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觀察“一氣周流”針法聯合西藥治療痰濕壅盛型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90例符合納入標準受試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予口服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5mg,每日1次,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一氣周流”針法治療,每日1次,2組連續治療8周,隨訪4周。觀察比較治療前后2組患者血壓、臨床療效杜氏高血壓生活質量量表評分及BMI值的變化以評估療效。結果 治療后2組血壓值均有下降,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1.11%高于對照組62.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杜氏高血壓生活質量量表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所提升,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治療后BMI值比基線值顯著降低(P<0.01),與治療后對照組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一氣周流”針法聯合西藥治療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痰濕壅盛型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其干預效果優于單純口服西藥治療,且能明顯改善患者中醫證候,降低BMI值,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一氣周流;黃元御;針刺;高血壓病;老年患者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24)09-0067-04
高血壓為老年人群常見病、多發病,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老年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逐年攀升,目前老年患者在發病人群中占比約為2/3[1-2]。流調顯示每年因高血壓致死有940萬人[3],而高血壓是冠心病、中風等各類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發病原因[4]。老年高血壓患者多無典型癥狀,并以收縮壓升高、常見靶器官損害為特點,其發現率、治療率及控制率較低,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5-6]。社區慢病管理是老年高血壓患者管理的重要環節,對血壓調控及高血壓并發癥的防治具有獨特優勢[7]。近年來在西醫治療基礎上聯合中醫辨證論治下的多種醫藥或適宜技術療效受到國際認可[8]。
清代醫學大家黃元御遵四圣之道,融匯中醫陰陽、五行、藏象理論,提出“一氣周流”理論[9],認為氣“左升右降,中氣斡旋”的運動形式產生了人體的各種生理與病理的變化,對后世影響深遠。老年高血壓患者多以痰濕證類為證型表現[10],這與年老臟腑機能下降、運化功能減弱有關,中土虧虛、木氣郁塞、痰濕氣阻為老年高血壓病發生與發展的病機關鍵,致使一身之氣周流不暢,致血壓升高[11]。本研究運用“一氣周流”脾胃升降針法聯合西藥,觀察痰濕壅盛型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療效,為豐富及發展具有循證依據支持、簡便廉效的老年高血壓病特色中西醫結合治療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90例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所有病例來源于2022年8月—2023年10月本院中醫科門診就診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痰濕壅盛型共計9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45例與對照組45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診斷標準
1.2.1 高血壓診斷標準 參照2019年版《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12]診斷標準:(1)患者年齡≥65歲。(2)采用標準臺式水銀柱血壓計測量,患者在未應用降壓藥物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結果示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
1.2.2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2002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3]診斷標準,辨證為痰濕壅盛證,主癥:眩暈、頭重如裹、頭痛、嘔惡;次癥:心悸、不寐、肢倦乏力、口淡、納少、舌胖大,苔白膩、脈滑。具備主癥且兼備1~2個次癥,結合舌脈即可診斷。
1.3 納入標準 (1)確診為老年高血壓患者。(2)符合中醫痰濕壅盛證辨證標準。(3)年齡65~80歲,性別不限。(4)知情同意,自愿受試。(5)依從性良好,能堅持治療并及時完成相關指標檢測,可隨訪。
1.4 排除標準 (1)年齡小于65歲或大于80歲。(2)繼發性高血壓者。(3)血壓≥180 mmHg。(4)合并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5)合并心腦腎嚴重靶器官損害、惡性腫瘤、精神疾患者。(6)2月內有其他臨床試驗參與記錄者。
1.5 剔除和脫落標準 (1)患者失訪。(2)依從性差,無法堅持治療者。(3)臨床資料記錄不全,無法判斷療效者。(4)因各種原因受試者主動退出試驗。
1.6 治療方法 2組治療前予以基礎健康教育,具體包括低鹽飲食、情緒調節指導等。
