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步入數智時代后,企業的會計工作相比以往發生深刻變化,自然也會改變對會計人才的培養要求。為培養出符合行業需求的創新型會計人才,除了要創新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外,還應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但從如今的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情況來看,仍面臨諸多問題,實際培養效果不盡如人意。基于此,本文對數智時代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的意義進行探究,指出數智時代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數智時代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改進機制建設策略。
關鍵詞:數智時代;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機制;改進策略
引言
現如今,經濟逐步朝著數智化方向發展,作為企業財務管理和決策的重要組成內容,會計工作也應積極往數智化方向轉型。會計人才是促進會計革新的重要力量,但傳統會計人才的理念、知識、技能和數智化時代企業會計工作要求存在較大差距,會計人員只有緊跟時代趨勢不斷提升自我,才可應對數智化時代帶來的工作挑戰。因此,通過對數智時代創新型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挑戰進行探究,建設科學合理的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機制,切實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優質會計人才,是當下需著重落實的工作。
一、數智時代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的意義
數智時代對各類企業的影響極為深刻,特別是對會計領域的影響極為明顯。時代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各種新的業務形態層出不窮,企業也迎來了眾多新的發展機遇。在此形勢下,加強創新型會計人才的培養,對會計人員個人素養提升、企業健康發展等多方面都可產生積極效用。
(一)突破傳統培養模式限制
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過于被動,很難有效理解一些理論性過強的會計知識,課堂整體氛圍也過于沉悶,與實際的學習效果存在較大的差距。大部分校園都已完全覆蓋信息技術,也已靈活應用遠程教學等技術手段,加之智能手機普及度不斷擴大,微課、慕課等工具的應用使學生學習方式得以豐富。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課堂中除了應用計算機,還可應用慕課、微課等教法以及通過微信、陌陌等工具,激發學生知識獲取的動力,使教學模式更加富有趣味,學習協同性得以強化。數智時代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可否巧妙應用新的教法提出挑戰,創新會計人才培養機制勢在必行。
(二)促進會計人員素質提升
數智化時代下,會計人員職能不再局限于數據記錄與匯總,要求其具有較高的數據分析水平。為緊跟時代的發展之趨,加強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對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提升極具意義。企業在新的發展形勢之下,需要的是可解讀海量數據信息的會計人才,才可為企業發展決策提供有效參考[1]。會計人員通過應用數智化技術,可短時間內處理海量的數據,可縮減手動操作的時間,出錯率也會大幅降低,可有更多時間與精力放在數據分析上。同時,會計人員在利用互聯網技術可通過圖表等眾多形式來展現數據內容,數據直觀性大幅提升,為數據的分析和決策奠定良好基礎。會計人員除了掌握會計相關知識外,還需要掌握大數據分析、可視化能力等知識,不斷擴充知識體系,提升綜合素質。
(三)促進企業經濟效益提升
數智化時代本就強調工作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自然也會提升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傳統會計工作需要手動錄入大量數據、制作會計憑證等,這些工作是以規范、精準為核心,而數智技術可讓這些工作實現自動化。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下,一些操作便捷對技術無過高要求的傳統會計工作逐步被人工智能取代,這表明應用人工智能可縮減企業用工成本,使會計人員將時間與精力更多地用于高價值工作中,不單可保障會計工作精確性大幅提升,企業經營決策也可更為科學合理。同時,會計人員在應用信息技術后可輕松快速收集與整合海量數據,并深入挖掘數據的價值,從而更為精準把握客戶的需求,尋找新的發展機會,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換言之,信息技術可促進企業縮減管理成本,為會計人員信息獲取與分析提供助力,突破傳統會計工作的局限性,而技術的價值發揮是需要優質的人才提供助力。因此,加強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有利于挖掘企業發展潛力、提升會計工作質量,可為企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四)促進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是人才強國戰略實施的重要一環,若高效完成創新型人才培養任務,可為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強大助力。因此,加強會計人才培養機制的改革工作,落實創新型會計人才隊伍建設任務,促進會計專業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在人才層面為經濟的發展做好鋪墊。優秀的會計人員可及時獲取與分析企業財務信息,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有效助力,加之完整精準的會計信息可作為經濟發展現狀的客觀反映,也可作為未來發展的預測依據。因此,創新會計人才是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加強人才培養機制建設可培養一批會計專業能力扎實且具備創新意識的人才,為經濟由制造轉型成智造提供助力[2]。
