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6日,備受矚目的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拉開帷幕。奧林匹克之火在巴黎點燃,繼1900年和1924年之后,這座歷史悠久的體育之都第三次舉辦夏季奧運會。時隔百年與奧林匹克重逢,東道主將浪漫、創意與激情,融入賽場內外。
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奧林匹克運動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這不僅是一場展現運動員們力與美的盛會,更是一次全球經濟與文化的深度融合。從開幕式到激烈的奧運賽場,再到遍布法國的賽事場地,乘著奧運東風,“中國科技”賦能全球體育向新,同時也讓諸多中國品牌走向國際舞臺,吸引了全球的關注。
今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從紫禁城的壯麗輝煌到埃菲爾鐵塔的浪漫風情,兩國文化在交融中綻放出新的光彩。一車車滿載著“中國造”的紅色集裝箱,乘著中國“新質生產力”的旋風,跨越重洋,抵達巴黎,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制造”的精細工藝與卓越品質,也感受到了“中國智造”的無限魅力與創新精神。
以“智”燃動
當前,科技正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全球體育事業,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企業走向國際體育舞臺。中國實力送上“智”造旋風。近年來,在多屆國內外大型賽事上,都可以看到中國“硬實力”的品牌產品,巴黎奧運會也不例外,走進大街小巷經常能看到中國“智”造身影。
一家來自河北石家莊的地板生產企業憑借自身專利技術打破了外國品牌的壟斷,成為三人籃球、乒乓球兩個項目運動地板獨家供應商,讓世界看見中國品牌的力量;在沙灘排球、網球、柔道等項目上,全球觀眾首次在夏季奧運會的比賽中看到運動員如科幻電影中“子彈時間”一樣的靜止畫面,身臨其境多角度地看到運動員強化慢鏡頭、時間靜止等神奇效果;柔道、摔跤項目的運動墊均由中國企業提供,運動墊首次使用智能芯片技術,可實時采集運動員的力量、速度等信息。從乒乓球到柔道、摔跤,從高科技大屏到無人機表演,中國“新質生產力”的貢獻遠不止于此。
巴黎奧運會不僅是全球運動員的競技場,也是各國企業比拼實力的大舞臺。在此方面,中國企業無疑是具備突出優勢和豐富經驗的。過去兩年,不論是北京冬奧會,還是杭州亞運會、成都大運會,中國設計打造的賽事場館和設施都充滿科技感、現代感,還兼具低碳、綠色、可循環等特點,充分體現了中國與日俱增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轉化能力,令各國來賓贊嘆不已。
特別是體育產業飛速發展。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日益增強,運動健身正在成為我們很多人日常生活的重要活動,大家對運動裝備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這樣的市場潛力推動相關企業加大投入,自主研發先進的體育裝備,其中不乏各類可穿戴智能設備。據統計,2023年,中國運動鞋服市場規模達到4926億元,運動鞋業和運動服裝業市場規模增長率分別達到15.1%、13.1%。
高科技、高品質的體育產品在中國國內熱銷的同時,也逐漸風靡海外市場。商務部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3年,中國體育用品及設備出口年均增速約6.6%,中國運動鞋服、運動眼鏡、戶外用品等在全球影響力不斷提升。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浙江體育用品及設備出口超100億元人民幣,增長24.8%,占中國同類商品出口總值的1/4;廣州海關關區企業累計出口體育用品及設備達15.9億元……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表示,重大國際賽事對產品質量有極高的要求,科技元素始終是產品能不能打的核心。近年來,中國運動品牌推出了大量獨有創新科技,不斷迭代產品,使得產品在乒乓球、跑步、足球、籃球等細分市場具有強大的IP屬性。中國企業還擁有從原材料供應到高端裝備制造最完備的產業鏈和供應鏈。能夠生產從運動鞋到健身器材等各種產品,提升了整體制造效率,確保了產品的質量和性能。
在巴黎奧運會的賽場上,運動健兒們奮力拼搏、為國爭光的背后,越來越多的“中國智造”在創新的引領下加速“出海”,“中國科技”正成為全球不容忽視的中國力量。
以“質”綻放
除了比賽裝備,中國科技企業在多個領域為巴黎奧運會賽事提供了高科技產品和先進的技術支持,不僅提升了比賽的競技體驗和觀賽體驗,也讓人們再次感受到中國制造的產品品質和創新水平。

據巴黎奧組委的消息,本屆奧運會吉祥物“弗里吉”玩偶80%由中國廠商制造,剩下的市場份額由法國玩具制造商取得,但原料和零部件也都來自中國,法國廠商僅是在本土工廠完成裝配。由義烏制造的100萬個印有“PARIS 2024”字樣的指定款官方奧運硅膠手環、助威棒、埃菲爾鐵塔、高盧雄雞等商品也出現在賽場內外。不僅“奧運經濟”持續升溫,在多個國際體育賽事疊加效應下,籃球、足球、排球等體育用品訂單量猛增,中國體育用品出口掀起熱潮。
在短時間內提供大批量高性價比產品滿足市場需求,這是“中國制造”的強大優勢和底氣。像奧運會這種大型國際賽事的賽場,不僅是運動員的競技場,也是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生產企業展示實力的舞臺。小到乒乓球、賽場地膠、杠鈴,大到完成體育館、光伏電站的建造,“中國制造”在國際賽事中活躍的身影,是中國完備的制造業產業體系和高效供應鏈得到國際認可的生動注腳,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的體現。
據統計,今年前5個月,“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的體育用品及設備出口達41.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4%;義烏對法國的出口額達17.3億元,同比增長23.7%,其中體育用品的出口同比增長了150.7%。從比賽裝備到周邊商品,中國產品和高效的制造業供應鏈頻頻獲得國際認可。
中國制造閃耀奧運賽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活力和品牌影響力,這也是對中國完備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的高度認可。從最初的簡單產品輸出,到如今深度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從單一的設備供應擴展到多領域、多層次的技術合作,再到全球范圍內的商業贊助與品牌推廣,這一系列戰略轉型與升級,標志著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穩健,越來越自信。
中國品牌在超級體育賽事中的頻頻亮相,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賽事經濟的繁榮與發展,為國內外市場的深度融合與拓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能,還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方式,向世界講述著中國的新發展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開放包容的中國,一個勇于創新、敢于突破的中國,一個致力于綠色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這些元素相互交織,共同塑造了一個更加鮮明、更加立體、更加具有魅力的中國形象,讓全世界對中國有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本屆奧運會上,“中國制造”憑借其強大的創新能力、卓越的產品質量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成功實現了從“產品出海”到“技術出海”,再到“品牌出海”的華麗轉身,贏得了一枚枚閃耀著智慧與汗水光芒的“獎牌”。這些獎牌不僅是對中國制造實力的認可,更是對中國企業勇于開拓、敢于拼搏精神的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