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VR/AR技術與設計類課程結合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通過虛擬與現實的結合增加課程趣味性,可以使教師指導設計方案時具有直觀性和沉浸感,彌補了線上教學的不足。VR/AR技術運用在設計類課程的整個設計流程,包括方案前期調研階段、方案設計推敲階段、方案設計表現階段和方案展示評圖階段,實現了可視化的教學內容和虛擬化的教學環境。VR/AR技術可以使線下線上教學實現輕松轉換,對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方法具有很好的改進效果。
VR/AR技術; 設計類課程; 教學方法
G642A
[定稿日期]2022-04-29
[基金項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項目編號:JAT191082);福建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項目編號:FJ2018C082);廈門市社會科學調研課題項目(項目編號:廈社科研[2020]C18)
[作者簡介]李建晶(1984—),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建筑學教育理論與創新研究。
0 引言
設計類專業課作為設計學科中的主要學科,采用在線教學方式具有很大的難度和挑戰。設計類本科課在高等教育設計類課程中占比最大,跨時最大,從高校一年級的學科專業基礎設計課到畢業設計課程,縱貫整個高校學業[1]。設計類課程對于設計專業來說是極其重要的課程,但是設計類課程主要是通過老師面對面的方式進行方案設計指導,如果采用線上教學,不如線下教學指導直觀。但是如果結合VR/AR技術可以使老師指導方案時更加直觀,彌補了線上教學的不足。嘗試通過VR/AR技術,改變了高校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模式,使線下線上教學實現輕松轉換,讓學習的方式方法得到重大發展。
1 VR/AR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意義
1.1 VR/AR技術概述
VR技術(簡稱虛擬現實技術)是通過計算機系統創造出一種虛擬的環境,這種環境是在多方信息相互融合后,把三維模型與實體的行為聯系在一起的仿真系統,通過相關設備用戶可以進入到虛擬環境中,感受并操作虛擬環境中的各種對象,獲得真實的體驗感受,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視覺、聽覺等多種感知的體驗[2]。VR技術作為較新的技術,已經在多個領域中得到應用,包括藝術、教育、工業、醫學等領域。在設計領域中,VR技術在方案設計、裝修效果展示、方案投標等方面有著很好的應用前景。
AR技術(簡稱增強現實技術)是VR科技的一種派生科技, 指的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將虛擬物體和真實空間相結合,使虛擬物體和真實空間可以疊加到同一個空間同時存在,實現了虛擬物體與真實空間之間的互動性體驗。同樣AR技術在很多領域得到了應用,包括教育、藝術、醫學、服務業等領域。
隨著VR技術和AR技術逐步成熟,以及硬件技術提升和設備成本下降,推動了教育行業運用VR/AR技術。同時VR技術的沉浸式學習和 AR技術的趣味交互式體驗,給教育行業提供了廣大的發展空間。
1.2 疫情影響下的教育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迫使在線教育飛速發展,隨著5G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技術的提升,VR/AR技術的發展,都給教育領域應用VR/AR技術提供了很好的機遇。VR/AR技術作為教育領域中的新興教育方式,必將逐步成為主流,可以真正實現“無教室化”的教育模式,使教學即使在疫情期間也幾乎不受影響。
很多學校意識到 VR/AR技術對教育教學的積極作用,但大部分處于觀望的階段。運用VR/AR技術進行教育很多停留在技術層面,真正落地實施較少,所以對于VR/AR技術還有很多的研發空間和應用前景。
1.3 VR/AR技術結合教育的意義
VR技術和AR技術與設計類課程的結合,使課堂教學更加真實、有效。運用VR/AR技術在設計類課程中,面對疫情等突發情況,可以實現線下線上教學輕松轉換,可以很好地改進教學方法[3]。同時基于VR/AR技術可以對設計類的其他課程具有可推廣的實際應用價值,其中包括理論課程、技術課程和實踐課程等。與此同時,VR/AR技術可以助力發展整個設計行業,為設計提供了新思路,可以進化設計的流程,進一步增強設計的精度,可以使設計更加符合人們的使用需求,有助于我國設計行業的高速發展[4]。
1.3.1 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在設計類課程中,有時候需要實地調研,需要考慮調研場地時間、交通和費用等問題,使實地調研要花費較多精力。特別是疫情期間,沒辦法實地調研,使傳統的實地調研方式沒辦法進行。
通過運用VR技術,可以打破時間的限制,突破空間的障礙,可以真實地體驗感受空間。不論是講解案例還是實地調研,通過VR技術,可以帶學生去到一些不容易去到的地方,甚至可以回到過去某個空間。
1.3.2 沉浸式地進行設計,提高設計能力
