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下,產業結構日益優化,社會也在提升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產教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可推動教育工作改革,培養出更多高質量人才,更好地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社會工作視域下,產教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還存在一定不足,深入分析存在的問題、明確問題的成因、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策略,是所有相關工作者都應著重探究的工作。基于此,本文對社會工作視域下產教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進行探究,分析社會工作視域下產教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提出社會工作視域下產教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
關鍵詞:社會工作;產教融合;應用型人才
引言
步入高質量發展時期后,國家及地方政府陸續頒布支持產教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政策文件,賦予應用型人才培養新的機遇,旨在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工作的專業人才。當下的社會需要的是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人才,因而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注重專業經驗積累、提升應變能力、強化思辨能力,才可滿足社會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實際上,這也凸顯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迫切需要融入產教融合理念,針對以往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契合度不高的問題,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重塑人才培養課程,組織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才可更好地適應社會工作視域下的人才需求。
一、社會工作視域下產教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產業不斷升級轉型的過程中,產教融合在人才培養中的優勢愈發明顯。作為一個系統性的工程,產教融合就是基于社會經濟適應新來開展人才的培養工作,通過提升人才培養和產業所需人才的匹配度,用以體現教育開放性、協作性等特性。
(一)協同合作改進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
產教融合實際上是對傳統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是先進人才培養理念的體現。社會工作視域下,應用型人才培養復雜性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人才的培養場所不再局限于高校,需要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方共同參與,在科學分工、相互配合之下提升人才培養效果。產教融合屬于合作共生的一種模式,其是將學校、企業、學生等各方優勢融合,為高校提供滿足專業發展的實踐平臺,也為企業提供更多為高校服務的機會[1]。此種育人模式可使人才培養不再受場所的約束,而是利用社會場所來彌補實踐場所不足的問題。因此,基于社會工作視域的產教融合應對區域經濟發展多加關注,使人才培養和企業產業緊密對接,真正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優質人才。此種育人模式體現開放格局,促使校企實現合作共贏,是當下以及未來很長時間都適用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產教融合需要高校、企業、教育行政部門以培養優秀應用型人才為原則明確各自的分工,積極肩負自身的責任,在協調統籌的基礎上促進各方價值的共同提升,使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的推進更為順利。
(二)有助于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應用型人才培養是在人才培養目標明確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規劃,并采取合適的培養方式引導學生逐步成為專業基礎扎實、問題解決能力強、又具有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應用型人才除了理論知識扎實外,還需具備應對社會工作的核心技能。在現代化發展趨勢下,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是應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保障。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催生了眾多新的社會生產方式和職業崗位,加之產業升級轉型提升對高素質人才有著更為迫切的要求,但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社會發展已不相適應。因此,以社會工作為基準,圍繞產教融合的要求,開展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促進學校和企業緊密關聯,正是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及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2]。
二、社會工作視域下產教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
