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要戰略舉措。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既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的根本需求,更是完成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使命任務的基本原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內涵可以概括為3個引領:價值引領、理論引領和實踐引領。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引領,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科學理論傳播、融入基層思想政治工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鄉村志愿服務。
關鍵詞 鄉村振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文明實踐;引領;路徑
中圖分類號 G24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21-0267-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1.057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The Connotation and Path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Leading Civilization Pract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MENG Li
(Depart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arty School of Anhui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 Hefei, Anhui 230059)
Abstract Focusing on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core socialist values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measure for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Leading the civilization practice in the new era with core socialist values are not only the fundamental need to promot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to take root in rural areas, but also the basic principle for fulfilling the mission and task of propaganda,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work in the new era. The connotat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leading the civilization practice in the new era can be summarized into three guidance: value guidanc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guidance. To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on the civilization practice in the new era, core socialist value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dissemination of scientific theorie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and should be used to lead rural volunteer service.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Core socialist values;Civilization practice in the new era;Lead;Path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21BGL072);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一般教學研究項目(2022jyxm149)。
作者簡介 孟麗(1975—),女,安徽巢湖人,副教授,碩士,從事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文化振興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1-31;修回日期 2024-03-08
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確了“七個著力”的重大要求[1],“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要求“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健全志愿服務體系”,這既為價值引領、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三者間系統設計規定了簡明而又鮮明的政治邏輯,也為運用價值主導和引領研究話語體系、制度安排、協同增益提供了基本向度。
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內涵
1.1 價值引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了社會主義的價值本質,是規范文明實踐導向和價值評判的根本準則。以“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結構體系,在思想文化建設、公民道德建設等方面發揮著引領性作用。
1.1.1 凝聚社會共識。
一是持續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導農民群眾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二是發揮村規民約的“三治融合”功能,引導農民成為治理“主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2]。 三是持續開展以傳承傳統美德,弘揚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等時代精神為主題的文明實踐活動,以移風易俗為著力點,樹立鮮明的價值標桿。
1.1.2 引領價值評判。
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就是這個國家所共同遵循,用以辨別是非曲直、善惡對錯等的總體觀念。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要成為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的陣地,引導群眾正確辨識與選擇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追求,以當代中國社會各利益階層、社會成員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抵御西方價值觀滲透;引導群眾追求健康向上、品位高雅的精神生活,自覺抵御泛娛樂化、庸俗化等不良文化的侵蝕。
1.1.3 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凝聚力引領力。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社會轉型矛盾疊加,鄉土文化受到了西方拜金主義、物質主義的沖擊,在鄉村社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主流意識形態淡化、精神信仰迷茫等問題,導致農民價值觀呈現多元化、異質性的特征[3]。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應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持續用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抵制錯誤和有害的社會思潮,引導公民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價值自覺。
1.2 理論引領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為首要政治任務,通過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基礎、豐富內涵和文化底蘊,使科學理論真正為農村群眾所掌握,并進一步轉化為自覺投身農業強國建設的內生動力。
1.2.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從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政府制定政策、發展經濟的有益參照,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從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深刻的倫理智慧,體現了致力于構建公正的法治環境、安全的政治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的理念追求。從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人文價值意涵,其迸發出的精神動力“歷久彌新”[4]。
