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核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內容之一,而輻射安全又是核安全重要組成部分,推進輻射安全管理現代化更是關系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因此該文通過對我國輻射安全管理現狀探析,闡釋分析在行業對輻射安全認知層面、輻射安全評估體系層面和輻射安全法規執行層面等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并在此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導向、以風險治理體系為核心、以法律法規為根本、以組織機構為依托以及加強輻射安全科學普及和媒體輿論監督的建議,進而推動我國輻射安全管理現代化,推動輻射安全監管能力現代化,推動輻射安全法律體系現代化,推動輻射安全保障體系現代化和推動輻射安全專業技能現代化。
關鍵詞:輻射安全管理;現代化;總體國家安全觀;風險治理體系;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TL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24)29-0150-05
Abstract: Ever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resident Xi Jinping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national safety, and nuclear safe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This paper explains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in the aspects of radiation safety awareness in the industry, radiation safety assessment syste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radia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ertinentl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aking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as the guidance, th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s the core,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the foundation, relying on organizations and strengthen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radiation safety science and the supervision of media and public opinion. Then, it is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radiation safety management, radiation safety supervision capacity, radiation safety legal system, radiation safety security system and radiation safety professional skills.
Keywords: radiation safety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risk governance system;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安全形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核安全作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其地位日益凸顯。輻射安全,作為核安全領域的核心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直接關聯到公眾的生命健康與福祉,還深刻影響著自然環境的和諧與平衡,乃至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繁榮。因此,輻射安全管理的現代化進程,不僅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1 我國輻射安全管理現狀探析
我國輻射安全管理現狀表現為多個層面的發展和進步。首先,我國高度重視輻射安全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為輻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此外,為了進一步加強輻射安全管理的規范性,國家相繼頒布了《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管理條例》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等一系列法規條例,為輻射安全領域提供了更為明確和細致的指導。“我國核與輻射安全重要標準與管理文件按領域劃分,通用1項,核動力廠1項,輻射環境26項,放射性物品運輸1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5項,放射性廢物9項。[1]”其次,在監管機制方面,國家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輻射安全監管體系,各級監管部門配備了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技術人員,并配置了先進的監管設備,以實施常態化的監管工作,確保輻射安全管理的有效執行。