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根據《2022年全球建筑建造業現狀報告》,建筑領域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39%。世界銀行預計,到2030年前,若要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建筑領域潛力最大。有效降低建筑領域碳排放,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在實踐中,已有眾多國家和地區通過金融、財政等政策手段支持建筑領域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一些經驗做法對我國制定建筑領域相關經濟政策具有借鑒意義。基于此,通過分析國際上綠色金融、財政政策支持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的實踐與案例,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對我國綠色金融、財政政策支持建筑部門綠色低碳發展的相關啟示。
關鍵詞:綠色財政;綠色金融;建筑領域;綠色低碳;國際實踐;啟示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15-0029-04
一、綠色金融支持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的國際實踐
建筑領域綠色轉型需要大量資金優化能源結構和節能減排,綠色金融的快速發展為大規模募集這些資金提供可能。目前,綠色金融主要形式以綠色債券和綠色信貸為主,除此之外,綠色保險在美國和歐洲也相對較成熟。
(一)綠色債券加大建筑領域資金額
綠色債券是一種專門用于資助環保項目的債券,其收益和還款均與綠色項目相關。與傳統債券相比,綠色債券更具可持續性和環境友好性,能夠吸引更多關注環境影響和社會影響的投資。自2007年世界銀行首次提出綠色債券概念以來,綠色債券在國內外市場均獲得了快速發展,已經取得較為規范的標準和政策體系。根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的統計,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綠色債券總發行量為4 150億美元。其中,募集資金主要投向清潔能源(大約40%)和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包括綠色建筑、可持續城市項目及提高能源效率和水資源管理項目)。
建筑領域綠色債券的發行主體包括多種類型的實體,例如政府或政府支持的機構發行綠色債券資助公共領域的綠色建筑項目;銀行和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資助符合標準的建筑項目;大型企業和開發商發行債券募集資金,直接用于綠色建筑項目的實施;國際組織發行綠色債券支持成員國的綠色建筑和可持續發展項目。在建筑領域發行綠色債券,需要遵循一系列嚴格的要求和標準,綠色債券的資金必須專門用于支持符合認證條件的綠色建筑項目。例如蘇黎世州銀行2018年5月發行了總共3.24億美元的綠色債券用于新建建筑或翻新建筑,符合資格的新建建筑或翻新建筑必須獲得相應的證書認證[1]。
(二)綠色信貸提高建筑領域貸款額
在建筑領域,綠色貸款的種類多樣,旨在支持和推動建筑項目的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主要是針對建筑項目的貸款和針對個人的住房貸款。
1.建筑項目貸款。建筑項目貸款包括綠色新建建筑貸款、裝配式建筑貸款和綠色翻新建筑貸款。綠色新建建筑項目貸款專門為新建的綠色建筑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包括但不限于節能建筑、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項目以及具有高效水資源管理系統的建筑。這些貸款幫助開發商和建筑商克服傳統融資方式的障礙,實現環境友好型建筑的建設。政府通常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措施來鼓勵銀行和金融機構提供這類貸款產品。例如,某些地區可能要求綠色建筑項目在獲取傳統貸款的同時必須采用部分綠色貸款,以確保項目符合環保標準。
裝配式建筑作為一種現代建筑方式,以其施工速度快、質量高、環境污染小等優勢受到重視。這類貸款支持使用預制構件和模塊化設計的建筑項目,符合綠色建筑的發展需求。貸款支持的項目通常涉及高度的技術革新,如3D打印建筑技術、智能自動化集成等,這些技術的應用極大提高了建筑效率和質量,降低了建筑廢棄物的產生。
綠色建筑翻新貸款專注于資助現有建筑的綠色翻新,包括能效提升、舊樓宇系統的升級改造等。這有助于提高建筑的環境性能,減少碳排放,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周期。在全球范圍內,許多城市的建筑存量需要通過翻新來提高能效和環境標準。綠色翻新貸款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財務支持,有助于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這些綠色貸款產品的多樣性和針對性強的特點,使其能夠有效地支持建筑行業的綠色轉型和發展。通過這些工具,金融機構不僅助力實現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升,也開辟了新的市場機遇和業務增長點。
