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主要探尋一種基于兒童發展需求的傳統木構游樂設施設計策略,在兒童能更好使用的同時,以便于傳統手工藝在新時代下更好、更受歡迎、更體現價值地發展與傳承。隨著科技的進步,傳統手工藝逐漸被機械化大生產所替代,許多傳統手工藝面臨著失傳的危機。傳統手工藝作為人類文明的瑰寶,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不容忽視。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傳承和發展傳統手工藝已成為一項重要課題。本文以兒童木構游樂設施設計為例,探討傳統手工藝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以及如何發展傳統手工藝以滿足當代兒童的需求。
關鍵詞:傳統手工藝;兒童木構游樂設施;傳承與發展;現代設計;兒童需求
一、兒童木構游樂設施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傳統手工藝逐漸失去了市場的競爭力。然而,許多人開始重新認識到傳統手工藝的獨特價值,它不僅是一種文化遺產,更是一種具有深厚歷史和文化內涵的藝術形式[1]。在國家鼓勵放開“二胎”“三胎”的大背景下,社會對兒童發展的重視不僅僅停留在滿足日常物質需求的基礎上,還關心兒童健康成長的過程。
(一)國內兒童游樂設施設計現狀
我國對于兒童游樂設施的設計研究在19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多見于公園、商業中心、居民住宅區、幼兒園和戶外場所。雖然近年來兒童游樂設施發展飛速,各種形式的設計種類豐富,但是在造型、功能和結構方面都是大同小異,并不能完全滿足兒童發育需求,也不能充分調動兒童游玩的積極性,如上海蟠龍公園(如圖1)游樂設施設計的簡單蹦床、沙土和鉆洞類,在游玩的過程中達不到寓教于樂的教育效果。
(二)國外兒童游樂設施設計現狀
歐美國家對于兒童生長發育的研究相較于我國比較深入,在19世紀,兒童游樂設施就以旋轉木馬的形式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出現。因此國外對于兒童游樂設施的研究相對來說較為成熟,以往的游樂設施設計都是幫助兒童身體與心理方面健康成長,多注重兒童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鍛煉。圖2坐落于法國濱海塞納省杰西·歐文斯公園(Jesse Owens park),設施設計造型與結構多偏向簡約型,缺少對于生理、智力和心理上多元化的設計。
總的來說,兒童木構游樂設施的發展歷程是一個不斷發展和演進的過程,它反映了人們對兒童娛樂和教育的關注和重視。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兒童木構游樂設施還會繼續發展和創新。
二、基于傳統手工技藝的兒童木構游樂設施設計策略
兒童木構游樂設施作為一種傳統的兒童游樂設備,具有自然、環保、安全、耐久等優點,深受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愛,傳統手工藝能夠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更加接近自然的環境,讓他們接觸到真實的物質和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和對于自然、健康的追求,兒童木構游樂設施的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種需求的增長也為傳統手工藝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一)基于傳統榫卯結構的兒童游樂設施設計優勢
在兒童木構游樂設施設計中,傳統手工藝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選材的考究。木構即木結構,即用純木材構建的結構形式。木材相對于其他材質,更容易獲取,且使用方式便利。木結構自身較輕,便于運輸,故廣泛地應用于房屋建造中[2]。傳統的兒童木構游樂設施多采用優質木材,如橡木、松木等,這些木材具有良好的強度、耐久性和自然環保性。其設計需要充分考慮木材的特性,合理利用其優點,以達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2.工藝的精湛。以木結構為主的構件手法和種類較多。在唐朝時期,木結構的制作方式已經有較為完善的法式。《營造法式》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木結構為主的建筑設計書籍,它包含了房屋建筑設計、施工細節、材料選用和供料定額的法規,是由北宋時期李誡主編[3]。書籍記載對房屋設計規定“凡構屋之制,皆以材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他將截面的種類分為八種類別,根據跨度的尺寸來選用。通過材料和力學的原理來推算,那時候的木構件橫截面和跨度之間的關系是對等的,這說明了那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通過大小尺寸的不同來進行選材。在制作兒童木構游樂設施時,要注重細節處理,每一處都經過精心打磨和雕刻,使得設施不僅具有實用性,更具有藝術觀賞性。這種精湛的工藝是現代機械化生產無法替代的。
3.設計的創新。傳統手工藝人善于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并將其融入到設計中。如傳統木作手工藝:榫卯結構。榫卯結構是一種使用榫頭和卯眼相結合的方式,用于連接兩個木材部件。這種結構廣泛應用于古代建筑和家具制作中,具有較高的穩固性和美觀度。榫頭是一種凸出的部分,通常呈方形或圓形,可從一塊木材上鑿出。卯眼是一種凹陷的部分,與榫頭形狀相配合,在另一塊木材上鑿出[4]。榫頭和卯眼的形狀、尺寸和位置都需要精確計算,以確保連接的穩固性。
