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巴黎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健兒奮力拼搏,爭金奪銀,創下了中國奧運代表團在境外參賽的最佳戰績。
運動員與教練員之外,巴黎奧運賽場上還有一些來自中國的忙碌身影。他們是中國裁判和技術人員。
巴黎當地時間7月30日,在巴黎水上運動中心,國際級水球裁判張亮正式亮相。發型精神清爽,一身黑色運動裝,嘴巴里還有一個白色的口哨,張亮以這樣的裝扮迎來了自己第二次奧運執裁。
在張亮完成自己巴黎奧運會首秀的前三天,另一位同樣來自中國上海的裁判張光玥,在巴黎戰神廣場競技場登場執裁。這位國際級柔道裁判,第一次出現在奧運賽場。和張亮一樣,她也是自己所執裁項目裁判隊伍中唯一的中國面孔。
通往巴黎賽場執裁的道路,對張光玥和張亮而言都不輕松。然而這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在競技體育公平問題愈發受到重視的當下,這些中國裁判走向國際頂尖賽事,對于中國運動事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和3年前在東京第一次走上奧運賽場相比,張亮回顧自己的第二次奧運之旅,坦言變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張亮表示,自己在巴黎一共執裁了8場比賽,其中有一些關鍵場次,數量遠多于上一屆奧運會的兩場。在兩屆奧運會相隔的3年時間里,他還歷經了日本福岡世錦賽與卡塔爾多哈世錦賽的鍛煉,積累了更多國際大賽經驗。在一些重要比賽的吹罰過程中,這位今年剛滿40歲的裁判顯得更從容了。
談到巴黎奧運會的執裁體驗,張亮覺得和其他世界大賽相比,奧運會的每一場比賽都很關鍵,容不得裁判半點馬虎。“奧運會男子水球比賽共12支參賽,女子10支隊伍,匯集了世界最高水平。比賽場次相對較少,所以每一場球隊員們都會拼盡全力。”在這樣的比賽壓力下,裁判一旦出現錯判漏判,不但影響比賽結果,甚至可能改變后續的出線晉級形勢。
和足球一樣,水球比賽也有視頻裁判,相關職能也有一定相似度,可以介入的判罰也有明確規定,比如球是否越過球門線,是否故意傷人。
通往巴黎賽場執裁的道路并不輕松,然而這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在競技體育公平問題愈發受到重視的當下,這些中國裁判走向國際頂尖賽事,對于中國運動事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水球同樣作為對抗性運動,一些對抗中的犯規動作發生在水下,更加隱蔽,給裁判帶來了挑戰。對于這些犯規,現場裁判需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及時發現勢頭,并依賴視頻回放,作出公平判罰。
“在場上出現一些爭議時,有經驗的裁判要在合適時機暫停比賽,再去看視頻。當裁判有了明確的判罰結果,還要知道如何正確地表達。這一套標準流程必須掌握,做到一切處理井然有序,而不是給場上隊員一種慌亂感。”張亮告訴記者。
此外,水球的裁判執法和籃球也有一定相似度。籃球是三個裁判共同執法,而水球則是兩個裁判一同執法,只是彼此執法的區域不同。
和空場比賽的東京奧運會不同,巴黎奧運會不僅有現場觀眾,而且還非常多。水球的比賽場地——巴黎水上運動中心,是本屆奧運會唯二新建的場館,能夠容納上萬名觀眾。在如此規模的場地執裁,聽到觀眾的歡呼吶喊,張亮覺得“非常享受比賽氛圍”。
比起奧運水球比賽,柔道比賽的場次要多得多。在巴黎執裁的8天時間,張光玥一共執裁了32場比賽。從巴黎回國后,這位國際級柔道裁判依然忙碌。《新民周刊》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上海市青少年柔道錦標賽擔任裁判長,而兩天前她剛剛從天津忙完國家青年隊共建訓練營事宜,回到上海便直奔比賽場館。
