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西安分會場的節目《山河詩長安》震撼了全場,熒屏上,詩仙李白跨越千年的時空,破風而來,飲酒對詩,再現盛世中的詩韻長安。西安,這座承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文化的古韻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它擁有的不僅是千年的大唐不夜城、大雁塔、鐘樓,更有縈繞著墨香的書院門,成就了書香長安的文化傳承。
西安書院門是一條歷史文化氣韻濃厚的步行街,名字源于明清兩朝的最高學府——關中書院。街口的牌樓高聳,牌匾上書“書院門”三個燙金顏體大字,兩旁對聯則書寫著“碑林藏國寶,書院育人杰”,毫不避諱地向游人展示著這里深厚的文化古韻。
綿綿的細雨,輕輕地飄灑在這條石板路上,仿佛每一滴雨都帶著幽幽的墨香,徘徊飄蕩在書院門這條文化古街上。路兩旁是清一色的二層小樓,老舊的墻面流淌著歲月斑駁的痕跡,街道兩側鱗次櫛比的鋪子,其中不乏經營了幾十年的老店。在這里,不僅可以買到筆墨紙硯這樣的文房四寶,還可以買到不少書畫、剪紙、皮影等藝術品。這里的藝術品可不是來自工廠化批量生產的,而是藝藝術家們精心勾勒,用心所書畫,件件皆臻品。
街道上文創古玩比比皆是,“西安書院門古玩藝術城”更是個好去處,這里聚集著許多小攤位。隨意走近一間攤位,就見其整齊地擺著剪紙、扇面、書簽、字畫等。這些筆墨自成一派風骨,飄逸而靈動,畫作工筆細致。有象征著“事事如意”的柿子,有大氣明艷的牡丹、晶瑩剔透的葡萄等。光是站在攤位前欣賞,眼前的都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賞心悅目,順便還能零距離觀看藝術家們現場創作。
瞧,那家攤位前有位上了年紀的老師傅,此刻正執著狼毫小筆在素白扇面上細細勾勒,一幅幅活靈活現的圖案躍然于紙上。“師傅,您在這里多少年了?”漸漸地,周圍聚集著幾個外地來的游客好奇地詢問。老師傅放下筆道:“十幾年了。”“扇子真漂亮呀!”贊嘆聲不絕于耳。“如果買的話,可以自己選圖畫,現場作畫。”老師傅扶了扶眼鏡笑著說。本就被《山河詩長安》吸引而來的游人,聽老師傅這么說,紛紛圍著老師傅挑選著自己喜歡的圖案,好一睹長安書畫的風采。
出了“藝術城”,沿著書院門的街道一直走下去,踏在細雨打濕的石板路上,閉著眼都能感受到書香縈繞在鼻尖。此時游人如織,紛紛感嘆著書畫藝術的唯美。這條街除了縈繞著墨香的文化街區外,還有著名的關中書院與于右任老先生故居。
關中書院是在明代萬歷年間,由陜西著名學者、工部尚書馮從吾創建,明清時期一度是陜西最高學府,如今是西安文理學院的書院校區。它與古樸的街區幾乎融為一體,門口一個高大的石牌樓聳立,左右兩側分別寫著“崇文”“尚德”,彰顯著書院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
書院環境清幽,院中古木環繞,青磚黛瓦,幾步一亭臺,較為完整地保留了書院的原貌。踏上石階,穿過墨香暈染的門扉,看著古樸書屋,里面整齊地擺放著桌椅,耳邊依稀可聽見學子瑯瑯的讀書聲。讀書聲穿透百年時光,迎著晨鐘暮鼓,踏著清風朗月,跨越時光,留給后人無限的遐想。
不似關中書院的古樸大氣,于右任先生故居隱蔽于街道的古建筑中,很容易被錯過。該故居始建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磚木結構的三進院落,由門房、花園廳房、上房、后院組成,整體建筑面積約一千五百平方米。故居中收藏了不少于右任先生的書法真跡與名家書畫,是個文化底蘊極其濃厚的地方,為書院門更添幾分文化底蘊。
歲月雖流轉,唯有墨香縈繞的書院門始終風景依舊,它以獨特的文化魅力吸引著八方游客,讓“長安古韻”在人們心中如潺潺溪水流淌開來……
編輯|孫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