在制造過程中,首先根據設計要求鑿出榫頭和卯眼。然后將榫頭插入卯眼,通過錘擊或使用木槌使其緊密結合。如果需要更牢固的連接,可以使用膠水或其他粘合劑。
傳統木作手工藝榫卯結構具有許多優點。首先,它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可以承受較大的重量和壓力。其次,由于沒有需要暴露在外的螺絲或釘子,連接點更加美觀。此外,榫卯結構可以方便地拆卸和重新組裝,更方便維修和更換木材部件。通過利用傳統木作手工藝榫卯結構,從現代社會的需求出發,創新設計理念和設計元素,能夠使得兒童木構游樂設施既具有傳統韻味,又具有現代感。
(二)傳統木構技藝在兒童木構游樂設施設計中的應用
基于對現存兒童游樂設施的設計完善,為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在現時代下的積極發展,對社會中小部分兒童游樂設施設計提出了更新設計方法。充分利用傳統木構文化,對公共空間與公共兒童游樂設施進行設計,為兒童提供健康的兒童游樂環境,營造多元休憩空間場所,打造一個和傳統文化相融合的現代兒童游樂設施空間。
1.協調設施尺度豐富設施元素
不同年齡段兒童身體發展情況不同,設計者需要考慮到不同兒童身體需求與心理需求。身體需求上學齡前期兒童(3~6歲)身高約為91.1~121cm,學齡期兒童(7~10歲)身高為121~143cm,因此對設施的尺度設計和種類采取多元化設計,更符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使用。心理需求上針對于學齡前期兒童將設置一些簡單、容易操作的設施項目,例如木構的滑梯和斗拱蹺蹺板。而對于學齡期兒童將設置更有難度的攀爬類和運動類設施,例如木構攀爬架和榫卯拼接設施。
2.提取木構形式表達手法多樣化
在對傳統木構結構提取完成后,需要多種表手法表達傳統文化。例如對于傳統木構中對榫卯結構應用的講解,可在設施一旁的宣傳牌中展示榫卯結構的結構原理,在休閑區的宣傳牌中介紹傳統木構的文化內涵。設施結合文化介紹進行設計表達,共同打造傳統文化下的兒童游樂設施,以此提升現代設計內涵和傳承傳統文化。
3.增強設施藝術性與互動性
結合傳統木構特征與兒童喜愛元素進行創作,設計一批小型景觀小品,進行藝術表達。例如在休閑區域,結合當代建筑材料和木構形式,以“竹馬、小狗坐騎、太師椅、翹腳樓房子”傳統文化元素為主題設計四個景觀小品,既表達了設計中傳統和現代設計相互的融合,又增強了游樂設施場地環境的藝術性特征。同時將設計區域內增強綠化面積和層次,通過改造和更新,營造具有探索性的兒童游樂設施環境,增強場地與使用者的互動性與親密性。
4.保障兒童游樂設施的安全性
在兒童游玩過程中,安全性是第一要素。兒童對于危險預估的能力較低,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幾種安全方面的需要。
(1)材料的安全。傳統木構材料主要表現是木材,但不同的樹種所帶來的木材不同,在氣味和質地上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在木材選擇上禁止使用有毒有害樹種,在保證結構安全的前提下使木材表面光滑耐用,同時對油漆的選擇也要無毒無害。
(2)色彩表現安全。在色彩搭配的選擇上多使用互補色的手法來進行配色,在保證木構原理能夠清晰表達的前提下使用明亮清晰的顏色進行色彩表達,避免使用過多的色彩引發視覺疲勞。根據相關資料調查,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對顏色要求不同,學齡初期的兒童傾向于色彩鮮艷的表現[5]。在色彩設計上應利用兒童對色彩的思考與興趣激發其思維的創造力與想象力。例如暖色調的色彩中橘色會引導兒童聯想到火焰和陽光,冷色調的藍色會讓兒童聯想到冰涼的冰塊和海水。
(3)結構的安全。木結構兒童游樂設施由較多木質組件拼接而成,因此在結構的組成部分要注重穩定性與安全性,細節處理的手法應要避免使用繁瑣復雜的零件,避免設施使用時間過長導致細小部件脫落而導致危險的發生。游樂設施的外光整體上避免尖銳角度出現,表面必須光滑[6]。
(三)木構兒童游樂設施的教育傳承表達
傳統木結構在現代的傳承與發展是要達到一個相互融合的狀態。傳統文化的內容不能直接拿來全部使用,而是需要“再加工”,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修復和改良[7]。而在木構兒童游樂設施設計中,我們應該注重傳統榫卯結構如何再加工從而滿足現代人使用工具的需求,這樣傳統木結構才能在新的時代有新的傳承與發展,才能夠延續下去。以教育為目的進行木構兒童游樂設施的設計,重點在于兒童在玩耍和使用設施的過程中能夠起到寓教于樂的設計目的,能夠讓兒童在玩耍的過程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第一,傳統木構文化是否真正得到傳承;第二,對于兒童設施的設計是否解決了當下所出現的問題;第三,木結構的兒童游樂設計對兒童是否起到正確的影響。
三、新時代背景下兒童木構游樂設施面臨的挑戰與發展
(一)兒童木構游樂設施面臨的挑戰
1.兒童游樂設施需要面對技術進步的挑戰。隨著智能科技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兒童開始習慣于電子設備和虛擬現實等高科技娛樂方式。傳統的兒童游樂設施需要不斷創新和升級,以適應孩子們的需求和口味。這需要設施的設計者和制造商不斷更新技術和設計理念,提高設施的互動性和智能化程度。
2.兒童游樂設施需要應對安全問題的挑戰。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兒童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兒童游樂設施需要符合更高的安全標準和質量要求,以確保孩子們的安全和健康。這需要設施制造商加強質量管理和安全檢測,同時也需要設施使用方加強安全管理,確保設施的正常運行和使用安全。
