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對韻歌》為切入點,從文學評論和文學賞析的角度深入探討其在文化傳承方面所展現的啟蒙之美。《對韻歌》簡潔明快的韻律如音樂般在耳畔奏響。對仗工整的詞句蘊含著古人的智慧與審美。它以生動的意象開啟文化之門,引領后人感悟漢語之妙,在音韻流轉間散發著歷久彌新的魅力。
[關 鍵 詞] 《對韻歌》;文化傳承;啟蒙之美;傳統文化;意象
文化傳承是一個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基石。在文學領域,啟蒙讀物以獨特的方式塑造兒童的文化品格,構建文化認同感,為開啟文化傳承打開探索之門。《對韻歌》作為傳統的啟蒙讀物,以簡潔明快的形式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文化傳承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它在兒童的心靈深處播下文化的種子,激發他們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與探索。
一、《對韻歌》的文學特色
(一)結構與形式
《對韻歌》的結構與形式是一大特色。對韻形式在中國古代文學的寶庫中占據著獨特的地位,它猶如一張精心編織的語言藝術之網。《對韻歌》中每一對句子猶如兩顆相互輝映的明珠,整齊地排列在一起。如“云對雨,雪對風”這樣的表述,句子之間形成了一種精妙的對稱關系。這種對稱并非簡單的機械重復,而是一種富有韻律感和節奏感的呼應。從結構上看,它類似于古代對聯的雛形,但又摒棄了對聯的一些復雜規則,以一種更質樸、純真的姿態出現,這恰好契合了啟蒙孩童的接受能力。這種形式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將語言的美感通過一種直觀的、易于理解的方式展現出來。每一組對句就像是一個小小的語言魔方,通過詞語的巧妙對應,構建起一個穩定而和諧的語言小世界。
(二)內容與主題
深入探究《對韻歌》的內容與主題,會發現它猶如一幅淡雅的自然畫卷。其中所包含的自然元素豐富多樣,云、雨、雪、風等自然現象的羅列,仿佛是大自然在文學作品中的一次優雅集會。這些自然元素的選取并非偶然,它們是古人細致觀察自然的結晶,是對自然的詩意捕捉。每一個自然元素都像是一個獨特的音符,當它們組合在一起時,便奏響了一曲自然的頌歌。其主題不僅僅是對自然現象的簡單羅列,更是對自然之美的一種細膩描繪與深情贊美。這種贊美背后還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中對自然的崇敬之情。通過對這些自然元素的對韻組合,使得萬物相互關聯、相互映照的觀念得以傳達。這就像是在文學的花園里種下了一顆種子,這顆種子象征著古人對自然、對世界的哲學思考,雖然在《對韻歌》中這種思考是含蓄而隱晦的,但為讀者打開了一扇通往更深層次文化內涵的大門。
二、《對韻歌》的文化內涵
《對韻歌》的文化內涵深厚而悠遠,宛如一條流淌在文學長河中的古老溪流。它傳承了中國古代對韻文化的精髓,這種對韻文化在古代詩詞、對聯等文學形式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對韻文化背后所體現的是古人對語言音韻美的極致追求。在古代,詩詞創作者通過嚴格的平仄相對、詞性相對等規則,創造了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文學佳作。《對韻歌》雖然是為一年級學生創作的啟蒙作品,但它依然保留了對韻文化的核心價值。它像是一座橋梁,將古代高雅的文學與現代兒童的文學啟蒙連接起來。《對韻歌》雖然沒有嚴格遵循古代對韻的所有細則,但卻巧妙地將對韻的靈魂融入其中。例如,在詞語的選擇上注重詞性的對應,云與雨、雪與風,名詞與名詞相對,這種簡單的對應關系是對韻文化在現代兒童文學的一種簡化與創新。它讓啟蒙階段的兒童在懵懂的文學探索之初,就能夠觸摸到中華傳統文化這一獨特的文學瑰寶,為他們日后深入領略古典文學的魅力奠定了基礎。
(一)自然之美
《對韻歌》中描繪了大量的自然景觀,如“云對雨,雪對風。花對樹,鳥對蟲”等。云與雨、雪與風展現了不同天氣狀態下大自然的奇妙變化。花與樹,一個嬌艷綻放,一個挺拔矗立,代表著大自然中生命的不同形態。鳥與蟲,一個在天空翱翔,一個在地上爬行,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生態。而“山清對水秀,柳綠對桃紅”更是將山水的清秀與植物的色彩之美完美結合,讓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與美麗。
(二)人文之美
《對韻歌》雖然篇幅短小,但也蘊含著一定的人文風貌,它以簡潔明快的節奏構建起文本框架,每一組對韻詞猶如精美的文學珠玉,在音韻的串聯下有序排列。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學中對對仗的精妙運用,上下句之間詞性相對、意義關聯,展現出一種對稱均衡的美感。這種美感不僅是形式上的,更在有限的字詞中傳遞出豐富的文化意象,如“云對雨,雪對風”,簡單的字詞組合勾勒出自然景象的對應關系,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對自然的細致觀察與詩意表達的縮影,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文化傳承在文學啟蒙階段的一抹亮色。
(三)道德之美
