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高職教育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就。近些年,思政教育成為高職教育工作中最受重視的內容之一,而體育課程則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體育中所包含的愛國、奉獻、團結、拼搏等精神,對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品德、職業素養、就業競爭力,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企業所需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要具備的基本素質。為進一步推進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文章通過分析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特點,闡述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進而深入尋找“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的結合點,探究出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實踐路徑,為體育教學的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融入;思政教育;實踐探究
基金項目:2022年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類研究一般項目,《新時代重慶高校鄉村實踐育人的情懷培養路徑研究》,編號:22SKSZ134。
一、引言
體育課程是貫穿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的一門課程,從基礎教育階段到高等教育階段。體育課程教學自身的教學特點讓其具備特有的育人功能,對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更加注重學生的職業素質和綜合素質,需要最大限度地滿足職業需求。因此,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設計中就應當充分考慮到高職體育的特點。在高職院校里讓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不僅能讓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提高運動參與、增強身體健康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堅持不懈、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等精神,與其他學科相比在思政育人方面更有優勢。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構建完整的體育教學體系,以期促進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在身體上和思想上都打好基礎,為未來走上工作崗位做好全方位的準備。
二、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特點
(一)體育教學本身的固有化
就體育學科來看,無論是教學時間、教學方法,還是教學內容、考評標準,似乎改變甚微,大多數學校還是一直沿用著固有的教學模式。
首先是教學時間,一周一次2小節80~90分鐘的體育課固定不變,沒有增加課堂時間,也沒有要求課后體育活動時間。然后是教學方法,基本上一直保持著,教師對動作技術的講解以及示范,學生認真觀察后模仿學習,學生基本掌握后,教師糾正錯誤動作,學生再進行大量練習。
其次是教學內容,采用的體育選項課模式,讓學生自己選項目,但在很多的高職院校里一成不變地設置三大球、兩小球的課程,沒有考慮到更有趣的一些傳統民族項目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最后是考核標準,對于最后的期末考核,一般采用了統一的標準,注重技術掌握和體能考核,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心理健康,最終沒能達到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體育教學改革的遲緩化
在高職院校,針對專業課的教學改革是非常快速的,會根據國家政策,社會經濟的發展等很快地做出讓學生適應社會的教學改革。但作為公共基礎課的體育課就很難跟上這個速度了,體育教學改革在高職院校相對來說是較遲緩的。
首先,是領導階層沒有意識到體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沒能轉變陳舊的觀念。
其次,體育教師沒能全面把握體育教學的總體目標,在教學中只注重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和運動參與[1],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在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沒有重視起來,完全不利于高職院校學生發展的需要。加之,現在實施的“課程思政”,對于體育教學來說也是“育體”和“育心”的結合,體育教師沒能很好地跟上節奏,對新政策的要求研究不到位。
再次,高職院校的體育場地以及體育器材完全跟不上學生人數的增長,也是體現了發展的遲緩。場地和器材的不足,滿足不了學生的鍛煉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體育教學的改革。
三、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各級學校的立身之本。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2],是高職教育實現高質量教學,不斷取得新發展的必然要求。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是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對構建學校全方位育人體系有著重要推動作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在教授學生扎實的運動技能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規則意識、協作精神和意志品格等方面做出了要求,培養學生具備高尚的體育精神和民族氣節,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對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在體育教學中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的觀念實現實體化,讓課程思政的理念與實操的體育課程實現同頻同步,進而讓體育課程思政貫穿于學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為高職學生在體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收獲到強健的身體和完善的人格。高職院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體育理論與技能的講授中,教學過程與方法的應用里,教學情感與價值的體現上,都將立德樹人的內容與目標潛移默化地嵌入其中,持續提高體育課程的教學成效。
(二)有利于高職學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質
如何讓高職學生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一直在正確的道路上,保持優良傳統,這就要在學校教育中對學生有正確的引導才行。在高職體育的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體育技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還應該引導學生樹立高尚的體育精神和體育人格。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精神,讓學生們看到在賽場上一次次受傷又爬起來的為了國家榮耀努力拼搏的運動健兒。對于高職教育來說,根本的目的還是育人,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養高職學生的責任和擔當,有利于全面提高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3][4][5],更好地讓自己成長和發展,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三)有利于高職院校推動體育教學改革
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作為公共基礎課,是全校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因此,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是覆蓋面最廣的課程之一。傳統的體育教學,注重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的培養,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行為的引導。體育課程屬于實操性課程,從其獨特的學科屬性來看,里面蘊含了很多的思政育人元素,認真挖掘體育教學中的思政育人功能,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推動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改革。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的結合,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受到身體和思想的雙重教育,讓學生在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和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讓學生感知到努力拼搏、團結協作、遵守規則等等的優良品格,這樣便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識、理念、精神等“潤物細無聲”地融入了體育教學,更是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意識和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實踐探究