張光玥于2021年底開始擔任中國柔道隊領隊,帶隊征戰大賽,一直持續到2023年3月。彼時,她重回國際賽場擔任裁判員。巴黎奧運會柔道項目共有16位裁判,其中僅有3個亞洲裁判的名額,張光玥便是其中之一。這是她第一次站上奧運賽場。過往運動員時代未曾觸及的夢想,如今以另一種方式實現了。
2024年6月,張光玥還參與了柔道世錦賽的執裁。盡管那時搭檔的已經是全套奧運裁判團隊,但真正來到巴黎后,張光玥認為自己已經變得更加從容,“我發現自己對場面的掌控,對規則的執行尺度,以及和裁判監督的配合都越來越好了”。
在柔道比賽中,有上百個技術動作,輕微處罰34種,直接紅牌取消比賽資格的處罰有16種。有些動作從正面看是有效得分,但如果裁判換個角度看,就不能給分。如何判斷技術動作是否有效,決定運動員是否要受到處罰,都是難點。
通常在一些柔道比賽中,現場會有兩個攝影頭,輔助裁判執裁。在巴黎奧運會,柔道賽場配備了6個攝像頭。這對裁判而言,既是一種技術手段的幫助,也對他們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巴黎執裁的每一天,張光玥隨身帶著一個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的記錄,有她執裁的每一場的信息,其中包括了她的判罰是否被改判。如果有改判,原因是什么,這些張光玥都會記錄,并在每一天賽后反復琢磨。在她看來,這是“溫故而知新”。
8月3日是柔道項目完賽的日子。這一天,張光玥在朋友圈曬出她和各國裁判員的合影,并配文:“難忘的巴黎奧運會之旅,與世界最頂尖的運動員和裁判員團隊一起分享柔道的魅力!期待不久的將來我們再次相會。”
成為國際級裁判之前,張光玥和張亮早年間已經在國內歷經了各種考核。
張亮是水球專業運動員出身,2008年年底退役后轉型成為裁判。有專業運動員的經歷,再加上一直注重英語水平,他一步步從一級裁判成長為國家級裁判,并于2014年晉升為國際級裁判。
張光玥在退役后的第二年,就在上海取得了一級裁判證書,隨后在2006年拿到了國家級裁判員證書。2008年北京奧運會,英語水平出眾的她,曾擔當奧組委柔道項目技術官員服務主管。國際柔聯巡回賽規定,每一個國家(地區)可有兩名裁判員參與執裁巡回賽。但里約奧運會后,國際柔道賽場再無中國裁判身影,張光玥可以填補空缺。2018年12月,她成功考取國際級裁判資格。
不過即便已經是國際級裁判,想要站上奧運賽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23年3月,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柔道協會、上海市體育局等相關單位的支持下,張光玥重回國際賽場擔任裁判員。她心里很清楚,自己此番回歸裁判員身份,目標就是出現在巴黎奧運會。“國際級柔道裁判年齡上限是55歲。我今年已經48歲,下一屆洛杉磯奧運會我將52歲。從一開始我就知道,我不能等,要主動去爭取巴黎奧運會的資格。”
但是當時的現實條件對張光玥來說非常急迫,某種意義上是“從零開始”。在柔道項目中,每一次國際賽場執裁的表現都會由裁判監督打分,只有積分排名位于前列的裁判,才有機會站上奧運賽場。
由于3年沒有執裁國際比賽,張光玥的裁判積分是“0”。2023年4月,當她執裁完第一場國際賽事后,她的實時積分排名是30名開外,而奧運會柔道裁判名額只有16個。如果算上殘奧會,名額總共是28個。
