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耕地輪作休耕政策對糧食綠色生產的促進作用

2024-09-29 00:00:00肖青奕侯嬌柳溪陸世東張旭鵬
安徽農業科學 2024年18期

摘要 基于中國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為準自然實驗,根據2000—2019年中國省際面板數據,運用雙重差分(DID)、非期望的超效率-Malmquist生產指數(SBM-Malmquist)、系統廣義矩估計(SYS-GMM)方法,實證檢驗耕地輪作休耕對糧食綠色生產的影響效應。結果表明:中國糧食綠色生產以及促進糧食綠色生產的糧食綠色生產技術進步與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效率均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顯著促進了糧食綠色生產,主要表現為糧食生產綠色技術效率的持續改善以推動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從糧食綠色生產視角準確客觀評估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的政策績效,對于當前試點地區調整或完善耕地輪作休耕制度的政策舉措,推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的常態化、制度化具有重要的政策蘊含,也為當前促進糧食綠色生產提供路徑參考。

關鍵詞 耕地輪作休耕;糧食綠色生產;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雙重差分法

中圖分類號 S3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18-0255-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8.05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Farmland Rotation and Fallow Policy on Green Food Production—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Based on the Pilot Program of Crop Rotation and Fallow System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XIAO Qing-yi1,HOU Jiao2,LIU Xi3 et al

(1.Hube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Spatial Planning,Wuhan,Hubei 430064;2.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48;3.Central Natural Resource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Hubei) Co.,Ltd.,Wuhan,Hubei 430064)

Abstract Taking the pilot of crop rotation and fallow system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as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test the effects of crop rotation and fallow on grain green production based on 2000-2019 provincial panel data in China.The undesirable super efficiency SBM model and Malmquist index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grain,and then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odel and system GMM estimation were used to test the impact of the pilot of crop rotation and fallow system on grain green product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The grain green production in China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improvement,as well as the technical progress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the green production of grain.The pilot of crop rotation and fallow system h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green production of grain,mainly in the form of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green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grain production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o accurately and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policy performance of crop rotation fallow system pilo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in green production,has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adjusting or improving the policy measures of the rotation fallow system in the current pilot areas,and promoting the norm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rotation fallow system,and it also provides the path reference for the transition of grain production to green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sufficient grain supply at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 Crop rotation and fallow;Grain green production;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grain;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odel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42101263)。

作者簡介 肖青奕(1993—),女,湖北棗莊人,工程師,碩士,從事地理信息及自然資源管理政策研究。 *通信作者,講師,博士,從事耕地保護與農業綠色發展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0-18;修回日期 2023-11-30

統籌兼顧糧食安全、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是當前全人類共同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近年來,中國糧食產量取得“十二連增”成就的同時,耕地資源長期高負荷運轉、糧食生產中化肥、農藥等過度使用也帶來了日趨嚴峻的糧食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問題。尤其是在當前“雙碳”目標背景下,積極踐行綠色生產理念,推動以綠色生產技術應用為載體的糧食綠色生產轉型刻不容緩。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作為中國探索平衡糧食生產與資源環境保護關系的關鍵舉措,通過將用地和養地有機結合助力構建綠色、低碳、可持續糧食生產體系,在保障糧食安全和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1]。那么,國家實施的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能否有效促進糧食綠色生產?其背后的作用機制是什么?對這些問題的理論闡釋與實證檢驗對當前推動耕地輪作休耕常態化制度化實施,實現糧食安全與生態環境改善的雙重目標,解決中國當前面臨的“糧食安全”“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近年來,在耕地保護和農業綠色發展領域,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和糧食綠色生產備受關注。部分國家和地區通過耕地輪作休耕實現耕地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在保障糧食安全、促進生態修復等取得了顯著成果[2-3],也為中國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的實施和糧食綠色生產轉型提供了借鑒。目前,國內關于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設計和政策內容構建[4],各地區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實踐總結[5],以及農戶耕地輪作休耕參與決策研究[6]。關于耕地輪作制度試點效果評估的理論研究則剛剛起步,僅有部分學者基于政策解讀揭示耕地輪作休耕制度的糧食安全與生態環境效應[7]。在糧食綠色生產的研究方面,主要聚焦于糧食綠色生產效率的測度與影響因素探討。學者們多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隨機前沿分析方法(SFA)等結合Malmquist指數或Malmquise Luenberger (ML)指數,將糧食產量作為唯一期望產出,糧食生產中的氮、磷排放、面源污染、碳排放污染等分別作為有害型生產投入或糧食生產非期望產出構建多維度“投入+產出”指標體系[8-10],對中國不同區域的糧食綠色生產現狀進行測度。糧食綠色生產的影響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社會經濟發展、自然資源稟賦、生態環境等方面[11]。綜上所述,目前缺乏關于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對糧食綠色生產影響的理論探討與實證檢驗。當前“雙碳”目標對中國綠色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的根本目的在于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那么探究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對糧食綠色生產的影響不僅是評估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成效的重要視角,對當前中國農業綠色轉型也具有重要意義。