為確保法律的有效實施,國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機構體系,包括國家核安全局負責全面監管,地區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承擔地方監管職責,地方輻射環境保護部門則負責具體執行和監管工作,此外還設立了提供技術服務和保障的相關機構,以支持整個監管體系的順利運行。同時,我國還建立了輻射安全風險評估、隱患排查、事故應急等機制,確保輻射安全風險得到及時發現和有效處置。在監管能力建設的過程中,各級監管部門注重技術培訓和交流,以提升技術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技能。通過專業培訓與經驗分享,監管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顯著提升。最后,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監測設備和技術,有效增強了輻射風險的監測和預警能力,為輻射安全監管提供了更為精準、高效的技術支撐。此外,我國還加大了對高風險領域的監管力度,確保關鍵環節的安全可控。
2 影響我國輻射安全管理現代化的問題及成因
在輻射安全管理工作持續進步的背景下,我國年事故率穩步下降,但仍面臨很多問題。主要從行業對輻射安全認知層面、輻射安全評估體系層面和輻射安全法規執行層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找出問題存在的成因,以進一步提升我國輻射安全管理水平。
2.1 行業對輻射安全認知層面
隨著輻射技術的日益普及,社會公眾對輻射安全問題的關注度也逐漸上升,顯示出公眾對輻射安全問題的日益重視和關切。例如2009年位于河南省杞縣的利民輻照廠發生的鈷-60放射源卡源事件,該企業輻照裝置在運行中發生貨物意外倒塌,壓住了放射源保護罩,并使其發生傾斜,導致鈷-60放射源卡住,不能正常回到水井中的安全位置[2]。發生卡源時,輻照裝置正處于工作狀態,沒有任何人員處于輻照室內,事件未造成人員誤照和輻射傷害。由于工業輻照用鈷-60屬于固體密封源,事件中放射源的不銹鋼雙層外殼沒有遭到直接外力打擊,包殼內的放射性物質沒有泄漏,沒有造成環境污染[3]。事故發生原因除設備設計層面的因素外,行業對放射源風險的重視程度不足,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并且對責任人的要求標準尚顯不足,使得管理制度未能得到有效執行,形同虛設。輻射安全與防護責任人在日常監督檢查中表現乏力,對潛在的安全隱患缺乏敏銳的洞察力,即便發現問題也未能采取嚴厲措施予以制止,極大地削弱了管理制度的效力OanEB1vuMc3hDcwMCw99dPw6LwIsfEFa70JdHsIKviA=。同時,直接從事輻射工作的員工缺乏足夠的安全責任意識,對輻射安全與防護管理制度置若罔聞,執行不力甚至完全忽視,過分依賴經驗操作,最終導致事故的發生難以避免。輻射事故大部分都是管理或人員因素引起的人因事故,輻射安全水平與人員素質高低密切相關[4]。對輻射安全最基本的認識嚴重不足,導致其無法實現事故后有效的輿情管控,核安全文化等也就更無從談起。
2.2 輻射安全評估體系層面
輻射安全機構評估體系在我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挑戰和不足之處并存。首先,風險評估標準的統一性問題。在我國,不同地區可能采用不同的評估標準和方法,這導致了評估結果存在差異,使得地區間的比較和交流變得困難。其次,評估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輻射安全評估涉及的內容比較多,需要大量的數據作為支撐,以此來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如果評估能力和評估經驗不足,對輻射安全評估無法進行準確判斷,將會直接影響評估結果的準確性。最后,采用的評估方法和工具不科學,將會導致評估結果存在偏差。
2.3 輻射安全法規執行層面
我國部分地區對輻射安全法律法規執行有效性仍有待提升。在鈾(釷)礦及其伴生放射性礦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環節中,如果對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律規范的執行力度不足,將會導致放射性廢礦渣的亂堆、亂放現象偶有發生,可能威脅環境安全和公眾健康。在醫療領域,針對核醫學科的輻射安全和防護標準不是很多[5],如過度追求利益而無視輻射安全許可證所許可的種類和范圍,擅自非法轉讓或隨意購買、存儲放射性藥物,表現出法律意識的淡漠,則會導致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有數據統計,發現北京存在此類問題的核醫學科不少于全市核醫學科總數的1/7[6]。另外,2018年荷蘭海關發現由我國浙江出口的裝有頭梳的貨箱有輻射升高的現象,貨箱周圍輻射水平達0.2~0.5 mSv/h,經荷蘭核安全和輻射防護局(AVNS)檢測,每個頭梳含13 Bq238U和99 Bq232Th,頭梳針中的238U和232Th的活度濃度分別達到1.9 Bq/g和 14.1 Bq/g”[7]。這些現象在不同層面和領域反映出了相關單位對輻射安全法規執行不到位。比如:①《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安全與防護條例》構成了放射性物質管理的基本法律框架。該條例詳盡規定了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在生產、使用、貯存、運輸及廢棄處理等各環節的安全標準與防護措施,為放射性物質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然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部分企業和從業人員對條例的理解和把握不夠到位,導致輻射防護措施落實不力。②GB 16353—1996《含放射性物質消費品的放射衛生防護標準》嚴格設定了放射性物質在消費品中的限量指標,以確保消費者的健康安全。然而,部分生產企業對這一標準執行不嚴格,導致市場上出現了一些不符合放射衛生防護要求的消費品。③GB 27742—2011《可免于輻射防護監管的物料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8]明確了無需進行輻射防護監管的物料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限制。