兒童游樂設施需要面對市場競爭的挑戰。隨著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游樂市場也日益競爭激烈。設施的制造商和運營商需要不斷提高設施的品質和服務水平,以滿足消費者對品牌和口碑的需求[8]。這需要加大市場推廣和品牌建設力度,提高設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3.兒童游樂設施需要應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挑戰。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兒童游樂設施需要符合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使用環保材料和節能技術,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這需要設施的設計者和制造商加強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推動設施的綠色發展。
(二)兒童木構游樂設施設計的創新發展
在面臨上述的諸多挑戰下,如何將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社會需求相結合,是發展兒童木構游樂設施的關鍵所在[9]。以下是一些可資借鑒的發展策略:
1.科技的應用。引入現代科技,如智能控制、物聯網等技術,可以實現兒童木構游樂設施的智能化管理和使用。例如,通過智能控制,可以實時監測設施的使用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安全隱患;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設施的遠程監控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2.個性化定制。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興趣愛好的兒童,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例如,可以根據兒童的喜好和需求,定制不同主題、不同造型的兒童木構游樂設施,提高設施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3.跨界合作。與其他產業進行跨界合作,如教育、文化、旅游等產業,可以拓展兒童木構游樂設施的應用領域和市場空間。例如,可以將兒童木構游樂設施與教育相結合,設計具有教育功能的設施;可以與旅游產業合作,將兒童木構游樂設施作為旅游景點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問題和不足
由于木構兒童游樂設施設計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命題,需要各個環節緊密聯系。傳統技藝和現代設計的相結合在設計過程中還會出現很多現實問題。1.結構設計不合理。一些兒童木結構游樂設施的設計沒有充分考慮兒童的安全和運動需求,結構不科學、穩定性不足,容易導致安全事故。2.材料質量不過關。一些兒童木結構游樂設施采用的材料質量不過關,容易出現腐蝕、磨損和斷裂等問題,不僅縮短了設施的使用壽命,也給兒童的安全帶來隱患。3.施工質量低劣:一些兒童木結構游樂設施的施工質量和工藝不過關,容易導致設施出現裂縫、松動和傾斜等問題,給兒童的安全帶來威脅。4.缺乏維護和保養:一些兒童木結構游樂設施缺乏必要的維護和保養,容易導致設施出現嚴重磨損和損壞,給兒童的安全帶來潛在風險。5.功能性單一:一些兒童木結構游樂設施的功能比較單一,僅僅局限于某一種游戲或運動方式,不能滿足兒童多樣化的游戲和運動需求。
四、結論
綜上所述,傳統手工藝在兒童木構游樂設施設計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發展前景。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在傳承傳統手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發展,將科技、環保、個性化等元素融入設計中,以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同時,我們也應該加強傳統手工藝的保護和傳承工作,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1]林藍藍.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兒童戶外游樂設施設計研究[D].廣州:廣東工業大學,2018.
[2]赫彥茹,李青松,關湃.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視域下榫卯結構的應用[J].美與時代(上),2024(5):14-18.
[3]趙峻立,王芊芊,管超.從中國設計淺析大匠精神——傳統榫卯結構的家具模塊化設計[J].大眾文藝,2024(4):60-62.
[4]沈雨峰.神奇的榫卯結構[J].初中生世界,2024(1):64-66.
[5]張青.兒童游樂設施的無形化設計:以自然要素為主的兒童游樂設施設計[D].上海:東華大學,2010.
[6]徐光興.兒童游戲心理輔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7]楊雪瑩,唐真.基于皮亞杰理論體系下的兒童自然樂園場地游樂設施設計[J].時尚設計與工程,2024(2):20-23.
[8]賀煒.基于兒童需求的公共游樂設施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4(10):366-368,384.
[9]布勒特.兒童娛樂空間[M].張書鴻,曹素平,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作者簡歷:劉欣明,碩士,河南省工業貿易職業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