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對 2022—2023 年度參加國家油菜新品種試驗4 個處理共 44 個參試新品種和2個對照品種的生育期、生長勢、抗逆性和產量及其構成進行了綜合分析和比較,篩選出適合六安地區種植的優質、高產、多抗的油菜新品種,為區域油菜品種更新作儲備。結果顯示,在參試品種中,陜油SL1306、寧雜2010、浙油雜813、金PX13、徽優11606、秦油73、天核油98、合油雜5005等品種田間生長整齊度一致,生長勢強,生育期適中,抗寒、抗倒,菌核病發病率低,產量和其他性狀均表現良好,符合六安地區的選種目標,可進入下一年試驗示范。
關鍵詞 油菜;農藝性狀;品種試驗;六安
中圖分類號 S 63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16-0024-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6.005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tudy on Regional Trial of Newly Cultivated Rapeseed Varieties in Lu’an City
GUO Hou-wen1,LIU Dao-min2
(1.Yu’an District 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 Seed Management Station,Lu’an, Anhui 237001;2.Lu ’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u’an, Anhui 237000)
Abstract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growth period, growth potential, stress resistance, yield, and its composition of 44 new varieties and 2 control varieties arranged in four treatments in the national rape new variety test from 2022 to 2023, new high-quality, high-yield, and multi-resistance rape varietie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the Lu’an area were screened and extended.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test varieties, Shaanyou SL1306, Ningza 2010, Zheyouza 813, Jin PX13, Huiyou 11606, Qinyou 73, Tianheyou 98, Heyouza 5005 showed relatively good comprehensive characters of high growth uniformity, strong growth vigor, moderate growth period, strong lodging resistance, low incidence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and high yield, which accorded to the breeding target in Lu’an area, so that these varieties could be promoted in the demonstration in the next year.
Key words Rape;Agronomic characters;Variety test;Lu’an
基金項目 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CARS-12) 。
作者簡介 郭厚文(1969—),男,安徽六安人,高級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研究。*通信作者,研究員,碩士,從事油菜育種與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4-22
