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太空之旅,揭開了月球神秘的面紗。我們可以擷太空之靈感,揆當下之人生。人生似海上尋寶,而青年正是那最具活力的船長,充滿了理想與希冀,向著那未知的藏寶地揚帆起航。
以創新為船,于未知之路上破浪前行。創新是抵達未知之境的必經之路。《周易》中有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清代書畫家鄭板橋在反復臨摹名家字帖卻進步有限后,終于領悟到書法的真諦在于獨創。于是他將畫竹的技巧融入書法藝術中,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板橋體”,成功開辟了新的書法境界。福特在創新精神的指引下,探未知于已知,革新了交通工具的動力裝置,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汽車,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如果不創新,我們就只能一直于已知中徘徊,無法抵達未知之境。我國有許多老字號正是因為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才逐逝失去了市場競爭力,最終被時代所淘汰。因此,當今青年應當秉持創新精神,勇敢追尋未知。
以探索為槳,于未知之路上奮力前進。袁隆平懷著“留取三尺臥榻,夢成萬千稻香”的初心,帶領團隊親自下田耕種,不斷探索,試驗多種水稻品種,終于研發出秈型雜交水稻,實現了他的“禾下乘涼夢”。屠呦呦帶領團隊做實驗、閱典籍,并親自試驗藥品的效果,在不斷探索中提取出拯救無數人的青蒿素,讓治愈瘧疾不再是夢。比亞迪、小米不斷探索新技術、新能源,成功開發出新能源汽車。他們都用探索之槳,于未知的海域畫出一條條航線。
以突破為帆,于未知之路上乘風破浪。“從外向內打破是壓力,從內向外打破是成長”,不論是個體的飛躍還是民族的復興,都需要突破自我,頑強生長。華為正是因為自主研發、自我迭代,才能突破重圍,沖破外國的技術封鎖。中國正是因為獨立自強,才打造了體現中國速度的高鐵,實現了浪漫而偉大的“嫦娥奔月”。在文化和科技的航路上,我們不斷抵達未知之境,發現千姿百態、氣象萬千的新景象。
方今海晏河清、美美與共,吾輩當踔厲奮發,切不可停止探索與創新,故步自封。清陽曜靈,和風容與,吾輩之未來,必是凜冬散盡、星火長明的未來!當以創新為船,以探索為槳,以突破為帆,探索未知之路,抵達未知之境!
◆點評
作文圍繞“以創新為船,以探索為槳,以突破為帆,探未知之路”這一主題展開,強調了創新、探索、突破對于青年在人生道路上追求未知、實現成長的重要性,觀點清晰且具有積極的引導意義。事例涵蓋了文化、科技、農業等不同領域,有力地支撐了論點,展現了考生對不同領域素材的積累和運用能力。殊為難得的是,考生有時代意識,使作文具有較強的時代感和現實針對性。整體行文較為流暢,運用段落排比形成整飭之美,運用比喻、引用形成形象之美,句式錯落有致,能夠清晰地表達觀點和思路。
【閆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