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分析山西左權開花調《桃花紅杏花白》的歌曲特點和感情色彩。這首歌意在表達男女之間的感情糾葛,并通過微妙的感情色彩來展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關 鍵 詞] 開花調;情感表達 ;風格; 特點
一、民歌的產生
民歌廣泛流傳于我國各個地區,是當地獨特文化的一部分和人們娛樂的一種常見形式。民歌就是民間的歌,是勞動人民的歌。它是勞動人民在生活和勞動過程中集體創造出來的一種歌曲形式,一方面是為了緩解勞動帶來的疲乏,滿足娛樂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勞動人民豐富的思想感情。民歌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在民間,并在流傳的過程中經過集體篩選、改造、加工、提煉等而日臻完美。民歌產生在民間,并在民間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從它產生的那一天起,就承載著人們真摯的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歌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緊密相隨,可以說已經融進了勞動人民的血液里,成為勞動人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隨著人民生活的變化而變化。民歌和其他民間藝術一樣,也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它直接而生動的表達方式反映了人們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情感,所以它們表現的往往就是勞動人民最真實的生活。
一切藝術都源于生活。在生活中人們需要看到希望,在生活中人們需要愛情的滋養,在數不完的日子里人們有數不完的心事要傾訴,而民歌無疑是很好的載體。那些經過數代人的錘煉、篩選而經久不衰、魅力永存的民歌,往往唱的是老百姓的生活,表達了普通人的情感。
為什么民歌往往更動人?那是因為民歌大部分都是產生在田間地頭、春耕秋收、酷暑寒冬之時和男耕女織的生活情境之中。在漫長的歷史中,人們對生活的唯一訴求就是平靜安詳。當生活足夠簡單的時候,人們的想法也簡單,音樂的調子也就簡單,而正是這種簡單和樸實,所以才會深入人心,給人一種大道至簡的感覺。民歌所要表達的就是人們的日常需求和心理寄托,情感的滲透是民歌的靈魂所在,正是因為如此民歌才得以傳承與發展。比如本文要分析的歌曲《桃花紅杏花白》里的“桃花花你就紅來,杏花花你就白。爬山越嶺尋你來呀,啊咯呀呀呔”和“不想旁人光想你呀”這兩句歌詞都是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表達了主人公最直接的情感需求。
二、開花調的風格及特點
開花調是流行在太行山區(或稱東山區)的一種傳統民歌形式,主要分布于山西省左權、和順、武鄉、襄垣各縣,其中以左權開花調最為出色。因開花調歌詞的上句常以“××開花”為起興,下句點題,因而當地人把這種形式的山歌統稱為開花調。值得一提的是,開花調中的“花”,不僅有植物之“花”,更有各類日常用具、物品之“花”,如“門搭搭開花撲來來,門外走進哥哥來”“玻璃開花里外明,遠遠照見俺咯旦兒親”“油燈燈開花一點明,小酒盅挖米不嫌你窮”等。開花調民歌構思精巧、語詞新穎,為廣大民眾所喜聞樂見。此外,歌中用本地方言所構成的襯詞襯句都堪稱一絕,如“啊咯呀呀呔”“親咯旦兒”“親呀咯親呀么呔呀咯呔”等,都極好地凸顯了濃厚的地方色彩。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開花調音調簡潔、深情感人,歌詞具有鮮明的語言特色與藝術價值。它不僅是記錄當地人民生產生活的藝術史詩,也是原汁原味的民間藝術,凝聚了世代勞動人民的生活與智慧。開花調絕大多數由相互呼應的上下兩個樂句組成,旋律以級進七聲性音階為主,間或出現大跳音型,用于表現情感的跌宕起伏,大大增加了音樂的感染力。開花調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曾一度陷入傳承的困境,面臨消亡的危險。慶幸的是,在政府相關部門和廣大愛好者的共同努力下,為保護和傳承開花調奠定了較好的基礎。2006年,左權開花調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也證明了其在音樂和文化上的重要地位。
