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識類博主們更新頻率顯著提高,粉絲們也更加活躍。這其中,推薦算法在短視頻平臺知識傳播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比如8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金涌在短視頻平臺講述中國光伏產業的奮斗史,已有近200萬“賽博學生”,這很大程度上就歸功于短視頻平臺的推薦算法。
推薦算法本質上是一套自動化的決策系統,由一系列復雜的數學模型和邏輯規則組成,平臺會根據用戶興趣提取內容特征,并根據特征標簽的匹配度進行個性化推薦。此外,根據規則設定上的不同,算法還會以一定比例推薦特征標簽范圍外的內容,主動幫助用戶拓展學習邊界,邂逅新的知識。比如一位對歷史感興趣的用戶,可能會收到關于歷史與藝術交叉領域的視頻推薦。隨著用戶的增加,算法也在迭代中不斷智能化,推薦準確度越來越高。
在短視頻平臺上,專業科研人員、分享科研科學知識的青年及教育工作者是這類視頻最受歡迎的創作者。推薦算法加快了知識的流動與傳播,讓更多人感受最高學府或學界、業界尖端的知識氛圍。據某平臺統計,國內高等教育機構在平臺上共進行直播教學活動超1萬次,總時長達7350萬分鐘,約等于163萬個課時,吸引超過10億次觀看。目前,該平臺上“雙一流”大學公開課覆蓋率達93.2%,一級學科覆蓋率100%,至少45位院士和4位諾貝爾獎得主成為了分享者,為公眾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資源。
素材解讀
隨著算法的不斷迭代,短視頻平臺的知識傳播途徑愈發便捷,覆蓋范圍也更加廣闊。在某種意義上,推薦算法滿足的是現代中國民眾對于知識內容更高一層的消費、體驗需求。隨著互聯網和短視頻的普及率日益上升、推薦算法分發與審核機制不斷完善,知識會跳出晦澀的書本,越來越高效地觸達熱愛它們的人群,無遠弗屆。
適用話題
知識傳播、學習共享、智能化、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