在實際監管過程中,部分企業和從業人員對這一標準理解不足,導致監管不當。④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針對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9]提出了限制要求,以保障建筑工程和居民健康。然而,部分生產企業、施工單位和監管部門對這一標準執行不嚴格,導致放射性超標的建筑材料進入市場和施工現場。⑤GB 5296.6—2004《消費品使用說明第6部分:家具》[10]規定了家具產品的使用說明要求,包括放射性指標的說明。但在實際市場中,部分家具產品缺乏完整的使用說明,消費者在購買和使用過程中無法充分了解產品的放射性狀況。⑥根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第三十九條、《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管理辦法》第三十五至三十七條及第五十八條等放射性物質管理相關法規,同時參照《鋼鐵工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第二十九條以及《進口廢鋼鐵環境保護管理規定(試行)》中關于鋼鐵冶煉企業的特殊規定,對使用廢舊金屬或鋼材,應采取必要的監測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質融入鋼鐵產品中。放射性廢舊金屬一旦流入生產流程,將對整個工藝鏈條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嚴重時不但影響產品質量,而且直接導致放射性污染,作為生活用途后,長期照射將傷害所接觸人員的健康,對社會和公眾安全危害大。2011年3月18日,嘉興市某電力設備鑄造廠生產的熔斷器配件出口時被檢出放射性異常,共檢出約80 t放射性異常的銅產品及約30 t原料(含部分銅渣),各種銅材的放射性活度濃度介于5.5 Bq/kg-9.99 E+6 Bq/kg,估算出鈷-60放射源熔入熔化爐時的放射性總活度約為6.14 E+10 Bq(約1.66 Ci)[11]。
3 推動我國輻射安全管理現代化的建議
針對我國輻射安全管理中行業對輻射安全認知層面、輻射安全評估體系層面、輻射安全法規執行層面的問題,本文認為推動我國輻射安全管理現代化應該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導向、以風險治理體系為核心、以法律法規為根本、以組織機構為依托以及加強輻射安全科學普及和媒體輿論監督。
3.1 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導向,推動輻射安全管理現代化
1)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深化防御要求,通過技術及管理等多種手段,確保核技術應用設施的設計、建設、運營及退役均達到最高的安全標準。提升核技術利用裝置的安全水平,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并確保在事故發生后減輕其影響,避免對公眾和環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影響。監管過程中合理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關系,不能一味強調安全而有礙發展,也不能片面強調發展而忽視安全的重要性。
2)堅持權利和義務并重。進一步強化誰受益誰對安全負主體責任。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核與輻射安全法律法規,明確相關安全的標準和要求,以保護公眾和環境。積極與科研機構、行業組織、企業及公民社會等多元利益相關者展開深入合作,共同制定核與輻射安全政策和標準,確保各方的聲音被充分考慮,并形成共識。對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采取果斷的執法措施,并對違規者進行處罰。
3)堅持自主與協作并重,核心思想就是共享經驗,全面提升核與輻射安全水平。在國內層面,應深化協作機制,強化監管系統內外的信息共享,促進核工業界企事業單位間的資源互通與聯合攻關,以共同增強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在國際層面,應加強國家間的交流合作,共同推進全球核與輻射安全水平的提升。
3.2 以風險治理體系為核心,推動輻射安全監管能力現代化
識別危險源,建立詳盡的項目危險源清單。該清單涵蓋了放射性同位素的關鍵信息,如核素種類、數量、活度、類別、射線類型及半衰期等,同時包含射線裝置的相關數據,如射線類型、能量、管電壓、束流強度及分類等。這些信息的準確記錄與分析為后續的風險評估與管理提供了堅實基礎。評估風險,評估過程中要考慮風險的大小、發生概率、可能造成的后果等因素,并對這些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較,以確定各項風險的優先級。基于風險評估現有的環境影響評價全面落實好輻射環境監測工作。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風險管理和過程控制,保障輻射安全,需要對各核技術利用單位的輻射安全管理進行標準化自評估。這一舉措旨在提升整個行業的輻射安全管理水平,確保核技術利用單位在遵守法規的同時,也能夠切實履行輻射安全主體責任。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也要加強對核技術利用單位的指導和監督,在自評估的基礎上,也可以采取互相評估的方式,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提高輻射安全管理水平,確保核技術利用事業的安全、可持續發展。
3.3 以法律法規為根本,推動輻射安全法律體系現代化
堅持法治為本,立足國內實際,接軌國際規范,致力于構建符合國際標準的核與輻射安全法律法規體系。通過有序推進部門規章和技術導則的制修訂工作,建立健全核與輻射安全標準體系,提升標準與法規的協調性,實現依法監管。同時,注重法律法規的頂層設計,確保各項法規層級分明、定位準確、關系清晰,形成科學、系統的法規體系。此外,提高制修訂效率,并積極推動《原子能法》的建立。需要加大法律執行力度。強化核與輻射安全法律法規的執行,建立有效的執法機制和監管體系。確保各級政府和相關機構履行核與輻射安全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職責,對違法行為進行嚴格追責和處罰。
