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基層鄉鎮公立醫院,服務人口2.4萬人,目前共有職工100人,編制床位60張。本文選取該醫院2022年、2023年兩年的財務數據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比其資產負債、收入和支出、業務工作量數據,分析醫院的經濟運行情況,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經濟運行的現狀
一、醫院負債增長,資產負債率偏高
截至2023年12月底,醫院2023年資產總額2102.13萬元,負債1814.23萬元,資產負債率86.30%。醫院的資產負債率較高,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且增長的速度較快,同2023年年初的71.46%相比增長了14.84%,負債金額比年初的1446.50萬元增加了367.73萬元,增長率為25.42%。主要原因是單位現金流較往年較少,導致2022年第三季度藥品招標款未及時支付。過高的負債會加重單位的負擔,但是在目前財政資金極為緊張的前提下,單位力求通過加大負債經營來增強競爭力。詳見表1。
二、收入大幅度上升
2023年業務收入1826.97萬元,與上年1574.32萬元相比增加了252.65萬元,增長16.05%。其中藥品收入960.10萬元,占業務收入的52.55%,與上年884.14萬元相比增加了75.96萬元,增幅8.59%。2023年住院總收入與上年相比收入翻倍,其中單項收入增長率基本都超過100%。住院收入的大幅度增長主要是2022年的收入較往年相比處于低谷。為刺激醫院發展,醫院部分領域推行績效改革,體現多勞多得,調動職工積極性,從被動到積極主動,積極謀劃醫院的良性發展模式。詳見表2。
三、支出持續增長
截至2023年12月累計支出3333.39萬元,與上年3164.78萬元相比增加了168.61萬元,增幅5.33%。支出中人員經費支出1814.02萬元,占支出總額的54.42%,主要是在編職工的工資績效有所增加,使得人員經費占比較高。藥品和衛生材料支出1223.45萬元,占支出總額的36.70%。詳見表3。
四、業務工作量回升,總體向好
2023年醫院門診人次134991人次,與2022年相比增加了11731人次,增幅9.52%。住院人次為566人次,與2022年的251人次相比增長較為明顯,增幅達到125.50%。住院病人增加的同時,住院天數也隨之增加,2023年住院均次費用和住院收入有所好轉。詳見表4。
一、醫保等政策的影響
隨著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DRG付費方式模式對現行模式下的鄉鎮衛生院的醫療管理和財務管理模式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2023年醫院準確核算病種費用,實時監控治療費用,推行醫院與醫保改革的銜接。首先,對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保障每個員工全面了解國家醫保支付方式的政策規范。其次,醫院全面盤查現行模式下診療方式的合規性,將現行優勢強化升級,改善短板,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最后,醫院準確定位目前的優勢病種,DRG付費模式下重點為按照病種付費,合理做好了費用的核算與控制,并且完善數據支撐。
二、醫院改革的影響
醫院近幾年處于改革期,致力于優化醫院收入結構,提高醫院創收水平。醫院在提高診療、手術等醫療服務收入中,增設新的專家門診,提高醫務人員的醫療服務水平。同時增加新的設備,開展新的醫療項目,獲得新的收入增長點,優化收入結構。2020年購置DR一臺,合同價80萬元,使用期10年。每年DR的維修維護管理費用2萬元,相關耗材支出為15萬元,后續的CT設備維護也會增加一定的支出。設備的改良同時也帶來了放射科實現年收入44.98萬元,月平均收入3.75萬元,年檢查人次4693人次,遠高于往年。2023年購置CT,目前已經正式投入使用,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醫院臨床科室診斷時效性,跟上醫院改革的步伐。調動各臨床醫技科室使用醫療設備的積極性,提高經濟效益,發揮其應有的醫學作用。
三、績效考核優化的影響
醫院為了增強自身的造血能力,調整了績效考核方式,按照多勞多得的原則,醫生服務質量得到提高的同時,病人的數量和滿意度也有顯著的上升。對主力科室做到一定程度的傾斜,增加評優評先比例,績效分配方案中適當增加了單線考核獎。同時堅持以崗位和工作量并行的方式作為績效考核的分配原則,實現對員工的約束和激勵。在核算科室工作量的同時,著重關注了科室物資衛生材料消耗,優化考慮科室收入費用配比問題,完善單位的收支結構。
建議和展望
一、規范收入日常管理,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和支出控制
醫院各項收入應由財務科統一管理,按照物價規定收費標準及單病種限價進行收費;實行收費票據專人管理、全程監督,退費管理合理規范,并在系統記錄;各類票據的申領、啟用、核銷、銷毀均按照財務管理規定履行手續。
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嚴格遵守財經紀律,明確資產管理崗位職責和權限,對資產購建審批、入出庫、保管、使用、維修、轉移、處置等各環節實行監督和檢查。
健全完善支出管理制度,包括報銷制度、審核制度等;確定經濟活動的各項支出標準,包括出差標準、會議標準、就餐標準、外出學習標準、加班補助標準等;明確支出報銷流程;醫院重大經濟活動及大額資金支付須經集體決策。
二、優化跟蹤效益管理
牢固樹立績效管理理念,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建立績效評估機制。做好績效運行監控,加強績效評價結果應用。特別是對于新增項目,需要及時更新收支情況。結合實際進一步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建立大型設備績效評價機制,合理控制運行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擴大自身優勢,逐步提高償還債務和良性運行能力。
三、推行全面預算管理
預算管理是單位經營管理的重要一環,全面預算管理是全員參與、業務范圍全覆蓋、管理流程全跟蹤的綜合管理系統。目前醫院全面預算管理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需要在重視醫療業務工作的同時發揮全面預算對醫院的管理作用。樹立全面預算管理的意識,首先,設立預算管理領導小組,編制單位預算管理制度,建立預算管理組織體系,制訂全面預算管理方案。其次,明確各部門的全年工作目標,將每個部門的單獨目標整合成為醫院的全年預算。預算編制根據“以收定支”的原則,不能編制赤字預算,年度重大項目需要經過預算管理領導小組集體討論決定,擇優安排。最后,對全年預算進行分析、評價、調整,對內容進行完善。其中關鍵指標還可與績效考核掛鉤,納入醫院職工績效管理,保證預算管理的有效實施。
四、持續特色科室建設,培養專業人才隊伍
進一步加強特色科室的建設,如眼科、胃鏡、骨科、中醫針灸理療等優勢科室,持續培養優秀人員進修,擴展業務的范圍,提高業務水平,為老百姓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總之,醫院在醫保政策改革的背景下,同步進行了設備更新、業務提升以及績效優化,使得醫院在2023年業務和收入有所好轉,今后可在固定資產管理和支出控制、跟蹤效益管理、全面預算管理、更新先進設備、特色科室建設幾個方面繼續提升發展,提高醫院經濟運行效益。(作者單位:句容市白兔中心衛生院)
(責任編輯:白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