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索中醫外治穴位貼敷療法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排便功能,減少因排便造成的心力衰竭惡性事件。方法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70例慢性心力衰竭便秘的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各35例。對照組規范化心力衰竭藥物治療,觀察組在規范化心力衰竭用藥基礎上聯合穴位貼敷治療,比較治療前后6min步行試驗、Wexner便秘評分、pac-qol評分。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6min步行距離均較治療前延長(P<0.05);觀察組Wexner便秘評分、pac-qol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且觀察組下降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穴位貼敷療法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癥狀。
關鍵詞:通腑貼;慢性心力衰竭;便秘
中圖分類號:R256.3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24)09-0063-04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冠心病、高血壓病、心臟瓣膜病、肺源性心臟病等”慢性心臟疾病的最終轉歸,心臟結構改變和或心室收縮、舒張功能障礙,進而出現心臟射血能力eNU13GyxtO7+wdDZqJP2M0KQ5Q6bo0SOp2brSIT99WI=受損,引起組織器官缺血缺氧的臨床綜合征[1]。在我國,因各種病因進展到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高達數百萬人,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中國35~74歲人群中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生率高達0.9%[2]。在慢性心力衰竭群體中,多數患者以右心功能下降臨床癥狀為主要表現,以胃腸道反應常見,如便秘、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反之,便秘容易誘發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用力排便時心臟耗氧量是正常排便時的5倍,因此,便秘患者用力排便時發生心血管惡性事件的概率大大上升,甚至造成心源性猝死[3]。便秘是指大便干結、難以排出,或者雖有便意但排便困難,或排便周期延長的一種病癥[4]。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心臟泵功能及舒張功能衰竭,引起體循環障礙,胃腸道出現瘀血,打破胃腸道微生物生態環境改變,從而容易誘發便秘[5]。張建薇等[6]同樣認為用力排便時容易誘發心血管惡性事件的發生,甚至出現死亡。雖然經過積極抗心力衰竭藥物的治療,能改善心功能,以及使用“乳果糖、開塞露”等通便藥物起到緩解便秘作用,但藥物存在很多的不良反應,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便秘問題。心為五臟六腑之主,其病進展可導致五臟虛衰,陰陽平衡失調,氣機不暢,大腸傳導無力,津液失調,腸道干澀,糟粕內停,糟粕內停則腑氣不通,進一步加重便秘的發生[7]。本研究應用穴位貼敷治療慢性心力衰竭便秘,探索其療效,為中醫外治療法治療慢性心力衰竭便秘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 患者來源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期間在玉林市中醫醫院住院的患者70例,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35 例。觀察組男18(51.4%)例,女17(48.6%)例;平均年齡(72.97±10.46)歲。對照組男12(34.3%)例,女23(65.7%)例;平均年齡(78.03±11.11)歲。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癥狀、體征、輔助檢查等,臨床診斷參考(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8]。(2)臨床診斷便秘參考(中國慢性便秘的診治指南)符合以下2項或2項以上即可:a排便時間間隔>3 d,或每周排便頻率少于3次,b大便干結,排便費力或不暢,且伴有或不伴有腹脹、腹痛等癥狀;c癥狀持續時間>6個月[9]。
1.3 納入標準 (1)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2)符合便秘診斷標準。(3)紐約心功能分級為Ⅱ-Ⅲ級。(4)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1)病情嚴重不能耐受實驗,如惡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中風等。(2)存在腸道惡性腫瘤相關者。(3)無法完成6min步行試驗者。(4)存在藥物過敏史者。
