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聚焦中國(China Focus)暨“魅力上海”推介會在愛丁堡國際會展中心的彭特蘭劇場舉辦。 作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品牌活動,“聚焦中國”系列活動已成為海內外觀眾觀察中國文化發展的重要窗口。從2017年首次舉辦“聚焦中國”活動以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與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藝穗節兩大節慶緊密合作,通過持續遴選、輸送國內精品佳作, 使“聚焦中國”品牌在愛丁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今年已是藝術節中心第四度組織劇目赴愛丁堡集中推介,此次入選的8部作品一如既往向全球觀眾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當下中國青少年看大千世界的獨特視角,以及中國青年藝術家們在藝術表達形式上的先鋒探索。展示中國文藝澎湃的原創力,不斷增進中華文化“向心力”,推動兩國文化交流與合作,助推上海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
此次“出海”的八部作品為全球觀眾帶來了中西文化交融的藝術盛宴,向世界展現出當代中國的文藝圖景。其中,不少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沃土壤的作品在愛丁堡舞臺閃耀,著名琵琶演奏家吳蠻受邀登上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舞臺,用琵琶講述中國傳統民族音樂魅力;深圳木偶藝術劇院《千里走單騎》通過青年木偶藝術家洪金雕一人操作提線木偶、布袋木偶、杖頭木偶、皮影等二十多尊木偶形象,向海外觀眾呈現出來自東方的視聽奇觀。屬于中國青少年的“聲音”被全球傾聽,被譽為“中國的小大使”“上海的城市名片”的中國福利會少年宮小伙伴藝術團獻上一場以“美麗的地球”為主題,融合舞蹈、民樂、聲樂等多種藝術形式的專場演出;作為中英聯合制作的原創沉浸式親子音樂劇,劇有意思劇團《Hi,希德》在充滿互動和開放式的結局中,探討愛與成長。
青年原創以融合創新的藝術探索,引發海外觀眾共鳴,中央戲劇學院的青年學生融合中國武術、儺戲、中國舞、戲曲、皮影戲、偶戲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創新呈現魯迅歷史小說中想象飛揚的神話傳奇《鑄劍》;文小超肢體劇場《瞧,這個人!》集結李宇、郝若琦等國內實力舞者,以肢體劇場的形式結合多媒體影像、現場裝置等舞臺表現手段,探討“我”與“自我”之間的那道“墻”。作為“上海出品”節目,上海滬劇院滬劇《庵堂相會·攙橋、行路、盤夫》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用富有“海派”氣質的戲曲曲藝呈現西方亦能理解的愛情故事;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青少年藝術團《長江二號》以當代青少年為主視角,通過海派考古講述上海文化經濟發展脈絡和深厚底蘊。
不少演出得到了當地觀眾和專業劇評人的高度評價。《瞧!這個人》在演出剛剛過半時就在愛丁堡藝術節著名的評價網站獲得了四星級(強烈推薦)評價,舞評人梅根·阿馬托更是贊嘆:“這可能是我多年來在藝穗節上看過的最好的表演之一。” 《千里走單騎》則被英國知名雜志《百老匯寶貝》選為“最值得看的演出之一”。接下來,還有不少演出即將亮相,這股“中國風”正以勁猛的勢頭吹向世界。
除了演出,“魅力上海”上海城市形象片和宣傳手冊也在各個演出場地亮相,呈現一系列上海都市文旅IP,以“魅力競放”之勢,面向海內外觀眾展示上海的閃亮與閃耀,全方位展示上海的蓬勃律動,讓全球觀眾在聚焦中國藝術的同時,沉浸式感受“魔都”上海的魔幻、摩登和魔力。
近日,“山河之間——銀川地區歷史文物展”在復旦大學博物館舉辦。展覽展出來自銀川的石器、巖畫和建筑構件等文物126件(套),旨在探究4萬年以來生活在銀川土地上的人類與環境之間從依賴自然到利用自然再到融合周邊資源改造自然的相互依存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