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胡喬木寫了不少詩詞熱情謳歌。這些詩詞經毛澤東修改后,于1965年1月1日在《人民日報》第7版刊登,總題為《詞十六首》。同年9月29日,《人民日報》第6版又刊登了胡喬木的《詩詞二十六首》,此后其他報刊紛紛加以轉載。
毛澤東為胡喬木改詩
胡喬木頗具詩人特質,一生當中有幾個時期都曾活躍詩壇。早在學生時代,1937年,胡喬木就有新詩問世,延安時期也發表過新詩,還寫過幾首歌詞。到20世紀六十年代,胡喬木“由于一時的風尚”也開始嘗試寫作舊體詩。1964年10月至1965年6月間,胡喬木寫的一組詞《詞十六首》和一組詩詞《詩詞二十六首》,先后受到郭沫若、陳毅等人的贊譽。更重要的是,這都是在毛澤東的鼓勵下寫出來,也是經過毛澤東精心修改后并直接指示相關報刊發表的。毛澤東對胡喬木詩詞的修改,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中留下了記載,胡喬木在詩集《人比月光更美麗》后記中也有較為詳細的說明。
閱讀毛澤東的修改及其與胡喬木的交流過程,可以看出毛澤東對胡喬木舊體詩詞創作的關心與支持,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毛澤東本人的詩詞創作觀。
毛澤東接到胡喬木詩詞后,經歷了這樣幾個環節:一是“終日把玩推敲”。從1964年10月下旬胡喬木將13首詞的未定稿寄往毛澤東處請求閱正,到1965年元旦正式公開發表,前后約兩個半月的時間,毛澤東收到胡喬木四封信,給胡喬木傳回三個修改稿。二是“再三悉心修改”。說“再三”是有根據的,除“三個修改稿”外,胡喬木與毛澤東的秘書還通過電話交流過毛澤東的意見及胡喬木本人的想法。據筆者在胡喬木《人比月光更美麗》初版后記中提供的材料統計,毛澤東對胡喬木詞的修改涉及28首,計47處。三是“新年發表為盼”。毛澤東不僅為胡喬木改詩,而且還為發表費心盡力。毛澤東將1964年12月胡喬木為一組詩詞寫的《引言》及《十六首》送交詩刊編輯部。12月30日,毛澤東給《人民日報》總編輯吳冷西和《人民文學》負責人劉白羽寫信,指示報紙新年元旦先發表,刊物轉載。
此后,胡喬木又在1964年11月至1965年9月間創作詩詞多篇,仍然經過毛澤東的指點、修改、定稿,并指示在《人民日報》1965年9月29日刊載。胡喬木這次發表的作品以《詩詞二十六首》為總題,其中《七一抒情》之一寫道:“如此江山如此人,千年不遇我逢辰。揮將日月長明筆,寫就雷霆不朽文。指顧崎嶇成坦道,笑談荊棘等浮云。旌旗獵獵春風暖,萬目環球看大軍?!?/p>
這兩次發表時間也頗耐人尋味,一次在新年元旦,一次是國慶紀念日前夕。這些詩作因適應當時國際國內政治形勢的需要,又富有中國文風和中國氣派,深得廣大讀者的喜愛。
《菩薩蠻》五首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舉國歡騰,舉世矚目。胡喬木在《詞十六首》中,直接以原子彈爆炸為主題的有《菩薩蠻》五首。《菩薩蠻》原有詞題“中國原子彈爆炸”,經毛澤東改為《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原子彈爆炸》。在毛澤東看來,中國原子彈爆炸的那一天,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性時間節點。
這五首雖為舊詩體,但詞意清新,通俗易懂。毛澤東的修改提升了原作的意境。
其一:“神仙萬世人間鎖,英雄畢竟能偷火。霹靂一聲春,風流天下聞。風吹天下水,清濁分千里。億眾氣凌云,有人愁斷魂。”抒寫中國人民頂住壓力研制核武的“偷火”壯舉,直呼原子彈的成功爆炸,勝似一聲春雷驚聞天下。其中,“英雄畢竟能偷火”句,原作“英雄不信能偷火”,依趙樸初意見改為現句。
其二:“昂昂七億移山志,忍能久久為奴隸。雙手扭乾坤,教天認主人。浮云西北去,孔雀東南舞。情景異今宵,天風挾海潮。”“浮云西北去,孔雀東南舞”兩句,據胡喬木給讀者汪志偉的信中說:“這里都有雙關的意義。前句既可指原子云向西北飛散,也可指赫魯曉夫下臺。后句既可指北京演出《東方紅》大歌舞(十六日晚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觀看),也可指原子云狀如孔雀開屏?!弊詈髢删湓鳛椤帮L景異今宵,長歌意氣豪”,經毛澤東修改為現句。
其三:“攀山越水尋常事,英雄不識艱難字。奇跡總人為,登高必自卑。登臨何限意,佳氣盈天地。來者盡翹翹,前峰喜更高?!泵珴蓶|將原詞中的“此生不曉”改為“英雄不識”,回應了第一首“偷火”者的浩然之氣,在這些英雄的字典里是沒有“艱難”二字的。唯有不斷進取,才能喜登更高山峰!