鑒于此,該研究構建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影響糧食綠色生產的理論框架,基于2000—2019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運用雙重差分法實證檢驗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對糧食綠色生產的影響效應及作用機制,在理論上有助于豐富和完善中國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的績效評估框架,在實踐上也有助于回應當前中國政府致力于綠色發展的政策主張,為保障糧食生產穩增長與生態環境協同保護的政策框架調整和完善提供經驗支撐。

1 理論分析

要實現糧食綠色生產,關鍵在于不僅要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同時還要降低糧食生產中的資源損耗和環境影響。耕地輪作休耕制度的實施主要是在國家政策安排下,引導農業經營主體轉變過去傳統的耕地粗放利用與糧食種植模式,在實現糧食生產穩數量、提質量的前提下,進一步強化保生態目標。因此,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可從調整生產結構以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緩解環境影響問題以實現生態保護目標2個層面來促進糧食綠色生產。

首先,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能夠通過現有耕地資源整合、耕地用途管制等實現糧食生產規模化,穩定糧食產量。農業生產資料與勞動力價格的不斷上漲加劇了勞動力轉移,影響了糧食總量供給與需求失衡。一方面,大量農民進城務工不再從事農業生產,造成耕地資源的浪費,耕地撂荒規模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對仍然留守耕種的農戶,或因耕作能力受限而小面積種植,或因糧食生產收益低下而自發選擇“非糧化”種植。就土地利用方式而言,耕地撂荒與非糧化可以認為是農戶在無計劃、無指導下自發選擇的不當輪作休耕的結果[12]。耕作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地區在明確耕地輪作休耕規模和區域之后,耕地輪作休耕能夠約束耕地撂荒、耕地非糧化的規模,保障糧食生產數量供給。

其次,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能夠通過優化糧食生產主體結構、優化糧食生產品種結構、優化糧食生產區域布局、優化糧食生產環境等實現糧食生產專業化,這就有利于糧食生產結構與質量持續改善。實施耕地輪作休耕制度的試點地區,在優化糧食主體結構方面,通過提供耕地輪作休耕補償、技術服務轉移等引導部分低效率的兼業農民退出,同時大力培育和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其作為現代農業建設的骨干力量,有著先進的糧食生產經營理念,推動糧食生產質量與效益提升;在優化糧食生產品種結構,大力培育與免費推廣使用優良品種以調優糧食生產品質結構;在優化糧食生產區域布局方面,結合試點地區資源稟賦條件和現狀推薦糧食種植種類,解決當前區域糧食生產品種過多過雜和低水平競爭問題,在有限的耕地資源上實現糧食的增產節本增效;在優化糧食生產環境方面,地方政府主導下將耕地輪作休耕試行重任與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農業項目、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相結合,通過改善糧食生產環境,特別是提高其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糧食生產的產出和質量。

