freeman)在1979年提出,中介中心性超過0.1的關鍵詞對其他關鍵詞有一定的引發和輻射作用,可以看作關鍵節點。本研究中,中介中心性最高的5個關鍵詞是網絡直播(0.5)、直播帶貨(0.46)、網紅經濟(0.33)、直播電商(0.23)和直播經濟(0.21)。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心性前5位的關鍵詞中,直播帶貨、直播電商和直播經濟3個關鍵詞都是2020年才出現的,說明它們出現的時間雖然不長,目前卻是研究熱點集中所在。這與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后直播元年的開始是分不開的。
2.關鍵詞聚類分析
為進一步了解直播經濟文獻中關鍵詞的結構與內容,使用CiteSpace軟件中的聚類功能進行分析,得到直播經濟研究關鍵詞聚類圖譜,如圖4所示。圖4選取了前8個聚類,編號從#0到#7依次為#0電商、#1網絡直播、#2直播帶貨、#3直播電商、#4電商直播、#5消費者、#6直播經濟和#7直播平臺,其中聚類的編號越小,代表該聚類所包含的關鍵詞數量越多。
CiteSpace軟件使用Q值(聚類模塊值)和S值(聚類平均輪廓值)作為衡量聚類的重要指標,兩個指標分別用來表示聚類的網絡結構和清晰度。其中,當Q值大于0.3時,意味著聚類劃分結構顯著;當S值達到0.7時,表明聚類具有高信度。在本研究中,Q值約為0.5536,表明聚類內部聯系緊密,結構顯著;S值約為0.8491,表明聚類具有高信度,結果理想。
3.關鍵詞時間線圖譜分析
為了探討直播經濟研究領域的發展前沿和演進趨勢,我們使用CiteSpace軟件中的關鍵詞時間線圖譜功能進行分析。2016—2022年直播經濟領域研究的演化脈絡和熱點變遷如圖5所示。
從圖5中可看出,在直播經濟研究興起的2016年,研究主要聚焦于“網紅經濟”“網絡直播”“電商平臺”等熱點;直到2020年前后,這些關鍵詞大多仍被廣大學者持續關注,保持著較高的研究熱度。2020年,直播經濟研究又一次表現出集中爆發的態勢,研究前沿集中在以下幾個熱點:
第一個是直播帶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近年來網上購物也得到了迅猛發展。直播帶貨與傳統電商相比,對產品的展示更有立體感,直觀性和互動性都比較強。在淘寶直播購物平臺,直播銷售人員通過直播的形式將商品的用途和性能一一介紹給用戶,從而吸引用戶購買。直播帶貨為商家和消費者搭建了一個橋梁,拓展了傳統銷售的渠道和路徑。從2020年開始,我國開啟了全民直播帶貨時代。
第二個是直播經濟。直播經濟的概念與網紅經濟不同的是,主播不僅有網紅,還有明星、企業家,甚至是政府領導,人人都可以當主播,萬物都可以被直播。事實上,在“互聯網+手機”不斷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今天,尤其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后,直播經濟的概念越來越多地進入大眾生活,也不斷影響其他經濟業態,被認為是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強力抓手之一。
第三個是電商經濟。電商經濟與直播經濟相比范圍更廣,泛指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商業活動的經濟形式。電商經濟具有拓展市場范圍、降低運營成本、推動營銷方式裂變傳播等特點,是我國現代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機會和動力。
五、研究結論與展望
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直播經濟的研究經過了萌芽期、爆發期和平穩期三個階段,今后一段時間發文量將保持穩定狀態;未發現高產的作者和研究機構,發文作者和發文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都不夠緊密。直播帶貨、電商經濟、網絡直播是目前直播經濟的研究熱點所在,將來會向理論政策、鄉村振興和媒體融合等方面聚焦。未來直播經濟研究需要緊跟行業和科技發展動態,加強跨區域、跨機構的合作和交流,綜合運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不斷提高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參考文獻:
[1]王琰,付磊.直播行業下半場:從“直播+”到“+直播”[N].中國商報,2022-09-16(01).
[2]黃河,吳燕.基于CiteSpace的直播帶貨研究可視化分析[J].中國市場,2022(30):124-126.
[3]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2):242-253.
[4]賀良凱.“直播+電商”模式如何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J].中國商論,2022(13):18-20.
[5]嚴帥珂.直播助農:直播經濟賦能鄉村產業發展的電商新模式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3(5):78-81.
[6]李淼.數字經濟背景下農產品電商直播營銷的策略探析[J].商場現代化,2023(2):10-12.
[7]金貴朝,林菡密.我國電商直播研究熱點和前沿的可視化分析[J].中國商論,2022(6):75-80.
[8]鄭瓊英.淺談直播經濟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及建議[J].山西財稅,2022(10):54-55.
[9]劉亭亭,劉佳雪.直播電商助推鄉村經濟振興的創新模式與潛在危機研究[J].中國商論,2023(14):28-31.
作者簡介:義茗纖(2003.08— ),女,壯族,廣西桂林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