道德之美是《對韻歌》的核心文化內涵之一。中華傳統文化強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對韻歌》作為啟蒙讀物,肩負著傳承道德文化的使命。它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將道德觀念融入對韻中,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能接受道德的熏陶。如“忠對信,博對賅”,這句對韻強調了忠誠和誠信的重要性。忠誠是一種高尚的品德,誠信是做人的根本。《對韻歌》向讀者傳遞了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本文雖然沒有直接體現道德觀念,但通過對自然和人文之美的描繪,亦可以引申出一些道德之美。如從對自然的熱愛中,建立啟蒙兒童保護環境、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
三、《對韻歌》的歷史哲學內涵
(一)歷史背景
中華傳統文化中,對韻一直是重要的文學形式之一。早在古代,文人墨客就以對韻來展示才華、表達情感。對韻不僅具有文學價值,更是一種文化傳承的載體。在兒童啟蒙時期,“對韻歌”有助于兒童學習語言、認識世界、培養品德,所以得到廣泛應用。對韻作為一種文學形式,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出現,經過歷代文人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逐漸成為啟蒙讀物中的重要內容。《對韻歌》是在繼承傳統蒙學精華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理念和兒童認知特點進行編寫的。它以簡潔明了的語言、生動形象的內容,引導兒童感受漢語的韻律之美、對仗之妙,為他們打開了中華文化的大門。
(二)哲學方面
《對韻歌》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它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對仗工整的形式、優美的意境,為讀者展現了一種和諧、平衡、統一的哲學觀念。如云和雨、雪和風都是自然現象,它們之間相互對應,形成了一種和諧的美感。這種和諧的美感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即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類應該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三)藝術方面
《對韻歌》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從音樂方面來看,《對韻歌》的韻律和諧、節奏明快。它采用押韻的方式使每一句的末尾字音相互呼應,增強了語言的節奏感和音樂感。從繪畫方面來看,《對韻歌》的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動物、植物等多個方面。通過對這些事物的描繪,為讀者展現了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這幅美麗的自然畫卷激發了兒童的繪畫靈感,培養了他們的繪畫素養。《對韻歌》亦可作為舞蹈的配樂,為兒童的舞蹈表演增添藝術魅力。
四、《對韻歌》的文學價值
(一)對韻形式的傳承與創新
審視《對韻歌》,其對韻形式的傳承與創新是值得深入探討的一點。對韻形式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有著深厚的根基,它是古代文人墨客在長期的文學創作實踐中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語言藝術形式。《對韻歌》在形式傳承方面表現得十分出色。它保留了對韻形式的基本框架,如兩兩相對的結構、詞性相對的原則等。然而,它又并非是對古代對韻形式的簡單復制,而是進行了大膽的創新。這種創新體現在它的簡化和通俗化上。古代的對韻形式往往伴隨著復雜的平仄規則和豐富的典故運用,這對于啟蒙階段的孩童來說是難以理解的。《對韻歌》則摒棄了這些過于復雜的部分,只保留了最基本、最直觀的對韻要素。例如,在詞語的選擇上,它選取了兒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自然事物和簡單概念,如云、雨、雪、風、花、樹等,使得對韻形式在現代兒童文學領域中煥發出新的生機。這種傳承與創新的結合,使得《對韻歌》既具有傳統文化的底蘊,又能夠適應現代兒童的閱讀需求。
(二)意象構建的獨特性
《對韻歌》在意象構建方面展現出獨特的文學魅力。意象是文學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是作者用來傳達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載體。在《對韻歌》中,意象的構建簡潔而生動。它以自然元素為主要意象來源,這些自然意象的選擇既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又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云對雨,雪對風”中的云、雨、雪、風,這些自然意象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和詩意美感。它們在人的腦海中能夠迅速形成相應的畫面,云的縹緲、雨的淅瀝、雪的潔白、風的靈動,這些畫面相互交織,構成了一個充滿生機和變化的自然世界。而且,這些意象之間的對韻關系進一步強化了它們的表現力。每一組對韻意象就像是一面相互映襯的鏡子,通過彼此的映照,使各自的特點更加鮮明。這種獨特的意象構建方式,不僅豐富了作品的文學內涵,還為讀者帶來了獨特的審美體驗。