六安市位于江淮分水嶺,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帶,屬季風性濕潤氣候,全年無霜期275 d左右,平均氣溫16.7~17.9 ℃,年均降水量900~1 500 mm[1]。一年兩熟的水稻-油菜輪作是區域的最為主要種植制度之一,因此六安地區一直都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油生產基地[2]。近年來,六安地區油菜種植面積呈逐年增長趨勢[3],2023年油菜種植面積近5.33萬hm2,品種多以高產優質的雙低油菜為主,該類油菜飽和脂肪酸含量低,油酸含量高,亞麻酸、亞油酸結構合理,并含有特有的菜籽多酚,長期食用可有效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預防腫瘤,促進幼兒智力發育等[3-5],因此該區域油菜產業的健康發展為區域人民的食品安全和身體健康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同時,該區域的油菜產業發展也對油菜新品種的更新換代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為長江中下游重要的油菜主產區,六安地區一直是國家油菜新品種區域試驗極具代表性的生態區域之一[6]。品種區域試驗是指通過統一規范的要求進行試驗,對新育成品種的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和品質進行全面的鑒定,根據品種在區域試驗中的表現,結合抗逆性鑒定和品質結果,對品種進行綜合評價,是評價品種的科學依據,也是品種審定推廣、品種科學布局的重要依據。開展油菜新品種區域試驗,對促進油菜科研成果轉化、加快新品種推廣、提高油菜種植效益和油菜產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7-10]。鑒于此,筆者對2022—2023 年度國家油菜新品種區域試驗中參試品種的生育期、生長勢、抗逆性和產量及其構成因素進行了綜合分析和比較,篩選出適合六安地區種植的優質、高產、多抗的油菜新品種,為區域油菜品種更新作儲備,同時也為油菜新品種登記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安徽省金安區木廠鎮的六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木南試驗基地進行,該基地土壤為水稻壤土,配套設施齊全。試驗田塊前茬作物為大豆,肥力水平中上且均勻,排管方便,適于開展區域試驗研究。
1.2 參試品種
參試品種有來自全國各育種單位提供的44個新育成品種以及2對照品種。2個對照品種分別為灃油737和越優1203,其中灃油737由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培育,該品種具有抗倒性、耐寒耐病性,產量為2 625~2 700 kg/hm2,平均含油量44.86%,平均芥酸含量0.05%,適宜在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產區種植;越優1203由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培育,該品種抗倒性強,低感菌核病,產量約3 000 kg/hm2,平均含油量45.74%,平均芥酸含量0.2%,同樣適宜在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區種植。因此,選擇以上2個品種在六安地區作為油菜新品種區域試驗的對照品種科學合理。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組排列,分成A、B、C、D共4個處理,每個處理13個品種(11個新品種+2對照品種),設3次重復,共52個小區,每個小區代表1個處理的1次重復。每個小區長8.0 m,寬2.5 m,凈面積 20 m2。試驗地四周設保護行,試驗過程中防蟲不防病。試驗過程中所有調查、記載和測試指標均按國家油菜品種區域試驗方案的要求進行。
1.4 田間管理
2022年9月25和27日分別進行2次旋耕,9月29—30日整地,10月1日播種。其中,第2次旋耕時施三元復合肥(20-8-15)為基肥,并配施硼肥,施肥量為三元復合肥750 kg+硼肥18 kg/hm2;播種方式條播,行距33.33 cm,播種量10 kg/hm2。11月10日按株距 8 cm間苗和定苗,確保密度為37.55萬株/hm2。2022年11月14日和2023年2月15日分別追施苗肥和薹肥,施肥量均為75 kg/hm2。期間進行各類調查、記載和取樣,5月14日收獲,各小區單收、單打和測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參試油菜品種生育期、一致性及抗病性比較
品種的生育期與種植區域生長季的利用、種植制度的匹配和前后茬口的安排均密切相關,因而成為不同區域適宜品種篩選最為主要的考核指標之一;而油菜群體的一致性不僅與農田光熱資源的合理性有關,而且還通過影響成熟期的一致性間接影響收獲產量;油菜的抗病性,尤其對油菜疾病菌核病抗性的評判是品種推廣不可或缺的一項考核指標。通過調查、記載和測算,該研究中所有參試品種的生育期、群體一致性和菌核病性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處理A中13個參試品種的生育期范圍為211~214 d,其中對照品種越優1203和寧雜50生育期較短,均為211 d,中油218生育期最長,為214 d,其他品種的生育期較2個對照僅多1~2 d,因此處理A中13個品種的生育期總體上差異不大;處理B中13個參試品種的生育期范圍為210~213 d,其中對照品種灃油737和越優757生育期較短,均為210 d,H22-03、豪油雜335、金PX13、徽油雜4號、鴻優220這5個品種生育期較長,均為213 d,其他品種和另一對照品種越優1203的生育期為211或212 