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符合我國的新課程標準,充分實現小學英語教育的根本意義,小學英語教師應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認識到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性,為學生打造極具趣味性的英語課堂,并且不斷提升自身素養,以此實現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優化以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與小學英語學科育人有效結合的意義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與小學英語學科育人有效結合更加側重于對班級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通過課堂教學所得到的培養效果,也包括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收獲的知識技能變化情況進行說明。其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與小學英語學科育人有效結合可以讓學生通過課程教育對學科知識進行深層面的思考,也能立足教學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發散,調動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獲取知識的自覺性得以提高。教師作為帶頭人,引領學生探究英語課本中的人文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身心發展,使學生充分發揮個性,幫助學生養成核心素養。
二、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英語課堂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場地,傳統閱讀可能會影響學生思維品質無法提升,受到局限。強烈的自主化閱讀會影響學生的思維結合自身經驗保留在淺層,沒有任何方向的教學會限制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無法向深層開發,不利于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在英語課堂中,大多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所以使得小學生基本上都是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中。在當前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的英語課堂教學仍然受到以往教學觀念的影響。在開展英語閱讀活動時,部分教師過于重視學生自主閱讀思維能力的鍛煉,而忽視正確的閱讀指導,使學生在英語閱讀時會產生一定的壓力。
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與小學英語學科育人有效結合的策略
1.創設教學情境。首先,針對文本的難易程度,教師可以根據文本的詞匯難度、句子結構復雜性以及篇章層次來設計問題。對于較簡單的文本,問題可以偏向考查基礎詞匯和句子結構的理解;而對于較難的文本,則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深層次信息,如作者的態度、觀點等。其次,針對文本的結構特點,提問可以側重于對文章結構的分析和理解。最后,提問可以根據學生對于特殊表達方式的理解。教師應當把握每位學生在英語詞匯學習中的表現、學習態度以及情感態度,將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呈現課堂,以生活的實際經歷為依據對故事進行改編,更好地凸顯故事教學活動中的生活氣息。例如,在教學“What time is it?”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真實情景,引入新課,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想要做什么?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融入小學英語課堂,是能夠使其高效地在課堂中獲取知識的方法。
2.制定差異化的學習目標。小學英語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制定差異化的目標,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水平。以“My favourite season”單元的差異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針對能力較差的學生制定基礎型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正確掌握單元教學涉及的新單詞、新句型,進一步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針對能力一般的學生制定提升型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掌握單詞和句型的基礎上,學會如何正確介紹不同季節的氣候特征以及通常會做的事,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針對能力優異的學生制定突破型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完成基礎型、提升型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運用本單元所學的英語知識,圍繞實際的季節、氣候、活動等進行自主交流,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3.優化教學評價。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從優化教學定位入手,把英語能力的培養作為載體,按照“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原則,實施教學指導。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當構建多個維度的教學評價,包括教師、學生、小組等。教師維度進行評價,主要熟悉基本學情,針對性指導學生學習;學生維度的教學評價,學生評價教師,教師以此調整教學;小組共同評價課堂情況,更好優化教學。例如,在“My friends”教學中,讓學生掌握“I have a new friend.A Chinese friend?What’s his name?His name is...”等語句與短語的基礎上,還可以提出一些理解和推斷性問題,如:“Who’s your best friend?”“What’s his/her name?”“How do you think of your friend?”等,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文章內容。在以教師維度的評價中,教師通過提問與出題檢測學生學習效果,重點強調現在進行表達。以學生維度的評價中,要讓學生評價教師,說說如何教更利于學生接受。以小組維度的評價中,各小組說說合作學習收獲,與教師商討如何更好掌握本節知識。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