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發布《關于對部分國外院校學歷學位認證加強認證審查的公告(五)》。公告給出的“加強認證審查名單”中,包含菲律賓、印度和蒙古國的13所院校。公告透露,近期,上述院校“碩士、博士學位認證數據出現顯著異常,相關舉報頻繁”,此舉是“為維護留學人員合法權益,維持留學市場正常秩序”。公告最后,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提醒廣大留學人員,“密切關注加強審查系列公告,審慎選擇公告涉及院校(項目)”。
一邊是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屢次提醒,“加強認證審查名單”不斷更新;另一邊依舊有人不明就里,躍躍欲試。
一些中介標注的“高性價比”
我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官網“認證院校查詢使用須知”中明確,中心對過去5年來,“我留學人員在外學習并獲頒證書情況進行整理,提取通過認證申請案例中的相應國外頒證院校,供出國留學人員擇校查詢參考”。其中能查詢到的院校,就是通常所說的“白名單”。除了“白名單”外,“高性價比”則是一些留學者的另一選擇。
從北京乘坐飛機出發,最快兩個小時左右,即可抵達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這使得前往蒙古國留學尤為便利。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官網顯示,蒙古國有國立大學16所、私立院校92所。記者查詢到,被我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納入“白名單”的蒙古國院校共有34所。
在社交平臺上,與“蒙古國留學”經常一起出現的關鍵詞是“高性價比”。比如,有的說,入學條件方面,申請赴蒙古國院校就讀,不需要提交英語成績材料;有的說,學制短,專升本一年制、碩士研究生一年半制、博士最短三年制,滿足了不少人“想要快點拿到學位”的需求。而且成本方面,總支出并不高。
通過中介人員幫助申請,今年4月,30歲的王明(化名)赴蒙古國留學。他回憶,入學申請環節有三點明確要求——“材料不能作假、沒有犯罪記錄、身體體檢過關”。除此之外,只需要按照中介人員要求準備相關材料即可,“(當時)3天就下來了邀請函”。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收費達到兩三萬元的留學中介機構,除“入學申請”“生活幫助”等基礎服務外,還會標明提供“畢業論文輔導”“畢業答辯指導”等相關服務;甚至有中介人員承諾,“百分之百能申請,百分之百能畢業”“總的一句話,我們負責讓你畢業,拿認證報告”。以王明攻讀的碩士研究生學歷為例,學費需要兩三萬元、中介服務費1萬-3萬元不等,加上各種生活開銷,“總支出基本能控制在10萬元以內”。相比于留學歐美等國家動輒幾十上百萬元的花銷,蒙古國的留學費用更容易負擔。哪怕是和留學東南亞等國家的成本相比,“10萬元以內”這個數目依然具有不小的優勢。
據了解,留學中介機構標注的“高性價比”更多體現在蒙古國的私立大學。受訪者反映,不止一名中介人員曾提到,相比之下,蒙古國的國立大學的入學和畢業條件都更為嚴格。和私立大學不同,蒙古國的國立大學以蒙語教學為主,留學生要和當地學生共同上課,日常作業、考試及畢業論文、答辯也幾乎都使用蒙語。一名今年畢業于蒙古國某國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向記者感慨,自己雖然有一定的蒙語基礎,但壓力不小,“需要大量閱讀蒙文書籍,沒有語言基礎,翻譯都成問題”。正是因為國立大學要求更高,蒙古國的部分私立大學成為留學中介機構標注“高性價比”的重點。
李楠(化名)是廣東一所民辦二本院校的在職教師。按照學校最新要求,教學崗位講師最低應為碩士研究生學歷。為此,今年4月,她所在學院的七八名行政崗老師,“組團”前往蒙古國攻讀碩士學位,未來計劃從行政崗轉至教學崗。她介紹,此前,學校一批在蒙古國讀博的教師已經拿到學位回國,并順利評上了相關職稱。其所在學校的某位校領導,最高學位也是蒙古國博士。李楠告訴記者,留學期間,這些教師每學期往往需要請假數月,單位一般都會“默許”,支持員工學歷提升的選擇,“畢竟對學校完成評估也有幫助,(只要)保證讀完之后還回來就可以”。
王明屬于在蒙古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的另一類人。他工作過七八年,辭職后前往蒙古國留學,準備畢業后憑借碩士研究生學歷備考公務員,“對此有執念,以現在的(本科)學歷,考公考編難度會比較大一些”。王明就讀的這所蒙古國私立大學,“一學期3個月,每周會安排3天左右的課程,每天第一節課從上午10點開始”“年輕人少,很多人在國內都有工作或任務,下課后需要處理各種事情”,大家沒有過多時間交流。
“加強認證審查”的名單是動態的
“白名單”中蒙古國院校授予的相關學位,能否全部順利獲得我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認證?一些中介人員回復,“只要按照學校課程安排,正常出入境學習,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現實情況沒這么簡單。因工作入職急需學位證明材料,從學校拿到學位證書后,張虹(化名)通過社交平臺的宣傳廣告,向一名自稱“輔助認證人員”尋求幫助。她交了100元定金,約定如果認證通過再補交尾款,結果沒有成功。后來她意識到,“輔助認證”其實也是一場“騙局”,“除了幫忙提交材料外,其他什么都幫不上”。
張虹畢業于一所蒙古國私立大學,在我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給出的“白名單”之內,也被列入本輪“加強認證審查名單”。張虹自稱,自己出入境等方面“百分之八九十符合相關要求”。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給出的拒絕理由是:“我中心已發送核查請求,至今未收到有效回復,因此暫時無法為您出具認證結果。”
張虹解釋,認證過程中,我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會通過郵件的方式,同國外校方就“學生情況、課程安排”等信息進行確認。她推測,學校沒有按照要求回復郵件,“問題肯定在學校,但具體什么問題,確實不知道”。她了解到,“今年(暫時)沒有拿到認證的情況比較普遍”。
社交平臺上,也有在蒙古國的中國留學生發文稱,因工作效率等原因,部分學校確實做不到統一標準、按時或及時回函,“給留學生帶來不可預估的風險”。有人說,“不止一所學校有類似問題”“部分學校學生的出境時間很混亂”。對此,我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暫停了相關學校的所有認證申請,要求學校給出解釋,并展開調查。
《關于對部分國外院校學歷學位認證加強認證審查的公告(五)》中寫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持續關注認證數據及相關舉報情況,從7月24日起,對包括蒙古國5所院校在內的共計13所院校,申請啟動加強審查程序,“加強審查期間,上述院校相關認證申請的處理期限將相應延長,原則上自提交認證申請之日(含)起不少于60個工作日,建議涉及院校的文憑持有人與就讀院校保持聯系,了解相關情況”。
那么,相關院校為何被列入“加強認證審查名單”?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在線客服回復說,根據《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辦法》第二十八條,當出現“課程設置和頒證要求與國際、國內同類型學歷學位存在差異”“留學服務中心收到公眾提供的反映相關院校或者課程存在問題的線索”“相關院校或者課程認證數據異常”等情況時,留學服務中心可以啟動加強審查相關程序,要求申請人、證書頒發機構或者辦學機構及其所屬(在)國(地區)質量保障機構、教育主管部門等協助提供相關材料(信息),同時延長認證期限。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