d,處理B中13個品種的生育期總體上也差異不大;處理C中13個參試品種的生育期范圍為210~215 d,其中對照品種灃油737生育期較最短,為210 d,另一對照品種越優1203次之,為211 d,華油雜732生育期最長,為215 d,墾油雜750、20M194、和油雜8號、浙油雜813這4個品種次之,生育期均為214 d,處理C中多個品種的生育期長于對照4~5 d,因此在評判這些品種是否適宜本地區種植時,生育期考核尤為重要;處理D中13個參試品種的生育期為211~213 d,其中2個對照品種和FY22-18生育期較短,均為211 d,寧雜2010、陜油SL1306、荃雜油882和寧雜184這4個品種生育期較長,均為213 d,另外6個品種的生育期為212 d,與處理A、B、C相比,處理D中13個參試品種的生育期差異最小。
由表1可知,處理A中13個參試品種中,除中油218薹期群體的整齊度為中等外,其他10個品種與2個對照相同,均表現為整齊;處理B
的13個參試品種中,除秦優555薹期群體的整齊度為中等外,其他10個品種和2個對照品種均表現為整齊;處理C中13個參試品種薹期群體的整齊度較差,墾油雜750、20M194、和油雜8號、安農油5號、濃湘油360 這5個品種均為中等,其他6個品種和2個對照品種表現為整齊;處理D中13個參試品種薹期群體的一致性表現最好,均為整齊。
在抗倒伏方面,A、B、C、D 4個處理的所有參試品種均表現直,說明所有品種均具有較強的抗倒伏能力。在抗菌核病方面,處理A中72WA27和中油218發病率較低,僅有1%,滬油雜158、中油155、長江油5號等發病率在2%~4%,與2個對照相近;其他6個品種發病高于或遠高于對照品種,且有4個品種的發病率高于10%,其中1BP0112的發病率高達19%;B處理中豪油雜335發病率最低,為1%,1BP482和越優757的發病率最高,為10%,高于對照灃油737的品種有4個,高于對照越優1203的有11個品種;C處理中秦油73和華油雜732發病率均為1%,發病率較低,而漢油36發病率最高,為11%,對照品種越優1203發病率為3%,發病率高于該對照的品種有8個,對照品種灃油737發病率為5%,發病率高于該對照的品種僅有3個;處理D中秦優1913無病株出現,發病率為0%,寧雜2011發病率最高,為11%,對照品種越優1203發病率為4%,發病率高于該對照的品種有6個,對照品種灃油737發病率為6%,發病率高于該對照的品種僅有2個。
2.2 參試油菜品種的農藝性狀和產量比較
作物的產量及其構成因素是品種篩選的最直接依據,該研究中所有參試油菜品種的農藝性狀和產量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處理A中13個參試品種株高變幅為119.1~167.2 cm,其中徽優11606最高,中油218最低,高于對照越優1203(148.4 cm)的品種有6個,而高于對照灃油737(122.9 cm)的品種有10個;處理B中各品種株高變幅為108.6~157.2 cm,其中金PX13最高,對照灃油737最低,高于對照越優1203(138.3 cm)的品種有7個;處理C中各品種株高變幅為117.5~158.6 cm,其中漢油36最高,內油6070最低,高于對照越優1203(148.8 cm)的品種有3個,而高于對照灃油737(129.5 cm)的品種有7個;D處理中各品種株高變幅為114.8~161.3 cm,其中寧雜2010最高,而對照灃油737最低,高于對照越優1203(139.0 cm)的品種有5個。
處理A中13個參試品種第一次有效分枝數變幅為7.6~10.7個,其中中油218最高,長江油5號最低,有效分枝數高于越優1203(9.6個)和灃油737(7.8個)的品種分別有1和11個;B處理中各品種第一次有效分枝數變幅為6.0~9.0個,其中金PX13和對照越優1203較高,對照灃油737最低;處理C中13個參試品種第一次有效分枝數變幅為6.2~8.8個,其中20M194最高,華油雜732最低,有效分枝數高于越優1203(7.7個)和灃油737(6.9個)的品種分別有5和9個;處理D中13個參試品種第一次有效分枝數變幅為5.9~10.1個,其中對照越優1203最高,天禾油27最低,有效分枝數高于對照灃油737(6.5個)的品種有11個。
處理A中13個參試品種單株有效角果數變幅為252.0~495.0個,其中對照越優1203最高,寧R198最低,單株有效角果數高于對照灃油737(298.5個)的品種有11個;處理B中各品種單株有效角果數變幅為163.0~482.0個,其中秦油 69最高,豪油雜335最低,單株有效角果數高于對照越優1203(327.0個)和灃油737(187.3個)的品種分別有5和11個;處理C中各品種單株有效角果數變幅為167.0~453.5個,其中華油雜732最高,和油雜8號最低,單株有效角果數高于對照越優1203(269.6個)和灃油737(340.8個)的品種有9和3個;處理D中各品種單株有效角果數變幅為104.7~324.0個,陜油SL1306最高,天禾油27號最低,單株有效角果數高于對照越優1203(257.2個)和灃油737(121.0個)的品種分別有3和11個。
