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醫療保障標準化工作組在京成立。我國將加快推進醫療保障標準化建設,統籌制定各項醫療保障標準,推動各項標準貫徹實施,為醫保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標準化是現代社會的基本要素。國家醫療保障局自2018年成立以來,就以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標準為突破口,制定發布了醫保藥品、醫用耗材、醫療服務項目等18項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標準,構筑了全國統一的醫保標準庫和數據池;通過梳理全國現行近33萬條醫療服務收費項目,形成了14688項全國醫療服務項目,確保醫院治病收費清楚,群眾看病付費明白;將全國359個統籌地區的地方“門診慢特病”病種支付標準,規范統一為1029個病種代碼,為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等五個“門診慢特病”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提供了基礎支撐。
當前,我國醫療保障標準化工作有了一定基礎,但全國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化體系,標準不統一、數據不互認的現象仍然存在,影響了部門之間、地區之間的政策銜接和數據共享,為此,國家醫保局成立全國醫療保障標準化工作組。
國家醫保局日前發布了《2023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我國醫保制度運行總體平穩,基金運行保持安全可持續的狀態。
截至2023年底,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33389萬人。該年度,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基金總收入為33501.36億元,總支出為28208.38億元。當期統籌基金結存5039.59億元,累計結存達到33979.75億元,顯示出基本醫療保險運行的穩健性。
職工醫保方面,參保人數為37095萬人,較上年增加852萬人,增長率為2.3%。職工醫保基金(含生育保險)收入為22931.65億元,同比增長10.3%。參保人員待遇享受人次快速增長,達到25.3億人次,同比增長20.2%。住院率為21.86%,次均住院費用為12175元,目錄內基金支付比例為84.6%。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96294萬人。基金收入為10569.71億元,支出為10457.65億元,當期結存112.06億元,累計結存7663.70億元。參保人員享受待遇人次為26.1億,同比增長21.1%。住院率為20.7%,次均住院費用為7674元,目錄內基金支付比例為68.1%。
國家醫保局表示,居民醫保基金運行安全穩健,可支付月數達到8.5個月。
人們對衰老的不同看法,會直接影響到年老時的身體狀況。近期,日本畿央大學和四天王寺大學聯合發表的一項縱向研究表明,自覺年齡超過實際年齡的老人,生活能力會明顯下降,需要護理風險上升;反之,老人的自理能力則比較強。該研究發表在《日本老年醫學會雜志》上。
研究小組向日本奈良縣A町地區2323名社區老人發放調查問卷,用來收集他們的日常生活情況和身體狀況信息。問卷內容包括自我年齡評價、老年活動能力指標、老年抑郁量表、自我效能量表等。追蹤觀察3年的結果顯示,自覺比實際年齡大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做事的自信心明顯降低,很多人沒有運動習慣,更多人出現新的護理需求。相反,自覺比實際年齡小的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做事信心都更強,運動意愿更強,且少有人出現新的護理需求。調整其他影響因素后,研究人員發現,自覺比實際年齡大仍是一項獨立風險因素,可使生活能力降低的風險增加3.33倍。
新研究提示,不懼年齡,心理上保持年輕,展現青春活力,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延長健康壽命。
經濟狀況會影響人的心理狀態,也能左右人們的睡眠。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官網近期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證明,定期存儲能顯著提高睡眠質量和整體生活滿意度。