最后,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能夠通過耕地的綠色修復、環境友好型生產與經營實現糧食生產綠色化,綜合提升糧食生產質量和糧食安全水平。糧食綠色生產,一是污染耕地的綠色修復,在耕地輪作休耕制度的約束下,試點地區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多種手段進行污染耕地生態修復,以提升土壤肥力,切實減少農藥化肥施用量,消除污染物,控制糧食生產的環境污染風險,最終恢復耕地生態系統。通過耕地輪作休耕過程中的土壤科學養護與綠色生態治理,提升耕地綜合產能,保護生態環境。二是糧食生產應在當地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之內,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在保證耕地產能的基礎上,適當減少糧食種植,減輕資源環境壓力,防止糧食生產能力的可持續性降低。三是生態友好型糧食生產方式,通過給予農戶在糧食綠色生產、減量增效等方面的農業補貼,引導農戶樹立科學、綠色糧食生產理念。通過提供先進科學技術和信息化服務,提升糧食綠色生產的技術進步貢獻,轉變過度依賴資源消耗、過度追求產量增長的生產模式,實現糧食綠色生產。

2 模型、變量與數據

2.1 計量模型

將地區實施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作為一項“準自然試驗”,采用雙重差分法(DID)評估耕地輪作休耕促進糧食綠色生產的影響效應,即對參與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地區與非試點地區在政策執行前后的糧食綠色生產差異進行考察對比,其中差異包含來自地區層面的差異和時間層面的差異。雙重差分的基準模型如下:

GGPEit=α+β0DIDit+β1Xit+εit (1)

式中:GGPEit是表示i地區t時期的糧食綠色生產變動情況;DIDit為虛擬變量,在處理中,若DIDit=1,則表示t時期i地區是耕地輪作休耕政策試點地區,若DIDit=0,則表示t時期i地區是非試點地區;Xit表示一系列控制各地區特征的控制變量;εit為隨機誤差項。

2.2 變量選取

2.2.1 被解釋變量:糧食綠色生產變化。

糧食綠色生產是糧食生產投入、產出和生態的綜合。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因在傳統投入產出效率測度的基礎上引入了生態環境因素而被逐步引入農業綠色發展績效評價領域,并引申出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等概念作為包含糧食生產在內的農業綠色生產能力的重要體現。該研究參考并借鑒崔曉等[9]測度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選用超效率SBM模型基于糧食生產投入、期望產出與非期望產出得到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并進一步基于Malmquist生產指數法,將計算得到的規模報酬可變條件下的ML指數定義為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指數(GGPE),用來衡量各地區不同年份間的糧食綠色生產變化情況。

具體的投入與產出指標如下:

投入指標包括糧食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力、土地、生產資本和水資源等要素投入。①勞動力投入,選取農林牧漁從業人員數表示;②土地投入,考慮到各省市糧食生產復種指數存在差異,選取糧食播種面積而非耕地面積表征糧食生產真實土地資源投入;③生產資本,糧食生產資本性要素主要包括化肥、農藥、農膜、機械,分別選取農用化肥使用折純量、農藥使用量、農膜使用量和農業機械總動力指標表示;④水資源投入,用有效灌溉面積表示。

但以上指標多是農業大口徑統計數據,糧食生產在農業生產當中占據主導地位,參照李思勉等[13]的做法采用權重系數法將糧食生產要素投入從農業大口徑中剝離出來。具體來說,分別確定權重A和B,其中:

A=(農業總產值/農林牧漁總產值)×(糧食播種面積/農作物播種總面積)(2)

B=糧食播種面積/農作物播種總面積(3)

除糧食播種面積這一土地投入指標不變以外,用農林牧漁從業人員數乘以權重A表示最終勞動力投入,農用化肥使用折純量、農藥使用量、農膜使用量、農業機械總動力和有效灌溉面積均乘以權重B表示各要素最終投入。

產出指標包括期望產出與非期望產出。①期望產出選取糧食總產量表示;②非期望產出。依據全國污染普查確定的污染物清單,農業污染包括化肥流失產生的總氮(TN)、總磷(TP)和化學需氧量(COD),農藥殘留和流失量以及農用薄膜殘留量,該研究將以上農業面源污染作為糧食綠色生產的非期望產出。但同時,溫室氣體排放也是農業生產所帶來的環境影響,且已成為中國主要碳排放來源之一[14]。因此選定的糧食綠色生產非期望產出主要包括:第一,碳排放量。包括化肥、農藥、農膜柴油使用和農業灌溉、農業耕作產生的碳排放量,通過相應指標乘以對應碳排放系數取得;第二,化肥使用產生的總氮(TN)、總磷(TP)和化學需氧量(COD)。依據全國污染源普查計算得到的流失系數對化肥使用產生的總氮(TN)、總磷(TP)和化學需氧量(COD)進行折算;第三,農藥殘留和流失以及農用薄膜殘留。同樣依據全國污染源普查數據計算得到農藥流失和留存系數、農膜留存系數,分別乘以對應要素使用量得到。