1.6.1 對照組 予以常規西藥治療,口服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浙江安利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459)5mg,每日1次,晨起頓服,連續治療8周為1療程,隨訪4周。
1.6.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一氣周流針法針刺治療。選穴:根據“一氣周流”中左升右降、中焦斡旋理論,取中脘、足三里(雙)、豐隆(雙)、太沖(雙)。具體操作:患者取舒適臥位,施針部位皮膚常規消毒后,采用無菌針灸針(規格:0.30 mm×25 mm)依次刺入所選治療穴位,針刺后施以平補平瀉手法,每日針刺治療1次,每次留針30 min,連續治療8周為1療程,隨訪4周。
1.7 觀察標準
1.7.1 主要觀測指標 治療前后收縮壓、舒張壓值。于治療開始前1d、治療結束后1 d各測量一次血壓值,采用水銀式袖帶式水銀柱血壓計測量右臂肱動脈血壓,測量前囑患者靜息10 min,每間隔2min測量一次,測量3次后記錄平均值。分別以治療開始前1d和治療結束后1d的血壓代表受試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的血壓值。血壓下降評價參照2002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3]中的標準。
1.7.2 次要觀測指標 (1)中醫證候積分:依照2002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評價標準,按輕重程度4級分級量化評分,主癥分別計0、2、4、6分,次癥分別計0、1、2、3分,分值越高表示癥狀越重,于治療前后各評定一次。(2)生活質量評估:采用杜氏高血壓生活質量量表,分值越低表示癥狀越重,治療前后各評定一次。
1.8 療效標準 參照2002年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3]擬定,采用尼莫地平算法,療效指數(N)=(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顯效:主要癥狀、體征明顯改善,N≥70%;有效:主要癥狀、體征有所改善,30%≤N<70%;無效:要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N<30%。
1.9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若不滿足正態分布時,統計描述以四分位數M(P25,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為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治療前后收縮壓、舒張壓值比較 治療前2組的收縮壓、舒張壓值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的收縮壓、舒張壓值均降低(P<0.05),且觀察組的收縮壓、舒張壓值相較對照組降低更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中醫證候總有效率(91.11%)高于對照組(62.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2組治療前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價及BMI值比較 治療前2組杜氏生活質量量表評分及BMI值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杜氏生活質量量表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所提升(P<0.01),且觀察組分值提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治療后BMI值比基線值顯著降低(P<0.01),與治療后對照組BMI值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老年人群高血壓臨床特點常表現以血壓波動大、并發癥多為特征,且易受到體位、季節變化的影響而波動,這與年齡增長、生理機能減退、血管張力增加、血壓調節中樞功能減退等有關[14]。該病屬于中醫“眩暈”、“頭痛”范疇,現代中醫理論普遍認為臟腑虛衰是老年人群高血壓的病機基礎,而脾臟虧虛,運化不足,痰濁留滯,清竅受阻,痰阻氣滯,肝木失疏,逆氣而上,則眩暈、頭痛更甚。黃元御于其所著《四圣醫源》中對“一氣周流”理論進行了詳細闡述,其認為人體內有一股無形之氣周轉,以中焦脾胃氣機之升降為動力和樞紐,左路肝木隨脾升而化熱生心火,腎水亦隨肝木左升而上濟心火;右路肺金隨胃土下降,肺氣斂降化寒生腎水,心火亦隨肺金右降而下溫腎水,從而形成一個以中土為軸心,通過左升右降,帶動“肝木、心火、肺金、腎水”四象斡旋,使人體一身之氣機循環周流,形成氣的“圓”運動[15],從而達到陰陽相和、水火既濟的狀態,并強調了中氣的關鍵作用,指出中氣虛衰可致百病,曰:“中氣衰則升降窒,腎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由此可解釋老年高血壓病的病機關鍵在于中土虧虛、木氣郁塞、腎水虛損[16],隨著病程的發展還可出現痰濕壅盛、痰氣交阻、痰瘀互結等虛實夾雜之證,而病理產物的膠結又可加重本虛。
“一氣周流”的核心內涵可概述為“左升右降,中土斡旋”。中醫認為經絡是氣升降出入的通道,中藥之理,即穴位之理。人體十二經絡分手足三陰、三陽經,始于手太陰肺經,止于足厥陰肝經,陽經降陰經升,經氣循環周而復始,生生不息,與“一氣周流”理論相應。本研究以“一氣周流”中的“左升右降、中焦斡旋”理論為指導,選取中脘為胃經募穴,八會穴之腑會,具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胃經下合穴之足三里補益氣血、燥濕健脾,意在健運中焦,恢復中央脾胃樞軸的作用;豐隆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安神醒腦,與中脘、足三里合用使脾氣升而胃氣降,為中焦樞軸運轉之動力;取太沖為肝經原穴,功擅疏肝理氣,意在助升左路肝脾之氣。諸穴合用,溫陽扶土,以助氣運,使中土健運,左右升降相和,一氣周流,則土濕得以運化,氣機調達、水液布行以消痰濕阻滯之眩暈痰蒙。
