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育,是幼兒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家庭與幼兒園,作為幼兒成長的兩大主要環境,共同肩負著培育幼兒健康成長的使命。家庭是幼兒最初接觸社會、形成初步認知的搖籃,而幼兒園則是幼兒走出家庭、邁向更廣闊世界的第一步。當家庭與幼兒園攜手合作,共同為幼兒營造一個和諧、溫馨、富有教育意義的成長環境時,幼兒的成長之路將更加寬廣、順暢。
近幾年,北京市西城區名苑幼兒園積極探索推進家園社“一體化”協同育人,取得了明顯成效。在班級中,教師一直秉持尊重、傾聽、放手的原則,讓幼兒在主動中成長,與家長積極溝通,開展家園共育活動。
開學那天,悅悅因情緒不佳未能入園。我猜測她可能因“開學綜合征”而未能適應。經過周末的調整,9 月4 日我見到悅悅時,她仍帶著淚珠,緊抱媽媽,對我不理不睬,入園時哭鬧掙扎。在班里,她不吃不喝不講話,用沉默抗拒。次日,雖然悅悅眼眶紅腫,但她開始正視我,有眼神接觸,不過與家人分別時仍大哭,她急切地要和姥姥說話。第三天,悅悅雖然面無表情,但不再哭泣入園,這是一個積極的開始。她開始面向幼兒園,不再躲避我的目光。又過了一天,悅悅依然緊貼著家人,但當我向她問好時,她能夠注視我,認真聽我講話。接下來的幾天,她依然靠著家人,但眼神中透露出冷靜而非冷漠,偶爾帶著困倦,但已不再流淚。悅悅正在逐漸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這是一個緩慢但穩定的進步。
時光匆匆,悅悅第一周的幼兒園生活在教師的關懷和家人的支持下,逐漸從哭鬧變得平穩。到了第二周,早上來到幼兒園門口后,悅悅自己跑到隊尾開始排隊,而且還等到了她的好朋友婉晴,兩人靠在一起說著悄悄話,自己還卷好了接送卡。當我對悅悅說:“早上好!”她也回復了:“早上好!”在區域游戲時,她和婉晴一起進入了益智區,坐在一起輕聲討論新游戲的玩法,開始了自主合作探索的旅程。晚上離園前,我請婉晴做值日生,擦拭毛巾格,悅悅的眼神一直跟隨著她。于是我便問:“悅悅,你會擦水杯格嗎?”她沒有說話,只是看著我點了點頭。于是我也邀請她來做值日生,她擦拭得非常認真、仔細。
又過了幾天,早晨來園時,悅悅又給了我一個大驚喜。當我對她說“早上好”的時候,她也清脆地回應:“早上好!”在區域游戲時,她能專注地編織毛線,用完之后也主動來找我,用清澈洪亮的聲音對我說:“老師,能再給我一節毛線嗎?”在教育活動中,我也看到了她高舉的右手,請她回答問題時,她的聲音洪亮,邏輯清晰,展現出了大姐姐般的成熟和自信。
最近兩周,悅悅的轉變令人欣喜。她的眼神明亮,游戲時充滿活力,顯然她已愛上了幼兒園。除了對環境更熟悉外,她對周圍的人也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從家長會上得知,悅悅曾是個活潑開朗的幼兒,但肺炎住院后變得膽小謹慎。我慶幸沒有強行介入她的生活,而是讓她通過小朋友間的交往自然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同時,通過值日生勞動,她逐漸融入了班集體,責任感也增強了。
悅悅的轉變讓我深刻體會到教育的多樣性。正如雅爾貝斯所言: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愛是教育之魂,它能創造安全的學習環境,激發幼兒興趣,塑造積極態度,促進情感與社交發展,培養自尊與價值觀。在悅悅身上,我看到了愛的力量,也看到了教育的希望。教師要對幼兒多觀察,用幼兒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讓他們感受幼兒園的溫暖,教師要對幼兒多了解,了解其出現狀況的根本原因,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教育如陽光,滋養生命,賦能成長;教育更要如發動機,驅動潛能,讓每個生命熠熠生輝。作為青年教師,我們要傾聽幼兒的心聲,讀懂幼兒的世界,走進幼兒的內心,關愛幼兒,與幼兒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要發現每個幼兒的獨特之處,接納他們的個性,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和教育,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要繼續堅守教育的初心,致力于開展充滿生命質感的陽光教育,讓愛灑滿名苑,讓愛照亮名苑的每一個人。
(文/ 張鑫玥)