(三)文學風格的簡約性
《對韻歌》的文學風格具有鮮明的簡約性特征。這種簡約性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是語言的簡潔。整首《對韻歌》沒有冗長復雜的句子,每一句都短小精悍,以最直接的方式表達出對韻關系。這種簡潔的語言風格使得作品易于理解和記憶,符合一年級兒童的閱讀能力。其次是結構的簡約。它采用了簡單的對韻結構,沒有過多的修飾和復雜的層次,就像一座簡潔而堅固的橋梁,將各個意象和對句連接在一起。這種簡約的結構使得作品的整體感很強,讀者能迅速把握作品的主旨和韻律。再者是主題的單純性。《對韻歌》的主題圍繞著自然元素的對韻展開,沒有涉及過于復雜的思想和情感,這種單純的主題使得作品更加純粹,給人以簡潔、明快的閱讀感受。這種簡約性的文學風格在現代兒童文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兒童文學的創作提供了一種范例。
(四)對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
《對韻歌》在文學創作上巧妙地融合了多種傳統文化元素,展現出獨特的文化融合之美。除了對韻文化之外,它還融入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對自然的認知觀念。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自然被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萬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對韻歌》通過對自然元素的對韻組合,體現了這種傳統的自然觀。例如“花對樹,鳥對蟲”,花與樹、鳥與蟲之間的對韻關系暗示著它們在自然生態中的相互關聯。這種對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并非生硬的拼湊,而是一種有機的結合。它使得《對韻歌》不僅僅是一篇簡單的兒童文學作品,更是一個承載著傳統文化基因的文化載體。讀者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這種文化融合的創作手法為現代兒童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五)審美價值的多元性
《對韻歌》的審美價值具有多元性的特點。從音韻美的角度來看,它的韻律和諧、節奏明快。每一組對句的平仄搭配雖然不像古代詩詞那樣嚴格,但依然能夠產生一種抑揚頓挫的節奏感。從意象美的角度來看,作品中的自然意象生動而鮮活。這些意象不僅能喚起讀者對自然的美好回憶和向往,還能通過意象之間的對韻關系創造出獨特的視覺美感。例如“晚照對晴空”,晚照的余暉與晴空的湛藍相互映襯,形成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從整體的意境美來看,《對韻歌》營造了一種寧靜、和諧的自然意境。這種意境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美好的世界中,感受到自然的寧靜與和諧之美。這種多元的審美價值使得《對韻歌》在兒童文學作品中獨樹一幟,它能夠滿足不同讀者在審美方面的需求,無論是喜歡音韻之美的讀者,還是鐘情于意象和意境之美的讀者,都能在《對韻歌》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審美樂趣。
五、結束語
《對韻歌》作為一種傳統的啟蒙讀物,以簡潔的形式、豐富的內容、優美的音韻、生動的意象和積極的情感內涵,在文化傳承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培養了兒童的認知能力、審美能力和語言能力,還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延續做出了重要貢獻,具有豐富的賞析價值。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深入挖掘其內涵和價值,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楊棵.論小學屬對教學的語感培養:以《對韻歌》《古對今》為例[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1(2):122-124.
[2]宋國萍.關注字理品韻文涵泳經典潤童心:《對韻歌》文本解讀及教學[J].小學教學設計,2017(28):27-28.
[3]束夏梅.自主建構概念,培養深度思維:以《對韻歌》融合創新教學為例[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2(5):24-29.
[4]章蓓.立足已知,激趣促學,樂學生字:從部編本《對韻歌》教學反思看識字教學[J].魅力中國,2020(27):254.
[5]張至澄.創編我們的對韻歌[J].語文教學通訊,2024(27):103-104.
[6]吳森峰.《對韻歌》文本解讀[J].小學語文教學(人物),2018(3):51-52.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暢家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