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智化浪潮下,如何科學研判地方黨報黨刊的發展形勢,創新性探索數智化時代地方黨報黨刊發展藍圖,成為一道必答題。文章首先回溯黨報黨刊歷史演進,汲取寶貴歷史經驗;然后放眼國際環境,剖析國際報刊發展特點;接著聚焦具體實踐,指出地方黨報黨刊數智化轉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出版目標定位不清晰、出版體制機制待完善、出版運營管理困難、出版內容缺乏特色等。文章在總結歷史經驗和剖析國際優秀報刊特點的基礎上,正視地方黨報黨刊面臨的現實困境,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汲取寶貴歷史經驗;通過集群化、品牌化提升傳播力;策劃主題出版精品,拓寬傳播影響面;優化地方出版資源配置等發展建議,旨在推動地方黨報黨刊的數智化轉型。
關鍵詞:地方黨報黨刊;數智化轉型;體制機制;運營管理;現實困境;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G216.2;G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15-0060-04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重慶市高校期刊研究會項目“利益平衡機制下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法治化傳播路徑研究”成果,項目編號:CQLX2022-7
2023年10月,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1]。
面對國際局勢復雜多變、信息技術突飛猛進、文化資訊爆炸式傳播等現實發展態勢,黨報黨刊作為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順應時代發展,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挖掘數智化發展轉型問題,深入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
本文基于國內外視角,深入剖析地方黨報黨刊數智化轉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發展策略,旨在助力地方黨報黨刊加快數智化轉型步伐。
統計顯示,1919-1949年,黨的各級組織及所領導支持的各機關和團體出版發行的報刊多達4546種,其中中國共產黨成立和大革命時期334種,土地革命戰爭時期882種,抗日戰爭時期1604種,解放戰爭時期1726種[2]。黨報黨刊早期的思想引領,既具文化宣傳的階段性特點,又具思想輿論傳播的高時效性特點。
1958年前后,遵循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各省“要選擇恰當的人,辦好刊物,改善刊物,迅速交流經驗”,地方黨報黨刊再次掀起創辦高潮,創辦了一大批優質刊物,如山東的《支部生活》、四川的《四川黨的建設》、重慶的《支部生活》等[3]。這些刊物以關注地方黨組織建設為宗旨,從多元化視角層級展開運營。
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5月11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文章公開發表于第一版,新華社于當天轉發了文章全文,《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也于次日全文轉發,在全國引發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4]。地方黨報黨刊也由此迎來了新的春天,曾一度停刊的各地黨報黨刊紛紛復刊,同時還涌現了一批新的地方黨報黨刊。
進入21世紀,為適應互聯網發展下話語風格的轉變趨勢,形成了具有明顯社交化、移動化特征的輿情治理新形勢[5]。同時,為優化黨報黨刊的報刊結構,鞏固擴大其覆蓋范圍和行業主導地位,黨中央對黨報黨刊進行了集中治理,確立了中央與省(自治區、直轄市)委的兩級辦刊新格局。
縱觀黨報黨刊的百年發展歷程不難發現,黨報黨刊從早期的思想啟蒙到改革洪流的揚帆護航,再到地方發展治理經驗共享的全面開花,始終堅持扛起中國共產黨的“筆桿子”,高度契合不同時期思想引領的核心需求,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這些歷史經驗對于地方黨報黨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要想推動地方黨報黨刊的數智化轉型,除了汲取寶貴歷史經驗,還需客觀分析國際報刊在數智化發展中的主要特點。
(一)規模制度成熟,發展具備早發優勢
根據Scopus、Web of Science等國際性期刊數據庫的統計,Elsevier、Springer Nature、Taylor& Francis、Wiley四大國際出版商出版的期刊數量占數據庫總量比重近40%[6]。
在數智化背景下,國際報刊出版巨頭不僅加速擴大平臺品牌化效益,還積極布局打造期刊、報紙、書籍等全方位、多學科出版物集群化發展,極大地占有了國際文化傳播市場比例,具有很強的傳播影響力和權威性。
(二)適應轉型迅速,借助新興技術積極開拓新領域
面對復雜多變的文化傳播環境,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迭代沖擊,一些國際報刊借助新興技術,加快進入數據海量化、知識語義化、功能細分化、服務智能化、分析特色化等報刊可持續性發展的新階段,逐步占據國際輿論新高地。