二、數智時代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數智時代各行業都在不斷發生變化,企業只有引入更多創新型的會計人才,才可應對數智時代帶來的挑戰。但如今,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社會中的創新型會計人才缺口過大。
(一)人才培養目標尚待創新
人才培養目標應和學校轉型和社會經濟發展相契合,確保培養的人才和行業的需求高度匹配。而如今大多數高校的互聯網思維欠缺,設定的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和互聯網發展腳步不相匹配,和企業發展需求相悖,人才培養架構缺乏科學性,自然無法培養出優質的創新型會計人才。高校在專業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更加注重核算等基本技能的培養,如要求學生掌握手工賬務處理方式、會計報表編制方法等。數智時代下誕生的各種科技手段,促進各國之間的交流合作,若是采用單一的會計核算培養方式,顯然和數智時代的發展需求不符,企業所需的應是數據分析能力、決策輔助能力較強的創新型會計人才。
(二)課程體系設置不夠完善
現如今,甚少高校在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納入互聯網相關課程,大部分會計專業學生局限于電算化階段,只會操作會計相關軟件。而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和教育領域的融合,要求學生掌握會計方面的知識,還應靈活應用計算機技術。當下的企業更為需要的是精通網絡技術與會計理論知識扎實的人才,可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助力。因此,數智時代應加強創新型會計人才的培養,課程設置自然也不可限制于課堂教學,還應加強拓展課程設置,并將拓展活動通過學分形式納入課程體系。但如今各高校在此方面的設置相對滯后,課程和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不相契合,后續的教學活動推進自然也不盡如人意。
(三)人才培養方式過于單一
進入數智時代前,會計學科甚少調整教學方法與手段,一直沿用傳統的教法顯然不合適。如今各行各業都已積極引入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但高校因技術、資金等眾多因素影響,對信息技術相關課程不夠重視,即便在會計教學中涉及信息技術內容,也更偏向于理論內容,缺乏實際的案例。學生對實際業務場景的了解甚少,步入社會后需要耗費不少時間投入到工資高中。會計實訓教學在以往基本是在實訓基地中開展,而校內的實訓通常都是通過實訓課程,由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某個項目,這便無法讓所有的學生都發揮應有的作用,難以及時挖掘實訓操作的問題,而存在的問題也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校外實訓的安排,由于企業對財務信息具有保密性要求,加之學生個人能力偏弱,使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校內或校外實訓都應改革,否則在單一的人才培養方式下,難以保障人才的培養效果。
(四)會計師資隊伍素質尚待提升
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大多數會計教師都是畢業后直接到高校任職,并未在企業中參與會計工作,實踐經驗累積嚴重不足。即使學校有安排教師參與培訓活動,也可讓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但因眾多因素帶來的影響,使教師的培訓參與并未持續,實踐經驗積累也不夠豐富,此種現象下的會計專業教學容易出現閉門造車的問題[3]。數字技術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也相應地提升對會計專業師資的能力要求,教師必須加強信息技術方面的學習,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否則無法為人才培養提供有效助力。但如今的高校會計教師在信息技術掌握方面尚不到位,尤其是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不愿意花費時間與精力地學習信息技術,一味地將心思放在會計知識與技能上,如此也難以應對數智時代帶來的教學工作挑戰。
三、數智時代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改進機制建設策略
