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中職教師要積極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并在實踐中有效踐行。本文首先探討了互聯網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現階段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開發的具體實踐策略,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中職生的專業技術水平,為中職生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互聯網;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開發;實踐策略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中職院校普遍設立“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該課程的教學也備受社會和國家的關注。針對“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的開發設計,一般中職教師的教學要求相對較高,要求理論學習與技能培養二者缺一不可。基于此,“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開發工作也尤為重要,但由于中職教師在該領域的認知和理解存在不足,可能會導致教學出現一系列問題,影響課程教學質量。因此,借助互聯網技術來提升“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教學質量成為必然選擇[1]。
二、互聯網對“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彰顯學生的主體價值
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價值主要通過課堂學習體現,中職教師在進行校本課程開發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進行思考,全面地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開展“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開發工作時,教師應以學生現階段的學情為基礎,從而采取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方式進行教學,并且在教學中充分地融入信息技術,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有興趣。
中職院校在進行“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開發時,需要全面了解不同教學模式的優點和缺點,并且對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進行有效分析,充分地彰顯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這樣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過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學生能夠建立扎實的計算機網絡理論基礎,逐步提高計算機網絡技術能力,確保學生能達到學以致用,甚至舉一反三。除此以外,應用互聯網技術于“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開發,能有效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同時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滿足其成長和學習需求[2]。
(二)有利于構建高效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堂
一直以來,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都是很多教師所追求的。因此,大部分教師都在積極地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致力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他們更主動、自覺地學習。然而,構建高效課堂是一個長期且持續的過程,教師必須全面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仔細分析,從而精準改進,提高教學效果。通過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開發中應用互聯網技術,可以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更多的依據。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在講授“計算機網絡技術”理論時,如果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時間就不夠用,學生所接受的知識也就不夠全面。但如果把互聯網技術應用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中,集中學生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運用互聯網技術還能教會學生如何舉一反三,從而使教師能將更多課堂時間用于解答學生疑問,這更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地提高了“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中理論知識的教學效果,為學生日后提升計算機網絡技術能力奠定了基礎。
三、現階段“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觀念傳統且落后
盡管我國正在推進教育體制的改革,但目前多數中職教師的教學觀念仍然顯得過于傳統和落后。這部分教師錯誤地認為學生的主觀經驗與相關知識的學習并沒有任何關系,更有甚者,認為對“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的認識存在誤區,例如,設計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更偏向于理論知識,忽視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踐能力培養。由于中職教師的教學理念過于落后,在教學中就比較喜歡使用灌輸式、填鴨式教學,這就導致了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較差、缺乏自主學習意識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校本課程資源不足
教學資源不只包括教學內容,還涵蓋教學過程中所需的設備和工具等要素。然而,盡管大部分中職院校已經開設了“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但許多教師仍主要集中于教科書內容的教學,忽視了教學資源的整體整合。這就間接地導致了學生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視野過于狹窄。不僅如此,一些中職院校的教學設備并沒有及時更新。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已經越來越頻繁,更不用說“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的教學實踐中缺乏完善的教學設備,無法有效滿足當前的教學要求,最終導致“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的教學質量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3]。
(三)課程開發方式單一
由于部分中職教師的教學理念過于落后,在教學方式上缺少創新,導致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的開發模式過于單一。例如,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只會使用灌輸式教學,對知識點只會進行板書和口頭講解,這也就導致學生的學習始終都停留在淺層狀態下。還有一部分教師雖然在給學生講解理論知識時會使用多媒體課件,但又過于依賴多媒體設備,只是將教材中的知識轉換為課件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的教學方式缺乏趣味性,并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的學習產生厭倦,最終影響教學質量的提升。
四、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策略
(一)改變傳統課程理念,為校本課程開發奠定基礎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教師處于教學的中心,而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各種知識。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大部分中職教師很難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這是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自主學習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互聯網背景下,若要對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進行高質量開發,教師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并且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的重要價值,為校本課程開發奠定良好的基礎。
首先,中職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并且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具備豐富的學習經驗以及獲得良好學習體驗的重要性,這樣可以幫助教師有效地改變傳統的教學習慣。
