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河北文學》(《當代人》前身)第11、12期合刊,迎來了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和一部了不起的作品,那就是徐光耀和他的小說《小兵張嘎》。此后歲月,“嘎子”的形象通過小說、電影、連環畫等多種藝術形式傳播而家喻戶曉,紅色經典浸潤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而以《小兵張嘎》為代表的經典作品,亦成就了本刊在文學史上的榮光,凝結著一本刊物與文學大家們的不解緣分。 2015年冬,《當代人》謀劃重要改版之時,我們到徐老家中拜訪、匯報,他欣然題詞鼓勵“圓百年老刊夢想”。2019年,《當代人》創刊70周年之際,徐老作為河北省文聯老領導,與編輯部的晚生后學傾談當年戰斗和創作經歷,諄諄囑托我們“行健不息,積健為雄”。這些鼓勵和囑托,激勵一代又一代辦刊人接續發展、砥礪前行。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將迎來《當代人》創刊75周年。本期,我們隆重推出“99歲花季徐光耀”專題,重溫他“從小八路到作家”的倥傯歲月,牢記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擔當新的文化使命。
專題之外,本期比較集中地刊發了一批河北中青年作家的新作,包括劉云芳、韓冬紅的報告文學《無花果的母親》《去“柜臺”記》,采薇的散文《在蔡家灣》,四四、張高峰、莫日根、張立昭的詩歌等。這些作品,從清凌凌的生活現場采擷素材,從煙火日子深處打撈細節,氤氳著燕趙大地的蓬勃和芬芳。
短篇小說《隱墻》設計新穎,散文《春深誰念朗吟人》一詠三嘆、搖曳多姿,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