2.2.2 解釋變量。

解釋變量為地區是否實行耕地輪作休耕政策試點這一虛擬變量。DIDit=1,則表示t時期i地區是試點城市,DIDit=0,則表示時期地區是非試點城市。具體而言,2016年5月20日起實行耕地輪作休耕政策試點的省市包括確定的實行輪作的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和黑龍江省,實行休耕的湖南省、貴州省、云南省和甘肅省。2018年又擴大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規模,截至2019年,包括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新疆、甘肅17個省(區)都開展了耕地輪作休耕試點。

2.2.3 控制變量。

糧食綠色生產顯著受到農村居民生活水平、農業生產與支持和環境特征等的影響,參考已有研究,選擇如下控制變量:

(1)農村居民收入特征。農村居民生活水平與糧食產量顯著相關,而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村居民收入,尤其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資性收入越高,農戶傾向于非農生產。選用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資性收入表示。

(2)農業生產自然條件。糧食生產顯著受到自然環境的約束,尤其是水澇、旱災等自然災害的威脅,嚴重影響糧食生產和生產效率的提高。選用農作物受災面積與農作物播種面積比重表示。

(3)地方政府財政支農政策。財政支農政策直接刺激農業生產要素投入,影響農業發展效率和方向。選用各地區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在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中所占比例表示。

(4)地區經濟結構。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地區經濟結構越傾向于農業發展,勢必帶來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糧食種植中,帶動糧食生產能力提升。選用農林牧漁總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表示。

(5)城鎮化水平。城鎮化發展通過要素聚集、基礎設施完善、綠色技術水平提升、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等促進糧食綠色生產,同時伴隨著城鎮化發展的農村勞動力轉移、耕地“非糧化”、城鎮和工業污染物排放等也會對糧食生產產生影響。選用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表示。

2.3 數據說明

基于數據可得性,選取2001—2019年中國30個省份數據為研究對象,所需數據來源于《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以及各省份統計年鑒,部分數值缺失使用插值法進行補充。

3 結果與分析

3.1 糧食綠色生產的演進特征

利用超效率-Malmquist指數法測度得到VHCUcGw1SVQ3uhHEPFRVcw==2000—2019年中國以及各省份的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GGPE)的增長率值,并將其分解得到技術進步指數(EC)和技術效率指數(TC)。由于Malmquist指數反映的是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GGPE)的增長率而非絕對值,因此在計算過程中,借鑒Zhong等[15]的做法,以2000年為基期年,各省份基期年的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GGPE)統一設置為1,進而累計計算得到各省份歷年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GGPE)。結果見表1。

整體上,除2003年以外,中國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GGPE)均大于1,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呈現出波動中穩定增長的態勢,2000—2019年間增長率均值為4.45%。將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分解得到技術進步指數(EC)和技術效率指數(TC)后發現,技術進步指數(EC)均大于1,均值為1.031 6,但呈現出下降的態勢;技術效率指數(TC)大部分年份也均大于1,均值為1.012 9,整體上呈現出于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GGPE)相同的波動中穩定增長的態勢。總體而言,當前中國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保持增長,且呈現出綠色技術效率持續改善和綠色技術進步下降并存的演進態勢。從增長來源看,技術進步是推動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主要動力。上述結果表明:中國糧食綠色生產以及促進糧食綠色生產的糧食綠色生產技術進步與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效率均具有較大的改善潛力,以耕地輪作休耕制度推動農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效率提升,促進糧食綠色生產大有可為。

2.2 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對糧食綠色生產的影響效應分析

考慮到政策的實施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為了排除地區推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前后期相關對估計結果的影響,采用系統廣義矩估計方法(SYS-GMM)對式(1)進行參數估計,檢驗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對糧食綠色生產的影響及效應,結果見表2。

