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河北省蔚縣宋家莊鎮宋家莊村一間就業工坊里,由脫貧戶組成的打包團隊正在將特色扶貧產品打包發貨。
走進蔚縣廣源玻璃制品廠,車間內熱氣騰騰,在拉絲、吹胎、撕口、封底等環節,來自附近易地搬遷安置小區的工人們埋頭忙碌,趕制一批批花瓶訂單。車間里,記者見到了總經理李洪斌,當問及從“小作坊”發展到大型玻璃制品企業的秘訣時,李洪斌脫口而出:“一個字,敢!”
如今,“敢”這個字也體現了整個蔚縣在面對挑戰和機遇時敢于拼搏、迎難而上的精神。這個地理環境復雜,被恒山、燕山、太行山三山環繞的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2020年年底,蔚縣翻過這座“貧困山”,圓滿地完成了脫貧摘帽任務。
近年來,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抓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個首要任務,蔚縣聚焦“脫貧群眾”穩崗就業、“脫貧產業”提質增效及“脫貧地區”文化賦能等重點工作,通過開辦“零工市場”、加強技能培訓、建立人才隊伍等方式,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穩崗就業 鞏固脫貧成果
為進一步提升就業服務水平,蔚縣就業服務中心于2023年成立蔚縣零工市場,其主要職能之一是為脫貧群眾提供長期、短期臨時工作崗位信息。將服務觸角延伸到村、社區基層,實現面對面服務,讓每一位脫貧群眾都有機會找到心儀的工作。
“之前都是自己找活干,這兒干兩天,那兒干兩天。”正在北京工作的涌泉莊鄉卜北堡村脫貧戶王永來告訴記者,2024年3月,他經零工市場介紹到北京從事環衛工作,每個月工資在4600元左右。“現在,我對這個收入很滿意!”王永來說。
近年來,蔚縣零工市場深入挖掘崗位,走訪調研本地與外地多家用工企業,了解企業用工需求,與北京、天津、廊坊等周邊地區實現崗位資源互通共享。
據悉,2024年上半年,蔚縣零工市場通過各種招聘活動幫助340余人實現了穩定就業。
清晨,黃愛平騎著電動車,十分鐘后抵達了現在的工作單位,一家美容理療推拿店,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今年年初,她報名參加了由縣就業服務中心主辦的免費中醫康復理療培訓班。“學了將近半個月,掌握了一些康復技術,很快就找到了工作。以前干銷售時,每天早晚奔波,業績不好的時候根本拿不到多少錢,現在上下班時間固定,每個月收入大概有3000元。”談起如今的變化,黃愛平很是滿足。
就業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業之基。蔚縣人社局堅持“培訓促就業”工作導向,充分發揮技能培訓作用,圍繞“六大產業”以及縣域特色產業,以“特色產業+實用技術”“企業訂單+崗位技能”兩條主線為導向,分類施訓,實現供需有效對接,進一步拓寬脫貧群眾就業門路。自2024年4月1日以來,全縣共開設培訓80個班次,培訓2970人次。通過扎實開展各項就業服務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127238人,其中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人數31505人,完成省定目標任務數的101.6%。
消費幫扶 助推產業升級
“最近線上訂單非常多,尤其是我們蔚縣的特產麻醬雞蛋,受到了大家的熱烈追捧。六月份的銷售收入達到23萬元。”日前,蔚州良品·消費幫扶生活館的員工張潤梅指著電腦屏幕上的數據向記者介紹。
如今,蔚州良品·消費幫扶生活館通過“線上+線下”模式,銷售蔚縣及張家口地區的特色幫扶產品,以及脫貧戶自產的手工藝品。
“基于消費幫扶館,我們帶動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等相關產業,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為脫貧群眾增加了收入,創造了就業機會。”消費幫扶館的創辦人郭建華說。
包裝,是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郭建華有一支由當地脫貧群眾組成的專業“打包團隊”,蔚州鎮東七里河村脫貧戶張秀萍就通過培訓成為其中一員。
張秀萍身患殘疾,難以從事重體力勞動,這份工作為她提供了很好的就業機會。“從我們家到這里大概10分鐘,有活我就過來,一個月在這里能掙1000多塊錢,再加上每個月的殘疾人補助,日子比以前踏實多了。”張秀萍一邊打包一邊向記者介紹,“大家都知道我身體不太好,活多的時候其他人都來幫助我。我相信只要好好干,生活會越過越好。”
目前,消費幫扶館經營的農特優產品將近500種,直接或間接帶動周邊1000余戶脫貧戶累計增收200萬元以上。
蔚縣常寧鄉范家堡村的小好小干果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杏仁、開口杏核、花生等堅果炒貨系列產品研發、加工和銷售的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總經理范俊峰還積極幫助本地脫貧群眾發展杏扁產業,實行訂單式收購,無償為全鄉杏扁種植戶提供技術服務,間接帶動脫貧群眾2980戶增收,戶均增收8000余元。
范家堡村脫貧戶范進玉今年72歲,是小好小干果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主要負責公司保潔和安保工作。“以前我是做包裝的,年紀大了,公司就把我安排在這個相對清閑的崗位。每個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說罷,范進玉便帶記者來到他的宿舍參觀,“這屋有10多平方米,住宿條件非常好,每天食堂打飯,一個月基本沒啥開銷。”
目前,杏產品深加工已成為全縣帶動能力最強、開發前景最好的農業支柱產業之一。據了解,蔚縣年產杏核1000萬公斤,全縣有杏產品深加工企業近300家,每個企業都需要有大量開口工、烤制工等,帶動全縣近萬名脫貧群眾就業。
“近年來,蔚縣不斷提高杏扁、小米及雜糧等特色產業的輻射帶動能力,益海嘉里等17家省市龍頭企業通過經營主體帶動全縣6814名脫貧戶、監測戶人均增收2900元。”蔚縣副縣長楊建章說。
(摘編自《農民日報》 作者:龍成 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