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這兩個字,對于每一個中國人而言,都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它是精神家園的具體呈現。
童話般的四季,是我記憶中的童年
每當回憶起童年在故鄉的生活,我的眼前就閃過一幀幀幻燈片,像是童話。
春之歌
家鄉的春天充滿了勃勃生機,在那片翠綠欲滴的田野上,盛開著紫云英,仿佛是大自然的調色盤中一抹亮麗的顏色,點綴著一望無際的綠色海洋。竹林深處,火紅的杜鵑花則如同跳躍的火焰,與周圍的寧靜形成了鮮明對比。老茶樹也迎來了新一年的生命輪回,它們剛剛吐露出的嫩芽,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嬌嫩可愛,預示著又一個豐收的季節即將到來。空氣中彌漫著漫山遍野的蘭草花香,還有窄小的田埂邊隨處都是可以拔出來當零食吃的甜草根,隨手拔一根,輕輕地嚼上幾口,這是大自然給予的最簡單而又純粹的饋贈。
夏之夜
夏天的蟬鳴,清澈見底的溪流,那石頭縫里的螃蟹魚蝦捉著迷藏,到了晚上,家家戶戶在道場上灑水降溫,搬出上了年紀的桌椅,坐在樹蔭下吃著晚飯,然后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時刻—老人們三三兩兩坐在大橋頭或大樹下搖著蒲扇說故事,經過了每個人自己的加工,這些故事很有個人特色,我經常聽得出神,妹妹喊我去捉螢火蟲,我也不肯挪屁股,總是求著爺爺奶奶再多說點,聽也聽不夠。
秋之韻
到了秋天就是豐收的忙碌,深紅的板栗,金黃的稻穗,藏在土里的紅薯花生,都在等著被收割回家。孩子們的主要任務是讀書,但每天放學后,也要到田里去撿稻谷,或者去山上,從厚厚的落葉和松針里撿熟透了的栗子,還有各種甜滋滋的野莓。有時候不小心撿到太陽落山,天色黑了,我心里也不會慌,好像自己就屬于大山的一部分,相信大山一定會保護自己。年少的我覺得自己是個冒險家,和爺爺奶奶的那些老故事融合在一起,覺得奇遇隨時都會發生。
冬之寂
冬天,大山變得安靜,一言不發,只剩下呼嘯的北風。這時候,姨娘們會編些竹制品,簡單的篾子孩子們也會幫忙編織。周末,我們會在午后去山上撿柴。晚上則伴隨著溫暖的爐火和書度過,老人們依然會圍著火盆煮著茶,說些古老的故事。只有在過年前夕,山村才會變得熱鬧,要彌補整個冬天枯燥寒冷般的熱鬧,很多在外工作的人都回來了,又帶回來新的有趣的故事。小時候,我不覺得冬天的大雪浪漫,因為它堵著上學的小路,一片白茫茫的,壓得竹林全匍匐在路面上,凍得人找不到東南西北。但是,在回憶里,這些都染上了美好的色彩,也時時讓我在夢中回到了童年故鄉的四季山水中。
我獨一無二的寫作標簽
家鄉的茶文化,是記憶里的清香
我的故鄉是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核心產區,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采茶制茶了。當布谷鳥喚醒漫山遍野的紅杜鵑,也提醒人們就要進入最忙碌的茶春。最初茶葉的采摘是需要“板片”的—需要家里老老小小幫忙分開茶葉的梗和中間兩片葉子摘取嫩芽。那時候家家戶戶門口都放著一個很大的圓形竹編簸箕,孩子們圍坐在簸箕邊,將春天的嫩芽一片片摘下來,至今回憶起來,還覺得手指上有獨特的茶香圍繞。
開始文學創作后,我將故鄉的意象濃縮在了作品里,尤其是喜歡寫我從小喝到大的茶及茶文化。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凝聚著中國文化的內涵與智慧。文化需要獨特的標記,茶與文學從來都是相得益彰,在新時代,我也能夠挖掘出關于茶的更多獨特的文化韻味,繼續探討茶的美學與哲學意象。
大自然與讀書,是創作之源
對我寫作風格和主題選擇產生最大影響的童年經歷,就是親近自然和讀書了。
在大自然中勞動和玩耍,讓我感受到屬于自然的原始之美,也看到一種秩序和生命的本源,讓我懂得了很多關于生命的樸素道理,更加腳踏實地,躬行不倦。我也會去思考一朵花的綻放,一片茶葉的萃取,會懷抱敬畏心和好奇心,尊重生命,接納不同,探索未知。
讀書則幫我打開了另一扇窗戶,就像老人們說的神奇故事,只是書籍讓我更有邏輯和理性去認知世界,在激發想象力的同時,更在悄悄塑造我的價值觀,讓我也想寫出打動人心、能引起更多共鳴的故事。
家人與故鄉,成就我的文學夢
父親為我播種文學的種子
我的父親是紹興人,來大別山區當兵,后來就留在了這個革命老區。我覺得父親身上有一種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光輝,小時候總覺得他是大山里最特別、最厲害的人,他有著不屬于這里的口音,又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善良,贏得了當地人的喜歡和尊重,他寫一手漂亮的字,在一個小本子上抄寫普希金和莎士比亞的詩,也會在每年除夕前,磨好墨,給村里老人們寫對聯,他更是從大城市的書店里,成箱成箱地背回很多小說和各種各樣的文學著作,還開了山村里唯一的小書店。我想,我的文學夢是從父親那兒種下的,經歷了幾千個日夜的孕育,慢慢發芽、長大、開花。
鄉親、鄉情、鄉景,皆是美
故鄉這兩個字,對于每一個中國人而言,都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它是精神家園的具體呈現。我眼中的故鄉是極為美麗的,不只是山水的靈秀,還有人與人之間溫暖樸素的情誼,這讓我對美的一切充滿了向往,也讓我在作品中努力追求美,體現美。
我的作品里有不同的角色,大多是來自于我身邊的人,很多人物都有著革命老區人民的性格特色,既淳樸善良,求真務實,又積極進取,不畏困難,有著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也有美好的心靈,這也是我從祖輩父輩們的形象中提取出來的。
時代的洪流與家鄉的巨變,也讓我看到了當代年輕人作為時代的見證人和參與者,是如何在日新月異的變革中找回與守住本心,尋找生活之美,體驗奮斗之美,向往夢想之美。就像我的作品《洞庭茶師》,里面的人物就是我在生活中遇到過的許許多多懷抱理想、與時俱進、樂觀向上的年輕人的形象積累,也是我為那些志存高遠、敢于擔當、有鉆研精神、勇于拼搏的年輕人寫下的贊歌。
作家簡介 童童
本名童敏敏,中國作協會員,“文學之都”助力者。積極嘗試現實題材創作,從《大茶商》到硬科幻未來現實主義《月球之子》到書寫新時代山鄉巨變的《洞庭茶師》,努力尋求題材和手法的創新。《冬有暖陽夏有糖》等作品被翻譯成英語、印尼語、西語、葡語等多國語言網文出海,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