(三)虹吸效應顯著,全鏈條國際化明顯
以1869年出版的Nature為例,其從早期的內容專業化到內容細分化,再到跨學科、跨領域合作發展,不僅實現了自身社會影響力超越英國本土,成為全球頂尖報刊,成功打造國際化品牌效果,還實現了全鏈條國際化發展,除了在倫敦、舊金山、巴黎、東京等地設有辦公室,還集群式發展子刊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Energy、Nature Microbiology等,集聚學科領域內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優秀編輯隊伍、審稿專家,實現編輯、出版、管理的資源共享、有效協作。
下文以出版經營管理和市場管理為切口,結合地方調研材料,分析研判地方黨報黨刊數智化轉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發展歷程較波折,出版目標定位不清晰
以C省39所黨校為例,其創辦的黨報黨刊現有運行刊物數量20種、辦刊中斷刊物數量4種、中斷后恢復辦刊1種,有10所黨校未創辦黨報黨刊,還有10種黨報黨刊停辦[7]。
如此看來,數智化浪潮下,地方黨報黨刊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地方黨報黨刊未能完全適應出版市場的新形勢、新變化,出版目標定位不清晰,未能充分發揮自身先天優勢。
(二)傳播影響面較窄,出版體制機制待完善
傳播地方時政資訊、回應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是地方黨報黨刊的重要職責。受限于僵硬、固化的體制機制,地方黨報黨刊暴露出篇幅有限、流程煩瑣、訂閱方式少等問題,其可讀性、易讀性、解釋力和共識度亟待提升。
并且,地方黨報黨刊傳播受眾范圍往往局限于地方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等,傳播影響面較窄。
(三)數智化轉型較慢,出版運營管理困難
ChatGDP等新興技術的誕生給出版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數智化轉型成為大勢所趨。
當前,地方黨報黨刊數智化轉型較為緩慢。這一方面是由于缺少專業人才配備和數智化培訓,導致地方黨報黨刊在轉型發展中人手不足,難以快速推進轉型;另一方面是因為部分地方黨報黨刊缺乏創新思維,未積極開辟報刊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數智化傳播渠道。此外,部分地方黨報黨刊的運營資金來源于其所在的黨政機關,運營多由機關單位內部人員兼任,運營人員和運營經費較少,導致其難以深入開展對外調研、采訪、約稿等活動,進而阻礙了內容質量的提升,導致運營發展舉步維艱。
(四)聯合發展較少,出版內容缺乏特色
2021年5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發的《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開展學術期刊集群化發展試點,以優質學術期刊為龍頭重組整合資源,建設一批導向正確、品質一流、資源集約、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學術期刊集群”[8]。
地方黨報黨刊應積極聯動黨報黨刊的各類資源,開展黨報黨刊集群化、品牌化發展。然而就現階段來看,部分地方黨報黨刊的運營方式較為獨立,各地方黨報黨刊聯合發展較少,尚未形成整體性發展優勢。同時,還存在出版內容陳舊、重復,缺乏特色的問題。
地方黨報黨刊既要在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指導下發展,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又要遵循市場規律,在數智化出版環境中謀求生機[9]。
筆者認為,要辦活辦好地方黨報黨刊,推動地方黨報黨刊加快向數智化轉型,可采取以下路徑。
(一)汲取寶貴歷史經驗
地方黨報黨刊要以宣傳需求為導向,汲取寶貴歷史經驗,做到高度契合數智化時代思想引領的核心需求,順應數智化趨勢,守好意識形態主陣地,發揮好黨媒優勢,及時回應、引導、處理社會中的新問題新需要,盡可能地探尋優化自身欄目設置、內容策劃的可行路徑。
(二)通過集群化、品牌化提升傳播力
2024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并再次提出“提高國際傳播力”“深入推進國家文化數字戰略”[10]。
在此背景下,地方黨報黨刊必須回答好、闡釋好、宣傳好新的文化使命所涉及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戰略性問題,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奠定堅實基礎;必須積極適應數智化時代發展要求,牢牢把握轉型機遇,以全方位、全鏈條方式實現集群化、品牌化發展,從而提升自身傳播力。
例如,濟南日報報業集團下屬濟南國際傳播中心成立了9家海外聯絡站,在全國范圍內聘請120余名泉城推薦官,實現了國際層面的集群化傳播。此外,其與全國多地的國際傳播中心聯合成立泉城中心聯誼會,共同打造面向國際市場的優秀作品[11]。
(三)策劃主題出版精品,拓寬傳播影響面
無論什么時代,“內容為王”始終是出版單位的立身之本。
