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第75個生日。
悠悠75載,是祖國榮耀與傳承交織而成的壯美宏圖。
現如今,我國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實現了從世界體系邊緣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華麗轉身。在綜合國力飛躍的同時,一大批中華老字號也在傳承中愈發興盛。它們不僅以國貨潮牌的形象再次出現在國內消費者的視野中,還向世界展示著“東方智慧”的獨特魅力。
中華老字號,因時代變遷而煥發新生。從企業改制到國貨“抱團”,再到國家政策扶持,老字號企業憑借著深厚的工藝底蘊與現代科技的融合,激發出了新的生命力,用創新精神重新詮釋了“中國制造”的內涵,并回饋給世界流淌千年的文明結晶。
中華老字號,因不斷探索而澎湃不息。目前,全國中華老字號數量已達1455個,涵蓋32個行業,從研制醫藥、精密機械,到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面對國際市場環境的變化及各種挑戰,老字號背后的匠人們懷揣著與前輩相同的理想與執著,書寫著“再創輝煌”的勵志篇章。
知所從來,思所將往。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三個轉變”重要論述十周年,放眼75載歲月長河,中華老字號以最細膩的筆觸,描繪著品牌歷久彌新的故事。
春秋更迭,歲月如歌。中華老字號上下求索,成為了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注腳,每每注目,依舊讓人心潮騰涌。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如期舉行,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前冉冉升起。
這段被相機記錄的黑白影像,因為那一抹紅有了色彩。
而與之伴隨的,是一千多家老字號品牌的風雨兼程,它們是祖國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數代中國人記憶的組成者。它們可能誕生于一臺簡單設備,誕生于工人夜以繼日的技術攻堅,它們填補了許多中國制造業的空白,是很多“中國制造”的第一次。
如今,與共和國相伴75載,它們依然用創新和品質,連接著過去與未來。
中華老字號是指歷史底蘊深厚、文化特色鮮明、工藝技術獨特、設計制造精良、產品服務優質、營銷渠道高效、社會廣泛認同的品牌(字號、商標等)。商務部自2006年以來開始對中華老字號企業進行認定,至今已出臺三批中華老字號名單。
目前,全國中華老字號數量已達1455個,涵蓋32個行業,其中以食品加工行業最多,有441家,數量占到全國中華老字號總數的三成。而老字號的平均年紀約為140歲。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中華老字號名錄可謂是“只進不出”,而新的規定提出了動態管理、“有進有出”的新機制。
2023年初,商務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中華老字號示范創建管理辦法》,提出要建立“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推動中華老字號守正創新發展。
2023年底,商務部首次將55個長期經營不善的品牌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對73個經營不佳、業績下滑的品牌要求限期整改。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將品牌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要經過企業自查、地方初核、專家評審、社會公示等程序,由商務部聯合相關部門公布。對于長期經營不善、拒不履行相關義務、出現違法違規行為的,將分門別類采取約談整改、暫停權益直至移出名錄。實施“有進有出”“優中選優”的認定機制,亮明了市場優勝劣汰的根本法則。
聚焦今年,老字號品牌也隨政策利好逐步釋放改革發展的新動能。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培育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打造中國品牌,培育和發展中華老字號和特色傳統文化品牌”。
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明確提出要挖掘中華老字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消費潛能。如何加強對老字號品牌的保護和傳承,進一步挖掘以老字號為代表的國貨“潮品”消費潛力,對培育和壯大消費新增長點,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據商務部等8部門發布的《關于促進老字號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到2025年,老字號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體系基本形成。
中華老字號的品牌發展,既要“倚老”,又需創新。
近十年來,在“三個轉變”重要論述的指引下,一大批中華老字號突破思維定式,進行企業制度革新,從文化傳承、顏值玩法、口味健康等多方面進行創新,并嘗試跨界合作、參賽、線上推廣、海外擴張等多種方式尋求突破。
對于很多中華老字號而言,企業改制是擺在老字號品牌發展面前的頭等難題。“老字號基本是通過公私合營轉變成國有企業,之后再經歷國企改革的。有的企業改得徹底,有的不徹底;有的是主動、創造性地改革,有的是被動地在政府要求下改制,這使得目前老字號發展面臨諸多體制機制問題。”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說。
破除僵局,才能激活力。正是依靠改革,創立于1848年的老鳳祥占據我國黃金珠寶龍頭品牌的位置。
2018年,老鳳祥股份有限公司入選為國企改革“雙百行動”試點企業。通過引入國新控股(上海)有限公司等戰略投資者,老鳳祥僅用了5個月時間,就平穩解決了困擾企業十余年之久的股權固化問題。
老鳳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奕表示,依據市場化路徑解決國企股權問題后,老鳳祥還推動職業經理人制度等改革事項,完善市場化選人用人和薪酬分配機制,激發經營者創新動力。2023年老鳳祥股份有限公司利潤總額39.79億元,同比增長31.41%。
此外,為了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不少老字號著力創新,尤其是用科技為企業發展賦能,成為有科技含量的硬核“老字號”。
走進夢潔家紡智能工廠,一團團白色纖維、羽絨、蠶絲,變身為“天上飛”的一床床被芯,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
“從精細開松、自動充裝、絎縫、超聲波切割、包邊,再到折疊、檢驗、包裝、裝箱……通過這條行業內首創的被芯智能生產線,36秒就能產出一床被子。這得益于中國、西班牙、德國、意大利、瑞典五國設備物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夢潔智能產線相較于傳統模式生產效率提升了近40%,成本降低了近30%。
引得“潮味來”,才有朝未來。可以說,國潮元素的應用成為了老字號創新的法寶。近幾年,國潮鋼筆已經不局限于一個簡單的書寫工具,而是一個同時承載了“潮流元素”和“文化基因”的文創禮品。

例如,英雄金筆廠與國風文創聯合合作,將傳統鋼筆品牌和中華文化元素相結合,推出有文化內涵的特色鋼筆產品。
在設計元素上,將鋼筆的外觀設計融入中華文化元素,如中國傳統龍鳳、牡丹、梅花紋飾等,或者借鑒中國古代的書法、繪畫、花絲鑲嵌、蘇繡等藝術風格。
在材質選擇上,采用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特殊象征意義的材質,如竹子、檀木、玉石等;在故事傳承上,以中華傳統歷史、傳說、典故為背景。一支“小鋼筆”,承載著中華文化的“大自信”。“國潮”的故事依舊未完待續。
老字號是城市文化記憶的活化石,蘊含城市獨有的、不可復制的文化。地方創建具有當地特色的老字號,也為中華老字號的認定提質升級。
目前,從地域上講,上海市是中華老字號擁有最多的城市,有197家,其次北京有137家,浙江、江蘇也都超過了100家。
這些城市是如何針對地方老字號的發展與保護出臺一系列政策,為中華老字號的傳承貢獻力量呢?