社會工作視域下,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不斷提升,產教融合模式的應用已是必然之趨,但從如今的人才培養情況來看,還存在諸多問題,使社會人才需求無法獲得滿足。
(一)課程體系和產業發展對接不足
應用型人才培養是以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較強且具備創新意識的綜合型人才為目標,因而在人才培養內容、培養手段選擇時,注意要和研究型等人才區分開。但在具體培養工作中,依然過于看重專業教育,對應用型人才培養不夠重視,無法將應用型特色充分展現出來。課程體系是具體化的培養目標的體現,因而需要圍繞著人才培養要求來設置課程內容。課程包含顯性與隱性兩大方面的內容,顯性課程對理論傳授更為重視,實踐內容占比相對較低,和實踐要求不相符合。此種設置的形式,會給學生的實踐能力產生很大程度的影響,這必然會降低人才培養質量,要培養出社會所需的應用型人才相對不易。理論知識是實踐活動開展的必備基礎,但實踐操作課程設置也是極為關鍵的一環,學生參與實踐課程可體會理論知識的應用價值,鞏固自身的知識體系。隱性課程是以校園文化為核心,利用豐富的校園活動讓學生獲得潛移默化的引導,但當下此種活動的開展對應用型人才培養可發揮的成效并不明顯。正是因為設置的課程內容和產業發展并未高度銜接,很難為教師的實踐能力提供有效展示平臺,學生獲得的實踐指導效果并不明顯[3]。
(二)實踐應用重要性被忽略
應用型人才本就需要掌握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若是缺乏實踐能力便很難將理論知識有效應用于實際工作中,如此人才培養工作的推進也失去應有的意義,且和產教融合的理念不相契合。人才培養規劃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礎環節,此環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關系到后續的人才培養成效。現如今,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劃中,并未將應用型特色充分體現出來,教材和實際應用缺乏聯系,更為偏向于理論基礎,導致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價值無法充分體現。應用型人才本就是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性,但如今部分高校設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偏離應用型要求,過于看重大而全,過于盲目的人才培養工作,只會降低人才培養質量,如此最終培育的應用型人才也難以在社會工作中展現自身的才能。
(三)培養手段缺乏新意
如今,很多教師選擇的人才培養方式較為落后,培養手段創新性不足,對學生的吸引力偏弱,學生自身不會積極配合教學安排。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基本上均以理論傳授為主,甚少安排實踐教學,且幾乎為灌輸式教學,師生之間的互動嚴重不足,只是以達成教學目標為核心,而不注重人才培養實況,學生的主體地位尚未充分體現。與此同時,授課過程過于無趣,經常都是照本宣科,教學核心尚未體現,學生的參與興趣難以被調動。長此以往,不僅教師缺乏成就感,學生的知識消化也不到位,教學質量普遍偏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也難以達成,這與產教融合模式的初衷是相悖的。
(四)企業的參與度偏低
現如今,大部分企業覺得產教融合是以向社會輸送優質人才為最終目的,而對企業在其中的獲益情況未形成清晰認知,導致在產教融合中企業的參與過于被動,實際的參與成效不盡如人意。產教融合推進過程中,部分企業的參與浮于表面,簡單地將產教融合模式視作選人、用人的渠道,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參與甚少,校企并無共同推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機制,使培養的人才難以在企業中發揮應有的效果[4]。企業在人才培養工作中,需投入的資金、時間、人力相對較多,且容易出現人才流失的現象,盡管很難規避此種現象,但企業也需要著手提升員工能力素養,和高校多加合作,才可讓產教融合的作用切實發揮出來。同時,為緊跟時代發展之趨,企業需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強化自身對應用型人才的吸引力,最大限度降低人才流失的概率。
三、社會工作視域下產教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
產教融合被廣泛應用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中,已獲得相對明顯的效果,但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社會工作視域下,需要明確產教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的不足,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策略。
(一)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
應用型人才培養本就注重實踐性,探索切實可行的產教融合實施模式,是人才獲得有效發展的基礎,是符合社會工作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因而,在人才培養方案調整過程中,需要結合地方經濟的發展情況、企業的需求以及社會工作的要求變化,將產教融合理念融入其中,真正地體現產教融合的重要性。基于此,確定以服務社會經濟、推動學生成長為基準,立足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針對性地制定產教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為后續的人才培養工作推進提供有力保障[5]。
(二)細化人才培養目標
對產教融合理念的重要性形成清晰認知后,應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及社會人才的需求來細化培養目標。為使學生課程實習環節可高效推進,在實習目標的設定時可由知識、能力、素養3個角度來細分目標。對于知識方面,要求學生對社會的現狀有清晰地理解,掌握社會工作的基本知識;對于能力方面,要求學生掌握社會工作的基本技巧;對于素養方面,要求學生對社會工作基礎知識深入理解,提升自身的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意識。在后續應用人才培養工作推進中,必須依據這些目標逐步開展教育培養工作,只有各培養目標都可順利實現,才可切實培養出符合社會工作要求的應用型人才,而產教融合的價值也可切實體現出來。需要注意的是,在明確培養目標的過程中,應體現創新應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當下的社會更加需要創新型人才,只有具備創新意識,才能夠更好地應對社會工作帶來的挑戰。