1.2.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馬克思主義“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真正實現了每個個體的潛能與價值的全面發展;也體現了作為社會群體的人,利益需求和價值取向的豐富性和復雜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制度化蘊涵著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實踐品格,運用戰略思維,關注群眾利益訴求和價值愿望;運用辯證思維,找準群眾思想問題的共鳴點、利益的交匯點;運用創新思維,在理論和實踐的良性互動中,推動認識的發展。
1.3 實踐引領
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味著群眾的主動參與和自覺奉獻,就是要形成核心價值觀的凝練文字與日常生活方方面面融為一體的生動景象。
1.3.1 引導農民將積極的自我認同與社會認同、國家認同相統一。
“三個倡導”具有內在邏輯性和關聯性,是有機融合的整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包含個體維度的價值,即促進和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也倡導國家和社會層面的價值,即捍衛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等實踐活動為載體,增強理論政策的說服力和解釋力,避免價值懸空,培養農民的全局視角、科學視野、發展眼光,不斷提升農民綜合素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微觀基礎。
1.3.2 推動文明實踐活動提質增效。
文明實踐要體現知行耦合,既要體現文明的高度和廣度,也要結合實踐的深度和力度。思想引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持續過程,要逐級、逐層、逐步設計教育實踐的階段計劃和實施標準。整合各種教育資源,立體化構建載體路徑,進行整體設計和科學統籌,實現各要素間的無縫銜接、多維協同,做到實踐陣地橫向拓展和實踐內容縱向延伸的有機結合,增加實踐活動的時效性和知識性。
1.3.3 塑造鄉村新風尚。
一是嵌入生產實踐。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強鄉村發展動能,培育農民“不等不靠”的內生動力,引導農民在勞動中勤勞奮斗、誠信守則、恪守職業道德。二是嵌入生活實踐。生活實踐包括村莊公共生活和家庭生活兩方面。村莊公共生活包含公共場合、公共交往、公共事務等。通過舉辦集體認同感強的公共活動、樹立先進典型等方式,打造接地氣的輿論場、弘揚正氣的能量場,引導農民遵守公共秩序、踐行社會公德。三是嵌入文化生活。通過文化遺產“活化”利用,舉辦兼具教化和娛樂功能的群眾文化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環境[5]。
2 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面臨的困境
2.1 理論傳播不夠深不夠活
理論宣講要積極回應群眾關切,要講清楚黨的政策同群眾需要的密切關系,特別是利益關系。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6]。如果價值觀輸出僅僅停留在純粹的宣傳層面,脫離現有的物質基礎、社會關系,就無法使群眾真正理解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標導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導向之間的緊密相關性。
2.2 融入機制不夠實不夠準
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關鍵是讓農民自己決定選擇什么樣的公共文化服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借助職業生活、公共生活等場域得以實現有效培育,如果這些場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內在關聯未有效建立,對群眾的疑問和反饋不能及時跟進,激發農民主體性的動力因子就會欠缺。
2.3 志愿服務不夠專不夠靈
一方面,農民參與度不高。農民群體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自我管理能力弱、流動性強,加上經濟收入、生活條件等環境因素限制,造成了有的地方還存在農民群體參與志愿服務積極性不高、參與渠道受限、專業性不夠等情況[7]。另一方面,鄉村志愿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在志愿服務內容方面,生活類的基礎服務較多,產業發展、鄉村治理方面的服務相對較少;在志愿服務隊伍建設方面,缺乏對志愿者的長效激勵保障機制。
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路徑選擇
3.1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科學理論傳播
一是講好“三個倡導”,應做到事理、道理、哲理相結合。在政治站位的高度、同政策結合的廣度和事理分析的深度上繼續深耕,以內容優勢贏得傳播優勢。對熱門社會話題的理論分析、對農民關切的及時回應、對群眾思想困惑的理論解決,這些都是理論轉化和政策傳播的有效途徑。二是傳播方式要不斷迭代升級。一方面,增加精神文化產品的供給渠道。各地應結合特色文化資源,整合鄉土人才隊伍,用好融媒體矩陣、大數據、智慧云平臺等新技術手段,在宣傳載體、傳播模式、呈現方式、活動形式上實現多元化、特色化。多運用短視頻產品、微傳播方式,推動個性化制作、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另一方面,尊重基層首創精神,發揮好農民主體作用。開展群眾性的文明實踐展示活動,通過戲曲、快板、歌舞作品等形式,宣傳最美家庭、美麗庭院、好人故事等先進事跡,弘揚傳統美德、倡導移風易俗。鼓勵群眾通過自媒體,充分展示各地在推進鄉村面貌改善、農民生活方式變遷、農民文明素質提升、鄉村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的可喜變化,講好新時代的鄉村故事。
3.2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基層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培育鄉村公共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是一項系統和長遠的工程,不僅需要從理論詮釋、媒介形式、教育宣傳等方面一體化推進,更需要從法理支撐、制度設計、實踐養成等方面遞進發展。將主流價值觀傳播與情景體驗、情感交流結合起來,暢通群眾參與渠道,打造信息傳播、民主協商、地方形象展示等平臺,構建社交網絡中的“強連接”,帶動鄉村文化建設。二是創新文明實踐聯動機制。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以文明實踐搭建平臺,整合各類宣傳載體和資源陣地,建立多部門協調聯動機制,讓各類資源互聯互通,讓各方力量形成合力[8]。三是堅定不移走好群眾路線。把文明實踐活動深入到機關、企業、學校、社區、村鎮,助力機關黨員教育、學校德育美育、社區治理提升、農村移風易俗,不斷擴大活動作用力和受眾覆蓋面。工作要讓群眾監督,效果要讓群眾點評,要從群眾的視角去看問題、找原因、出對策,以群眾的真心擁護、真實反饋作為評判標準,看群眾是“真參與”還是“被參與”、是“真滿意”還是“被滿意”,把群眾對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知曉率、參與率、滿意率作為檢驗成效的重要依據。
3.3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鄉村志愿服務
一是突出價值內涵,提升主流價值的引領力。志愿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因子,志愿服務活動要見人見事見精神。通過精心策劃志愿服務活動項目和載體,強化主流價值引領,不斷豐富志愿服務的內涵,彰顯扶危濟困、共克時艱的民族品格,讓人們在奉獻和服務中不斷升華思想境界,激發志愿者對生命價值的積極態度,不斷增強鄉村社會治理韌性[9]。二是聚力民生服務,提升增進民生福祉的服務力。通過“互聯網+志愿服務”“社區+志愿服務”等舉措,充分開發鄰里互助資源,對接高校、企業、社會團體等外部優質資源,搭建覆蓋廣泛、功能完備、服務便利的志愿服務站點。以集中服務、站點服務、結對幫扶等形式,設計普惠性、特惠性和主題志愿服務項目。加強數據監測和動態管理,聚焦群眾“需求側”,瞄準群眾“關切點”,做到“點面結合”。三是營造文明新風尚,提升鄉村軟實力。完善群眾參與志愿服務的制度化渠道,以文明積分、文明實踐基金等方式,推動志愿服務參與到公共事務管理、調節社會關系、營造文明鄉風等日常工作中[10]。在志愿服務主陣地選取固定場地作為“志愿者之家”,搭建培訓、交流、總結等功能區,不斷提升志愿者的專業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N].人民日報,2023-10-09(1).
[2] 陳進華.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N].光明日報,2018-10-23(006).
[3] 劉鑫.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鄉村文化建設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1(3):91-98.
[4] 季乃禮,茹素巖.全過程視角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轉化與發展[J].理論與改革,2023(6):12-24,159.
[5] 高宏存,劉穎.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文化生產和服務路徑新探[J].治理現代化研究,2024,40(1):61-71.
[6]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3.
[7] 顧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意義·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安徽農業科學,2023,51(22):249-251.
[8] 章壽榮,程俊杰.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標準化建設:理論本質與實現路徑[J].現代經濟探討,2020(3):42-45.
[9] 沈費偉.數字鄉村韌性治理的建構邏輯與創新路徑[J].求實,2021(5):72-84,111.
[10] 鄭碧強,葉耀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行動邏輯與思維轉向[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37(6):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