(一)語言及音樂特點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符號系統。由于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域的語言各具特色。不同地區的方言有時差別很大,所以也就有了“十里不同音”的說法。也正是因為民歌緊密結合方言的緣故,才使得民歌的鄉土氣息濃郁、地方色彩濃厚、演唱形式靈活,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山西地區的方言屬于北方方言,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和別具一格的演唱特色。由于山西地形險峻,歷史上交通相對不發達,所以導致各個地區方言差別較大,特點鮮明。疊字的使用在開花調中是比較常見的,幾乎在每首歌曲中都能找到,比如《桃花紅杏花白》中的“桃花花”“榆樹樹”“金針針”“圪節節”等,這些疊字的使用更加突出了地方特色。
山西小調的結構較為規整,短小精干,具有特定的模式——對應模式,上下兩句相互對答,共同表達一個觀點。上句起興,用某件東西做興;下句是比,并加入特定的事情來點明主題。以《桃花紅杏花白》為代表的左權開花調的音樂特點非常明顯,具有地方民歌特色,演唱時旋律優美,情感表達細膩,聲腔婉轉悠長,能夠唱出人們的心聲,從而受到人們的喜歡并廣為流傳。
(二)開花調的演唱特點
1.氣息
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想要做某件事,必須要有做這件事要用的工具。唱歌也是如此,要想把歌唱好,就必須有科學合理的呼吸。呼吸是唱歌的動力源泉,能夠掌握好正確的呼吸方式,唱歌也就成功了一半,由此可見呼吸的重要性。
提氣、頓氣、彈氣、收氣、停氣等獨特的呼吸方法在演唱左權開花調時經常會用到。這些方法的運用也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些氣息的運用方法。
提氣,在演唱時十分常用,指聲音從胸腔傳到頭腔,也就是由真聲轉化成假聲。
頓氣,適用于高音區部分,以及力度較強的段落和結束時的幾個字。《桃花紅杏花白》中的結束句“啊咯呀呀呔”提高八度來唱,加入頓氣,使歌曲進入高潮,隨之結束,達到良好的聽覺效果。
彈氣,適用于快節奏的歌曲,在高音部分使用較多,要求演唱者把氣息沉下來,用氣息帶動情緒,從而使演唱出來的聲音更加具有穿透力和共鳴。如山西著名民歌手石占明演唱的歌曲《五哥放羊》中的高潮部分“十二月”,整段都運用了彈氣,目的就是為了使聲音更具有穿透力。
收氣,在許多歌曲的結束部分都會運用,能給人一種穩定感和即將結束的感覺。《桃花紅杏花白》中的結束句“啊咯呀呀呔——”就是持續四拍后結束。
停氣,往往在句中使用,可以表達特殊的情感。演唱時氣息中斷片刻后,再繼續進行。它是字與字之間的停頓,而非感情上的停頓,從而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適用于演唱音斷意不斷的歌曲,比如欲言又止或泣不成聲。
2.共鳴
頭腔共鳴、口腔共鳴和胸腔共鳴是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經常用到的三種共鳴形式。頭腔共鳴一般用于高音部分,是鼻翼兩側吸開,舌尖上抬,舌根自然放下,硬腭以上的部分處于集中興奮的狀態。演唱者利用頭腔共鳴形成具有各自風格的演唱方式。口腔共鳴是嘴巴上下張開,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笑肌提起,上腭提起,硬腭自然放松,讓歌聲在口腔中產生共鳴并傳出。胸腔共鳴是要用半打哈欠的狀態,體會咽部的感覺,氣息下沉,在胸口處通過振動發音。胸腔共鳴適合唱中低音區的歌曲。
左權開花調演唱時注重聲音的豪放,把頭腔共鳴、口腔共鳴和胸腔共鳴合理運用好,才能把民歌唱得亮、唱得實,才能唱出左權人民的樸素情感。
三、開花調《桃花紅杏花白》的情感表達
(一)演唱準備
想要唱好一首歌,就必須要了解這首歌想要表達的情感,以及創作背景和歌曲譜面的基本知識。這就要求演唱者反復品味歌詞來掌握歌曲所要表達的感情內容。《桃花紅杏花白》講述了一位男子翻山越嶺去見心上人,隔著一道山崖遠遠的給心上人唱情歌的場景。“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爬山越嶺我尋你來呀”“金針針你就開花,六瓣瓣你就黃,盼望和哥哥(妹妹)結成雙呀” “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盼望和哥哥(妹妹)結成雙呀”等歌詞表達了男女之間真摯的情感、對美好愛情的追求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向往。
(二)藝術風格的處理與把握
演繹好一首歌曲,必須要以豐富的情感為基礎。一首優秀的歌曲有著豐富的織體,它會隨著節奏、旋律、速度、歌詞的變化而不斷地進行情緒上的轉變。《桃花紅杏花白》這首歌在第一段中為了體現出一種起伏明顯、曲調婉轉的旋律線,用了四四拍的節奏旋律,將樸實、真摯但又不失俏麗、嬌媚的歌詞運用藝術手段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歌詞描繪了一幅美好的春天景象,用此景此情來襯托男女之間的真摯愛情。歌詞充分展現出女子活潑、可愛、俏皮的性格,演唱時需要用比較柔和的語氣來表達,到“爬山越嶺我尋你來呀”這一句時語氣和感情需要加重一些。“啊咯呀呀呔”最后的“呔”輕輕柔柔地唱出來,表現了女子對愛情的羞澀感和對男子的愛慕之情。