(三)構建凸顯實踐問題的教學模式
社會工作視域下,要求人才培養工作的推進需要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即積極應用產教融合教學模式。只有和社會工作相連接的人才培養活動,才可及時發現社會發展的新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引入到社會一線探究問題,有效鍛煉實踐動手能力,繼而更好地達成設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對于社會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單只是行政化的工作任務,而是具備社會工作特性的有一定難度的任務。在安排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時,需要結合社會的情況來設置實踐任務,以具體的實踐問題解決為宗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在積累社會經驗的同時,可切實解決實踐問題。此種真實的實踐問題,可促進學生更為積極加入實踐活動中,也可和社會組織積極配合,以社會工作者的身份在實踐中發揮自身的優勢,在產教融合的模式下推動應用型人才的有效培養。
(四)組建高質量的指導隊伍
產教融合工作推進過程中,指導教師隊伍可發揮核心作用,組建高質量的指導隊伍,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首先,注重企業優秀指導教師的選擇,確保應用型人才實踐指導需求獲得滿足。企業是產教融合模式的主要參與對象,需要肩負起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成實踐能力的重任。企業優秀人才對社會的應用型人才要求有深入的認知,安排其成為實踐指導教師,可更好地把握教育培養內容,將個人的工作經驗轉為教學內容,提升教育培養的針對性、實用性。同時,應注重在職教育的定期培訓[6]。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可否順利實現,優秀的師資是極為關鍵的內容,強化教育培訓發揮教師在引導學生自學、深入理解內容方面的作用。教師必須掌握現代化的教具,利用在線交流等工具和學生多加互動交流,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規劃與職業發展規劃,助力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在持續學習中提升綜合素養,更好地適應社會工作要求;其次,可引入高校教師、行業專家組建跨界指導教師隊伍。技術不斷變革、經濟形勢瞬息萬變,使社會工作存在眾多不確定因素,如何組建多元化的師資隊伍,是產教融合模式下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重點探究的問題。引入高校教授、行業專家等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跨界師資隊伍應具備教學經驗極為豐富、實踐指導水平較高的特質,可及時獲取前沿的思想,快速應對社會工作變化帶來的挑戰,確保大學生掌握系統化的知識,獲得切實有效的實踐指導,成為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
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工作視域下,人才培養要求不斷發生變化,產教融合模式的應用已是必然之趨。產教融合強調校企之間的緊密協作,其可改進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不足,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契合度極高,可實現教育和行業的良性互動,充分整合各界的人才培養資源,聯合推進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由此可見,構建產教融合實踐教學模式是實現社會工作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路徑。
本文系2024年度海南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社會工作視域下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建構——以海南健康管理職業技術學院社會工作專業》(項目編號:Hnjg2024-266)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尉靖,王可答,李賀.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索[J].綏化學院學報,2024,44(06):112-114.
[2]韓偉.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J].上海企業,2024,(05):110-112.
[3]周世菊,趙海榮,潘麗芳.產教融合視域下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究[J].科教導刊,2024,(07):20-22.
[4]唐維萍,陳海泳,林宇虹.學科融合視域下“3+1”產學合作共育應用型人才的研究與實踐——以廈門華廈學院為例[J].科技經濟市場,2024,(01):115-117.
[5]計龍龍,李麗娟,方志.地方工科院校產教融合育人模式研究與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4,7(01):116-120.
[6]董赟,周安濤,孫曉玲.智慧教育背景下產教融合服務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路徑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3,(11):6-8.
(作者單位:1.海南健康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2.廣州市番禺區體育行業工會聯合會)
(責任編輯:豆瑞超)