通過VR技術,學生在設計類課程進行方案設計時,可以對自己的設計作品有沉浸式的感受。在VR空間中,學生可以直觀感受到空間的大小、尺度,材料、構造等信息,并通過相關軟件對材料、色彩、光線等內容進行調整,同時能以動態的方式全方位體驗所處的地理環境、外部空間和內部空間等,學生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可以任意漫游,體驗每一處細節。
運用VR技術到設計類課程中,沉浸式的體驗使學生對設計有更深入的理解,豐富了學生的創作感受,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可以更好地推敲自己的設計作品,提升了學生設計作品的質量。
1.3.3 虛擬與現實結合,增加課程趣味性
運用AR技術使學生感受現實與虛擬空間結合的體驗感,增加課程的趣味性。一方面可以使自己設計作品的虛擬模型與真實場地進行疊加,加深對設計作品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在進行成果匯報時,在二維的匯報成果中疊加出三維的立體效果,增加匯報時的趣味體驗。
2 設計類課程結合VR/AR技術應用策略
2.1 結合VR/AR技術的課程目標
設計類課程的授課模式主要以板書形式、多媒體形式和面對面指導為主。隨著后疫情時代對教學產生的影響,同時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在VR技術和AR技術普及以后,設計類課程的授課模式可以輕松實現線上線下轉換,可以開創新的授課模式即“VR/AR模式”[3]。
2.1.1 結合VR技術運用到設計類課程
基于VR技術,在設計類課程中學生可以運用到設計的整個教學過程,包括方案前期調研階段、方案設計推敲階段、方案設計表現階段和方案展示評圖階段。設計課程中運用VR技術,通過真實的沉浸感,可以使學生更能理解空間尺度,直觀認識物體材料,并深刻理解結構、構造與空間的關系[4]。這種沉浸式的教學體驗,使設計時有深刻理解,可以做出更好的設計作品。
2.1.2 結合AR技術運用到設計類課程
基于AR技術,在設計類課程中學生可以運用到部分設計的教學過程,包括方案設計推敲階段和方案展示評圖階段。學生可以通過移動終端,包括手機與平板電腦等進行匯報展示。AR技術可以增加設計類課程的趣味性,可以使虛擬的設計作品與現實的場地進行疊加;還可以進行AR技術圖紙匯報,使圖紙展示出立體效果和視頻動畫等趣味效果。
2.1.3 設立“VR教室”
長遠的目標,可以設有專門的“VR教室”或者“VR教室”與設計課專業教室結合,學生在這樣的\"VR教室\"內可以享受每人配備一套VR設備,包括VR眼鏡和與其相匹配的電腦[3]。在\"VR教室\"中,同學們可以根據需要可坐可站,并方便活動,以便體驗VR虛擬空間時需要走動的實際空間。同時,這種\"VR教室\"可以像計算機機房一樣適用于不同專業。
2.2 設計類課程具體教學流程
設計類課程教學在VR/AR技術的運用下,實現了可視化的教學內容和虛擬化的教學環境。VR/AR技術運用在設計類課程中,可以是一個課程設計專題,通過一個設計作品的整個設計流程,包括方案前期調研階段、方案設計推敲階段、方案設計表現階段和方案展示評圖階段[5]。
2.2.1 方案前期調研階段
2.2.1.1 通過VR技術體驗場地
設計前期分析階段,有時需要了解設計場地空間環境。到基地現場感受場地空間環境在教學中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流程,但受限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常常無法全面地了解場地信息,特別是疫情期間,不允許外出調研,更沒辦法到達場地[5]。通過VR技術調研虛擬場地,這種方式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線上調研。在對場地虛擬調研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場地周邊情況和室內空間環境等。
在進行案例分析時,VR技術可以使學生在線上就能分析世界各地的設計案例,同時能夠沉浸式地體驗這些案例,對案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包括的空間、結構和材料等信息。通過VR技術分析案例,比傳統的文字、照片和模型會更加直觀。
這種以VR技術的視角來分析設計場地和案例,改變了傳統的空間感知手段,實現了新維度的空間感知,形成了設計理性分析的新方法。
2.2.1.2 通過VR技術進行數據分析
在方案創作前期,VR技術使設計師更加真實的感受空間,還可以借助相關科技設備對方案進行定量化分析,例如分析用戶關注度和用戶行為數據等內容。VR技術可以將路線、視線、停留時間和某些交互行為等信息數據整合在VR仿真系統中,對數據進行完整地記錄,并進行統計和分析。VR技術作為連接用戶行為數據和數字信息內容的橋梁,對以后研究人的真實行為引入設計中提供了可能性。
2.2.2 方案設計推敲階段
2.2.2.1 VR技術在設計的直觀性
在后疫情時代,有突發事件被迫采取線上教學模式時,通過VR技術推敲方案比傳統方式更直觀,并且老師批改學生的方案時不需要面對面,也可以直觀的感受學生的設計方案。同時在設計類課程中,VR技術可以改變老師與學生語言交流和圖紙交流空間的方式,可以直接進入虛擬空間中動態的修改設計,并能提高師生交流的效率。
