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長鼓舞是瑤族的民間特色舞種,與當地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習俗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看,瑤族長鼓舞作為非遺傳統文化的一種,能在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基礎上,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在總結文旅融合背景下瑤族長鼓舞傳承和創新當代價值的基礎上,結合瑤族長鼓舞在現實社會的傳承表現,全面分析應如何利用文旅融合促進瑤族長鼓舞的傳承和創新。
[關 鍵 詞] 文旅融合;非遺;傳承;創新;瑤族長鼓舞
瑤族長鼓舞既反映了瑤族當地人民的生活與生產現狀,也體現了他們勤勞、刻苦的品質。將瑤族長鼓舞作為特色文化符號融入旅游產業中,不僅能為瑤族長鼓舞非遺文化的傳承提供強大動力,也能提升當地旅游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展現瑤族長鼓舞這一民族文化的傳承價值。因此,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瑤族長鼓舞的傳承、創新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瑤族長鼓舞傳承與創新的當代價值
(一)審美價值
瑤族長鼓舞是我國瑤族當地的傳統舞蹈,主要流傳于廣東、廣西和湖南部分地區的瑤族聚集地,2008年被納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為瑤族長鼓舞產生與發展的地域環境十分特殊,所以其具有極為特殊的文化特質與藝術內涵。縱使歲月變遷,瑤族長鼓舞所具備的審美價值卻不可忽視。一方面,瑤族長鼓舞特有的服飾文化和道具文化等有形文化是現代社會文化傳承的寶貴資源;另一方面,瑤族長鼓舞獨特的動作形式對當代藝術創作彌足珍貴。
(二)社會價值
瑤族長鼓舞所蘊含的文化內核和精神內容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瑤族長鼓舞作為當地人民群眾的普發性娛樂活動,主要用于弘揚當地人民群眾的精神意志和勞動品質。因此,以文旅融合為基礎,傳承、發揚瑤族長鼓舞,對提升當代人民群眾的精神品質和精神意志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同時,瑤族長鼓舞的動作設計十分豐富且充滿活力,因此也具有強身健體的社會功能[1]。
(三)商業價值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群眾生活質量的提升,大部分游客在旅行途中不僅關注自然景觀,也注重當地的文化特色。因此,文化旅游成為現階段旅游產業的發展趨勢之一。瑤族長鼓舞的表現形式極為特殊,具有十分壯觀的舞蹈景觀和飽含民族特色的情感內涵。這種飽含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對普通群眾而言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將瑤族長鼓舞融入當地旅游產業中,發掘長鼓舞多樣化的表演形式和節慶活動,能進一步提升當地旅游產業的文化價值,也能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
(四)文化價值
民族文化是當地人民群眾的精神財富和智慧結晶,也是當地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瑤族長鼓舞作為當地的傳統舞蹈形式,與當地的民族文化和歷史習俗均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一方面,根據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瑤族長鼓舞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至宋朝,當時長鼓舞便被賦予祭祀神明和先祖的特殊意義,因此長鼓舞也成為瑤族民族文化的核心內容[2]。另一方面,瑤族長鼓舞源自人民群眾的生產勞動,能清晰地反映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習慣和勞動經歷。由此可見,瑤族長鼓舞作為瑤族當地的特色文化,具有極高的文化傳承意義和影響力。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瑤族長鼓舞非遺傳承的現實表現
(一)傳承載體缺失
瑤族人民雖擁有民族語言,但缺少文字載體,并且不同地區的瑤族語言也存在較大差異,這導致瑤族長鼓舞在傳承過程中缺少必要的文字載體。大多數瑤族長鼓舞傳承人以口口相傳的方式進行傳承。在歷史上,瑤族長鼓舞的傳承大多通過師徒制和家族制完成。然而,在新時代,青年人對長鼓舞等傳統文化的傳承欲望較低。這種口口相傳的傳承方式已無法滿足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再加上瑤族缺少民族文字,導致長鼓舞在傳承過程中缺少必要的書面資料,導致瑤族長鼓舞在傳承過程中存在斷層。
