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化辦學打破了校際的“資源墻”,打通了校長心中的“理念墻”,促使集團各校“和而不同”,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實現和諧共生,文化共融。為加快區域基礎教育均衡化、優質化進程,擴大名校優質資源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實現優質教育公平化、普及化,讓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江蘇省常熟市實驗中學一體型教育集團不斷探索前行,逐步深化一體型辦學改革,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大幅縮短新建學校的成長期,有效促進各成員學校的自我發展,取得了“1+2遠大于3”的效果。
一、管理共融,加強科學高效的管理
在推進管理共融的過程中,我們制定集團章程,以對成員校進行協同管理,使整個集團的教育教學活動和其他配套建設實現規范化、制度化。這樣不僅減少了各成員校在管理上各自為政的不協調性,而且可以大大提高集團的管理效率,增強集團的競爭力。江蘇省常熟市實驗中學一體型教育集團還組建了校務管理委員會,主要由各校區領導班子成員組成,定期召開集團校委會,研究決策集團重大事件,部署日常工作任務,整體規劃集團的辦學方向、辦學特色和發展目標,通過組織牽頭、縱橫聯動、共建共享,促進集團內各成員校的高質量與特色發展。
二、師資共通,建設優秀教師隊伍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根本。江蘇省常熟市實驗中學一體型教育集團成立伊始,就堅持以提高師德水平、建設學習型教師團隊為主線,全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專業化教師隊伍。去年,我們成功申報了常熟市第三批“四有”好老師團隊。
我們制定了《常熟市實驗中學一體型教育集團關于進一步強化教師統籌調配的實施方案》,從2018年秋學期七年級開始,集團內教師課務按年齡、稱號等因素統一編排,以一屆為一個周期,進行交流。本部的優秀骨干教師到昭文校區、清暉分校交流,這些教師發揮了骨干教師的輻射作用,帶動了教育教學工作的長足進步。同時昭文校區、清暉分校的教師到崇文或湘江校區交流后,在同組其他教師的幫助和帶動下,也能夠快速適應新環境下的教學工作,而且相對來說更容易取得教學上的成就感,激發出更強的工作動力。“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教師合理、有序、定期輪換流動,必將有利于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質量的提升,也必將促進各校區教育教學均衡化發展。各校區的教師都是“一家人”的概念深入人心,彼此取長補短,經驗共享,成果共育,充分發揮了學校管理對教師發展的促進作用。
三、研訓共享,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方向永遠比速度更重要。集團的研訓工作確保了辦學方向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協調開展好研訓工作是一體型教育集團辦學的一項重頭戲。崇文、湘江校區“‘五育并舉課程’落地路徑與評價模式的實踐與研究”課題通過了蘇州市2022年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線上答辯,昭文校區“初中信息技術課程項目化實施的實踐研究”通過了蘇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中期評估。集團各校以會議、活動、網絡等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共同、高效開展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活動,如教研組活動、課題活動、特色建設活動、素質教育展示活動、學科研討活動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集團的教研組活動每周開展一次,由四個校區輪流承辦,加強了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協作。教師們及時共享集團內各校區教育教學成果及資源,“名師課堂”多媒體教室實現了多校區之間的會議、課堂連接,有效幫助和推進了集團內各校區教師在學科教學方面的快速發展,讓各校區教師在研訓共享中,學習先進經驗,開闊視野,提升水平。
四、文化共建,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
江蘇省常熟市實驗中學一體型教育集團重視學校文化的影響作用,力爭讓“實驗精神”扎根在集團所有師生的心中。我們在積極推進文化互融、堅持“一盤棋”發展的同時,也尊重成員校的文化特色,使各校區既有集團共同的主體色調,發揮品牌效應,又有個性化的亮點,努力形成“一校一品”,在美美與共中共生、共享、共成長。
集團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把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深刻融入學校教育,厚植愛黨、愛國家、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情感。上一學年我們組織了一體型教育集團經典誦讀大賽、插圖創作大賽,開展了學雷鋒志愿活動、婦女節感恩教育活動、清明節掃墓活動、沙家浜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師生感悟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養。集團各校圍繞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標,全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集團還重視家長和社會的力量,通過召開家長會、定期家訪、舉辦家長學校、組織家庭教育大講堂等方式,積極宣傳學校的教育理念,整合家庭、學校、社會資源,逐步形成合力,實現家校共育。
五、質量共進,探索優質高效的教育
集團以“向課堂要質量,由有效到高效”為教學追求,致力于高效課堂的實踐和探索。我們引導集團各校以新課標為導向,落實“雙減”政策,堅持聚焦課堂、問診課堂、改進課堂的總基調,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增添課堂的活力,提高教學的魅力。
為適應時代的飛速發展,集團各校不斷創新,賦能教育內涵發展。江蘇省常熟市實驗中學明確“學校一切教育活動都是課程”,構建以課程為中心,以教師、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以開放性、選擇性、綜合性為特征的適合學生發展的課程系統,開發了如讀寫無界、放眼世界、趣味數字、科學探索等學科類校本選修課程,開發了人文講座、社會實踐等內容,每學期常態的校本選修課程有四十多門。集團各校互通有無,堅持“合格+特長”的培養目標,五育并舉,加大課程文化建設力度,拓寬學生成才渠道。各具特色的學生社團,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豐富了校園生活,激發了個體潛能,促進了學生多元發展,取得了優異的辦學成果。
時光荏苒,集團化辦學的良好效果已日漸突顯。下一個階段,江蘇省常熟市實驗中學一體型教育集團將繼續深入落實集團化辦學要求,加強管理,助力教師發展,尤其是年輕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開展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動,研究“雙減”政策下的教學策略,強課提質。我們還要加強集團內教師交流輪崗和課程研究,實現集團的高位均衡發展,努力形成達到一定水平的具有集團特色和校區特色的課程體系,促進各成員校進一步加強優質共建、合作共贏、資源共享、特色共生、學生共育、發展共進。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