運用VR技術使學生的設計方案時體驗更加真實,可以真實的沉浸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使學生的創造力、思維模式和靈感被極大激發。學生在進行方案設計推敲時,傳統推敲設計方案的方式多采用SU等三維軟件進行推敲,雖然相對于二維軟件的直觀性有所提升,但是真實感不強。通過VR技術可以把空間變成更沉浸感的空間,可以任意進入虛擬內部空間及外部空間,身臨其境地在虛擬空間中任意漫游, 可以在其中慢慢踱步,觀察和揣摩每一處細節,去感受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的尺度,同時可以獲取材料與色彩等特性信息,可以對材料進行選擇,并調整色彩。在虛擬空間中還可以添加配景,可以對其進行修改或替換[3]。對于上述的改動,可以進行前后效果的對比,這樣有利于學生在設計方案時進行相互比較,選出最佳方案,進而對設計方案進行進一步改善,完善設計方案,可以打造更為完美的設計作品。
2.2.2.2 AR技術在設計的疊加性
通過AR技術,學生可以使自己設計的虛擬作品與真實的環境場地進行疊加,從而更加真實的感受自己的設計方案。在真實場地中推敲自己的設計方案,研究體量、形態和色彩等設計內容是否與周圍的環境協調,然后可以對自己的設計方案做進一步的修改,以便設計出更加完美的設計作品。
通過AR技術進行設計與通過VR技術的純虛擬環境進行設計相比,AR技術可以實現虛擬模型與現實場地的疊加,更具有真實性和可視化。
2.2.3 方案設計表現階段
在設計類課程中,傳統的方案設計表現以各種技術圖紙,以及3D效果圖和視頻動畫為主。除了技術圖紙可以了解相應的技術內容之外,3D效果圖和視頻動畫沒有沉浸式的體驗空間,而且觀看設計方案只能按照設計者既定的角度欣賞。
通過VR技術生成的方案表現成果,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獲得,老師和同學們都可以通過線上欣賞,這也很好的避免了采用線上教學后,方案難以更好表現的缺點。同時可以以觀賞者的視角沉浸式地體驗設計空間,可以更加真實的感受到設計的空間尺度、材質、肌理、色彩等細節信息。并且可以使觀賞者按照自己設定的路線去欣賞,生成的360°的全景視野,可以讓觀賞者隨意抬頭或者低頭、左看右看,前進或者后退,這種方式極大地提升了觀賞者體驗空間的感知感受。學生還可以選擇設定的場景和角度進行拍照,生成自己喜歡的效果圖,同時可以生成360°全景圖和全景視頻等。有些VR技術平臺可以提供模型資源、材質資料,并在線上實現共享,也方便學生快速制作出相應的設計方案表現圖[6]。
2.2.4 方案展示評圖階段
傳統的設計類課程展示評圖時,多是采用圖板或是圖冊的方式進行展示評圖。室內外空間的表達常以二維圖片為主,在認知方案時為非人本視角,認識度不高。
2.2.4.1 構建VR虛擬展示空間
通過VR技術,進行多維度的方案匯報, 可以構建VR虛擬展示空間,可以把整個年級的設計作品都布置到虛擬展示空間中,老師和學生通過虛擬展示空間欣賞不同學生的設計作品。一方面虛擬展示空間可以擺脫時間和空間的約束,隨時隨地可以欣賞學生的設計作品;另一方面通過虛擬場景可以更加深入地體驗設計方案的空間場景感,更直觀地解讀設計方案作品,老師對學生的設計作品進行成績評定也更加公正客觀。
2.2.4.2 結合AR技術展示設計作品
通過AR技術,可以使老師或學生使用手機或平板等其他電子設備,掃描特定的展示圖版或者圖冊后,可以呈現三維立體圖片的效果,甚至可以是動畫效果。這些展示效果可以是對特定展示圖版或者圖冊內容的進一步說明,使觀賞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相關設計內容,也使展示效果更加豐富多變,極大地提升了設計方案展示過程的趣味性[3]。
3 結束語
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互聯網、物聯網、5G、人工智能、VR/AR技術等新科技必然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也改變了人們現有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對于教育來說,特別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高等教育而言,將VR/AR技術運用到教學中是必然的發展趨勢。設計類課程教學運用VR/AR技術,可以不受線下教學的約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設計的本質內涵,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在疫情這種突發事件到來時 ,線上教學無法正常進行,運用于VR/AR技術可以快速轉換為線上教學,提供了后疫情時代教學方法的靈活改變。VR/AR技術對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方法具有很好的改進效果,同時也適用于其他課程和其他專業,在改進教學方法都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曾克明,曹國媛.基于VR虛擬現實技術的建筑設計課程教學研究[J].中外建筑, 2019(9):82-84.
[2] 梁爽.VR在建筑設計方面的應用[J].建筑技術開發,2019,46(15):92-93.
[3] 李建晶.VR/AR技術在高校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房地產,2020(6):60-63.
[4] 李俐,張恒.基于VR交互技術的建筑空間感知教學模式研究[J].中外建筑,2018(11):54-56.
[5] 潘崟,顏勤,宋曉宇.建筑空間認知迭代:VR空間認知、設計、表達[J].新建筑, 2020(3):65-69
[6] 謝菊明,宋曉宇.虛擬現實技術在建筑設計課程教學上的應用[J].智能城市, 2018,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