(二)傳承主體不足
家族后輩是瑤族長鼓舞傳承的主體之一。在新時代要擴大瑤族長鼓舞的傳承和影響范圍,就必須大范圍培養優質傳承者。但是在多元文化時代,很多青年人不愿意主動學習和傳承非遺藝術,這也導致瑤族長鼓舞的傳承者年齡普遍偏高且缺少后繼者。此外,由于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導致大部分瑤族青年選擇外出務工。這直接導致瑤族長鼓舞的傳承主體縮減,進一步影響了瑤族長鼓舞的傳承和發展范圍[3]。
(三)傳承意識斷層
瑤族長鼓舞傳承意識斷層主要體現在年長傳承者和青年群體文化意識的差異上。大部分瑤族長鼓舞傳承者對非遺文化有著極為深厚的情感,但由于傳承意識陳舊,導致其難以順應時代發展創新傳承方式。而新時代青年被新媒體等各類新鮮事物吸引,對包括長鼓舞在內的非遺文化興趣較低,不愿意主動參與到長鼓舞傳承和發展工作中。由此一來,導致瑤族長鼓舞僅由年長者負責傳承,存在嚴重的意識斷層和年齡斷層。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瑤族長鼓舞非遺傳承和創新的現實進路
(一)建立地域商旅品牌,提升文化傳承活力
經濟發展是文化傳承的基礎和保障,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瑤族長鼓舞應利用旅游產業建立特色商旅品牌,以經濟發展為動力,提升長鼓舞的傳承活力與有效性。一方面,瑤族長鼓舞的非遺傳承和創新需要與當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以此激活當地基層群眾的傳承熱情與動力。另一方面,瑤族長鼓舞的現代化傳承和創新應建立在特色化商旅模式上,既要利用經濟發展促進文化傳承,又要避免旅游商業發展對長鼓舞造成的負面影響,切實提升長鼓舞非遺傳承的有效性。
第一,建立特色商旅品牌應以打造長鼓舞特色產業鏈為基礎。在“旅游+長鼓舞”的產業鏈中,應包含服裝、科技、食品、虛擬產品等多個層面,盡可能豐富長鼓舞特色產業鏈的組成內容,邀請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實現[4]。
第二,建立文旅融合的特色旅游小鎮。長鼓舞非遺傳承和創新應結合當下熱度較高的文旅活動。例如,結合瑤族長鼓舞的文化特色開發旅游小鎮,并結合科技力量進行創新,如以VR技術為支撐的文化宣傳與推廣方式,借此實現更大的經濟收益和文化宣傳收益。
(二)依托鄉村振興戰略,打造文旅特色產業
受多元文化的影響,瑤族長鼓舞的傳承情況不容樂觀。因此,相關工作部門應利用鄉村振興戰略打造文旅特色產業,倡導多個主體共同加入瑤族長鼓舞的文化傳承與發揚中。
第一,發揮文旅部門的帶頭作用,邀請更多主體單位加入瑤族長鼓舞的傳承與創新活動中,促進旅游與長鼓舞文化傳承的有機融合,打造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產業鏈。由政府部門完善頂層設計,建立健全文化傳承機制。在此基礎上,鼓勵基礎部門合作承擔傳承責任與義務。例如,借鄉村振興戰略優勢,加強長鼓舞的保護與傳承;提升對瑤族長鼓舞傳承人的扶持力度,通過人文關懷、物質獎勵和榮譽表彰等方式,發揮瑤族傳承人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為保證瑤族長鼓舞長久發展,需要加強對長鼓舞教學和文化扶持的監管力度,確保長鼓舞文旅產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第二,建立集成式的瑤族長鼓舞培訓體系。相關部門應積極收集與長鼓舞相關的材料信息,并由專業傳承人將其編寫為宣傳冊,加強瑤族長鼓舞的普及力度。同時積極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傳承模式,鼓勵各年齡段群體積極參與瑤族傳承舞的學習和傳承活動。例如,利用不同規模的工業孵化園為長鼓舞的文旅產業發展提供優質辦公條件,或是邀請當地企業與長鼓舞傳承人合作,使長鼓舞這一特殊文化資源轉化為旅游產業的合作者,建立“企業+文化+基地+農村合作社”的特殊傳承形態。
(三)打通媒體傳承渠道,擴大文旅宣傳空間
在融媒體時代,非遺文化傳承并不局限于線下一對一分享,也并不局限于少數傳承人,而是應與當代主流媒體和社會群眾合力共建傳承平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促進瑤族長鼓舞的非遺傳承和創新也需要充分利用主流媒體,在擴大瑤族長鼓舞影響和傳承范圍的同時,加強線上輿論引導[5]。由此,在使瑤族長鼓舞對接新媒體生態的同時,利用電腦和手機等智能設備打造新型文旅融合形態。