處理A中13個參試品種每角粒數變幅為17.0~22.7個,其中純湘油668最高,對照越優1203最低,高于對照灃油737(20.9個)的品種有5個;處理B中13個參試品種每角粒數變幅為18.2~23.1個,其中1BP482最高,對照灃油737最低,高于對照越優1203(20.7個)的品種有6個;處理C中13個參試品種每角粒數變幅為17.3~26.2個,其中浙油雜813最高,和油雜8號最低,高于對照越優1203(19.7個)和灃油737(23.1個)的品種分別有6和1個;處理D中13個參試品種每角粒數變幅為17.5~25.7個,其中寧雜2010最高,寧雜2011最低,高于對照越優1203(20.2個)和灃油737(22.7個)的品種分別有6和1個。
千粒重也是產量構成的一個重要指標,處理A中13個參試品種千粒重變幅為3.32~5.55 g,其中中油218最高,寧雜50最低,高于對照越優1203(4.19 g)和灃油737(4.77 g)的品種分別有8和2個;處理B中13個參試品種千粒重變幅為3.64~5.68 g,其中秦優555最高,越優757最低,高于對照越優1203(3.94 g)和灃油737(4.14 g)的品種分別有9和7個;處理C中13個參試品種千粒重變幅為4.15~5.59 g,其中,華油雜732最高,對照越優1203最低,高于對照灃油737(4.75 g)的品種有4個;處理D中13個參試品種千粒重變幅為3.22~6.04 g,其中,寧雜2011最高,FY22-18最低,高于對照越優1203(4.09 g)和灃油737(4.47 g)的品種分別有8和3個。
折合產量則是在單株產量的基礎上乘以單位公頃的植株數,變化動態與單株產量一致,因此該研究僅進行單位公頃折合產量分析。由表2可知,處理A中13個參試品種合產量變幅為2 100.0~3 264.0 kg/hm2,其中徽優11606最高,中油218最低,顯著高于2個對照越優1203(2 731.5 kg/hm2)和灃油737(2 977.5 kg/hm2)的品種分別有3和0個,而顯著低于2個對照的品種均為2個(P≤0.05);處理B中各品種折合產量變幅為2 353.5~3 355.5 kg/hm2,其中金PX13最高,對照灃油737最低,顯著高于2個對照越優1203(3 019.5 kg/hm2)和灃油737(2 353.5 kg/hm2)的品種分別有1和9個,而顯著低于越優1203的品種為4個(P≤0.05);C處理中13個參試品種折合產量變幅為2 542.5~3 535.5 kg/hm2,其中浙油雜813最高,20M194最低,顯著高于2個對照越優1203(2 829.0 kg/hm2)和灃油737(2 577.0 kg/hm2)的品種分別有3和7個,而顯著低于2個對照的品種均為0個(P≤0.05);處理D中13個參試品種折合產量變幅為2 547.0~3 855.0 kg/hm2,其中陜油SL1306最高,荃雜油882最低,顯著高于2個對照越優1203(2 809.5 kg/hm2)和灃油737(2 662.5 kg/hm2)的品種分別有5和6個,而顯著低于2個對照的品種均為0個(P≤0.05)。
3 小結
對4個處理44個新品種和2個對照品種生育期、一致性、抗逆性、農藝性狀及產量綜合分析和比較,結果顯示陜油SL1306、寧雜2010、浙油雜813、金PX13、徽優11606、秦油73、天核油98、合油雜5005等品種在六安地區區域試驗時,田間生長整齊一致,生長勢強,生育期適中,抗倒、抗寒,菌核病發病率低,產量和其他性狀均表現良好,符合六安地區的選種目標,可進入下一年試驗示范。若繼續表現良好,可作為六安地區油菜的推廣品種。
參考文獻
[1] 陳兵.六安市不同粳稻品種直播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20(18):37-38,41.
[2] 陳軍,王文君,劉道敏.六安市油菜生產現狀調查與對策[J].農業科技通訊,2020(5):6-8,186.
[3] 王文君,畢冰峰,郝睿,等.六安市油菜新品種試驗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1,49(15):37-40.
[4] 李殿榮,陳文杰,于修燭,等.雙低菜籽油的保健作用與高含油量優質油菜育種及高效益思考[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6,38(6):850-854.
[5] 楊瑞楠,張良曉,毛勁,等.雙低菜籽油營養功能研究進展[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8,24(11):58-63.
[6] 劉道敏,榮維國,郝睿.六安市油菜生產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20):6757-6760,6899.
[7] 陳軍,何金,劉道敏.六安市油菜品種區試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32):36-39.
[8] 張芳,郭瑞星,羅莉霞,等.2015—2016年度冬油菜國家區試品種報告[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16.
[9] 張芳.我國油菜品種審定管理與育種趨勢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2.
[10] 史豐疆,葉玉香,于波,等.新常態下農作物新品種區域試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6(1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