根據表2列(1)所示的結果,AR1、AR2和Sargan檢驗對應的P值分別為0.042 0、0.150 8和0.760 9,說明在采用系統廣義矩估計方法(SYS-GMM)進行估計時不存在二階序列相關,且選擇的工具變量檢驗不存在過度識別問題,選用的工具變量合理。DID的估計系數在0.0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對試點地區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具有顯著的正向效應,與未參與試點的地區相比,試點省區的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了6.96%。說明當前國家推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政策的績效明顯,能夠顯著促進以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為內生動力的糧食綠色生產。

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來源可分解為糧食生產綠色技術進步和技術效率變化兩方面,進一步測度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對糧食生產綠色技術進步和技術效率的影響,得到表2列(2)、列(3)結果。如列(2)所示,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對試點地區糧食生產綠色技術效率(TC)的影響在0.01水平下顯著為正。而列(3)結果顯示,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對試點地區技術進步(EC)的影響則在0.01水平下顯著為負。說明當前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顯著改善了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效率,而對綠色技術進步的引致效應不足,甚至產生了抑制效應。這可能是因為,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推行中,地方政府通過政策引導、規制以及一系列市場化調節手段,實現了糧食生產的要素優化調整,如促使耕地流向生產經驗豐富的農戶,對糧食綠色生產的技術效率尤其是規模效率具有重要的改善作用。糧食綠色生產技術進步是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最主要動力,當前國家大力開發與推廣科技、信息等現代化生產要素進入糧食生產環節,但是一方面受限農業勞動力老齡化、低學歷特征,對綠色生產理念與技術的吸收能力較弱;另一方面在糧食增產模式下的農戶生產經驗豐富,其本身接納綠色生產理念與技術的意愿較低,轉變糧食耕種方式的積極性偏弱,例如在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政策引導下種植新的糧食作為品種時,仍然遵照傳統依賴化肥的農業種植習性,反而阻礙了糧食綠色生產技術進步。

從其他控制變量來看,農村居民收入特征與地區經濟結構顯著負向影響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表現為負向影響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效率和顯著正向促進糧食綠色生產技術進步。就農村居民收入特征而言,非農收入驅動下農戶趨向于非農就業,勞動力流失使得糧食生產技術效率降低,不利于糧食綠色生產轉型。但勞動力的流失為當前通過應用和推廣先進科學技術打破傳統依附勞動力投入的糧食生產舊模式提供了機遇,迫使糧食生產科技水平的提高。就地區經濟結構傾向于農業生產而言,農戶生產生活依賴農業收入,農戶會傾向于耕地的非糧化種植獲得更大的農業收益。在農業生產中,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的投入同時也更會通過增加化肥農藥的使用量來進行農業生產日常管理,節省農業生產成本;農業生產自然條件會對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效率與技術進步產生負向影響,由此會對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產生負向影響,但并不顯著。糧食生產必然會受到自然條件的約束,但糧食生產自然條件并不是當前阻礙糧食綠色生產轉型的直接障礙因素;地方政府財政支農政策和地區城鎮化發展均正向顯著促進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但存在顯著促進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效率和顯著抑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進步的異質性特征。糧食生產補貼、糧食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糧食市場價格支撐等已經成為當前國家財政支農政策的主要手段,對于提高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效率,促進糧食轉型綠色生產作用明顯。就城鎮化影響糧食綠色生產而言,城鎮化水平越高的地區,農戶接收并調整糧食生產要素投入與組合的能力較強,有助于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效率提升和糧食綠色生產轉型。但從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推廣與應用來看,農戶有更多的機會也更愿意兼業耕種,對糧食綠色生產技術的需求和采納意愿不強。

3.3 穩健性檢驗

采用雙重差分法評估耕地輪作休耕政策試點影響糧食綠色生產效率的前提是滿足平行趨勢假定,即在沒有實施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的情況下,參與試點的實驗組和未參與試點的對照組的結果變量的發展趨勢保持一致。借鑒Jacobson等[16]的事件研究方法,構建如下計量模型:

GGPEi=β0+β1DIDi-3+β2DIDi-2+…+β7DIDi3+β1Xi+εi(4)

以首次推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的年份2016年作為基準年,根據式(4)估計的系數值判斷試點政策推行的前后3年,試點地區與非試點地區的糧食綠色生產水平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回歸結果見表3,2013—2015的系數估計值均不顯著,2016年之后,系數估計值逐漸顯著。說明采取的雙重差分方法滿足平行趨勢假定。

