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數字創意產業是文化創意產業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新業態,數字創意人才是其高質量發展的最核心要素。數字創意產業的高質量對數字創意人才提出高創造性、高技術性、高復合性的素質能力要求。本文通過對比分析2022屆浙江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畢業生就業現狀、數字創意企業崗位勝任力要求及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在校生就業能力現狀,提出浙江省高校培養的數字創意人才素質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制定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完善構建“點+面”結合的貫穿式的就業指導體系、加強創新創業實踐3個方面,提出浙江省數字創意人才素質的提升路徑。
關鍵詞:數字創意產業;勝任力模型;就業能力;人才素質
引言
2003年“八八戰略”明確指出“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推進‘數字浙江’建設”。《浙江省加快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浙江要形成技術領先、鏈條完整、產業集聚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格局,爭創全國數字創意產業引領區與融合發展示范區。20年過去,浙江數字建設高速推進,杭州亞運會開幕式“數實融合”火炬點火、數字煙花到城市燈光秀、機器人食堂等處處都體現出“數字浙江”的建設成果。
一、 研究現狀
(一)數字創意產業
數字創意產業是以虛擬現實技術、創意大數據技術等現代數字技術為工具,依靠團隊或個人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在設計服務業、動漫與游戲和影視與傳媒領域對內容進行數字開發、視覺設計、策劃和創意服務。方雪琴將我國數字文化產業研究分探索期、起步期、發展期、深化期4個階段,分析2017年至今我國數字文化產業研究處于深化期,突出“數字創意”關鍵詞,相關文獻主要體現在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現狀、創新方向和人才培養的研
究[1]。對數字創業產業發展現狀的研究,李曉鈺以安徽省為例,從數字創業產業綜合發展情況、集群效果、創新能力3個角度描述[2]。蘇娜娜描述數字時代下創意產業將向數字化、文化性、國際化發展[3]。何振閣分析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相關論文,關鍵詞“數字媒體”“文化產業”“文化創意”中心性較大,顯示這3個研究視角在該領域的關注度較高,關鍵詞“人才培養”等關鍵詞的中心性小于0.1,由此表明“人才培養”研究空間較大[4]。目前,數字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類,數字創意人才培養的內涵研究、數字創意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研究、數字創意人才培養教育模式研究[5]。傅立新在《數字創意類人才培養產教融合的模式探要》一文中表示數字創意產業是技術和藝術融合、學科跨界、形態多元、創新性等特點[6]。
(二)現狀簡評
從以上研究現狀來看,人才培養有兩點亟待提升:(1)數字視角下創意人才的培養存在實踐研究空間。數字創意產業是文化創意產業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新業態,數字創意人才是其高質量發展的最核心要素,數字創意人才培養研究集中在理論研究、教學研究,以學生為對象的職業能力研究較少;(2)浙江省數字創意人才素質存在提升空間。以現有調查結果表明數字創意人才職業滿意度低于其他專業平均值,職業素質低于全省平均,職業穩定性低于其他職業,本文通過構建我省數字創意人才勝任力模型,通過問卷獲得數字創意相關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現狀,兩者比較,找出我省數字創意人才素質存在的提升空間,探索浙江省數字創意人才素質提升路徑。
二、數字創意人才培養發展機遇與挑戰
(一)發展機遇
(1)城市數字化轉型帶來發展機遇。浙江省部署的3個“一號工程”,力求在創新、改革、開放3大領域實現突破性進展。其中,創新領域正是數字經濟的“主戰場”。數字創意人才是數字創意產業建設的主力軍, 數字創意產業中的數字影音、數字教育、數字傳媒、 移動數字內容服務等產業人才需求變大。
(2)經濟改革與產業轉型帶來發展機遇。雙創氛圍下,數字創意產業由于其應用廣、 入門容易的特點,吸引大量資本入場, 推動了數創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前程無憂搜索關鍵字數字媒體,4月浙江地區有800個崗位在招聘,企業規模150人以上200余家。
(二)發展挑戰
(1)產業結構轉型對人才層次需求提出挑戰。浙江職業教育升學路徑盡管已經貫通,但學習周期長、升學機會有限的問題仍然存在。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對于提升數創內容內涵建設的要求逐漸提高,部分創意企業將從低端模式向高科技型、 強內涵型和綜合型轉型。這要求產業需要招聘高素質、高技術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2)學校畢業生素質與就業市場需求不匹配帶來挑戰。①數創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挑戰。數創企業對內容在技術和藝術融合、學科跨界、形態多元、創新性要求更高,需要招聘擁有更強創意素質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的人員;②數字內容發展不斷創新。日趨多元的內容和形式,使用戶審美閾值提高,對內容產品質量要求變高。
三、數字創意人才就業能力調研
(一)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就業現狀
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以文化、技術、經濟的跨界融合,創新、獨特為基本導向,因此,數字創意人才不同于一般文化產業人才,具有創造力高、技術強、跨學科融合和個性鮮明的特點。浙江作為數字城市建設的排頭兵和橋頭堡,在建設中需要大量數字創意人才,以“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畢業生為例,浙江省內有15所專科學校開設該專業。根據2023年浙江省人才培養質量調查顯示,見表1—2,數媒專業2022屆畢業生在從事工作專業相關度、工資水平、社會保障水平、就業滿意度、創業率、職業穩定度、職業發展信心、崗位適應度、職業勝任度、職業發展空間均低于浙江省高職相關分項的平均值,而離職率比浙江省高職各專業離職率高約12個點。
表1、表2數據來源:2022屆浙江省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及人才培養質量調查報告
(二)數字媒體類職業人才勝任力模型構建
