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一個歷經近百年洗禮的國貨品牌,如今正在埋頭創新。在今年的中國文化用品商品交易會上,其推出的一款新品在展會期間就收獲了30多萬的訂單。
2023年,英雄鋼筆B端(經銷商)年銷售額達2.5億元,創下“雙11”天貓商城單品類銷量排行第一名,還曾和施華洛世奇等知名品牌跨界推出聯名款產品,一舉躍升中高端路線。一個歷經近百年洗禮的國貨品牌,“英雄”何以再歸來?
“樣子變了,更好看了,但還是和小時候一樣地好寫!聽到筆尖劃過紙面的沙沙聲,小時端坐練字的記憶回來了。”一位網友在英雄鋼筆的網購評價頁面留言。
要守住國人心中的童年“英雄”并不容易——樣子新潮了,但英雄鋼筆的制筆匠心不能變。
筆尖是一支鋼筆的核心,再加上內舌、內項兩個部件,就構成了鋼筆的心臟。其中,筆尖是“關鍵中的關鍵”,書寫體驗感取決于筆尖的滑度,而筆尖的滑度如何取決于筆尖的銥頭造型。
小小的銥頭用什么造型?正圓的還是略有棱角的?用什么工藝來開縫、電解、拼縫、拋光,可以保障出水流暢的同時保有漢字書寫的筆鋒棱角?看似小小的筆尖,卻需要精細復雜的工藝。

1997年,上海普陀區區管企業英雄集團下屬英雄金筆廠接到了制作香港回歸中、英兩國領導人簽字金筆和慶祝香港回歸18K限量版紀念金筆的任務,因首次采用大筆尖制作法,且設計圖標占了筆尖三分之二的位置,廠里的自動化設備根本用不上,也沒有現成的模具設備。
不具備條件,那就只能采取傳統的手工藝制造。工廠開始了高難度“繡花”。無論是點銥、打磨又或是開中縫,這種在筆尖上“繡花”的難度,是難以想象的。
最終經過數月努力,英雄金筆廠按時完成了這一光榮生產任務。當這批特色鮮明,做工精美的香港回歸18K限量版金筆送到相關單位時,驗收方和接受方有關專家和領導個個拍案叫絕。
在筆尖上“繡花”,英雄鋼筆“繡”出了中國民族工業的自信,讓中國制造的“筆尖”走出了國門,走出了中華民族自信。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筆下描摹出的不僅是世間萬物,更有隱藏在國人胸中的大愛情懷,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
“筆桿子”某種程度上也成了中國人的“腰桿子”。這樣的文化內涵,在英雄金筆廠的代際發展中也可窺見一斑。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各類制造業爭相發展。美國“派克筆”彼時風靡全球。中國人能不能有一支值得自己驕傲的筆?
在經歷了80余次的失敗后,1958年10月,100型“英雄”牌金筆正式投入生產。以“英雄100”命名,就是表示要100%地達到“派克”金筆的水平;100%地達到國家標準。原輕工業部在上海組成專門小組,對100型“英雄”牌金筆進行技術鑒定,最后得出結論:根據輕工業部部頒標準,在10項指標中,有4項即筆尖圓滑、漏水溫差、吸水量、銥粒耐磨,超過51型“派克”牌金筆,3項持平,2項沒有可比性,1項即塑料性能差于派克。鑒定結果令100型英雄金筆名聲大振,產量也連創新高。
中國人自己的“金筆”,譽滿中華大地。讓中國制造的“筆桿子”在世界面前挺直了“腰桿子 ”。
這樣的匠心始終傳承著。目前,英雄金筆廠擁有各類技術專利76件,新產品開發187個,組織或參與修訂國家標準8項,行業標準7項,制定團體標準2項,“英雄”品牌凝聚著幾代人的自主創新和匠心積淀。
英雄集團海外走訪調研時發現,英雄的制筆工藝在國際上也排得上號,“但在國外,鋼筆已不局限于書寫工具,其禮品屬性日漸增強。”
這給數字化時代的“老字號”轉型指引了方向和思路。
既然制筆的工藝已經達到一流的水準,進軍中高端的禮品、文化創意市場,似乎也水到渠成。
近年來,英雄推出了鋼筆系列多個文化禮盒,將鋼筆與相關的文化產品等組成中高端禮盒,打造完整的文化體驗。例如結合龍年新春推出的2024新春龍年金筆文化禮盒,上架后迅速銷售一空,成了天貓“雙11”單品類產品銷量的榜首。