本研究應用中西醫聯合療法,研究中基礎用藥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為新一代鈣通道阻滯藥,拮抗鈣離子的作用為右旋體的1000倍,降壓作用更明顯,并具有分子長效、藥物不良反應率較低的優勢,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多種類型的高血壓治療中。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91.11%,明顯高于對照組62.22%,治療后觀察組的收縮壓、舒張壓下降水平較于對照組更明顯,提示“一氣周流”針法聯合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的聯合療法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增強降壓效果,穩定老年患者血壓水平,改善中醫證候。治療后觀察組杜氏生活質量量表評分提升顯著優于對照組,治療后BMI值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且觀察組治療后BMI值與基線值對比顯著降低,說明聯合療法能具有降低BMI、改善痰濕雍盛型老年高血壓患者肥胖的作用,提升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水平,對比單純口服西藥治療更具優勢。
綜上所述,“一氣周流”針法聯合西藥對老年痰濕壅盛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療效確切,能促進降壓效果,降低患者體脂水平,改善中醫證候,提升老年患者晚年生存質量,值得借鑒與推廣,服務于臨床。
參考文獻:
[1]田昕彤,馬騰,孫璇,等.老年高血壓臨床指南現狀分析及質量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22,25(34):4259-4266.
[2]李靜,范利,華琦,等.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19[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9,24(1):1-23.
[3]Lim S S,Vos T,Flaxman A D,et al.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burden of disease and injury attributable to 67 risk factors and risk factor clusters in 21 regions,1990-2010: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The Lancet,2012,380(9859):2224-2260
[4]Angeli F,Verdecchia P,Masnaghetti S,et al.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elderly patients[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20,21(14):1713-1723.
[5]胡盛壽,高潤霖,劉力生,等.《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概要[J].中國循環雜志,2019,34(3):209-220.
[6]何青,方創森.關于老年高血壓診治的新近研究[J].中國心血管雜志,2021,26(6):509-512.
[7]連艷玲,陳薇薇,呂奇瑋等.坐式八段錦鍛煉輔助治療陰虛陽亢型老年高血壓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0,18(22):3851-3854.
[8]Verghese B G,Ravikanth R.Breast abscess,an early in-dicator for diabetes mellitus in non-lactating women:aretrospective study from rural India[J].World J Surg,2012,36(5):1195dbb932dc90261530347e6213f2b81fea6c9d42c87695cc845f94be37a6e8c16f-1198.
[9]黃元御.四圣心源[J].孫恰熙,校注.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88.
[10]王瓊,冼紹祥,陳潔,等.495例老年高血壓病的中醫證候規律探討[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1(5):739-742+745.
[11]王楊淑怡,張治祥,齊婧,等.從“一氣周流”論治老年高血壓病[J].中醫學報,2020,35(4):749-752.
[12]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高血壓分會,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老年心血管病防治聯盟.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 2019[J].中華老年病研究電子雜志,2019,6(2):1-27.
[1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68-73.
[14]陸尤,陶睿,于書香.溫膽湯合金匱腎氣丸加減治療老年高血壓病合并抑郁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1,36(8):5101-5105.
[15]梁嘉鈺,陳金紅,鄧芳雋,等.“一氣周流”理論指導下論治快速性心律失常[J].遼寧中醫雜志,2022,49(6):61-63.
[16]王楊淑怡,張治祥,齊婧,等.從“一氣周流”論治老年高血壓病[J].中醫學報,2020,35(4):749-752.
(收稿日期: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