在今年1月18日舉行的2024北京商業品牌大會上,北京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樸學東表示,在消費品牌矩陣的培育上,北京市商務局做了大量工作。
以老字號品牌為例,近些年來,老字號品牌秉承“守正創新”精神不斷發展,北京老字號品牌已達到244家,2023年總營收合計1800億元。
北京市商務局也在為品牌發展搭建更多渠道,首店政策已迭代升級至3.0版,北京累計引進3700多家首店。在商業品牌發展平臺方面,據相關政策顯示,北京鼓勵挖掘、宣傳、展示老字號文化、技藝,支持老字號博物館、品牌館、傳承人工作室、品牌展廳等新建或改造。
而在上海黃浦區老字號占據全市半壁江山,涉及食品相關的老字號共計58件。自2023年起,上海市黃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促進老字號食品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探索“全鏈條”監管,助推老字號食品企業高質量發展。
黃浦區首創上海市老字號食品企業“全鏈條”監管模式,聚焦老字號集團總部,從源頭生產企業到銷售門店終端開展全方位質量體系檢查評估,突破食品安全監管屬地管理傳統模式。同時成立由專家、第三方機構、監管干部為“觀察員”共同組成“1+1+1”評估小組,為企業“把脈問診”,全面摸排食品安全風險隱患。
最后針對評估發現的問題,梳理形成“一企一報告”發送企業,督促企業分析原因、明確整改時間節點,實現食品安全管理閉環管控。
在浙江,老字號食品在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開始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2024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絲綢、茶葉、黃酒、青瓷、木雕、中藥材等歷史經典產業塑造新輝煌。
杭州海關將“‘老字號開拓大市場’專項行動”納入“智關強國”重點項目,擬定了3個方面8項具體措施,助力“中華老字號”“浙江老字號”及傳統優質食品走出國門,香飄海外。今年上半年,浙江出口黃酒6320萬元,同比增長14.33%,出口茶葉12.9億元,同比增長14.12%。
經得起百年風雨,卻經不起市場洗禮。
根據相關調研顯示,千余家中華老字號中只有10%生產經營有一定規模、效益好、健康運營,將近70%的企業面臨發展困境,還有約20%的企業長期虧損、瀕臨破產。
2023年底,55個品牌被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73個品牌被要求限期6個月予以整改,這其中有許多是消費者曾經耳熟能詳的品牌,比如天津“稻香村”、重慶“冠生園”、上海“西湖牌”等。長期經營不善,已經破產、注銷、倒閉,或者喪失老字號注冊商標所有權、使用權等,是這些品牌被“摘牌”的主要原因。
華東政法大學中國法治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孫煜華看來,為推動老字號傳承發展,在國家層面立法很有必要。
孫煜華指出,當前中華老字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無法忽視的問題,比如創新動力不足、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需要加大等,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制約老字號守正創新的步伐,需要在立法時作出回應。
此外,還要在資金支持、人才培養、“有進有出”管理機制等方面作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設計。
全國政協委員黃西勤認為,創新發展老字號,需要加強品牌建設,提升品牌價值。老字號品牌在長期的經營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制作工藝和產品特色,要加強對老字號的管理和幫扶,建立健全“老字號”的無形資產價值評估、轉讓、許可、質押程序等制度,以充分體現“老字號”無形資產的市場價值。支持“老字號”企業利用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平臺,加快在境外注冊,由防止自身商標被搶注到主動進行防御性注冊。
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黨委書記趙榮善認為,中國品牌與我國的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與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息息相關,傳統文化與創新相結合,是老字號品牌發展的核心動力。
品牌的宣傳敘事能力對于品牌發展至關重要,人才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要培育具有高尚情懷、國際視野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助力老字號立足傳統文化,加強創新設計,融入現代社會的消費需求,充分發揮中國品牌的潛力,以人才為核心,以創意為引領,以新國潮為動力,共同推動老字號的升級轉型和創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