2.綠色住房抵押貸款。綠色住房抵押貸款是一種專為資助或再融資環保型住宅項目的貸款產品,旨在鼓勵和支持對現有住宅的綠色改造及新建節能住宅的開發。綠色住房抵押貸款有助于識別和管理綠色建筑生產、建造及運營全生命周期中的風險,精準滿足市場保險產品需求,活躍綠色建筑市場。綠色住房抵押貸款通常提供優惠的利率和較長的還款期限,以降低房主在初期進行綠色升級的經濟負擔。這種貸款形式不僅幫助房主提高其住宅的能效,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還可通過更高效的能源使用減少長期的居住成本。在全球范圍內,許多國家已經認識到綠色住房抵押貸款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重要性。例如,在美國,政府機構和私營部門合作推出了多種針對綠色住房改造和建設的金融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包括直接的貸款支持,還涉及稅收減免、補貼等激勵措施,以促進綠色住宅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推行綠色住房抵押貸款的商業銀行主要有英國的巴克萊銀行、加拿大的溫哥華城市銀行。
(三)綠色保險保障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
綠色保險有助于識別和管理綠色建筑生產、建造及運營全生命周期中的風險,精準滿足市場保險產品需求,活躍綠色建筑市場。國外建筑領域綠色保險起步較早,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論框架和實務操作模式,保險產品種類豐富,覆蓋了從建筑物、產品、裝備到相關人員的職業責任等多個方面。綠色建筑財產保險是最主要的保險產品,主要面向已經完工的綠色建筑、已經完工的傳統建筑的綠色建筑升級、在建的綠色建筑等。例如針對在建的綠色建筑,開發商在建筑施工前會購買綠色建筑保險,以確保建成后的建筑達到預期的綠色性能和節能性能標準。如果未達到承諾的性能,保險公司將按照合同進行賠付。這種機制不僅提供了質量監督,還增強了融資信用,有助于擴大開發商的融資渠道并降低融資成本。綠色建筑保險需要對綠色建筑的“性能”進行檢測,綠色標準等級執行得越高,可以獲得更高的保險額度或者更低的保險價格。
二、財政政策支持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的國際實踐
在建筑業領域合理實施綠色財稅政策,能夠有效推動高質量綠色建筑的規模化發展,并助力實現節能減排和碳達峰的長遠目標。一是綠色財政政策通過提供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等措施,能夠激勵建筑行業采用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技術,進而推動零碳建筑的發展。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減少建筑對能源的需求,還能顯著降低與能源生產相關的碳排放。二是綠色財政政策鼓勵使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新型綠色建材,從而優化建筑行業的能源結構和材料應用,不僅有助于減少傳統能源的使用和排放,還促進了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三是實施綠色財政政策,可以促進建筑行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提升建筑物的保溫性能和空調系統的效率等,不僅減少了能源消耗,也直接降低了運營成本和環境影響。四是綠色財政政策通過資金支持和政策引導,可以促進建筑行業技術創新,包括開發新的節能材料和技術、改進建設方法等。
(一)大幅增加財政投入,創設“綠色創新基金”
日本政府實施了中央財政預算“能源特別會計”制度,由中央財政預算特別撥款支持能源供需結構轉型升級項目,包括已經宣布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地方自治體所進行的“零碳城市”建設項目[2]。此外,日本政府還計劃安排2萬億日元的“綠色創新基金”,連續10年對《綠色成長戰略》中劃定的重點產業企業資助,期望通過這2萬億日元的財政資金,撬動民間投資15萬億日元,并進而吸引世界總額3 000萬億日元、日本國內300萬億日元的投資資金的關注。
(二)以綠色政府采購支持低碳產品應用
在建筑業,綠色采購不僅是一種趨勢,更是一種責任和必需。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建筑物的運營和建材生產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了歷史新高。在這種背景下,實施建材綠色采購政策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優先采購低碳和可持續生產的建材,不僅可以減少建筑業的碳足跡,還能推動建材行業向綠色轉型。政府部門在這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制定嚴格的采購標準和引導市場需求,為綠色建材創造市場空間。歐美國家在政府和企業綠色采購方面已有成功的經驗,歐盟通過制定通用綠色公共采購標準和法案,有效推動了市場的“綠色化”進程。這些措施不僅包括直接的財政補償,如稅收減免,還包括績效獎勵和研發資助等,以激勵企業滿足或超越減排標準。美國在《政府采購法》中明確規定政府在購買耗能產品時必須購買帶有“能源之星”標識的認證產品,以此促進綠色低碳經濟的發展。
(三)實施綠色經濟復蘇計劃
據世界資源研究所氣候觀察統計,截至2023年末,全球31個發達國家和地區中有11個主要發達國家實施了“綠色復蘇”計劃,在各國的“綠色復蘇”計劃中,均包括建筑翻新、提高房屋能源效率等既能刺激經濟典型增長又能有效降低碳排放的措施,其中歐盟和英國的經濟刺激政策具有代表性。
歐盟委員會于2020年設立7 500億歐元的“下一代歐盟”專項經濟復蘇基金,這一基金將納入歐盟的長期預算中,專門用于支持包括建筑領域在內的多個領域的改革和發展。在建筑領域,資金將被用于修復和升級公共建筑和私人住房,以及提升建筑標準以符合更高的能效和環保要求。
“下一代歐盟”計劃強調通過財政支持和政策激勵來刺激私營部門的投資,特別是對那些能夠推動綠色轉型和數字化轉型的項目。這包括提供資金和政策框架,鼓勵私營企業投資于節能高效、低排放的建筑項目和技術,如智能建筑系統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應用。歐盟如果以實現現有的2030年氣候和能源目標為經濟發展方向,GDP有望每年增長1%,并創造近100萬個新的綠色就業崗位。歐盟成員國德國、法國、丹麥等國家在“下一代歐盟”的基礎上出臺了更適合自己國情的經濟刺激政策。