布里斯托大學個人財務研究中心人員收集了多項聚焦財務狀況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并重點分析了其中500人的數據。他們發現,定期存錢的人,即使所存金額不多,也比不存錢的人顯得更放松、對未來更樂觀。這種財務安全感有助于減少焦慮、緩解壓力,改善睡眠質量。更有趣的是,收入低但堅持定期儲蓄的人,報告的生活滿意度與收入較高的非儲蓄者相似。這表明,在增強個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方面,儲蓄行為本身比儲蓄金額的作用更大。
研究人員分析,存錢對睡眠質量的改善來自兩方面原因。一是減少財務焦慮。意外開支或財務緊急情況可能會讓人夜不能寐,擁有一定的儲蓄作為緩沖后,個人感覺更有準備,壓力也更小。二是改善心理健康。定期儲蓄可以讓人產生控制感和成就感,對心理健康有益。此外,通過設定并達成小的財務目標,可以提升整體生活滿意度,進而對睡眠質量產生積極影響。
近日,日本科研人員又發現了勤刷牙的一個好處。朝日大學牙科學院和岐阜牙科協會在《科學報告》雜志發表的一項縱向研究表明,刷牙少、有蛀牙、不定期做口腔檢查等,可致癡呆癥風險上升。
研究小組以在日本岐阜縣一家牙科診所就診的7384名年齡超過75歲的老年人為對象展開了研究。他們使用調查問卷、口腔唾液酸測試、反復唾液吞咽測試等,對參試老人的口腔咀嚼功能、唇舌功能和吞咽功能進行評估,并追蹤觀察3年,以分析口腔功能與癡呆癥之間的關系。
結果顯示,導致癡呆癥發病風險上升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每天刷牙少于兩次(風險上升51%)、吞咽功能差(風險上升48.4%)、未定期進行口腔檢查(風險上升45.2%)、女性(風險上升38.6%)、有蛀牙(風險上升32.8%),以及年齡較大(風險上升7.8%)。從數據來看,刷牙次數對未來患癡呆癥的風險影響最大。研究人員提醒,每天至少保證刷牙兩次,堅持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及時治療蛀牙等牙病,即可有效降低癡呆風險。
大蒜不僅有一定的殺菌解毒之效,還有助于控制血糖及膽固醇水平。近期,中國東南大學與西藏民族大學聯合發表在《營養學》期刊上的研究顯示,大蒜含有多種抗氧化成分,其中的蒜氨酸有益心血管健康,生吃、熟吃皆可起效。
研究團隊綜合分析了22項相關研究,并使用生蒜、老蒜提取物和大蒜粉片劑等,進行了多項隨機對照試驗。結果發現,只要攝入大蒜,就能使體內葡萄糖及某些脂肪分子的數量下降,進而對糖代謝、脂代謝產生積極影響。
大蒜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健康食材,早有研究證實,它可以調節血脂和血糖水平。此次薈萃分析確認了食用大蒜不僅可降低血糖,有利于血糖的長期控制,還能達到升高“好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及總膽固醇水平的作用。研究人員推測,大蒜對糖、脂代謝的積極影響,可能與大蒜中含有的多種活性成分的共同作用有關。比如, 它的抗氧化應激作用能減少細胞損耗,降低心血管病發作風險;抗氧化物蒜氨酸也被證實有助調控血糖、血脂和腸道微生物群。
該研究結論雖然不能證明多吃大蒜可以直接降低心臟病風險,但這種普通調味品確實是一劑改善糖脂代謝的良方。此外,該結論為相關藥物及制品的研發提供了佐證和新思路。
16.5:冰島科學家研究稱,父親年齡對后代患病風險有關鍵影響:隨著女性懷孕時的丈夫年齡每增加一歲,后代平均就多出現兩種新的基因突變。這意味著,父親傳遞給后代的新突變,自青春期后每過16.5年就會翻番。
25: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孕婦每周工作25個小時以上會導致新生兒體重更輕、頭圍更小。孕期長時間站立和長時間工作會導致孩子頭圍更小,但是不會增加早產和流產危險。
5:西澳大利亞大學研究人員對3500名女性進行了懷孕跟蹤調查。結果發現,有牙周病的女性成功懷孕需要7個月以上的時間,而保持口腔衛生的女性成功懷孕只需要5個月的時間。
3: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行為科學部專家最新研究發現,結婚可大大提高度過中年的幾率,是長壽的一大秘訣。與婚姻生活穩定的人相比,從未結婚的人早亡危險增加3倍。新研究表明,直到中年依然孤身一人會增加中年死亡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