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我國公布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為學校教育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礎上《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核心素養包含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與學習能力等。語言能力強調英語語言屬性及應用,文化意識強調跨文化能力和國際視角,思維品質是特定思維方式和能力,學習能力強調良好習慣和方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體現學科特色,注重教書育人目標。
大概念也被稱為大思想、大觀念、大觀點等,它并不是指在單元中存在的某一個固定的概念、問題或主題,而是指基于單元整體形成的某一個知識點的內核,是能夠讓知識點的遷移和應用變為更高級的、關聯性更強的核心概念或命題。換言之,大概念中的“大”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而是指單元的“核心”,是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后仍然能夠自主解決問題的“核心素養”。因此,在進行單元大概念提取時,我們不應該僅局限于概念,更應強調文化背景、基礎理論或論題或觀點等。
(一)全面梳理
全面梳理是進行單元大概念提取的首要步驟,也是最關鍵的步驟。首先,應該從宏觀方面分析并認知新課標,應對其中針對課程有關知識點的論述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其次,要對譯林版英語教材從系統性和整體性上有一個基礎認識。以譯林版六年級上冊的教材為例,本冊共分為八個單元,分別承載著不同的教學內容,代表著不同的主題,而在第八單元Chinese New Year中,主要以世界各地的重要節日為線索,旨在讓學生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Story time部分以一封郵件展開:春節將至,香港居民Anna給蘇海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描述了她即將到來的節日的計劃,同時也展示了一些與大陸人民不同的慶祝習慣。語篇以電子郵件為載體,在引入單元話題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了電子郵件的格式和結構。而Grammar time中主要強調了一般將來時句型be going to...的句型。在Checkout time板塊包括兩類活動:蘇海回復Anna的郵件中,“選擇并書寫”部分是對“故事時間”活動的延伸內容。教師在學生完成選詞填空活動后,可以繼續和學生就郵件的內容進行問答或復述活動,以操練和鞏固本單元重點句型be going to...結構。Culture time版塊闡述了中、英、美的主要節日:春節、圣誕節與感恩節。Cartoon time部分描述的是Bobby在大年夜的活動:首先,他們享用了剛做好的餃子,收到了紅包,接著與姐姐Tina商討了新年第一天的計劃,并最終欣賞到了精彩的煙花秀。這一部分繼續了本單元的主題,重現了場景,包括除夕夜吃餃子、收紅包和觀賞煙花等傳統習俗。通過觀察單元內容能夠看出,本單元主要說明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節日風俗,旨在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因此,在提取大概念時,我們就有了一個具體的方向。
(二)精細整合
通過整理單元內容能夠看出,本單元無論是句型還是教材編排都著重強調文化習俗這一基礎概念,這說明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所以,本單元的教學建構需基于該重點進行。任何國家的任何文化和節日都有其豐富的底蘊,這些節日的慶祝方式也代表著當地人民所信仰和追求的精神目標。我們應該在教學時給予尊重和包容,讓學生在了解不同國家文化的同時,尊重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差異。除了確認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外,本單元的重要知識點為一般將來時,學生需要重點掌握一般將來時的句型特點,包括陳述句句型be going to do...和疑問句句型What are you/they going to do...?What is she/he going to do...?
(三)聚焦提取
聚焦提取是在全面梳理明確單元核心和知識點后,確定并提取出本單元的大概念。經過上文的梳理和整合,我們基本上可以確定本單元的重要知識點與人文主題,加之以往學生學習的相關知識與對這兩個方面的認知,能夠發現本單元教學包含“文化意蘊”“節日習俗”和“一般將來時”。因此,我們可以將這一單元的大概念進行聚焦提取,最終確定本單元的大概念為:利用一般將來時描述節日的慶祝方式和不同國家之間習俗和文化的差異。
到此,我們就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對單元大概念的提取,但這一大概念是否適合本單元的核心教學,是否符合學生具體學情,或是否對后續的教學活動產生影響都需要將大概念投入到課堂實際教學中進行印證。因此,我們在提取確認好單元大概念后應該帶著演繹式思維再次回溯到教學體系和單個語篇中的教學語境中進行再次分解印證。
(四)輻射分解
演繹思維中的一個環節是輻射分解,將大概念利用輻射分解的方式應用于單元教學,有助于驗證大概念提取的方向是否準確無誤。我們可以將單元核心的大概念比作原子核,而單元的教學內容、目標、策略和方法就像是環繞原子核的電子,它們以單元大概念為目標導向而運轉。選出的大概念能否統領整個單元教學應該把該概念融到整篇文章與語篇中進行審視和印證。
還是以這一單元的大概念提取過程為例,我們將在上文中提煉出的“利用一般將來時描述節日的慶祝方式和不同國家之間習俗差異”這一大概念放到單元體系以及具體語篇中進行反思可以發現,這一概念是能夠輻射到全單元的全部教學內容的。而我們再將這一概念進行拆解,可以發現這一大概念包含“一般將來時”“節日慶祝方式”“習俗差異”“文化差異”四個關鍵詞,通過思考這四個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系,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層級,從而明確在每一課時教學中如何圍繞該層級的單元概念開展課堂教學,這也是將大概念具象化、實踐化、可操作化的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概念的內涵、本質和意義。
(五)投入印證
單元大概念是從單元語篇和文本中提取的,在檢驗時也應投入到單元教學和語篇中去。將大概念再次投入到具體的語篇和語境中才能真正驗證大概念是否出現了方向上的錯誤和偏移,才能真正檢驗大概念是否符合教學目標,才能真正證明大概念是否符合學生具體學情,這也是梳理的逆過程。在印證時,我們需要將大概念以及大概念分解出的重要概念、普通概念和小概念,分別投入語篇中進行印證和審視,看各個概念是否能覆蓋文章的全部語篇,是否能統領全文,是否能支撐本單元的教學框架,是否能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指明方向。明確了這些問題才能真正為以后的教學活動打好基礎,才能為提出好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做好奠基,才能真正實現對單元大任務、大進階的設計。
在本單元中,重新組合梳理邏輯關系后發現,首先需要讓學生明確的概念是“節日慶祝方式”:在單元第一課時Story time中,介紹了中國人在慶祝春節時常見的習俗,包括放煙花(firecrackers)、吃餃子(dumplings)、收紅包(red packets)、舞獅(a lion dance)、吃春卷(spring rolls)等。了解完春節常規的慶祝習俗后,在第二課時Grammar time中我們即可利用“一般將來時”的句型和結構描述節日的慶祝方式。第三課時Culture time和Cartoon time板塊中主要闡述了中、英、美三個國家在春節、圣誕節與感恩節的不同的慶祝方式,學生可以在進一步的學習中感受不同國家之間存在的習俗差異和文化差異。第四課時Checkout time板塊是蘇海寫給Anna的回復,作為Story time的延伸進一步鞏固了一般將來時的時態用法,要求學生能實現知識點的遷移,完成教育的閉環。
大單元教學是新一輪教育改革主要趨勢之一,它要求教師投入努力、熱情與智慧。從理念整合、提取、解析、驗證這一過程體現了演繹與歸納思維,形成了系統科學的邏輯體系。提取單元大概念后,制定教學目標、分析學情、設置任務活動及課后評價,都需教師用心來完成。只有如此,大單元教學才能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
【本文系江蘇省“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青年專項重點課題“基于大觀念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研究”(課題編號:C-b/2021/02/3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