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綠化事業單位作為城市生態建設的主力軍,健全其內部控制,直接關系到單位運營效率和公共服務的質量。然而,當前園林綠化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方面存在明顯的問題和不足,因此通過深入研究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和優化建議,以推動園林綠化事業更好地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是內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首先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可能出現不規范的操作,如資金使用不透明、賬目記錄不清晰等,這可能導致資金流失或浪費,影響單位的正常運營和發展。其次缺乏有效的項目管理和執行機制,可能導致項目進度拖延、質量不達標等問題。
二是內部控制觀念比較薄弱,內部控制的推進缺乏動力。風險評估管理認知缺乏。對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認知不足,缺乏對風險評估的深入了解和足夠的重視,導致一些單位在運營發展過程中,長期處于封閉的狀態,對風險管理、評估工作的相關內容及要求認知不到位,沒有建立起一套科學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同時,風險評估的結果應用不足,沒有將評估結果與單位決策、資源配置等緊密結合,使得風險評估工作失去了實際意義。
三是活動措施不合理。控制措施設計合理性較差,導致控制活動實操執行力不強。盡管園林綠化單位可能已經建立了一系列的內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但有些園林綠化單位的控制措施可能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不能適應單位的實際情況和業務特點,致使這些制度和流程的執行往往不到位,導致控制活動失效。
四是監督機制的缺失或不完善也是園林綠化單位控制活動存在的問題之一。有效的監督機制是確保控制活動執行和控制活動效果的重要措施,但一些園林綠化單位可能缺乏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或外部審計機構的有效監督。導致控制活動的執行情況無法及時檢查和評估,存在問題也無法及時發現和糾正。即使有相關制度,也可能因為缺乏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而無法得到有效執行,導致資產管理混亂。此外,有些地方監督反饋機制不暢,導致監督結果無法及時、準確地傳達給相關部門和人員。這會影響監督活動的改進和優化,降低其監督效果。
五是信息傳達渠道不暢。首先,有些園林綠化單位內部各部門之間以及上下級之間的信息溝通往往不夠順暢。這可能是由于部門壁壘、職責不明確或者溝通機制不完善導致的,這會影響到工作效率和決策質量。其次,信息公開透明度低。一些園林綠化單位在信息公開方面做得不夠,導致內部職工和外部公眾對單位的工作進展、財務狀況等重要信息了解不足。最后,信息反饋機制不全。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是確保信息溝通順暢的關鍵。然而,一些單位在這方面存在不足,職工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往往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回應。這可能導致一些潛在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另外,還有一些單位信息溝通技術落后,難以滿足信息高效、便捷的溝通需求。
強化內部控制的對策
一、優化環境體系,提高規范性
強化內部控制意識是關鍵。單位的所有職工,尤其是主要領導應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明確內部控制在保障單位正常運行、防范風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全體職工的內部控制意識,營造全體參與、共同維護內部控制環境的良好氛圍。
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是核心。單位應積極主動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系統的內部控制制度,在制定的過程中確保制度的全面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制定的制度體系應涵蓋各個具體業務領域和環節,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和權限,規范業務流程和操作程序。園林事業單位應構建三個層次的制度體系,即基本制度、業務管理制度和具體操作規范。同時,建立健全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和考核機制,確保制度得到有效執行。
優化財務內控機制是重要一環。單位應加強對財務活動的內部控制,嚴格執行預算管理、資產管理和建設項目管理等制度,確保資金使用的合規性和效益性。加強財務審計和內部監督,及時發現和糾正財務活動中的問題和風險。
二、建立預警系統,提高應對力
感知預防意識需進一步提升。園林綠化單位在日常工作中,要時刻重視對全體職工的風險意識培養,增強職工對風險的感知和預防能力。同時,領導班子應樹立風險導向的管理理念,將風險評估納入單位日常管理和決策的重要環節。
專業能力需進一步建設。單位應加大對風險評估專業人員的培養和引進力度,提升風險評估團隊的能力水平和整體素質。同時,完善內部風險評估體系,采用科學有效的風險評估方法和工具,確保風險評估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評估流程內容需進一步完善。單位應建立清晰的風險評估流程,明確評估的目標、范圍、方法和責任人,確保評估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加強內部信息溝通渠道的建設,促進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作,確保風險評估結果的及時傳遞和應用。
識別應對能力需進一步強化。單位應建立健全風險識別機制,定期對潛在的風險進行排查和分析。對于識別出的風險,要進行科學的評估和分類,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同時,建立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理機制,對突發事件或重大風險進行及時響應和處理,降低風險對單位運行的影響。
三、完善控制活動,提高執行力
首先,強化控制活動實操執行力。單位應制定詳細的執行計劃和操作指南,明確各項控制活動的具體步驟和要求,確保職工能夠嚴格按照規定執行。同時,建立有效的監督和考核機制,對控制活動的執行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和評估。其次,優化控制措施設計合理性。單位應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和風險狀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控制措施。同時,加強控制措施之間的銜接和配合,形成完整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
四、加強監督評價,提高有效性
一是建立專門的監督機構。園林綠化單位應設置獨立的內部控制監督機構,如內部審計部門或內部控制監督領導小組,負責對內部控制體系進行全面、持續的監督和評估。該機構應具備高度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能夠客觀地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和問題。
二是制訂詳細的監督方案。制定詳細的監督計劃和程序,明確監督的頻率、范圍和方法。監督計劃應涵蓋單位的所有重要業務流程和關鍵環節,確保內部控制體系得到全面覆蓋。同時,監督程序應規范監督活動的實施,確保監督工作有序進行。
三是明確強力的追責措施。在監督過程中,一旦發現內部控制存在缺陷或問題,應及時進行整改,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同時,應建立內部控制缺陷的整改和追責機制,確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執行,并對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以起到警示和震懾作用。
五、建立公開機制,提高透明度
1.確立溝通目標,明晰溝通策略
內部控制溝通機制的首要任務是確保信息的準確、及時傳遞。明確溝通目標,如提高內部控制效率、降低風險、優化決策等,并根據目標制定具體的溝通策略。同時,要確立信息的優先級別和緊急程度,確保關鍵信息得到優先處理。
2.建立多元化渠道,確保信息暢通
建立多元化的溝通渠道,包括正式的會議、報告,以及非正式的交流等。這樣不僅可以滿足不同層級、不同部門職工的溝通需求,還能提高溝通效率。同時,要確保溝通渠道暢通無阻,避免因溝通不暢導致發生誤解和沖突。
3.建立反饋機制,促進持續改進
為確保溝通機制的有效性,單位應建立反饋機制,定期收集職工對溝通機制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反饋機制,單位可以及時了解溝通機制的運行情況,發現問題并進行改進。同時,要根據反饋結果調整溝通策略,不斷優化溝通機制。(作者單位:鄭州植物園)
(責任編輯:白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