三、對我國的啟示
通過分析國際上綠色金融、財政政策支持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的實踐與案例,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我國綠色金融、財政政策支持建筑部門綠色低碳發展應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擴大建筑領域綠色債券規模
綠色金融的重要支持領域之一是建筑相關的綠色低碳項目,盡管我國綠色債券發行總量增長迅速,但在總體債券市場中的占比較低,尤其是針對建筑領域的綠色債券。根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發布的數據(CBI,2023),2022年我國發行的符合CBI標準的綠色債券募集資金投向建筑領域的比例僅占9%。在許多發達國家,綠色債券不僅規模龐大,而且在整體債券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別是在可持續能源和建筑領域。因此,我國建筑領域綠色債券發展尚有較大空間。
(二)完善建筑領域綠色信息披露機制
主要經濟體對建筑領域綠色低碳項目都有明確的規定,我國對綠色低碳項目標識不是很清晰。應制定統一的綠色信息披露標準,確保所有相關方在披露信息時遵循相同的準則,包括對綠色建筑性能、能效數據、使用的材料和方法等進行詳細描述。一是加快構建和完善覆蓋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平臺,從設計、施工到運行、維護各階段都能進行有效管理和監控,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提升信息處理和分析能力,實現對綠色建筑項目實時數據的準確收集和分析,為決策提供支持[3]。二是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手段,鼓勵企業進行綠色信息披露。同時,對于表現突出的企業給予公開表彰和獎勵,增加其市場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對不按規定披露信息的企業和項目予以處罰,確保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三是通過舉辦研討會、講座和發布指導手冊等方式,提高企業和公眾對綠色信息披露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其參與綠色建筑發展的積極性[4]。定期對企業管理者和相關員工進行綠色信息披露相關的培訓,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和責任意識,確保信息披露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提高建筑領域財政補貼精準度
國際經驗表明,建筑翻新改造,提升房屋內能源利用效率能夠有效降低碳排放,財政補貼應向這些項目傾斜。目前我國對老舊小區改造的補貼僅停留在“基礎類”改造項目,雖然黨中央、國務院大力號召提高老舊小區改造質量,但由于費用高、投資回報周期長等原因,難以突破“微改造”困境。但是,若能適度增加財政補貼力度,補貼節能減排效果明顯的綠色化改造項目,對綠色建筑產業的拉動作用更明顯,在短期內也能夠起到迅速拉動改造投資的積極作用。應延續現行財政補貼政策,并適度增大財政補貼力度,破解改造項目融資難題。
(四)對建筑領域綠色改造項目采用適度的稅收優惠政策
借鑒日本對碳中和項目實施稅收優惠,建議對綠色低碳項目分類采取稅收優惠。一是制定稅收優惠政策,對從事綠色建筑改造的企業,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減免企業所得稅。例如,對于使用高比例再生材料或達到一定節能標準的改造項目,可考慮按更低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于綠色建筑材料和產品的生產、銷售,可以考慮免征或減征增值稅。同時,對于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暫免征收增值稅,以促進能源效率的提升。二是提供財政補貼與支持,可以對進行綠色改造的建筑項目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尤其是對于那些能效提升顯著、采用創新技術的項目。三是實施稅收抵免政策,允許企業將用于購買綠色改造相關設備和技術的投資在一定額度內抵免應繳納的稅款,以此降低企業的初期投資成本。對綠色改造中使用的設備和建筑物實行加速折舊政策,使企業能夠在稅前更快地攤銷成本,從而降低所得稅負擔[5]。
參考文獻:
[1] 錢立華,方琦,魯政委.綠色金融支持綠色建筑的國際實踐[J].金融縱橫,2021(1):32-39.
[2] 馮俏彬,白雪苑,李賀.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的財稅理論創新與政策體系構建[J].改革,2022(7):106-116.
[3] 劉安.巴黎碳中和戰略實施路徑及對北京能源轉型的啟示[J].節能與環保,2023(3):14-18.
[4] 曲建升,陳偉,曾靜靜,等.國際碳中和戰略行動與科技布局分析及對我國的啟示建議[J].中國科學院院刊,2022,37(4):444-458.
[5] 劉暢,張念明.增值稅留抵退稅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激勵效應[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24(3):57-69.
[責任編輯 立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