3.4 以組織機構為依托,推動輻射安全保障體系現代化
1)建議在設立各地區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的基礎上,各省份還應根據實際情況,積極建立各地區的核與輻射安全技術支撐中心或體系。需要進一步加強地方核與輻射安全工作的技術力量,可依托各省份或按地區監督站管轄區域,由其區域所在的高校、科研機構等組織起來技術保障力量,共同開展輻射安全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科普宣傳等工作。
2)各省份應加強針對重大活動期間的核與輻射安全保障工作,由政府牽頭組織環保部門、公安部門、衛生部門和應急管理部門等共同參與,完善綜合協調機制體系。結合實際制定重點時段加強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的具體方案,做好本地區輻射事故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與完善工作,加強應急設備設施的運維管理,保障應急設備、應急車輛等可靠,做好應急監測設備的維保,確保儀器設備在低溫、高溫等各類極端環境下能夠正常使用,加強重大活動期間放射性物質檢測工作,及時阻止放射性物質進入活動區域,做好重點時段備勤支援處理工作,明確職責分工、人員配備、裝備部署等工作。
3)各省份應進一步完善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機制,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和分工,加大對核與輻射安全的監管力度。同時,應當加強各地區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與各省、地方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部門、技術保障各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形成合力,確保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的科學高效有序運行。
3.5 加強輻射安全科學普及和媒體輿論監督,推動輻射安全專業技能現代化
1)通過舉辦輻射安全知識培訓、宣傳活動等方式開展科普宣傳。各省份可以建立核與輻射安全實訓基地,加強對核與輻射安全執法人員的業務培訓;同時依托實訓基地,聯合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培訓處等部門,共同推進我國重點涉核單位的法人、管理人員、輻射從業人員培訓,促進各地區的核與輻射安全管理和從業能力的提升。建立并依托各地區的核與輻射技術保障中心體系,推進所有核技術利用單位的放射性工作場所從業人員個人劑量全覆蓋、核儀器儀表檢定校準等工作的全覆蓋,切實從源頭上保障核與輻射安全、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從事放射性工作人員的利益。
2)媒體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對輻射安全事件進行客觀、全面的報道,通過深入調查、嚴謹報道、全面分析、關注后續處理和加強輿論引導等步驟,提高輻射安全監管報道的針對性和專業性,建立健全新聞媒體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的溝通協作機制。加強信息共享,確保輻射安全監管工作得到廣泛宣傳和有效落實,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環境安全。
總之,推動我國輻射安全管理現代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共同努力。只有通過不斷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風險治理,完善政策法規、完善組織機構設置,加強輻射安全科學普及和媒體輿論監督,才能確保我國輻射安全管理現代化和保障體系建設的順利進行,為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孫業叢,梁雪元,劉尚源,等.核安全相關國家標準現狀及下一步工作建議[J].核標準計量與質量,2022(2):10-14.
[2] 張天祝.應對核與輻射突發事件的研究[J].核安全,2009(3):6-11,60.
[3] 河南杞縣放射源卡源事件未造成環境污染[EB/OL].[2009-07-16].https://www.mee.gov.cn/gkml/sthjbgw/qt/200910/t20091023_17961 0.htm.
[4] 張子杰,趙坤,劉勇,等.以案例來探討人員素質與輻射安全的關系[J].核安全,2020,19(1):1-7.
[5] 周啟甫.醫院輻射防護應遵循的標準與規范[J].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17,18(1):23-26.
[6] 汪越,陳東兵.北京市核醫學科輻射安全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輻射衛生,2020,29(3):302-304,308.
[7] 肖軍,鄒冰.當前我國含放射性物質消費品輻射安全監管探討[J].輻射防護,2020,40(4):353-358.
[8] 可免于輻射防護監管的物料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GB 27742—2011[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9] 韓穎.新舊版GB 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比較研究[J].中國個體防護裝備,2011(4):23-27.
[10] 消費品使用說明 第6部分:家具:GB 5296.6—2004[J].建筑裝飾材料世界,2004(6):20-22.
[11] 廢舊金屬放射性污染事件案例[EB/OL].(2020-11-0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2432832586822936&wfr=spider &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