第一,在融媒體時代,旅游產業的宣傳及生產團隊應進行轉型發展。即由專業媒體宣傳人員制作并發布文化宣傳內容,以線上宣傳為基礎,擴大瑤族長鼓舞旅游產業的影響范圍。比如在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中,積極對長鼓舞這一特色民族文化展開宣傳,將瑤族長鼓舞這一特色民族舞種制作為串燒舞曲,并與現代藝術表現形式相結合,使長鼓舞成為當地文化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我國還有中國(連南)瑤族文化藝術節暨瑤族“盤王節·耍歌堂”活動,在藝術節中不僅有長鼓舞非遺傳承人參與,更有連南瑤族自治縣職業技術學校、民族歌舞劇團等共同表演的文藝節目。這一大型民族藝術活動成為當地文化宣傳的獨特名片。這類信息也吸引了廣大游客前往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了解長鼓舞這一藝術形式,大大提升了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動力,使長鼓舞藝術宣傳由文化領域擴大至社會新聞領域和經濟領域。
第二,利用手機游戲、手機直播和短視頻等新型內容吸引廣大青年人對瑤族長鼓舞的興趣,利用多媒體的視覺享受特征,進一步擴大瑤族長鼓舞的傳承范圍,借此培養新一批潛在文化傳承人。例如,瑤族長鼓舞的老藝人可以積極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通過直播和發布短視頻的方式介紹瑤族長鼓舞,將長鼓舞中簡單的動作元素和音樂韻律提煉、總結為通俗易懂的短視頻上傳至相應平臺上,供年輕人學習。由此,為廣西、廣東、湖南等地的瑤族長鼓舞傳承與創新提供更充實、穩定的平臺,也能達到擴大瑤族長鼓舞文化影響力的目的。
第三,建立線上特色旅游體系,打造瑤族地區的旅游金字招牌。比如,利用新媒體等平臺,為游客提供“線上旅游”服務,游客足不出戶即可前往瑤族聚居地觀看長鼓舞表演。利用定期線上展演的方式,為線下旅游產業“引流”,實現影響范圍由線上滲透至線下的目的,提升瑤族長鼓舞的影響范圍。
(四)利用旅游文創產品,促進文化遺產再生
瑤族長鼓舞作為當地特色民族文化之一,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區和當代文化的獨特性。而要想使瑤族長鼓舞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認可,就需要以一種符合時代審美趨向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即將瑤族長鼓舞與文創產品相結合,設計出符合大眾審美訴求的藝術形式,利用文創產品滲透文化內涵,在無形之中擴大瑤族長鼓舞的宣傳和影響范圍,進一步促進文旅融合[6]。
一方面,文創產品設計師可以從當代消費者的情感體驗和消費需求出發,即從人們的情感中衍生出文創產品,利用瑤族長鼓舞充實消費者的情感體驗,提高文創產品的影響力。中南大學視覺傳達專業碩士畢業生侯悅悅在其畢業論文《文化生態視域下瑤族長鼓舞的再生設計研究》中展示了瑤族長鼓舞文創產品“披肩”(見圖1)。該產品采用瑤族長鼓舞特色的藝術符號——八角紋,在循環往復的基礎上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感受。同時,設計者自述:在該披肩設計中加入了瑤族當地的傳統鳥紋和“斑鳩和鷓鴣”的傳說故事,以求得觀眾的情感認同。另一方面,文創產品設計師可以通過夸張藝術形態的方式提升文創產品的吸引力,加深消費者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喜愛。
四、結論
瑤族長鼓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也是推動旅游和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當地相關部門應抓住時代發展契機,結合文旅融合的時代背景,在完善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理論與政策的基礎上,將瑤族長鼓舞這一非遺傳統文化融入旅游產業中,利用品牌建設、鄉村振興、媒體宣傳和文創消費,在促進長鼓舞與旅游行業聯系的同時,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文化傳承力量。
參考文獻:
[1]胡驍.“南嶺民族走廊”瑤族長鼓舞文化闡釋[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23(6):130-137.
[2]伍彥諺,申璇.民族民間舞蹈的文化傳承研究:以瑤族長鼓舞形式譜系中的盤瓠文化為例[J].中國文藝家,2023(6):98-101.
[3]王帥.基于文旅融合背景探究廣東清遠連南瑤族長鼓舞的非遺傳承與創新[J].西部旅游,2022(24):33-35.
[4]王帥.文旅融合下清遠非遺連南瑤族長鼓舞文化的傳承與創新[J].名家名作,2022(25):119-121.
[5]郭貝貝,曾雅儀.符號學視域下湖南瑤族長鼓舞的典型動作文化探析[J].藝術評鑒,2022(19):1-4.
[6]劉蓓.鄉村振興戰略與湖南瑤族長鼓舞的新傳承[J].藝術評鑒,2022(17):36-39.
作者單位:廣州城市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