其次,中職教師要樹立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觀念。目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還需要學生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如果中職教師在給學生教學“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時,只顧著給學生講解基礎的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必然會導致學生的學習出現短板,最終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中職教師要充分遵循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在教學“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時,教師要重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平衡,以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知識,培養良好的實踐能力和高尚的職業素養[4]。
最后,中職教師要樹立創造性教學的觀念。在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教師在開展“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開發工作時,要充分認識到互聯網的優勢,積極拓寬自己的教學視野,主動應用手機、電腦等工具開展現代化教學,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二)借助互聯網擴展教材知識,豐富校本課程內容
在大部分中職院校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校本課程中,雖然已經整合了近幾年的專業理論知識,但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迅速,教材中很少會涉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趨勢以及實際應用的案例。因此,如果中職教師僅依據教材進行教學,雖然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得非常扎實,但是對計算機網絡技術行業的發展情況卻不甚了解。為了進一步提高“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就必須對教學知識進行不斷地拓展。因此,中職教師必須借助互聯網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并且按照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將不同的資源融入教學之中,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量。首先,中職教師應整合網絡上的資源,例如,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潛在教學內容,并且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現在學生面前,以促進學生的深入學習。其次,中職教師應在互聯網上探索超出教材范圍的知識,以便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例如,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尋計算機網絡技術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然后在教學時尋找恰當的時期將這些內容展現給學生,確保學生掌握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知識能與時俱進[5]。
(三)完善教學設施,推動校本課程的開發
如前文所述,盡管大多數中職院校已設立“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但教學設施不足,影響了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因此,為了促進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的進一步發展,中職院校需完善相關教學設施。首先,中職院校需要對計算機教室的各項教學功能進行有效地完善。例如,升級計算機系統并配備必要的軟件。其次,對計算機教室的各種配套設施進行完善。例如,計算機網絡教室要有獨立的供電系統,保證學生在計算機上進行實踐時不受電力的影響。再次,應在計算機教室內部署先進的信息技術和設備。如配備多種網絡傳輸的計算機、可以高速運轉的硬件設備等等。這樣可以給學生的實踐帶來更好的體驗。最后,配套和完善各種網絡設備,如在計算機內安裝先進的防火墻系統,引入先進的服務器等。通過持續完善教學設施和設備,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校本課程開發奠定堅實基礎。
(四)融入真實的實踐項目,提高課程開發質量
隨著社會的進步,計算機網絡技術行業對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高,不僅需要學生具備專業水平和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求學生具有高職業素養。因此,中職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實踐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引入真實項目,通過介紹和組織學生合作完成這些項目,以增強學生對qCsODCzJy7HRsOm/eFQ4YT9eufi0sUlwy7ob/PFmLtc=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理解,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提升實踐技能,為未來就業奠定堅實基礎。但中職教師在引導學生實踐真實項目時應注意,學生學習能力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各異,不宜采用一刀切方法,否則可能導致學生能力兩極分化,影響“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實踐操作前,中職教師需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實踐水平,以便合理分組并依據各組需求實施分組教學,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獲得良好體驗并在項目中提升實踐技能[6]。
例如,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開發中,教師做好內容的梯度設計,對于理論和實踐經驗均較弱的學生,中職教師可以安排簡單項目,如網絡數據庫構建。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操作項目的同時復習自己的理論知識,從而使這部分學生積累一定的實踐經驗。當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結合校本課程進行項目實踐,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一些真實的實踐案例,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實際操作的重難點,如此可以幫助學生在后續實踐操作中避免誤操作,從而提高學生實踐操作成功的概率。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教師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必須明確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根據教學改革的要求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向,這樣才可以提高“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開發質量,真正地提高教學效率。除此以外,中職教師還需要認識到互聯網對“計算機網絡技術”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性,它不僅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還可以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作者單位:徐波 淄博建筑工程學校
王娟娟 淄博市桓臺縣周家中學
參考文獻
[1]莊永峰.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學周刊,2023(30):40-42.
[2]趙洲.微課在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中的運用思考[J].知識文庫,2023,39(13):93-96.
[3]王立軍.提高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J].職業,2022(24):57-59.
[4]潘志娟.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風,2022(14):10-12.
[5]胡瑞.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有效教學方法的應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22,40(02):57-59.
[6]顏藝賓.提升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質量的應對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21(5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