1.5 方法 對照組根據患者心率、血壓、肝腎功能等,給予琥珀酸美托洛爾片、培哚普利叔丁胺片、螺內酯、達格列凈等藥物。此外,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宣教管理,告知飲食方案,適當運動,戒煙戒酒,保持平穩的情緒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使用穴位貼敷,取名通腑貼,選取中脘穴、神闕穴,雙天樞穴、雙大橫穴。通腑貼藥物成分:黃芪30 g,大黃12 g,厚樸15 g,枳實15 g,芒硝10 g,杏仁15 g,火麻仁15 g,萊菔子15 g,丁香10 g,桃仁10、小茴香15 g。上方藥物由本院統一采購,藥房打粉,以白酒調藥,均分置于藥貼。
分別對2組治療前及治療14天后進行6 min步行試驗、Wexner便秘評分、pac-qol評分。
1.6 觀察指標 (1)Wexner便秘評分:包括排便次數、排便費力感、排便時間、排便排盡感、腹痛等,總分0~30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便秘越嚴重。(2)pac-qol評分:PAC-QOL共計28項,每項評分1~5分,總分140分,評分越高,說明便秘患者的便秘越嚴重。(3)6 min步行試驗:在能耐受的情況下6min內盡可能地行走,步行距離越長,說明心功能恢復情況越好。
1.7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方法采用 SPSS 21.0 軟件,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6 min步行試驗比較 治療前2組6 min步行距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均較治療前步行距離延長,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Wexner便秘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Wexner便秘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2組pac-qol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Pac-901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觀察組評分下降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3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種類型心血管疾病的最終歸宿,對患者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10]。保持大便通暢改善人體代謝,促進毒素排出,調控血壓,調節胃腸道功能[11],進而減少因慢性心力衰竭導致的胃腸道淤血影響胃腸道蠕動功能和消化功能。便秘患者進行排便時心臟負荷明顯升高,因排便誘發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惡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風險大大提升[12]。如何解決便秘而帶來的風險,值得臨床醫護進一步思考。劉金枝等[13]探究子午流注擇時穴位按摩聯合情志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耐量、心理狀態及便秘的影響,認為子午流注擇時穴位按摩聯合情志護理干預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具有良好療效,不僅可以改善心功能,又減少便秘。賴美麗等[14]在患者排便時按壓天樞穴聯合便秘膏神闕穴貼敷對治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功能性便秘,研究表明可以通過中醫穴位貼敷配合按摩手法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發便秘,排便通暢,減少患者焦慮不安、緊張等情緒。邵海波等[15]認為中藥敷臍聯合穴位貼壓可以明顯減少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發生便秘,有益于心功能恢復,調節胃腸功能。“便秘”首次見于《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中提到:“熱結于小腸,腸中痛……故痛而不閉不通矣”。對濕邪下注,濕熱蘊結于腸道,腑氣不通,不通則痛的機理進行闡述。東漢張仲景對便秘的病因病機進一步總結,認為便秘責于虛實寒熱,創立了“承氣湯”、“麻子仁丸”、“厚樸三物湯”等,后世醫家對此加減運用,給便秘患者提供多種治療手段。金元時期對血虛便秘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認為血少腸燥出現便秘。明清《景岳全書·秘結》對便秘的基本病機進行更全面的表述,如虛秘、風秘、氣秘、熱秘、寒秘、濕秘等,深化了對便秘的認識。心為臟,屬陰,小腸為腑,屬陽,心主血脈,屬火,心火下移助小腸分清泌濁,小腸化物,清者通過脾氣上輸心肺,化赤生血而灌溉全身。心與小腸通過經絡氣血及臟腑表里關系緊密聯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責于心氣虧耗,心火不炎,小腸分清泌濁受損,濁邪積聚,升清受阻,心肺灌注不足,影響肺宣發肅降;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氣不降,氣血津液不能下達,故大便干燥秘結。基于“心水病”并發“便秘”在臨床上并不少見,探索中醫有效外治療法對治療疾病具有深大意義。故提出在慢性心力衰竭發生便秘的患者中使用穴位貼敷治療便秘。通腑貼藥方組成中以“大承氣湯”為基礎,在此基礎上聯合黃芪、杏仁、火麻仁、萊菔子、丁香、桃仁、小茴香。