為高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北京市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建設指導綱要》精神,促進教師和幼兒的雙發展,西城區名苑幼兒園于2022 年12 月申請北京市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建設研究課題“家園社一體化德育資源整合模型建構研究”,試圖統籌優化德育資源、筑牢育人主陣地,提高人才培養能力,擔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職責使命。以期能夠滿足家長、社會的成長需要,家長、社會能夠配合幼兒園的德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促進教育協同,園所特在研究起始階段以問卷形式向家長發放了“名苑幼兒園兒童成長期待與需求調研”,調查新生家長希望重點培養的方向和內容,分析結果如下:
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收到的有效問卷400 余份,其中男孩占49.6%、女孩占50.4%。問卷數據中幼兒性別男、女較為均衡,數據更具分析價值。調研問卷約有52% 的是由母親填寫,父親參與調研問卷填寫的占到了48%,男孩中約有55.3% 的調研是由父親填寫的,女孩則是母親填寫的較多,占到了71.3%。對于幼兒的入學,母親的關注度高于父親,尤其是女孩的母親更為關注。
培養需求
家長認為,幼兒園首先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占到了14%;其次是“品德”,占到了12%;再次是“與人交往”占到了12%。男女生排在第一位的均是“生活習慣”,女生排在第二位的則是“安全意識”,男女生排在第三位的都是“與人交往”。從填寫調研問卷的父母比例可以看出,母親填寫女孩的問卷居多,也因此在“安全”的培養需求上相對較高。
家長認為,幼兒園階段幼兒應重點培養的品德排在前5位的是創造力、勇敢、誠實、好奇心和善良。男生、女生略有差異,男生排名前5 位的品德是誠實、勇敢、創造力、好奇心、善良;女生排名前5 位的品德則是創造力、好奇心、勇敢、誠實和堅持。父親填寫問卷的男孩排名最高的品德是誠實,女孩則是創造力;母親填寫問卷的男孩排名最高的品德是勇敢,女孩則是創造力。以上差異可能是若填寫問卷的是男孩父親,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明,父親在家庭中參與孩子教育的程度相對較高,對于勇敢品德的關注度就相對較低。反之,由男孩母親填寫問卷的,可能是父親參與家庭教育程度較低,母親希望男孩更具有陽剛之氣,勇敢的品德需求也就更高。以上結果提示教師,在入園后的教育中,可以根據家庭主要撫育人的差異性,對男孩的“勇敢”品德做不同程度的區分,實施針對性教育。
調研啟示
探究培養需求,父母期待差顯著 鑒于家長的培養需求和成長期待對幼兒成長過程的重要性,本次調研積極響應協同育人號召,以幼兒家長為信息源,將其需求作為園所發展方向的依據,利用新生入園的契機,我們調動社會資源完成了調研。結果顯示,性別顯著影響家長期待,這主要是因為母親更多參與幼兒教育,期望男孩更具男子氣概。當父母參與程度平衡時,會因為幼兒性別的不同,家長對于其期待也有所差異。在女孩品德方面,家長普遍希望其具備創造力,盡管創造力平均水平無顯著性別差異,但女孩家長對創造力的期望高于男孩家長。
注重生活教育,積累階段性實踐 生活習慣是家長認為名苑幼兒園應重點培養的方面,家長反饋與園所定位一致,可以達成一致的教育方向。開展生活教育是促進幼兒能力開發、健康個性發展的必要途徑,教師認為應該把適應未來社會生活變化所必需的良好生活習慣和生活技能的形成作為培養幼兒最重要的任務和目標。
探尋園所文化,開展家園社協同 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與良好品德影響因素中,園所文化是家長認為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園所文化的建構是“名苑”向“名園”轉變的必由之路,逐步從外延發展轉向內涵發展,發揮文化價值引領、觀念整合和規范調節等作用,促進園所的特色發展,提升工作質量。本次調研結果揭示了新生家長對于教育的期待,為我們建構園所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據。今后,我們將立足于家長期待,根據幼兒個性特征及需求,整合家園社資源,逐步開展協同育人機制的深入性探索。
(文/ 許 璐)
(作者單位:北京市西城區名苑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