(一)挖掘體育思政元素,提煉思政內容
體育精神就是體育里面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包括:拼搏精神、互助精神、規則意識等等。體育精神在整個育人過程中,對學生的成長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體育課程、體育活動、體育訓練中挖掘體育思政元素,提煉思政內容更能提升體育課程的育人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職院校應該結合職業方向,在體育課程中針對不同專業和不同體育項目的特點挖掘思想政治元素。在體育活動中找出能引導學生克服困難的能力和堅強的意志力,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都能迎難而上。體育競賽中嚴格的規則要求,也是需要提煉的重要思想政內容,培養學生遵守規則的意識,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做人做事上都講原則,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二)加強對體育教學中思政建設的頂層設計,建立合理的保障制度
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一般為四學期,有的學校甚至只有三學期,每周為一次課,因此體育課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素養,并且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學校體育教學制度的影響。加強對體育教學中思政建設的頂層設計,首先應當厘定學科人才培養計劃,明確學校的體育教學目標,然后詳盡地給出體育課程設計,在每個環節如何加強思政建設,并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嚴格執行,最后在期末考評中思政內容也應有所體現。學校領導應當重視體育教學制度的完善,在制定教學目標和計劃時具體地寫入體育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標準,建立合理的保障制度。通過講座、報告、會議等形式,定期讓一線教師了解國家“課程思政”的最新政策文件要求,加深體育教師的思政意識和認知,讓思想政治教育更科學合理地融入體育教學中,從而讓體育教學活動能最大程度地使學生全面發展。
(三)促進體育教學活動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和落實
體育教學活動是高職教育不可或缺的育人內容,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和落實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6][7]。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可以選擇積極向上的思政教育素材,在體育課堂、課外體育活動、體育競賽三方面進行滲透和落實。體育課程是高職學生必須全員參與,也是相對樂于參與的一門課程,應該充分發揮好作為體育教學主要陣地的體育課堂這個主渠道作用,引導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提升。在體育教學內容的制定上,在充分考慮學生學習體育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滲透體育中的各種精神,引導和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外體育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了體育第二課堂和學生體育社團,雖然說這是因學生的興趣愛好而開展設立的,但卻有大批的體育愛好者。因此,學校應該多組織開展豐富的體育活動,通過活動不僅讓學生放下手機,走進運動場,增強體魄,更能促進學生養成吃苦耐勞、團結協作、幫助他人等體育品格。
(四)提升體育教師思政素質,增強育人意識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都是來自各體育院校、師范院校以及運動員退役,并經過嚴格考核進入學校擔任老師,專業技術和教學水平肯定都是過硬的。然而要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執行者的體育教師僅僅依靠專業知識是不行的,還應該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這樣才能讓其更好地勝任這一項工作。
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增強育人意識。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育人,知識和技能的育人只是一方面,更多的則是需要思想育人。每一位體育教師都應該認識到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承擔起課程思政的教育責任,完善體育學科的思政建設。
其次是要加強自身的思政知識學習,要隨時關注和學習國家頒布的政策文件,把握最新的前沿動態;積極參加各級部門組織的思想教育培訓,有針對性的、有側重點地深刻領悟體育課程思政的內容本質;加強對專業知識的更新,可以多學習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體育課程中去,讓學生了解內涵,增強對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自信和民族認同感;注重自身的思想品德建設,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地提高自我思想政治素養,敬業、勤懇、自律,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最后體育教師應該養成教學反思的好習慣,每日課后、每周課程完結、一學期教學任務結束,都應該自省是否將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了體育知識和技能的教學中,讓學生形成了正確的體育意識和精神,推動了體育課程和思政教育真正的融合[8]。
(五)搭建跨學科“課程思政”交流平臺,運用新媒體提高教學效果
高職院校要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單單靠學校體育部門和體育教師來完成想要達到很好的效果可能需要費很多力氣走很多彎路。如果能加強各學院之間“課程思政”的交流,相互借鑒教學經驗,這樣不僅可以共同進步而且能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學效果。學校應該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各學院的緊密聯系,促進各學院“課程思政”教學的溝通和交流,搭建跨學科交流平臺,多運用新媒體加強思政學習。
五、結語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高職教育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課堂教學則是實施教育的主要陣地。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將體育知識和體育精神相結合,將運動技能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將競賽規則和法律意識相結合,也是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相結合,是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勤奮學習、敢于創新、強身健體,報效祖國。在體育教學中有效推動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國家實施“課程思政”的要求,也是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對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重要的意義,以此實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優秀大學生。
參考文獻:
[1]何宜贊.體育游戲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研究[J].教師,2023(01):48-50.
[2]曹露雙.高校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協同推進的路徑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3,32(03):53-58.
[3]馬振華,王剛,王海.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現代化,2017,4(47):280-281.
[4]郭超.高職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有效滲透的策略研究[J].船舶職業教育,2022,10(02):35-37.
[5]鄧清波.“寓德于體”理念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研究[J].作家天地,2020(24):153-154.
[6]湯駿程.中職體育課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J].吉林教育,2022,(04):60-61.
[7]孫開宏.論提升體育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徑[J].體育視野,2021(04):39-40.
[8]王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體育教學的途徑探究[J].新課程研究,2019(28):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