其四:“西風殘照沉昏霧,東方紅處升霞柱。霧暗百妖橫,霞飛四海騰。霞旗揚四海,壯志驚千載。愿及霧偕亡,消為日月光?!鼻皟删浒旬敃r人們關于“東風壓倒西風”的認識表達得淋漓盡致。作者原在最后兩句旁加注說:“這里的‘愿及霧偕亡’,是說我們主張,把我們的核武器和帝國主義的核武器一齊銷毀。不能作別的解釋?!憋@然,這是對我國政府核爆當天聲明主張的詩化表達。毛澤東閱后寫了“不必加注,讀者不會誤會”這個批注。
TZW5Mo1KBBZ6Lru0c/dhNvcKeTgRrYTpnwAD5ybRCyQ=其五:“從來歷史人魔戰,魔存那得風波晏?此日攬長纓,遙看天地清。長纓人卅億,垓下重圍密。魔倒凱歌高,長天風也號?!焙髢删湓鳌澳ПM凱歌休,濯纓萬里流”,郭沫若曾建議“休”字改為“悠”,認為“凱歌是永恒的,不能停止”,若改為“長”字,則“流”字可改為“江”。經毛澤東修改為現句。
收到毛澤東的改稿后,1965年12月2日,胡喬木即致函毛澤東表示,“這對我是極大的鼓勵,非常感激”,并說“三首詞結句的修改對我是很大的教育”。
休向英雄夸核彈
1965年5月14日北京時間10時,中國成功地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新華社的新聞公報說:“這次核試驗,是繼1964年10月16日爆炸第一顆原子彈之后,中國人民在加強國防、保衛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方面的又一個重大成就?!钡诙卧訌棻ㄔ囼灣晒?,而且是通過飛機空投方式進行,在全世界又一次引起巨大震動,在詩人心中也會留下漣漪。因此,在1965年9月公開發表的《詩詞二十六首》中,胡喬木也談及了原子彈,這些詩句傾注了胡喬木對我國第二次核試驗的感悟。
《七一抒情》其四全詩為:“六洲環顧滿瘡痍,豕突狼奔獵者誰?肝膽誓分兄弟難,頭顱不向寇仇低。自由合灑血成碧,勝利從來竿作旗。休向英雄夸核彈,欣榮試看比基尼。”
據胡喬木說,“六洲環顧滿瘡痍”一句,“滿”原作“尚”;“休向英雄夸核彈”,“英雄”原作“健兒”;“欣榮試看比基尼”,原作“欣欣猶是比基尼”,公開發表的文本均經毛澤東修改定稿。“比基尼”,確有所指,是美國曾經進行原子彈試驗的一個小島。
中國研制出核武器,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訛詐和核壟斷,同時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的核武器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中國承諾絕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愿意和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一道,為徹底銷毀核武器而努力。
胡喬木刊發在1982年7月1日《人民日報》上的一首七律詩中有云:“紅墻有幸親風雨?!弊髡呓忉屨f,“紅墻指中南海。風雨由‘春風風人,春雨雨人’脫出”,詩句表達了作者對毛澤東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
毛澤東與胡喬木以創作、修改、討論、交流詩詞這種特有的方式,謳歌我國原子彈的爆炸成功,闡發對待核武器和核戰爭的態度,不僅成為中國政壇的一樁歷史珍聞,同時也在中國詩壇留下一段趣話。
(摘自《團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