以數字媒體為關鍵字,搜索相關數字創意崗位,分析該類崗位招聘需求,得到數字媒體類職業勝任力模型,例如,抖音電商UX設計師—數據產品職位,要求應聘人具有創新能力、設計能力、互聯網技術能力、調研能力、溝通能力、業務理解力、產品思維能力、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善于分析場景和用戶模型,形象化的表達能力,具有產品全局觀,關注數據及行業發展,懂用研方法,有數據能力、專業綜合能力;MG動畫師對應聘者要求擁有行業工作經驗、熟練運用數字動畫制作軟件、有出色的視覺設計能力、擁有產品的基本知識且能數字化產品、有銷售經驗、團隊合作能力、適應能力、美術基礎、 擅長創新和解決問題等。分析多家數字創意企業招聘要求,利用冰山模型構建數字創意人才勝任力模型,其主要由顯性能力知識技能,隱性能力創意識別能力、創意延展性、創意態度4個一級維度構成,對應文化知識、現代信息技術等21個二級維度,見表3。
(三)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就業能力調查分析
本次數字創意類學生就業能力調查樣本是某高職學校數字媒體技術設計專業學生,該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藝術專業目前在校生386名,該專業培養未來從事廣告傳媒、網絡多媒體、數碼藝術公司、影視動畫制作、動畫制作、攝影攝像等工作的創意人才。調查以問卷形式開展,共發放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12份。問卷采用5點計分標準,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問卷得分越高代表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就業能力越強。數據采用SPSS 27.0軟件進行處理與分析,分析結果,見表3。總體看來,該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就業能力屬于中等偏上,說明該校在學生就業能力與就業素質培養方面較好,從各項標準差數據分析,學生獨特性、外語表達能力等特性較弱,需要訓練提升。
(四)分析結果
通過對比分析2022屆浙江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畢業生就業現狀、數媒相關職業勝任力模型及高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在校生就業能力現狀數據得知,在校生認知層面,知識技能、創意感知能力、創意延展性、創意態度等勝任力維度均處于中等偏上,但對于學生個性挖掘、英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有待提升。畢業一年后學生就業素質數據分析中,畢業生職業發展信心、職業發展空間基本達到高職其他專業平均值,說明該專業職業前景較好,職業勝任度略低于平均值,說明學生的勝任力仍需提升。職業穩定度、職業適應度與其他專業平均值差距較大,說明該專業畢業生可能存在崗位適應困難,穩定性差的問題。鑒于上述結果,可歸納出以下幾點問題:(1)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在校生在獨特性、表達能力培養上較薄弱;(2)在校生培養與崗位實際需求匹配度較弱;(3)該專業在培養學生“雙創”意識上略有欠缺。針對以上問題對開設數字創意相關專業的高校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四、數字創意人才素質提升路徑
(一)加強供需對接,制定契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專業培養人才的規格說明書。提高企業和高校供需對接的契合度,提升畢業生的職業穩定性,高校必須加深對企業需求的調研,及時掌握當前企業對人才“技術+文化”“技術+專業”能力上的需求變化,根據變化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以提升“就業”能力對應崗位勝任力為目標導向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方案。
(二)完善高校就業指導體系,加強第二課堂教育
部分學生大學以完成學業為目標,“就業”“職業”等名詞到畢業才會有意識,這就出現了部分學生畢業即失業的問題。高校可通過構建“點+面”結合的貫穿式的就業指導體系,以高質量的就業課程為面,如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就業指導課程、生涯講座等,激發學生的就業意識,通過針對性的就業指導服務,對生涯迷茫、求職困難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生涯咨詢,對于求職能力薄弱的學生,開展簡歷修改、面試指導等專題講座活動。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針對數字創意人才勝任力中創意態度的提升,學校可加強第二課堂建設,通過思想引領、實踐育人、素質提升等活動,提高數字創意人才素養[7]。
(三)強化大學生創新意識,激發創新創業熱情
數字技術的發展,使現有產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傳統高重復性工作被機器替代,新型崗位需要高創造性、高技術性、跨學科的人才。高校可通過加強在校生創新創業實踐,構建數字化創業孵化基地,鼓勵師生共創數字文創產業,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升人才創意感知能力、創意延展性素質。
結語
數字創意人才是數字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數字創意人才需要具備高創造性、高技術性、高復合性,學校在培養該類人才中應充分尊重他們的獨特性,加強供需對接,深化創造力、軟硬實力的培養,最終實現高校輸出人才與行業輸入人才能力顆粒度對齊的要求。
本文系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2023年度校級一般科研項目《“數字經濟”下浙江省數字創意人才素質提升路徑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FRF23YB022)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方雪琴,邢曉童.中國數字文化產業研究進展及趨勢[J].許昌學院學報,2023,42(06):126-132.
[2]李曉鈺.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現狀與優化路徑研究——以安徽省為例[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23,(04):61-66.
[3]蘇娜娜,羅一鳴.數字時代下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J].陶瓷,2023,(01):191-193.
[4]何振閣,王巍,晏詩陽,等.基于CiteSpace的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研究的可視化分析[J].包裝工程,2023,44(18):328-336.
[5]謝兆崗,李志,回俊青.雙創視域下高職院校數字創意人才培養探究——以游戲設計專業為例[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6(04):39-43.
[6]傅立新,黃佳.數字創意類人才培養產教融合的模式探要[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1,(07):173-175.
[7]邵麗華,卞夢瑤.推進高校第二課堂建設 發揮第二課堂育人實效[J].中國共青團,2023,(24):65-67.
(作者單位: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