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國產3A游戲大作《黑神話:悟空》一經上線,便在全球掀起了現象級熱潮。據《法治日報》報道,圍繞《黑神話:悟空》的盜版等現象如同游戲中的“妖怪”一樣不斷涌現。一些商家在電商平臺上出售所謂的“離線版”和“家庭版”《黑神話:悟空》游戲賬號,大量《黑神話:悟空》周邊產品被“1∶1復刻”后在電商平臺銷售,二手交易市場也出現聲稱“自動發貨、下載即玩”的盜版游戲。被盜版,成了“黑悟空”遭遇的第八十二難。
人紅是非多,紅得發紫的《黑神話:悟空》自然成了不法商家眼中的“唐僧肉”。對這種誰火蹭誰、盜誰的局面,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要知道,為了防止被盜版,《黑神話:悟空》運用了D加密反盜版技術,為游戲穿上了厚厚的“防盜衣”。此外,《黑神話:悟空》制作方有關該游戲注冊的商標已超兩百個。可以說,圍繞這款游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已經做得很到位。
但盜版能盜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有些人利用了游戲平臺漏洞;二是肆意侵犯著作權商標權,賭的是“你能奈我何”。
“黑悟空”遭遇的第八十二難,是一個讓人笑不起來的笑話。這第八十二難,是《黑神話:悟空》被公然挑戰、知識產權遭遇侵害和羞辱的典型例子。國產游戲好不容易出一個爆款,卻陷入被各種“啃噬”的情境中,這是《黑神話:悟空》的災難,也是國產游戲的災難。《黑神話:悟空》擁有極大的粉絲量,遭此一劫,產生巨大損失是可以想見的。長此以往,投資信念、創新動力很容易遭到打擊和抑制,將會對國產游戲的健康有序發展帶來致命影響。
“黑悟空”遭盜版提醒我們,游戲產品的版權保護亟需“定海神針”。游戲廠商自然該為自己出頭,正如業內人士所提醒的,應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時監控市場上的侵權行為,與電商平臺加強合作及時下架侵權產品。而游戲平臺也要加強防范,針對暴露出來的漏洞及時修補。更重要的是,對于眼前亂象,監管部門須加大監管力度,及時采取部門聯動、鼓勵舉報等措施,提升精準打擊力度和懲處力度。同時,盡快構建起立體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讓心懷不軌者無從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