第二段歌詞“榆樹樹你就開花,圪節節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咯呀呀呔”,歌曲的情緒和旋律有了明顯的改變,與前面的旋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演唱這段歌詞的情緒一定是積極向上的,要唱出層層遞進的感覺。第三段“鍋兒來你就開花,下不上你就米,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咯呀呀呔”和第四段“金針針你就開花,六瓣瓣你就黃,盼望和哥哥(妹妹)結成雙呀,啊咯呀呀呔”在音程上進行了轉換,這就要求演唱者具備一定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處理的方法,才能夠唱出這首歌的韻味,把整首歌曲推向高潮。演唱時要注意在嘴巴打開的同時要保證歌唱位置的統一,聲音往前送。在感情運用上有了柔美之感,但是在演唱的時候還是要用高位置來進行演唱,當唱到 “呀”這個最高音時,演唱者的情緒及音高要控制一點,目的是達到完美的音響效果。第五段“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盼望和哥哥(妹妹)結成雙呀,啊咯呀呀呔,盼望和哥哥(妹妹)結成雙呀,啊咯呀呀呔”在演唱最后一個字“呔”時要加長時長,給人一種連綿不斷、悠長舒暢的感覺,最后漸行漸遠直到消失。以此使聽者和演唱者都置身于優美的景色和美好的愛情中,同時以此來表現歌曲前后呼應的結構,使得整首歌更具完整性。
連貫、流暢的呼吸是唱好整首歌的前提,只有正確的呼吸方式才能夠把整首歌的情感完整地表現出來。在《桃花紅杏花白》的演唱過程中,氣息的運用同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首歌情感變化幅度大,有時是敘述的,有時是感慨的,要想生動、細膩地表達這些情感必須把氣息調整好。這就要求演唱者找到正確的換氣點,不能因為換氣而影響整首歌的連貫性,尤其是唱到“啊咯呀呀呔”的“呔”時,需要大量而均勻的氣息來支撐,這樣演唱才能完整、連貫,感情才能得到充分地展現。
總之,《桃花紅杏花白》繼承了山西民歌的傳統,更是左權開花調的代表。整首歌樸實、真摯、活潑,匯聚了山西民歌的萬千精神,將開花調演繹得淋漓盡致,用最純樸的語言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時也體現了勞動人民對本土文化的熱愛,讓人們的情感有了寄托。可以說,整首歌的演唱都是為了情感的表達,因此在演唱時一定要熟悉歌詞背后的故事,只有這樣才能完整地表達出歌曲的內涵和情感,使聽者為之動容。隨著時代的發展,演唱者在演唱時也添加了許多新的元素,使得這首歌更具活力,展現了人們的文化生活,更代表了山西人民的精神風貌及生活態度。因此,在演唱時要注意歌曲的音樂形象,更要注意把握地方特色,
四、結束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姿態萬千,猶如奔騰的黃河,滔滔不絕,使得華夏兒女以頑強的生命力屹立在中國的大地上。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由于地理環境的差異、人口疏密程度的不同、經濟發展的不一致,導致不同區域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進而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山西是地域文化非常濃厚的省份,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最突出的就是山西民歌。《桃花紅杏花白》不僅僅是一首歌,更承載了山西的文化歷史和山西人民純樸善良的性格與真摯的情感。
參考文獻:
[1]王華.試探山西民歌的現狀與發展[J].大家,2010(22):42-43.
[2]臺慧.試論新編山西民歌《桃花紅,杏花白》的二度創作[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9.
[3]喬潤令.山西民俗與山西人[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5.
[4]劉麟,王志信.母親河[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
[5]山西省音樂舞蹈研究所.山西民歌三百首[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88.
[6]周曉雯.論山西開花調及演唱方法[J].民族音樂,2010(6):39-40.
[7]郭艷玲,倪洨.王志信《桃花紅杏花白》作品分析與演唱處理 [J].嘉應文學,2024(8) :132-134.
[8]楊淑月.淺析山西左權民歌的藝術風格特征:以《桃花紅杏花白》為例[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4(7):118-120.
作者單位:麗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