大黃苦寒泄熱,厚樸行氣消脹為君,芒硝咸苦而寒,枳實開痞散結,為臣藥。黃芪行氣補氣扶正,丁香、小茴香溫陽,使寒涼攻下而不傷正氣,為臣藥,火麻仁、萊菔子、桃仁加強大黃、芒硝、枳實、厚樸等藥物的行氣通便之功效,為佐藥,諸藥合并共奏行氣通便之功效。使得通下大便而不傷正氣,泄下與行氣并重,寒熱并用,辛開苦降,相輔相成。在選穴方面,取中脘穴、神闕穴,雙天樞穴、雙大橫穴。任脈為“陰脈之海”,主調一身之陰經氣血,中脘穴、神闕穴為任脈上的主要穴位,循經所過主治所及,主治腹痛、便秘、女子不孕不育等;天樞穴為足陽明胃經的募穴,主治腹痛、便秘、腹瀉、痢疾等;大橫為足太陰脾經的穴位,主治泄瀉、便秘、腹痛等疾病,諸穴合用共奏消食導滯、調理腸胃、通腑之功效。通過在中脘、神闕、雙天樞穴、雙大橫穴應用通腑貼可減少胃腸道淤血,促進胃腸蠕動、消化吸收進治療便秘。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后觀察組及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均較治療前6min步行距離延長,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觀察組使用規范化心力衰竭藥物治療,心功能均較前得到明顯改善,而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對比心衰改善情況相似,未能突顯通腑貼能明顯改善心功能,可進一步加大臨床研究,獲取更多的研究數據。通腑貼組在Wexner便秘評分、pac-qol評分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通腑貼對慢性心力衰竭便秘患者具有更好的促進排便作用,獲得更好的排便體驗。通腑貼可減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癥狀,提高生活質量,但對于能否改善心功能,仍需進一步深入臨床研究。
參考文獻:
[1]曾清清,李軍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影響因素分析[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6(9):1-3.
[2]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編寫委員會.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概要[J].中國循環雜志,2022,37(6):553-578.
[3]王金平,童春梅.穴位貼敷聯合穴位推揉干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便秘療效觀察[J].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2023,42(3):63-66.
[4]繆江,顏延鳳,楊旭.“肺與大腸相表里”理論的臨床與實驗研究概況[J].廣西中醫藥,2017,40(5):68-71.
[5]嚴琰坭,陳李.綜合治療心力衰竭后便秘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3,39(2):241-243.
[6]張建薇,葛兆霞,楊燕.老年患者便秘的影響因素分析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9):800-801.
[7]李薇.耳穴壓豆對心力衰竭患者合并便秘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89):121-122.
[8]王華,梁延春.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8,46(10):760-789.
[9]方秀才,柯美云,羅金燕,等.中國慢性便秘的診治指南(2007,揚州)[J].中華消化雜志,2007,27(9):619-622.
[10]戚先偉,戴小華.調脾護心方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心脾兩虛型臨床研究[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9,31(12):2287-2290.
[11]范敏,陳楚玲,陳新蘭,等.中藥穴位貼敷對中風后便秘的預防效果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3(5):661-665.
[12]方淑貞.中藥穴位敷貼預防慢性心力衰竭陽虛型患者便秘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9,26(4):605-606.
[13]劉金枝,孫志敏,董愛琴,等.子午流注擇時穴位按摩聯合情志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耐量、心理狀態及便秘的影響[J].四川中醫,2022,40(12):215-218.
[14]賴美麗,劉盈盈,林安妮.天樞穴按壓聯合便秘膏神闕穴貼敷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功能性便秘的療效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21,59(21):130-134.
[15]邵海波,張雅麗,崔屹,等.中藥敷臍聯合耳穴貼壓治療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臨床研究[J].河北中醫,2017,39(3):347-350+355.
(收稿日期: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