5 結論與啟示

該研究基于2000—2019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運用非期望產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測算其糧食綠色生產水平,并以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省市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雙重差分和系統廣義矩估計方法實證評估了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對糧食綠色生產的影響效應及作用機制,主要結論與政策啟示如下:

(1)根據測算結果可知,整體上中國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均大于1,中國糧食綠色生產呈現出波動中穩定增長的態勢,表現為綠色技術效率持續改善和綠色技術進步下降并存。從增長來源看,技術進步是推動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糧食綠色生產以及促進糧食綠色生產的糧食綠色生產技術進步與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效率均具有較大的改善潛力。面對當前資源環境約束與綠色發展要求,糧食生產要注意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和對環境污染的控制。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機械的推廣與補貼的同時加強先進農業科學技術普及,一方面激發農戶種糧積極性,另一方面提升農戶種糧科學性。

(2)從實證結果看,與非試點地區相比,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有效促進了試點地區糧食綠色生產,主要表現為糧食生產綠色技術效率的改善以推動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當前應在積極推廣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經驗、擴大試點范圍與規模的同時,增強耕地輪作休耕試點政策的執行效能。如在完善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政策的內容設計方面,強化綠色技術的開發與推廣;完善耕地輪作休耕試點激勵機制,通過與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政策組合,通過環境規制、財政補貼等多重機制促進要素配置的優化調整及效率改善的同時積極引導農戶采用綠色低碳農業生產技術,由此提升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

趙其國,滕應,黃國勤.中國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問題的戰略思考[J].生態環境學報,2017,26(1):1-5.

[2] WU Q,XIE H L.A review and implication of land fallow system research[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7,8(3):223-231.

[3] 楊慶媛,信桂新,江娟麗,等.歐美及東亞地區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實踐:對比與啟示[J].中國土地科學,2017,31(4):71-79.

[4] 匡兵,盧新海,陳丹玲.基于內容分析法的中國耕地輪作休耕政策工具選擇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18,32(11):30-36.

[5] 楊文杰,鞏前文.國內耕地休耕試點主要做法、問題與對策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8,39(1):9-18.

[6] 李穎明,王旭,郝亮,等.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技術:農戶采用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7(1):58-67,95.

[7] 劉彥伶,李渝,秦松,等.西南喀斯特生態脆弱區實行輪作休耕問題探討:以貴州省為例[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8,26(8):1117-1124.

[8] 張樂,曹靜.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配置效率變化的引入:基于隨機前沿生產函數法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3(3):4-15.

[9] 崔曉,張屹山.中國農業環境效率與環境全要素生產率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4(8):4-16.

[10] 鄧燦輝,馬巧云,魏莉麗.基于碳排放的河南省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分析及對策建議[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9):12-19.

[11] 王璐,楊汝岱,吳比.中國農戶農業生產全要素生產率研究[J].管理世界,2020,36(12):77-93.

[12] 郭永奇,侯林岐.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測度及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9):223-229.

[13] 李思勉,何蒲明.我國糧食綠色生產效率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糧食功能區的比較分析[J].生態經濟,2020,36(9):116-120.

[14] 高鳴,宋洪遠.中國農業碳排放績效的空間收斂與分異: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數與空間計量的實證分析[J].經濟地理,2015,35(4):142-148,185.

[15] ZHONG J H,LI T H.Impa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ts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n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30 provinces in China[J].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20,2020:1-11.

[16] JACOBSON L S,LALONDE R J,SULLIVAN D G.Earnings losses of displaced worke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83(4):685-7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年人片|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婷婷综合色|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8090成人午夜精品|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99re在线免费视频| 美女毛片在线|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在线免费观看AV|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91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aa视频| 国产一级毛片yw|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日本91在线|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久久毛片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欧美a在线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狠狠v日韩v欧美v| 搞黄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第三页在线看| 999国产精品|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亚洲aaa视频|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欧美五月婷婷|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 日本一区高清|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99re视频在线|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色九九视频|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日本91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激情乱人伦| 制服丝袜 91视频|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区在线看|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久久综合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