由于剛剛回歸,張光玥累計執裁的國際比賽場次只有100多場,同一時期已經有國際級裁判累積了幾千場。留給張光玥追趕世界前列的時間,只有一年時間。這看似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這樣緊迫的形勢下,張光玥開始了她的“全球執裁”計劃。接受本刊采訪時,她向記者展示了自己從2023年一直到巴黎奧運會前的執裁記錄。可以看到,為了盡可能地通過國際賽事積累場次和積分,張光玥過去一年多的足跡遍布各大洲。英國伯明翰、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土耳其安塔利亞等國外城市,都留下了張光玥執裁的記錄。
通過參加各種層級國際性賽事執裁,一方面張光玥不斷提升自己的裁判積分排名,另一方面也是她逐漸熟悉新規則的過程。她發現,如今國際賽事裁判團隊的執裁方式已經和過去有很多不同。“以前裁判監督會和當值裁判在比賽期間有一些眼神交流,現在都沒有,只有語言溝通。而他們的專業術語體系也和過去不一樣,有些新詞組我第一次聽到,完全沒法和一些技術動作聯系起來。”
為了盡快提升自己,張光玥在參加國際性賽事期間,即便沒有自己執裁的任務,她也會坐在場邊,戴著耳機仔細聽現場裁判組的交流。遇到不理解的專業詞匯,她先記下來,再通過查詢逐一弄清楚具體的含義。
快速成長的歷程向來是痛苦的,但好在最終結果沒有讓張光玥失望。憑借她的“全球執裁”計劃,她成功將自己的積分排名提升到世界第27。與此同時,她頻繁亮相于國際柔道賽場,通過積極溝通交流,令國際柔聯和其他國家的裁判都注意到了這位來自中國的新面孔。

張光玥覺得,隨著自己的口碑在國際柔道圈越來越好,機會隨之到來——2024年4月16日,巴黎奧運會倒計時100天,她收到了國際柔聯裁判委員會的提名函,正式入選巴黎奧運會16人裁判團隊。
得知這一消息,開心激動之余,張光玥也感到了焦慮。“當時奧運會快要到來,我和同樣入選奧運隊伍的裁判監督團隊沒有太多配合的經驗。作為裁判,我是新面孔,而其他裁判彼此之間已經很熟悉。”好在國際柔聯在奧運開幕前的幾次大賽中,全盤起用了奧運裁判隊伍,以此作為奧運會執裁的演練。
與國際級柔道裁判通往巴黎之路類似,國際級水球裁判也需要不斷執裁世界大賽來獲得組織認可。張亮表示,自己通過在近年來的世錦賽、世界青少年錦標賽等賽事中經歷了國際泳聯對自己的考核和評估。一旦通過這些考評,國際泳聯會直接提名奧運會的執裁名單。
“此前中國女子水球隊順利晉級到巴黎奧運會正賽。通常來說,國際泳聯會給到參賽隊的國家一個裁判名額。而國際組織對于我已經有了一定認可度,最終這個名額幸運地給到我。”張亮告訴記者。
前往巴黎執裁前,張亮也做了許多準備。考慮到自己即將面對的是全世界最頂尖的水球運動員,他反復觀看了這些隊伍的比賽錄像,事先對他們的比賽風格有了一定了解。
近日,中國跳水名將郭晶晶在做客《魯健訪談》節目時,透露了自己成為國際泳聯裁判的原因。她表示:“我們也需要更多的人在國際組織上擔任一些職務,這樣對我們整個國家體育發展、各個單項的發展,都是很好的話語權的(提升),運動員們也會更有底氣和信心!”
中國國際級裁判出現在最高水平的賽事,自然會推動這一項目在國內的發展、競技水平的提高。這一點,張光玥與張亮都深有感觸。
2022年,彼時張光玥還是國家柔道隊領隊。那一年,國際柔聯對柔道規則進行了較大修改。當她帶隊在國外比賽時發現,雖然隊內通讀學習了新規則,但是一些深層次的細節仍然無法理解。在比賽中,她有一種無力感。自己作為國際級裁判,仍不能理解一些判罰;身為領隊,也沒有專門的渠道直接找到裁判組詢問。在那一刻,她意識到國際柔道賽場,少不了一張中國裁判面孔。
對于參與奧運會的執法,張亮認為有機會接觸世界高水平比賽非常重要。水球運動目前仍由歐洲占主導。因此中國裁判多和歐美裁判交流,掌握和了解最新尺度,然后回來和國內的教練員、運動員交流,幫助他們理解規則,規劃訓練,從而更好地追趕國際高水平。
在張亮看來,裁判水平也是展示這個項目發展整體水平的重要參考,“中國已有很多國際級裁判走向世界舞臺,這能幫中國體育帶來國際先進的執裁理念,也向世界展示中國裁判、中國體育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