面對內容同質化嚴重、傳播影響面窄等現實問題,結合《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提出的“越是深化改革、創新發展,越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12],以及近年來中國出版政府獎、“五個一工程”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中國好書”評選活動等都將主題出版精品作為重點評選對象的價值取向[13]。
地方黨報黨刊更應以所在地區、所屬單位等背景特色為出發點,有側重、有區分地策劃主題出版精品,同時增加讀者、作者的互動渠道,打通線上線下的動態化、便捷化傳播渠道,聯合“全民閱讀”“讀書會”等多元化活動形式,拓寬傳播影響面。
(四)優化地方出版資源配置
要解決地方黨報黨刊存在的發展資源分散、短缺、重復等問題,就要優化地方出版資源配置,合理整合資金、人員等資源。
一方面,正視自身在資源配置方面存在的問題,可協同相關出版單位向政府部門反映現實困難,爭取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合理利用數字化資源和地方智庫等平臺,通過召開聯席會議、行業研討會、跨區跨省交流會等方式,學習借鑒優秀方案,共享可聯合使用的資源。
數智化技術的誕生與發展改變了出版生態,迫使地方黨報黨刊向數智化轉型。新形勢下,地方黨報黨刊擔負著新的文化使命。
為加快數智化轉型步伐,更好地履行新的文化使命,地方黨報黨刊需汲取寶貴歷史經驗,聚焦現實發展問題,同時向國際上的優秀報刊學習,取長補短,通過集群化、品牌化提升傳播力;策劃主題出版精品,拓寬傳播影響面;優化地方出版資源配置,實現數智化發展提檔升級。
參考文獻:
[1] 劉余莉.深刻理解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EB/ OL].“學習強國”學習平臺,(2023-10-15)[2024-06-11].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 id=135977197 57727464340&;item_id=13597719757727464340.
[2] 李永璞,林治理.中國共產黨歷史報刊名錄(1991-1949)[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1:2-3.
[3] 閆永棟.我國黨刊的發展歷程、現狀及趨勢[EB/OL].新聞與傳播研究網,(2011-08-30)[2024-06-11]. http://www. mediaresearch.cn/xwxyj/xws/201108/t20110830_1967451.shtml.
[4]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主要作者胡福明去世 胡福明:“不去批判錯誤思想,我就對不起黨”[EB/OL].學習強國,(2023-01-03)[2024-06-11]. https://www.xuexi.cn/lgpage/ detail/index.html id=2690192440916589005&;item_ id=2690192440916589005.
[5] 高曉晨.拓展和創新:建構黨報黨刊研究基本話語體系:首屆“中共黨報黨刊研究”學術研討會綜述[J].傳媒觀察,2023(4):89-96.
[6] 劉素貞,張冰姿,高媛,等.國際科技期刊發展趨勢及啟示[J].出版與印刷,2023(5):73-80.
[7] 劉小僑.數字時代地方黨校報刊的高質量發展策略研究[C]//中國共產黨重慶市委員會黨校(重慶行政學院).全市黨校(行政院校)系統“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研討會論文集. 2023:8.
[8] 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EB/OL].中國政府網,(2021-06-25)[2024-06-11]. https://www.gov.cn/xinwen/2021-06/25/content_5620876.htm.
[9]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專業資格考試辦公室.出版專業基礎(2015年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216-217.
[10] 政府工作報告[EB/OL].中國政府網,(2024-03-12)[2024-06-11].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3/content_ 6939153.htm pc.
[11] 張曉紅,竇玉英.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共話黨報黨刊新使命:“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第二十屆年會綜述[J].傳媒,2024(3):9-12.
[12] 中辦 國辦印發《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EB/ OL].中國政府網,(2015-09-14)[2024-06-11]. https:// www.gov.cn/zhengce/202203/content_3635192.htm.
[13] 薛菲.地方出版社打造主題出版精品的有效策略[J].出版廣角,2023(19):65-69.
作者簡介 劉小僑,編輯,研究方向:黨媒轉型、出版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