(一)依據數智時代要求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數智時代下,先進技術手段的應用可提升會計核算工作的便捷性,從而在線上平臺中完成全部的會計核算程序,這也相應地提升對會計人才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須緊跟數智時代要求來設置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尤其是注重會計人才的創新能力要求。在明確人才培養目標過程中,高校必須做好社會調研工作,依據調研結果對會計人才供需現象進行分析,并明確企業對會計人才的實際需求。基于此,明確自身的定位,對比其他高校的會計人才培養情況,組建專家組來論證目標的可行性,在優化調整之下設定切實科學的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目標[4]。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優化建設,是人才培養模式調整的關鍵所在。高校在明確會計人才培養目標之后,應圍繞著目標調整課程體系。課程的設置應當依據時代的發展趨勢以及會計結構的變化,靈活調整課程體系架構,確保學生在掌握會計知識的情況下,還可鍛煉互聯網思維。課程設置過程中,對于數據分析的內容應適當增加課時,并在計算機應用教學中增加檢索課程,使學生可切實提升數據搜索能力。同時,應增加網絡安全、大數據技術等課程內容,為學生信息技術靈活應用奠定基礎,使學生成為信息素養較高的創新型會計人才。課程設置時,應提升成本會計、風險管理等內容的占比,使學生掌握更好的信息分析與決策輔助能力。課程體系可由會計學基礎、數據分析、決策能力3方面入手,與計算機知識密切的課程可由計算機專業教師負責教授。課程的教材是優化課程體系的重要基礎,高校在教材改革過程中,應由全局視角來設計會計教材,確保不同課程間可緊密銜接,避免重復開設內容相似的課程。此外,高校也可將本校的特點和會計市場實況結合編寫教材,確保編寫的教材更為科學。
(三)加強校企合作建設實踐活動平臺
實踐活動是培養創新型會計人才不可缺少的內容。會計專業教學需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來開展,在校企結合的基礎上促進實訓教學質量的提升。各高校應和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聯合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營造真實的工作場景讓學生獲得實踐訓練,提升崗位實務技能,強化就業競爭力。高校除了和實體企業合作,還可與網校企業進行合作。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在線學習,及時分析總結學生的學習行為,促進學習成效的優化,從而更好地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型人才。同時,需要校企聯合開發會計專業教材,基于紙質課本的基礎上,利用網絡平臺整合各類教學資
源[5]。高校在校企合作推進中,應對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的能力要求由深入了解,聘請經驗豐富的會計專家等參與教材的編寫活動,在相互協作之下打造實用性更強的教材,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四)提升會計專業師資隊伍綜合素養
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質量。數智時代下,對會計教師的能力要求有著明顯提升,為強化教師隊伍的數據分析能力、管理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等,可由下述幾方面入手開展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首先,增加雙師型教師的比例。高校教師除了掌握理論傳授能力外,還擁有較強的實踐技能傳授能力。高校可采取校企協作的形式,在教學中引入企業實踐案例,也可安排教師到企業實訓鍛煉,并引入企業的人才填充教師隊伍。在此情況下,培養出更多的雙師型教師,用以改善教師隊伍的質量;其次,注重教師計算機技能的培養。會計專業教師在數智時代下必須掌握計算機技術,能夠靈活搜集與整合有價值的信息,并具備較強的決策能力。因而定期組織會計教師參與計算機培訓活動,提升教師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最后,增加實訓設備的建設,為教師實訓活動參與提供保障。數智時代下會計行業廣泛應用人工智能等技術,促使高校創新性會計人才培養方案也需要相應地調整,而實訓設備建設滯后必然會給教學工作改革造成影響,不利于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水平。
結語
綜上所述,數智時代下會計行業廣泛應用大數據技術,使會計工作發生巨大變革,也相應地提升了對會計人員的挑戰。高校作為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必須肩負起人才培養的重任,合理地調整人才培養目標,聯合企業制定科學的課程體系,加大教師的計算機能力培養力度,不斷創新教學手段,這樣才能讓學生步入社會后具備較強的財務業務能力、創新能力和信息化能力,迎接數智時代的挑戰。
本文系1.吉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數智時代吉林省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路徑變革研究》(課題編號:GH22297);2.吉林省高教科研2023年度重點自籌課題《數字科技時代創新型會計人才核心能力培養路徑研究》(課題編號:JGJX2023C133)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孫博. 大數據時代智能會計人才培養路徑[J]. 人才資源開發, 2022, (24): 9-11.
[2]陳曉娟,陳序,雷青.人工智能背景下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23(01):64-67.
[3]孫燕.會計智財化轉型背景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3,26(10):61-63.
[4]馬昌祺.“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智能會計人才培養路徑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12):159-161.
[5]孫如雪.智能財務背景下管理型會計人才培養探索[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4,(04):193-195.
(作者單位:長春財經學院會計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