2019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人民日報社人民文創聯合英雄鋼筆打造了一款限量發行的《英雄1949》紀念版鋼筆。
該套盒中除了鋼筆,還附贈一份復刻版1949年10月1日建國當日的《人民日報》和一套建國至今歷屆天安門閱兵主題明信片。該款鋼筆套裝總體銷量達30余萬套,全國各界禮贈市場銷售額破億元。
進軍中高端產品禮盒的試水成功了。數據顯示,在B端(經銷商)2.5億元的2023年銷售額中,中高端產品線的銷售占比已接近30%至40%。
從2018年開始的每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英雄都作為禮品供應商之一參與其中。為進博會提供了VIP用筆、總裁用筆、虹橋國際經貿論壇用筆、記者用筆等,用高品質向世界展示中國制造、上海制造的國民風采。
除了在市場定位上進軍中高端市場,英雄品牌的煥新思路里還可以嗅到更多的“時代氣息”。
“要讓更多年輕人的眼光看向‘英雄’。這是品牌適應時代發展的必須。”英雄集團總經理夏軍保介紹,在產品創新上,圍繞“經典+時尚”的定位,持續研發新品,構建多人群需求的產品生態圈。重點研發讓“Z世代”人群喜愛的創新性產品,使“英雄”產品進入年輕人的圈層文化。
“英雄”先后與施華洛世奇、銳澳酒業、卡地亞珠寶首席設計師等年輕人青睞品牌跨界合作,聯手熱播電影《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國》IP打造合作聯名鋼筆,投年輕人“所好”。
如今,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多樣書寫工具并存,用筆在書面寫字的人在減少,英雄金筆另辟蹊徑,從文化傳承的視角出發再一次創新重塑中國文化的“腰桿子”。
近幾年,英雄金筆廠與國風文創聯合合作,將傳統鋼筆品牌和中華文化元素相結合,推出有文化內涵的特色鋼筆產品。
在設計元素上,將鋼筆的外觀設計融入中華文化元素,如中國傳統龍鳳、牡丹、梅花紋飾等,或者借鑒中國古代的書法、繪畫、花絲鑲嵌、蘇繡等藝術風格;在材質選擇上,采用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特殊象征意義的材質,如竹子、檀木、玉石等;在故事傳承上,以中華傳統歷史、傳說、典故為背景。
多管齊下,如今的一支“小鋼筆”,承載的是中華文化的“大自信”——“國潮”的故事講不完、“國風”的魅力很多元。
老字號活力“煥新”背后,也要靠品牌內部人才的“煥新”。夏軍保坦言,“不論是老技術工人的觀念革新,還是引進新鮮的年輕力量,內部人才隊伍的活力不斷,才有品牌顯示度的不斷擦亮。”
關博文是海歸留學生,學習財務專業的他回國后就來到了老字號英雄金筆廠工作。但在關博文看來,進入傳統老字號品牌里工作,也有不一樣的職業體驗。

“年輕人進來老字號也有發展空間。”董文斌回憶,小關自打進廠,他親自帶教,從財務到車間技術部門、再到集團各個業務板塊的基層掛職鍛煉,如今小關已經成為廠里最年輕的副總經理。
還要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進駐“老字號”。英雄金筆廠和上海市商貿旅游學校藝術設計與制作學院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組織專業學生參觀金筆廠、了解品牌歷史、體驗金筆設計、組裝過程,讓潛在的專業技術人才在校園里就提前了解市場、洞悉行業。
“品牌聯名、文創開發、非遺融入都是現下很火的議題,參觀完金筆廠我和同學們都腦洞大開了。”學生們討論得火熱:是否能將紅木、竹子,甚至紫砂用在鋼筆上?是不是能做一款女性專屬的設計感鋼筆品類……
當年輕的目光紛紛投向了老字號,又何愁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